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可是等到父母老去的那一天,作為子女就應該撐起父母的那一片天。父母常常對子女說:「等你長大了,我們就不累了」。等我們長大了,父母便說:「等你結婚了,我們再也不操心了」。可是等到子女有了孩子以後,父母就會說:「等我們幫你把孩子帶大了,就真的啥也不管了」。但是真正等到那一天的時候,你會發現父母其實早已滿頭白髮,所以做兒女的要做的就是多陪老人,讓他們可以安享晚年。
在節目《第三調解室》中有這樣一個案例,當事人雙方的關係是兒子和父母,這一家人因為一些矛盾都說要與對方斷絕關係,老死不相往來,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竟讓他們說出如此絕情的話呢?在現場母親說兒子經常喝酒,而且每次還動手打人,讓老兩口的日子過得提心弔膽,是什麼讓兒子時常與父母廝打,他對父母有什麼不滿,父母又為什麼要跟兒子劃清界限,是因為兒子經常打自己嗎?但是另一邊兒子居然說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那麼在兒子幼年時,父母給他留下了怎樣的傷痛回憶,這一切顯得疑惑重重。
向我們求助的這一大家子姓趙,而矛盾的當事人就是趙家的小兒子和父母。開場小兒子就說自己家拆遷了,分得了三套房子,現居一個二居室,自己離婚以後和父母住在一起,還有二套拆遷分的房子現在還在二期辦理中,但是總是因為和父母發生矛盾,父母便從二居室中搬了出去另租房居住。小兒子提的矛盾就是他想要二期拆遷房中70平米的房子,而父母就是不同意,偏要給他45平米的,這讓他十分生氣,和父母發生了爭吵,甚至雙方還大打出手。小兒子說當時拆遷給的補償利息錢,父母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都給拿走了,連身份證、戶口本現在都在父母手中,為的就是防他用身份證和戶口本把錢取走或者把房賣掉。
但是兒子表示自己和父母動手確實不對,當時喝了點酒情緒上來了,這點他願意和父母道歉。父母搬出去了以後一分錢都沒給兒子留下,還是通過節目組他才知道了父母現在的住處。提及母親,兒子說小時候自己是和奶奶一起長大的,曾經有十年時間都沒見過母親,記憶之中母親的記憶也是模糊的甚至是零。
看來兒子對母親的感覺十分冷淡,而提起自己的父親,兒子也用了一般這個詞來形容,他說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沒有性格的人,在自己在被外人欺負的時候,父親也還是一味的向著外人,從來不會維護他一下,兒子表示他對父母已經寒心了,不抱有任何希望,只是想得到屬於自己拆遷的利益,過自己的日子。
我們了解到其實雙方還有一個矛盾就是兒子當時要結婚,女方家索要三十萬彩禮母親沒給,而且態度十分惡劣,直接導致兒子最終沒和心愛的姑娘走到一起,這就埋下了兒子和父母以後矛盾的禍根。但是父母卻說雖然很少陪伴兒子,但是在兒子的經濟上從來都是要錢就給,沒虧待過他,卻沒想到兒子會動手打人。但是調解人員說出了一個重要細節,就是孩子現在和父母都不親,難道他們就沒有責任嗎?從小兒子缺失母愛,十幾年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他的心裡就不難受嗎,說到這裡,兒子很委屈的留下了淚水,而坐在一旁的母親也慚愧的低下了頭。
但是在場的調解人員認為,趙家兒子和父母並不是沒有感情,而他們也不是真的要斷絕關係,所以專家給他們提出了建議,認為這大一家子還是不要分家的好,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關愛自己的兒子,而作為兒子以後絕對不允許再動手打父母一下,應該多體諒父母的難處。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他們彼此雙方都接受了這個建議,兒子也當著父母的面鄭重的道了歉,同時我們也希望這一大家子能夠重修親情,幸福溫暖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