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有了弟弟妹妹後,爸爸媽媽還是一樣愛你的」
這句話,大概很多媽媽再生二胎的時候會給大寶說,這是一種「打預防針」行為,提前向孩子承諾有了弟弟妹妹後依然愛大寶,但承諾簡單、實現諾言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在生二胎前最好也不要輕易給大寶承諾,因為輕易承諾就是在給自己挖坑。
圖片來源網絡
表妹歡歡最近發來了一條求助信息:「二胎前,明明大寶很友好地接受了二寶的存在,為什么弟弟出生後大寶對誰都可以很友好,偏偏對弟弟異常討厭?」,對於此問實際並不難理解、這就是二胎家庭裡常見的「爭寵心」,但為什麼二寶未出生之前大寶充滿期待、出生後就異常討厭呢?這就跟父母在二胎前「是如何打預防針」深有關聯了。
了解歡歡的大概情況後得知,歡歡在懷孕的時候經常對大寶承諾說「有了弟弟妹妹後,爸爸媽媽一定會更愛你的」,這種承諾也讓大寶放心地接納未來弟弟妹妹的存在,還記得弟弟剛出生的時候,歡歡的大女兒經常小心翼翼地湊到床頭前「偷看」弟弟,一句「來,抱抱弟弟吧」讓小丫頭的眸光鮮亮許多,剛出生幾天女兒也經常好奇地守在床前,後來就是出院後的一年四季養娃經歷了,
但為什麼歡歡的女兒後來就特別討厭弟弟呢?這還需要從以下兩大原因歸結:
1)時間和精力容易違背承諾
說起生二胎這件事情,在隨著優生優育的大環境普及下,但凡是在計劃之中的備孕都會考慮到大寶的情緒,很多爸爸媽媽在二寶沒有出生之前,都會信誓旦旦地對大寶說「有了弟弟妹妹之後我們還是一樣愛你」,但二寶真正出生之後發現話說出來簡單、真正做起來真的很難,尤其是二寶沒有言語能力就知道哇哇大哭的時候,父母的眼裡和舉止首先都會奔向二寶的需求。
圖片來源網絡
在二寶近乎24小時需要陪伴裡,爸爸媽媽們的精力和陪伴在大寶身上就顯得很吝嗇了,這個時候唯一可以填補大寶心中的平衡就是會比以前更黏人,為了得到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注,大寶會做出很多看起來「不懂事」的舉止,比如弟弟喝奶粉、姐姐也爭搶著要喝,弟弟要坐嬰兒車、姐姐也非要不聽勸地嘗試……
任何一種「不合理」的要求,實際都是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和陪伴,但這份渴望來源都是源自於時間和精力上的不允許,而父母承諾過沒有做到比未承諾要更讓孩子受傷,承諾後未曾做到這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更是對孩子不夠重視的「一碗水端不平」無奈。
2)不信任是對孩子最大的刺傷
二胎之爭無非爭的就是一個寵愛和理兒,除了父母時間和精力上的承諾無法實現之外,不信任也是對大寶最大的內心刺傷,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後大寶想親近的時候家長總是過於緊張,想抱弟弟妹妹的時候擔心大寶抱不動會把孩子扔了,想要摸一下弟弟妹妹時候又擔心大寶沒輕沒重容易劃傷臉頰。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對二寶過分關心會讓大寶吃醋,同時對大寶想親近的不信任也深深地刺痛了一個孩子的心,那份被信任的缺乏也會讓孩子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面對爸爸媽媽對弟弟妹妹的寵愛會嫉妒地處處針對,小至爭搶玩具、大至和弟弟妹妹動手打架,在這樣不合的二胎家庭裡兄弟姐妹關係不合影響的不僅僅是家庭的和樂,還有孩子們在缺愛不合環境下影響的人生格局。
如果兄弟姐妹從小的朝夕相處都是過著「你防我、我也防著你」的生活,那麼在這樣的成長環境影響下孩子缺愛的典型表現就是「防備心」較強,走入社會之後也有著怪異的冷淡個性,他們不會輕易對他人敞開心扉、更缺乏社交能力,這樣的成長特點即便是學習成績非常好,步入社會後也因為缺乏社交和自信而丟失機會。
