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常見差錯100例,你曾錯過嗎?

2021-02-13 新聞與寫作

點擊關注關注我喲  



點擊新聞與寫作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有傳媒的地方,就有《新聞與寫作》!


網際網路狂歡背後的文字失範,其結果就是魯魚亥豕造成知識誤導,話題炒作造成負面影響,習非成是嚴重汙染語言環境。

(1)將「魚目混珠」與「魚龍混雜」雜糅成「魚目混雜」。

(2)將八九個月誤作8、9個月。

(3)將電視機常用單位英寸誤作寸。

(4)將二〇一八誤作二零一八、二O一八。

(5)將iPad誤作IPAD、Ipad、ipad。

(6)將Wi-Fi誤作wifi、wi-fi。

(7)將隱諱號×誤作x、X。

(8)將國內生產總值(GDP)誤作國民生產總值(GDP)

(9)將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誤作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

(1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誤作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11)將「五個一工程」獎誤作「五個一工程獎」。

(12)將運-20運輸機誤作運-20運輸機。

(13)將連隊要事日記誤作連隊要事日誌。

(14)將歷史周期率誤作歷史周期律。

(15)將無級變速器誤作無極變速器。

(16)將用戶黏性誤作用戶粘性。

(17)將棟梁之材誤作棟梁之才。

(18)將鍥而不捨誤作契而不舍。

(19)將年逾八旬誤作年愈八旬。

(20)將人工授精誤作人工受精。

(21)將不依不饒誤作不依不撓。

(22)將掎角之勢誤作犄角之勢。

(23)將素未謀面誤作素未蒙面。

(24)將美人坯子誤作美人胚子。

(25)將唇槍舌劍誤作唇槍舌戰。

(26)將明代嘉靖誤作明代嘉慶。

(27)將成群結隊誤作成群結對。

(28)將陽奉陰違誤作陰奉陽違。

(29)將海晏河清誤作海清河晏。

(30)將電光石火誤作電光火石。

(31)將成功與否誤作成敗與否。

(32)將留黨察看誤作留黨查看。

(33)將莫不如此誤作概莫如此。

(34)將按捺不住誤作按耐不住。

(35)將義正詞嚴誤作義正嚴辭。

(36)將亞馬孫河誤作亞馬遜河。

(37)將鯰魚效應誤作鯰魚效應。

(38)將一言不合誤作一言不和。

(39)將福建莆田誤作福建浦田。

(40)將老兩口誤作老倆口。

(41)將畫等號誤作劃等號。

(42)將超聲速誤作超音速。

(43)將金剛鑽誤作金鋼鑽。

(44)將窨井蓋誤作窖井蓋。

(45)將偵察兵誤作偵查兵。

(46)將庸懶散誤作慵懶散。

(47)將羊蠍子誤作羊羯子。

(48)將哈密瓜誤作哈蜜瓜。

(49)將抓現行誤作抓現形。

(50)將頭炷香誤作頭柱香。

(51)將捅婁子誤作捅簍子。

(52)將掉書袋誤作吊書袋。

(53)將一抔土誤作一抷土。

(54)將番禺區誤作番禹區。

(55)將株洲市誤作株州市。

(56)將滿洲裡誤作滿州裡。

(57)將武侯祠誤作武候祠。

(58)將閩侯縣誤作閩候縣。

(59)將菏澤市誤作荷澤市。

(60)將神農架誤作神龍架。

(61)將黃浦江誤作黃埔江。

(62)將達坂城誤作達阪城。

(63)將潟湖誤作瀉湖。

(64)將跛腳誤作坡腳。

(65)將噘嘴誤作撅嘴。

(66)將頃刻誤作傾刻。

(67)將秸稈誤作秸杆。

(68)將霧凇誤作霧淞。

(69)將粘連誤作黏連。

(70)將豆豉誤作豆鼓。

(71)將鴨胗誤作鴨珍。

(72)將海蜇誤作海蟄。

(73)將撥冗誤作拔冗。

(74)將去世誤作去逝。

(75)將沉湎誤作沉緬。

(76)將奏效誤作湊效。

(77)將發軔誤作發韌。

(78)將打鉤誤作打勾。

(79)將擘畫誤作擎畫.

