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關注我喲
點擊新聞與寫作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有傳媒的地方,就有《新聞與寫作》!
網際網路狂歡背後的文字失範,其結果就是魯魚亥豕造成知識誤導,話題炒作造成負面影響,習非成是嚴重汙染語言環境。
(1)將「魚目混珠」與「魚龍混雜」雜糅成「魚目混雜」。
(2)將八九個月誤作8、9個月。
(3)將電視機常用單位英寸誤作寸。
(4)將二〇一八誤作二零一八、二O一八。
(5)將iPad誤作IPAD、Ipad、ipad。
(6)將Wi-Fi誤作wifi、wi-fi。
(7)將隱諱號×誤作x、X。
(8)將國內生產總值(GDP)誤作國民生產總值(GDP)
(9)將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誤作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
(1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誤作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11)將「五個一工程」獎誤作「五個一工程獎」。
(12)將運-20運輸機誤作運-20運輸機。
(13)將連隊要事日記誤作連隊要事日誌。
(14)將歷史周期率誤作歷史周期律。
(15)將無級變速器誤作無極變速器。
(16)將用戶黏性誤作用戶粘性。
(17)將棟梁之材誤作棟梁之才。
(18)將鍥而不捨誤作契而不舍。
(19)將年逾八旬誤作年愈八旬。
(20)將人工授精誤作人工受精。
(21)將不依不饒誤作不依不撓。
(22)將掎角之勢誤作犄角之勢。
(23)將素未謀面誤作素未蒙面。
(24)將美人坯子誤作美人胚子。
(25)將唇槍舌劍誤作唇槍舌戰。
(26)將明代嘉靖誤作明代嘉慶。
(27)將成群結隊誤作成群結對。
(28)將陽奉陰違誤作陰奉陽違。
(29)將海晏河清誤作海清河晏。
(30)將電光石火誤作電光火石。
(31)將成功與否誤作成敗與否。
(32)將留黨察看誤作留黨查看。
(33)將莫不如此誤作概莫如此。
(34)將按捺不住誤作按耐不住。
(35)將義正詞嚴誤作義正嚴辭。
(36)將亞馬孫河誤作亞馬遜河。
(37)將鯰魚效應誤作鯰魚效應。
(38)將一言不合誤作一言不和。
(39)將福建莆田誤作福建浦田。
(40)將老兩口誤作老倆口。
(41)將畫等號誤作劃等號。
(42)將超聲速誤作超音速。
(43)將金剛鑽誤作金鋼鑽。
(44)將窨井蓋誤作窖井蓋。
(45)將偵察兵誤作偵查兵。
(46)將庸懶散誤作慵懶散。
(47)將羊蠍子誤作羊羯子。
(48)將哈密瓜誤作哈蜜瓜。
(49)將抓現行誤作抓現形。
(50)將頭炷香誤作頭柱香。
(51)將捅婁子誤作捅簍子。
(52)將掉書袋誤作吊書袋。
(53)將一抔土誤作一抷土。
(54)將番禺區誤作番禹區。
(55)將株洲市誤作株州市。
(56)將滿洲裡誤作滿州裡。
(57)將武侯祠誤作武候祠。
(58)將閩侯縣誤作閩候縣。
(59)將菏澤市誤作荷澤市。
(60)將神農架誤作神龍架。
(61)將黃浦江誤作黃埔江。
(62)將達坂城誤作達阪城。
(63)將潟湖誤作瀉湖。
(64)將跛腳誤作坡腳。
(65)將噘嘴誤作撅嘴。
(66)將頃刻誤作傾刻。
(67)將秸稈誤作秸杆。
(68)將霧凇誤作霧淞。
(69)將粘連誤作黏連。
(70)將豆豉誤作豆鼓。
(71)將鴨胗誤作鴨珍。
(72)將海蜇誤作海蟄。
(73)將撥冗誤作拔冗。
(74)將去世誤作去逝。
(75)將沉湎誤作沉緬。
(76)將奏效誤作湊效。
(77)將發軔誤作發韌。
(78)將打鉤誤作打勾。
(79)將擘畫誤作擎畫.
