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只簡要介紹一些在媒體語言中經常出現的邏輯錯誤。如:概念方面、判斷方面、推理方面、邏輯思維基本規律方面和論證方面的差錯。
11月21日文章,因排版因素,只羅列「概念」「判斷」方面邏輯錯誤。
舉例 節日之夜熱鬧非凡,到處都是燈火闌珊。
分析 「燈火闌珊」,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燈火暗淡、零落。許多人沒有弄清楚「闌珊」這個概念的內涵,當做燈火輝煌使用,就會出現類似的錯誤。
舉例 誠徵30歲以下,品貌端正,大專以上學歷的女性,婚否不限分析 這種徵婚啟事,在很多報刊上都可見到。「婚否不限」按字面理解,是已婚和未婚均可,但已婚者怎能成為徵婚對象?其實啟事原意應為對如果結過婚已離異者也可以,那就不是「婚否不限」,而是「 婚史不限」。這則啟事在婚史概念上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誤解。
舉例 今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00周年。分析 這句話的錯誤在於把「誕辰」和「誕生」兩個詞搞混淆了。「誕辰」是名詞,指出生的時日,是生日的敬稱。而「誕生」是動詞,指出生。「誕辰」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後,「誕生」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前。
舉例 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上,法國隊將與義大利隊爭奪冠亞軍。分析 在決賽中,勝者為冠軍,負者為亞軍,雙方爭奪的是冠軍,「亞軍」在句中是多餘的概念,可將「亞」字刪除,表達就通暢了。
舉例 作為一名普通的莘莘學子,他的創新精神讓人敬佩。分析 「莘莘學子」是一個集合概念,指很多的學生,不能指稱其中的某一個體。可用「大學生」替代句中的「莘莘學子」。
舉例 八達嶺長城距北京不到100公裡。分析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延慶區境內,句中的「北京」概念過寬,正確的表述是距北京中心城區或是天安門不到100公裡。
舉例 他在擔任市工商局局長期間,利用各種正當和不正當的手段,貪汙、受賄110萬元。分析 貪汙、受賄是腐敗行為,肯定是不正當的手段,這裡用「正當」限制「貪汙、受賄」是錯誤的。這在語法上屬於定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在邏輯上犯了限制不當的錯誤。
舉例 農作物的生長,都要吸收土壤裡的水分、氮、磷、鉀等肥料。分析 農作物需要水分,但水分不是肥料,如果用頓號與氮等並列就犯了概括不當的錯誤。可將「水分」後的頓號改為「和」字,使之與肥料並列。
舉例 展銷會上,各種品牌的家用電器、家具、冰箱、微波爐等紛紛亮相。分析 「冰箱、微波爐」是種概念,「家用電器」是屬概念,種屬並列就會犯並列不當的錯誤。刪除文中的「家用電器」或是「冰箱、微波爐」即可。
舉例 白皮書就是封面是白色的書。分析 「白皮書」是指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因其封面為白色,故名「白皮書」,也有的國家用其他顏色的。本句定義項中「封面是白色的書」只是重複了被定義項「白皮書」,沒有揭示其真正內涵,犯了循環定義的錯誤。
舉例 在民族聯歡節上,舉行了各種民族體育比賽,有賽馬、摔跤、賽歌等。分析 句中的「賽馬」、「摔跤」都是民族體育活動,而「賽歌」卻不在其外延之內,這種劃分是不正確的。
舉例 大會將表彰57個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分析 用一個表數量的概念對並列的諸概念加以限制,往往會產生歧義。句中的「57個」是指「先進集體」,還是「先進工作者」,或是二者之和,讓人無從判斷。
舉例 近兩年,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吸收大量職工再就業,使一部分家庭的貧困和生活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分析 「生活水平」可以提高,但「貧困」不能提高。從邏輯上分析,主項概念中的「家庭的貧困」與謂項概念中的「提高」搭配不當,主謂失合導致該判斷不能成立。
舉例 凡到過西安的人,都會去華清池一遊。分析 華清池位於西安市臨潼區,距離西安城區很近,但並不是每一個到過西安的人都會去華清池遊覽。此句中的「凡」是表示全稱量項的,用得不妥,可將「凡」改成表示特稱量項的「許多」。
舉例 張寧能不能拿下這一局,是中國隊戰勝印尼隊的關鍵。分析 這個判斷的主項裡包括了「能」(肯定)和「不能」(否定)兩個方面,但謂項裡卻只有「中國隊戰勝印尼隊」一個方面,造成主項中的否定方面與謂項無關,犯了誤用否定的錯誤。
舉例 到了海邊,小林張開嘴巴,盡情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海水和陽光。分析 「空氣」可以呼吸,「海水」能「吸」不能「呼」,而「陽光」是無法「呼吸」的。句中的「呼吸」是關係詞,但它的關係對象不能包括「海水」和「陽光」。關係詞和關係項搭配不當的邏輯錯誤就是「關係不合」。
舉例 業內專業人士認為,該地產項目屬於瀕湖板塊,建成後必然會供不應求。
分析 這是房地產界的人士對某地產開發項目的預測。這種預測是或然的,即「供不應求」是有可能發生的,但並不是必然發生的。句中用了「必然供不應求」,就犯了將可能誤作必然的邏輯錯誤。
舉例 他是一個貧困人家的孩子,愛心基金幫助他上了中學,而且後來還考上了大學。分析 這句話是兩個判斷的聯言,即「愛心基金幫助他上了中學,而且後來還考上了大學」。但其中的第二個判斷「愛心基金幫助他考上了大學」是個假判斷。根據聯言判斷的邏輯性質:聯言判斷中至少有一個是假判斷時,則聯言判斷為假。如果在「而且」後面加上「他」,主語就是他而不是「愛心基金」,這個表述才是正確的。
舉例 看到屍體上出現暗紫色屍斑後,死者親屬懷疑是他殺,或是投毒致死。分析 「是……或……」結構是一個標準的選言判斷。而本句中「投毒致死」也屬於「他殺」的範圍內,二者是種屬關係,不存在選擇關係,因而該選言判斷不成立。
舉例 我們的團組織和青年,見到擾亂治安的事情,就要挺身而出,將肇事者扭送公安機關,依法懲辦。
分析 這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前、後件由關係判斷組成。前件是「我們的團組織和青年,見到擾亂治安的事情」,後件是「就要挺身而出,將肇事者扭送公安機關,依法懲辦」。但「團組織」是集合概念,不能與關係詞「見到」發生關係,與「挺身而出」、「扭送」同樣存在邏輯錯誤。因此整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