說到打歌節目或音樂宣傳節目,關注過一兩個日本、韓國愛豆的人都能隨口說出《音樂銀行》《Show! 音樂中心》《人氣歌謠》和《Music Station》這四檔分別誕生於1998年、2005年、1991年和1986年的音樂節目。由於國內市場長期缺失此類以新歌舞臺為重點的音樂節目,早在偶像元年到來之前,「國內為何沒有這類節目?」就是知乎上常見的提問之一。
國內真的沒有這類現場舞臺音樂節目嗎?為何此類節目會讓人心心念念?它的真正看點和意義在哪裡?以及在櫻花、泡菜兩國此類節目收視走低的現在,它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筆者想就這些問題在下文圍繞現場舞臺宣傳節目展開討論。
國內並非沒有現場打歌舞臺為主的音樂節目,而且從它的首播時間來看,是早於流量偶像誕生前的,這檔節目便是自2014年3月22日起每周六晚19:30在CCTV音樂頻道直播的《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
視頻網站平臺,自偶像元年正式開啟後,愛奇藝聯合Billboard CHINA率先推出首檔線上音樂舞臺秀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隨後騰訊視頻也推出了自己的C-POP潮流音樂節目《由你音樂榜樣》,填補了線上沒有打歌節目的空白。
然而,就在兩檔線上節目早已收官,央視節目仍在播的今天,在百度、微博搜索「國內 打歌節目」幾個字,仍然有許多粉絲不知此事,還在疑問為何國內沒有打歌節目。由此可見,國內打歌節目認知度較低,在粉絲圈層內部都沒有足夠的知名度。
在分析國內現場舞臺音樂節目之前,我們有必要先簡單介紹一下上文提到的4檔韓國、日本節目形式。
《音樂銀行》《Show! 音樂中心》《人氣歌謠》分別是在韓國大三電視臺KBS、MBC、SBS直播的常規周播音樂節目,當周或近期發表音樂作品的偶像組合、少量歌手會登上這類節目舞臺演唱自己的主打曲,每期節目結束前會公布當周榜單冠軍,獲得打歌節目一位是衡量愛豆人氣和熱度的重要指標。
每個節目榜單的計算方式各不相同,會包括音源、銷量、放送回數、觀眾好感度、MV YouTube播放量、直播投票等維度,其中音源佔比最大,在三節目中分別佔比65%、60%、55%,銷量一般僅佔5%。音源涵蓋全面,包括Melon、Mnet、Bugs、Genie、Soribada、Naver Music 、Olleh 、Monkey3等音源網站。從計算方式來看,節目方在盡最大可能維持榜單的全民性。
日本《Music Station》每周五晚8點在朝日電視臺直播,與韓國不同,它的榜單為實體銷量排名,除現場舞臺外,節目還有不同主題的回顧內容,如從父母那邊聽來的當年熱播劇主題曲排名等。節目主持人為鐵打的TAMORI桑與流水的女主播,從1996年至今,TAMORI桑一直是主持人之一,西裝+墨鏡是他的標誌形象,也成為了節目的標誌之一。
韓國三大與日本《Music Station》雖然均為新曲舞臺宣傳節目,意義卻不盡相同:
從意義上看,前者是打歌節目,各節目擁有自己的榜單,後者是新歌宣傳的舞臺,日本音樂榜單整體看Oricon榜,如美國Billboard英國UK Singles Chart權威榜單一樣;
從受眾上看,前者的目標受眾是偶像粉絲,所以節目95%的舞臺是屬於偶像的,後者的受眾則更國民,偶像、歌手、樂隊、發單曲的演員等所有發表音樂作品的人都會參與。
基於受眾的不同,它們的舞臺播出形式亦不同,雖然都是直播節目,但前者的舞臺有部分是預錄的,為達到最好的鏡頭切換效果可能會不止錄製一遍,而後者的舞臺一般都為現場直播,車禍現場率也會稍高一些。
回過頭我們再來看國內的打歌節目,兩檔線上節目均為季播節目,現已收官,這與櫻花和泡菜兩國不同;《中國音樂公告牌》節目舞臺僅約30分鐘左右,其他為選歌、排練幕後內容,流程宛如偶像版「我是歌手」,作為重點的現場舞臺沒有得到實際還原,修音過度導致「假唱感」較重。《由你音樂榜樣》則採用直播方式,流程雖與韓國打歌節目近似,但舞檯燈光、導播、攝像水平有待提高不說,榜單這一支撐打歌的重要數據,全採用騰訊旗下音樂系平臺數據,公信力難以服眾。
這裡可能有天然的兩個原因導致國內出現此類狀況:
其一,日韓兩國的此類節目出現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早於現在觀眾常識中的音樂類綜藝,而國內則是《蒙面歌王》《我是歌手》等音樂類綜藝先出現於市場。製作團隊思維上可能會優先後者,導致大量幕後內容被收錄節目中模糊重點。但此類節目是一種極為傳統的音樂宣傳方式之一,與MV、PV等影像宣傳並行,給觀眾展現不同於音樂錄影帶的現場舞臺,這也是它的精華與真正看點。
其二,華語音樂市場低迷,每周沒有穩定數量的歌手發布新曲,從人數上難以支撐其成為固定的常規周播節目。
在CCTV音樂直播的周播節目《全球中文歌曲榜上榜》整體呈現形式上最貼近韓國模式,導播攝像燈光水平在線,節目又在央視頻道播出,為何知名度比上述兩檔線上節目還低呢?