(80)將青睞誤作親睞。

(81)將美輪美奐誤作美侖美奐。

(82)將寥若晨星誤作寥若星辰。

(83)將大快朵頤誤作大塊朵頤。

(84)將趨之若鶩誤作趨之若騖。

(85)將布依族誤作布衣族。

(86)將解析度誤作分辯率。

(87)將挖牆腳誤作挖牆角。

(88)將全天候誤作全天侯。

(89)將螺旋槳誤作螺旋漿。

(90)將度假村誤作渡假村。

(91)將不承想誤作不曾想。

(92)將床笫誤作床第。

(93)將賴床誤作懶床。

(94)將輟學誤作綴學。

(95)將掣肘誤作制肘。

(96)將閾值誤作閥值。

(97)將消弭誤作消彌。

(98)將涵泳誤作涵詠。

(99)將坐鎮誤作坐陣。

(100)將收官誤作收關。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主流媒體所辦的新媒體(可稱為「主流新媒體」)發展如火如荼,從最初的官方網站拓展到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客戶端等,整合資源,深耕細分,引導輿論,形成了消息源可靠、粉絲數多、受眾面廣、影響力大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主流新媒體中的文字差錯呈逐年上升之勢,一些文字差錯隨著「10萬+」「100萬+」高閱讀量的文章,被瞬間傳播出去。網際網路狂歡背後的文字失範,其結果就是魯魚亥豕(把「魯」字寫成「魚」字,把「亥」字寫成「豕」字。指文字傳寫刊刻錯誤)造成知識誤導,話題炒作造成負面影響,習非成是(對於某些錯的事情習慣了,反認為是對的)嚴重汙染語言環境。

主流新媒體人更應當好把關人,帶頭純淨網絡語言環境。主流新媒體中的文字差錯,除了有傳統紙媒上的共性問題,也呈現出新特點。

綜觀主流新媒體,常出現非知識性技術差錯,而這些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差錯多是拼音輸入法造成的。7月30日,環球時報官方公眾號將「一架直升機」錯為「一家直升飛機」,「直升飛機」的表述不妥,應為「直升機」,這屬於知識性差錯,而「一家」之誤,顯然是拼音輸入法造成的。類似的還有將「政治」錯為「整治」,將「少數民族」錯為「少數名族」,將「報效祖國」錯為「報銷祖國」,將「途經某地」錯為「途徑某地」,將「森林防火」錯為「森林放火」,將「挺起腰杆」錯為「挺起遙感」,等等。這類差錯往往打眼一看不容易發現,而且用校對軟體檢查不出來。還有一種就是依賴輸入法的提示而導致的錯誤,如將「勠力同心」錯為「戮力同心」,將「卯足幹勁」錯為「卯足幹勁」,將「剮蹭」錯為「刮蹭」等。

時效性是把「雙刃劍」,新媒體「搶新聞」往往會造成只注重速度而忽視文字錯情的問題。2017年8月8日晚,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某主流新媒體第一時間發布稿件,被多家網站轉發。然而,這則129個字的消息出現了3處差錯:將「四川省軍區政治工作局」錯為「四川省軍區政治部」,將「九寨溝縣人武部」錯為「九寨溝縣武裝部」,將「通信中斷」錯為「通訊中斷」。雖然原稿被及時刪除,但錯情仍然在網上快速傳播。時間再緊急,主流新媒體也應仔細檢查,層層審查。否則,發出的信息就失去了公信力,往往會被讀者笑話。

有人認為,新媒體沒有差錯率規定,對新媒體編輯不用像紙媒編輯那樣嚴格要求。這種觀點失之偏頗。9月4日,人民網觀點頻道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標題中將「罔顧」誤作「枉顧」,遺憾的是,次日《光明日報》轉摘該文章時,也沒有將標題中的差錯改過來。如果作者不「埋雷」,編輯不「來稿照登」,就會消除標題中那「顯眼」的錯誤。

轉載通稿有錯情不敢改。有人認為,新華社通稿不會出錯,就算出錯也應按通稿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2017年6月7日,新華網發布新華社通稿,通稿中將「蹚出」錯作「趟出」,被多家網絡媒體轉發。值得注意的是,次日轉載該文時,《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四家中央級報紙,將通稿中的「趟出」改為「蹚出」。新媒體轉發新華社通稿要不要再次校對?這是肯定的!一轉了之圖省事,不好;發現錯情不敢改,也不好!如果發現錯情,媒體應及時通氣,而不是任由錯誤傳播。

此外,還有一些主流新媒體受標題黨和網絡語言的影響,以訛傳訛,動輒在標題中加上「懵了」「懵圈」「發懵」等詞語。其實,「懵」應為「蒙」。

當然,新媒體中出現的錯情遠不止上述幾種情況。有人說,出現文字差錯,作者和編輯「要麼是不懂,要麼是不認真」。的確,除了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缺少責任心。

2018年5月28日,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網絡新聞作品初評結果公示,評選出擬參加定評的網絡新聞作品58件。