(80)將青睞誤作親睞。
(81)將美輪美奐誤作美侖美奐。
(82)將寥若晨星誤作寥若星辰。
(83)將大快朵頤誤作大塊朵頤。
(84)將趨之若鶩誤作趨之若騖。
(85)將布依族誤作布衣族。
(86)將解析度誤作分辯率。
(87)將挖牆腳誤作挖牆角。
(88)將全天候誤作全天侯。
(89)將螺旋槳誤作螺旋漿。
(90)將度假村誤作渡假村。
(91)將不承想誤作不曾想。
(92)將床笫誤作床第。
(93)將賴床誤作懶床。
(94)將輟學誤作綴學。
(95)將掣肘誤作制肘。
(96)將閾值誤作閥值。
(97)將消弭誤作消彌。
(98)將涵泳誤作涵詠。
(99)將坐鎮誤作坐陣。
(100)將收官誤作收關。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流媒體所辦的新媒體(可稱為「主流新媒體」)發展如火如荼,從最初的官方網站拓展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客戶端等,整合資源,深耕細分,引導輿論,形成了消息源可靠、粉絲數多、受眾面廣、影響力大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主流新媒體中的文字差錯呈逐年上升之勢,一些文字差錯隨著「10萬+」「100萬+」高閱讀量的文章,被瞬間傳播出去。網際網路狂歡背後的文字失範,其結果就是魯魚亥豕(把「魯」字寫成「魚」字,把「亥」字寫成「豕」字。指文字傳寫刊刻錯誤)造成知識誤導,話題炒作造成負面影響,習非成是(對於某些錯的事情習慣了,反認為是對的)嚴重汙染語言環境。
主流新媒體人更應當好把關人,帶頭純淨網絡語言環境。主流新媒體中的文字差錯,除了有傳統紙媒上的共性問題,也呈現出新特點。
綜觀主流新媒體,常出現非知識性技術差錯,而這些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差錯多是拼音輸入法造成的。7月30日,環球時報官方公眾號將「一架直升機」錯為「一家直升飛機」,「直升飛機」的表述不妥,應為「直升機」,這屬於知識性差錯,而「一家」之誤,顯然是拼音輸入法造成的。類似的還有將「政治」錯為「整治」,將「少數民族」錯為「少數名族」,將「報效祖國」錯為「報銷祖國」,將「途經某地」錯為「途徑某地」,將「森林防火」錯為「森林放火」,將「挺起腰杆」錯為「挺起遙感」,等等。這類差錯往往打眼一看不容易發現,而且用校對軟體檢查不出來。還有一種就是依賴輸入法的提示而導致的錯誤,如將「勠力同心」錯為「戮力同心」,將「卯足幹勁」錯為「卯足幹勁」,將「剮蹭」錯為「刮蹭」等。
時效性是把「雙刃劍」,新媒體「搶新聞」往往會造成只注重速度而忽視文字錯情的問題。2017年8月8日晚,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某主流新媒體第一時間發布稿件,被多家網站轉發。然而,這則129個字的消息出現了3處差錯:將「四川省軍區政治工作局」錯為「四川省軍區政治部」,將「九寨溝縣人武部」錯為「九寨溝縣武裝部」,將「通信中斷」錯為「通訊中斷」。雖然原稿被及時刪除,但錯情仍然在網上快速傳播。時間再緊急,主流新媒體也應仔細檢查,層層審查。否則,發出的信息就失去了公信力,往往會被讀者笑話。
有人認為,新媒體沒有差錯率規定,對新媒體編輯不用像紙媒編輯那樣嚴格要求。這種觀點失之偏頗。9月4日,人民網觀點頻道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標題中將「罔顧」誤作「枉顧」,遺憾的是,次日《光明日報》轉摘該文章時,也沒有將標題中的差錯改過來。如果作者不「埋雷」,編輯不「來稿照登」,就會消除標題中那「顯眼」的錯誤。
轉載通稿有錯情不敢改。有人認為,新華社通稿不會出錯,就算出錯也應按通稿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2017年6月7日,新華網發布新華社通稿,通稿中將「蹚出」錯作「趟出」,被多家網絡媒體轉發。值得注意的是,次日轉載該文時,《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四家中央級報紙,將通稿中的「趟出」改為「蹚出」。新媒體轉發新華社通稿要不要再次校對?這是肯定的!一轉了之圖省事,不好;發現錯情不敢改,也不好!如果發現錯情,媒體應及時通氣,而不是任由錯誤傳播。