所以說,在二胎家裡面父母的教育很重要、提前給大寶「打預防針」也需要技巧,不想兩個孩子都受傷害,家長們在二胎前一定要有技巧地給大寶「打預防」,比如以下兩點:
1、父母提前向大寶「求助」
二胎出生之後,最讓父母為難的就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滿足對大寶的陪伴承諾,從大寶的成長角度來分析,媽媽一天到晚總是陪著弟弟妹妹、肯定不愛我了,但是從媽媽的角度來判斷就是有心無力了,從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這句話分析,也相信沒有哪個父母會因為二寶的出生就不愛大寶了,更多的是時間和精力上的不允許,以至於在兩個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裡出現了偏差。
圖片來源網絡
既然爸爸媽媽對大寶的愛依然如舊,為什麼不提前向大寶「求助」說出我們的無奈呢?告訴大寶「寶貝,媽媽生了弟弟妹妹之後好多事情都可能會忙不過來,你願意幫媽媽一起照顧他(她)嗎」?提前向大寶「求助」的目的是為了展示大寶的存在感,一方面可以滿足孩子照顧他人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在共同照顧裡也是一種「陪伴」。
重要的是這份陪伴還包含了大寶對二寶的愛、也包含了大寶對爸爸媽媽的愛,相信在如此循環的陪伴下,兩個孩子未來的關係不是合作夥伴、就是彼此相互依賴,就像是媽媽陪伴孩子最多、孩子就依賴媽媽的感覺一樣滲入內心。
2、把二寶的「管理」交給大寶
在兩個孩子的家庭裡,有一種叫做「大寶治二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家長可做多了解,來說說蘭媽自家的兩個女兒,妹妹大概從2歲左右開始就特別依賴姐姐,早上要送姐姐上幼兒園、下午還要到幼兒園去接姐姐放學,有一次因為睡懶覺沒有送姐姐上學還氣得大哭,往後每一次早起都是姐姐前腳起床、妹妹後腳跟著,平時到了飯點姐姐餵飯是來者不拒、哄睡覺也是秒睡,彷佛在妹妹的眼裡姐姐就是她的安全感。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大寶治二寶,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場面,主要成分是家長要把二寶的「管理」交給大寶,古言有語「兄如父、姐如母」,讓哥哥姐姐去管理、教訓弟弟妹妹合情也合理,最重要的是讓大寶身居大任是父母對其的信任,也是哥哥姐姐能有用武之地的一種自信,如果我們認真觀察的話會發現每一個大寶都希望「管」別人,他們回家喜歡用老師的方法去對弟弟妹妹上課,也希望用父母的口吻去對弟弟妹妹批評。
最後:
有人說,二胎教育只要把大寶教育好、二寶就自然而然跟著好了,這是因為二寶作為「後居者」,不會像大寶那樣經歷獨寵又落魄地被分走一半愛,而大寶之所以不喜歡弟弟妹妹,除了討厭必須要分走的那一半愛之外,他們內心還埋怨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帶來弟弟妹妹跟他們爭寵,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讓大寶意識到二寶的到來不是爭寵、而是陪伴和用武之地的展示,那麼大寶內心對二寶的看法自然而然就成了期待而不是針對。
圖片來源網絡
最後一點,在以上兩點「打預防針」技巧裡,家長們還要在二寶出生後做到言出必行,不管大寶的「幫忙」如何糟糕都要耐心去引導,大寶在「管教」二寶的時候也不要去糾結「教」的好不好,做一個守護兩個小寶貝健康安全的旁觀者,你會發現兩個孩子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樣子和諧又有愛,這也是我們期盼已久的闔家歡樂場面。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