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霜葉紅似二月花」的時節,11月9日《宋韻•澄懷——林倢工筆畫展》在朵雲軒開幕。剛過不惑之年的海上畫家林倢以筆墨向傳統前賢致敬,用丹青為當代畫苑添彩。
海派國畫大師陳佩秋先生為畫展題詞
工筆畫,誠如北宋韓拙所言:「有巧密而精細者。」何謂「巧密」,即精巧縝密。何謂「精細」,即精麗細膩,這無疑是對畫家功力、筆力與心力的考驗與呈現。林倢系科班出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美術系,是山水名家蘇春生教授的入室弟子,其工筆花鳥又得到當代畫壇大師陳佩秋先生的親炙教誨。因而師承傳統而淵源有自,譜系正脈而取法高邁,外師造化而中得心源。
春江泛舟圖
林倢的工筆畫上窺大唐李思訓、李昭道,對李家的「金碧山水」頗有啟悟。後又造蹤五代十國時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四大家,尤對荊浩的「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深為服膺。在此基礎上,他花了數年時間臨摹元「四大家」及清「四王」的山水,踐行了他們「師自然、法心源」的創作觀。
山水清音冊一
山水清音冊二
山水清音冊三
為此,他深入名山大川寫生,登臨奇峰秀谷體驗,領略造化,開闊視野。從而使他所創作的工筆山水筆致嚴謹,線條精湛,構圖和諧,設色典雅,敷彩瑰美。更可貴的是林倢的工筆山水無論在運筆施墨、用色敷彩乃至勾勒皴擦上,均能展示出內在的氣韻豐逸與變化相參,使之雍容典雅,詩意盎然。如他的近作山水手卷《千巖競秀》,採用了全景式的構圖法,山勢高聳峻美而逶迤蒼茫,疏林遠樹而霧嵐氤氳,筆致相當秀逸而意蘊幽深,可謂是摹古而不泥古,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書畫篆刻家
牡丹圖
林倢 字天舒,別署思遠堂。1980年生於上海,浙江寧波人。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美術系。自幼喜好丹青,為著名山水畫家蘇春生先生入室弟子,後求學於國畫大師陳佩秋先生。擅長花鳥、山水,承繼北宋畫風,筆法嚴謹,設色儒雅,作品雅致有古意。
現為雪堂書畫研究院秘書長、上海市中西美術融合協會會員、上海春江畫院理事、上海百老書畫院畫師、日本洗心書會·水墨畫會會員。是滬上中青代資深實力派畫家。
藝術成就:
1、6歲時作品《紫藤翠鳥》即入選「第二屆上海市美育節大型書畫展」
2、作品《黃海松雲》入選中國書畫研究院 「書畫作品展」
3、扇面作品《閒釣江漁圖》入選上海香山畫院主辦的「上海瑞生·扇藝術博覽會」
4、作品《曉日春山》榮獲首屆「任伯年杯全國書畫大展賽」三等獎
5、作品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入《上海書畫篆刻家名典》等
敬請關注"思遠堂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