節目受眾定位不準確或是最主要原因,如主流受眾定位在年輕女性,那節目應順應偶像產業趨勢,邀請目前當紅偶像和團體來打歌,以流量在粉絲圈的影響力打開節目自身知名度;若定位為全民向音樂節目,又在往期節目中看不到幾位國民度、認知度極高的歌手,導致節目在各圈層認知度都較低。
在討論現場舞臺打歌節目如何落地國內之前,我們有必要思考一下它的必要性,畢竟它是一檔較有年代感的傳統音樂宣傳節目。相信大部分80、90後觀眾小時候都看過光線傳媒的《音樂風雲榜》和MTV《天籟村》以及Channel V《臨時通告》等新歌宣傳節目,區別在於當年是用PV、MV錄影帶打歌,不是現場舞臺。
但在各類綜藝百花齊放的當下,現場舞臺打歌節目的收視已沒有了昔日的光輝,韓國三大打歌節目的直播收視從十年前的15%+下降到現在的不到3%;《音樂風雲榜》也在2015年10月停播了,作為陪伴過筆者整個中學時代的節目,與那段青春一起消逝了。
雖然現場舞臺打歌節目的收視在韓國呈現自由落體式的下滑,但電視臺並沒有停止這類音樂節目的放送,筆者查閱資料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第一, 節目的直播收視雖然嚴重下滑,但業界地位仍在,新人組合拿到排行榜一位後,通告費可翻倍提升;
第二, 海外認知度高,節目已成為全球了解K-POP的重要渠道之一,所以政府主動出資維持節目播出;
第三, 韓國行業內存在強買強賣規則,若藝人或團體想參加該臺王牌綜藝,需用先參加打歌節目來交換。
說回國內現狀,與以上三條情況都不符合的國內,是否需要此類節目呢?答案是肯定的。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是偶像展開音樂活動的舞臺之一,特別是在偶像層出不窮的當下,偶像與歌手不同,他們需要更具視覺感的表演舞臺,新曲宣傳期間,節目中至少可呈現3-4場現場舞臺,是對外推廣組合的絕佳機會,舞臺中的招牌動作或可成為歌曲和偶像走向全民的契機。從粉絲的急迫提問中也能了解他們對於這類節目的期待。
觀察日韓兩國出圈的國民偶像,基本需在影綜歌三棲全面開花,其必有一兩首以上傳唱度極高的國民歌曲,也必有成員參演過大爆電視劇或綜藝,這也是偶像或偶像組合長遠走下去的必備條件。
其二,節目亦有機會成為長期推廣華語音樂的平臺,華語音樂目前沒有國民度較高的現場推廣平臺,絕大多數出圈金曲皆是電視劇、電影主題曲或人氣音樂綜藝中誕生的歌曲。該類節目或可給予正常發片發歌的藝人一個以密集現場舞臺為宣傳方式的平臺。
在確定市場需要打歌節目後,它在國內的路要如何走呢?
首先,在國內對打歌節目的認知度較低的初期,它需要一個直播收視與網絡傳播效果均不錯的地面平臺將節目自身知名度打開,嘉賓方面也需要偶像與國民歌手兼備;
其次,若設置榜單,它需要一個極具公信力的榜單,公信力需具備2個最基本要點,第一,儘可能多的涵蓋所有音樂消費行為,特別是線上音樂平臺最好可達到全覆蓋;第二,具有較強的抗粉絲刷榜能力,日本「Oricon」統計銷量時會不計入一張小票中大量重複購買的音樂作品,俗稱「砍碟」,除銷量數字之外,還記錄每張碟片的電腦端讀取數,意在查看哪些作品被購買是為了音樂,哪些僅是粉絲衝銷量的壓箱底之物;
再次,需要業務水平達標的導播、攝像等工作人員,現場舞臺是節目的最大看點,優秀的現場導演、攝像等人員可保證將現場表演的震撼儘可能大的還原給屏幕前的觀眾。在此不得不誇一下今年暑期《青春芒果夜》的直播舞臺,融合高科技藝術,傳遞全新現場舞臺概念。
《青春芒果夜》朱一龍演唱《我要你》,
運用燈光投影和數字媒介為基礎的舞臺視覺藝術
最後對於目前在播的《全球中文歌曲榜上榜》節目調整建議:
第一, 增強榜單公信力,目前榜單採用觀眾投票的方式,可考慮與Billboard CHINA合作,多維度覆蓋多樣音樂消費場景,Billboard公告牌在全球音樂界享有很高的公信力,中國區為其提供數據服務的為尼爾森網聯,也是1號數讀聯盟的合作夥伴之一,公告牌+尼爾森兩大品牌可在公信度層面為節目護航;
第二, 改變嘉賓格局,邀請榜單中當紅偶像組合前往節目打榜,搭配國民度較高的歌手,採用雙線方式打開節目知名度。
國內市場並非沒有打歌節目或以現場舞臺為主的音樂宣傳節目,希望看完本文的您,能在知乎、豆瓣上為何沒有這類節目的提問下方回復「有」,如何做好這類節目才是需面對的重點與難題。
音樂類綜藝中許多歌手感嘆市場對原創音樂的認知度與支持度太低,自己每年都在發片發歌,大眾卻不知道;亦有許多偶像迫切希望大眾看到自己不願做「花瓶」,熱愛音樂的真心。
希望此類節目可以成為持續推廣原創音樂,長期展現高質量C-POP舞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