此外,還有一些主流新媒體受標題黨和網絡語言的影響,以訛傳訛,動輒在標題中加上「懵了」「懵圈」「發懵」等詞語。其實,「懵」應為「蒙」。
當然,新媒體中出現的錯情遠不止上述幾種情況。有人說,出現文字差錯,作者和編輯「要麼是不懂,要麼是不認真」。的確,除了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缺少責任心。
2018年5月28日,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網絡新聞作品初評結果公示,評選出擬參加定評的網絡新聞作品58件。
新媒體稿件也可以參評中國新聞獎,但對文字差錯是有嚴格要求的。根據中國新聞獎評選的總標準,存在詞序錯亂、成分缺失、指代不明、語句雜糅、歸類有誤、意思表達不清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二等獎;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多字、落字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等獎;存在使用成語不規範、詞語使用或搭配不當、縮略詞語不當、生造詞語、指代不統一、數字單位缺失、前後表述不一致等情況,不得獲一等獎。
正因如此,有一種情況我們必須注意,紙媒印刷出來,白紙黑字,錯了就是錯了,而網站和公眾號都有修改和刪除功能,很容易更正,這也是部分新媒體編輯責任心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某家網站找到筆者,要求幫忙修改某篇文章,說是可以通過後臺改正無誤後去參評中國新聞獎,被筆者拒絕。即使後臺能修改,也要保證發出來不出問題,一旦出現錯情,不少眼尖的網友會第一時間截屏並傳播,錯情便成為笑料甚至輿情。不出錯,當成為主流新媒體的追求目標。
網絡新聞傳播的守正創新會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但不能以犧牲語言文字的發展為代價。還網絡一片清新舒朗的語言文字環境,刻不容緩,新媒體人必須行動起來。
低差錯率是媒體的生命線,質量把關不嚴最終影響的是媒體自身形象和口碑。雖然新媒體沒有像紙媒那樣規定差錯率,但必須明確審校流程,比如「軍報記者」公眾號就有編審值班制度,儘量將文字差錯消除在文章發布之前。提高編校業務能力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不得不談的話題。這個「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具備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匠心意識,需要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
從現實角度出發,新媒體面臨不少痛點:時效性給採編人員帶來時間壓力;稿件質量不高;採編校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艱難的經營環境使得「減員增效」成為必然,導致人員使用捉襟見肘;等等。引入技術手段可以彌補校對力量薄弱等問題,這必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據筆者了解,當前一款名為「無憂」的智能校對與知識審核系統與多家主流新媒體合作,起到了很好的文字糾錯效果。當然,任何技術手段都替代不了人的責任心。
此文轉自於「青年記者」、「小張咬文嚼字」微信公眾號
歡迎加入新聞與寫作大家庭。
當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將重新認識整個世界。
1.如想看到紙質精彩內容,請致電:010-85201321
2.微課或微信支付相關問題,請致電:010-85201333
3.如想投稿,請e-mail至xwyxztg@126.com
4.商務與廣告合作,請致電:010-85201320或給我們留言
5.其他問題添加小助手微信號:xwyxz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