新媒體稿件也可以參評中國新聞獎,但對文字差錯是有嚴格要求的。根據中國新聞獎評選的總標準,存在詞序錯亂、成分缺失、指代不明、語句雜糅、歸類有誤、意思表達不清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二等獎;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多字、落字等情況的作品不得獲一等獎;存在使用成語不規範、詞語使用或搭配不當、縮略詞語不當、生造詞語、指代不統一、數字單位缺失、前後表述不一致等情況,不得獲一等獎。

正因如此,有一種情況我們必須注意,紙媒印刷出來,白紙黑字,錯了就是錯了,而網站和公眾號都有修改和刪除功能,很容易更正,這也是部分新媒體編輯責任心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某家網站找到筆者,要求幫忙修改某篇文章,說是可以通過後臺改正無誤後去參評中國新聞獎,被筆者拒絕。即使後臺能修改,也要保證發出來不出問題,一旦出現錯情,不少眼尖的網友會第一時間截屏並傳播,錯情便成為笑料甚至輿情。不出錯,當成為主流新媒體的追求目標。

網絡新聞傳播的守正創新會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但不能以犧牲語言文字的發展為代價。還網絡一片清新舒朗的語言文字環境,刻不容緩,新媒體人必須行動起來。

低差錯率是媒體的生命線,質量把關不嚴最終影響的是媒體自身形象和口碑。雖然新媒體沒有像紙媒那樣規定差錯率,但必須明確審校流程,比如「軍報記者」公眾號就有編審值班制度,儘量將文字差錯消除在文章發布之前。提高編校業務能力是一個老生常談而又不得不談的話題。這個「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具備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匠心意識,需要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

從現實角度出發,新媒體面臨不少痛點:時效性給採編人員帶來時間壓力;稿件質量不高;採編校人員素質良莠不齊;艱難的經營環境使得「減員增效」成為必然,導致人員使用捉襟見肘;等等。引入技術手段可以彌補校對力量薄弱等問題,這必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據筆者了解,當前一款名為「無憂」的智能校對與知識審核系統與多家主流新媒體合作,起到了很好的文字糾錯效果。當然,任何技術手段都替代不了人的責任心。

此文轉自於「青年記者」、「小張咬文嚼字」微信公眾號

 

歡迎加入新聞與寫作大家庭。

當你看到我所能看到的世界,你將重新認識整個世界。

1.如想看到紙質精彩內容,請致電:010-85201321

2.微課或微信支付相關問題,請致電:010-85201333

3.如想投稿,請e-mail至xwyxztg@126.com

4.商務與廣告合作,請致電:010-85201320或給我們留言

5.其他問題添加小助手微信號:xwyxzxzs

相關焦點

  • 媒體常見邏輯語言差錯
    舉例作為一名普通的莘莘學子,他的創新精神讓人敬佩。分析「莘莘學子」是一個集合概念,指很多的學生,不能指稱其中的某一個體。可用「大學生」替代句中的「莘莘學子」。舉例八達嶺長城距北京不到100公裡。分析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延慶區境內,句中的「北京」概念過寬,正確的表述是距北京中心城區或是天安門不到100公裡。
  • 曼且思每日認讀:虛與委蛇被列為年度十大語文差錯,你讀對了嗎?
    曼且思了解到很多常見的字,與不同的字詞相組合就發不同的音。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詞語是——虛與委蛇,關於這個詞語的讀音,有兩大常見錯誤,曾入選《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快看看你讀對了嗎?曼且思了解到很多人讀錯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蛇」,小編相信大家應該都認識這個字,常見的意思是指一種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繁多的爬行動物,讀作「Shé」。但是其實「蛇」是一個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讀作「yí 」,也是在這個成語中的讀音,可不要讀成虛與委蛇(Shé)了。
  •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語文差錯" 大S曾誤用"賤內"
    26日,《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的「2012年十大語文差錯」包含了常讀錯的字「酵」,也有媒體常會搞混的「酒駕」和「醉駕」,還有明星們經常犯的錯,比如大S誤用的「賤內」等。   而被幾億國人念錯的「甄嬛」的「嬛」字(應讀xuān),因其日常實用性不高,最終躲過了「十大」榜單。
  • 2018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發布 你中招了嗎?
    剛剛,2018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發布,你中招了嗎? 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編輯部12月26日公布2018年度「十大語文差錯」,重點關注熱點事件、重大新聞報導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錯。從榜單可看出,「重慶公交車墜江」「範冰冰逃稅」「沙特記者遇害」「進口博覽會」「世界盃賽事」「中美貿易爭端」等熱點事件的報導中,均存在用字錯誤的現象。
  • 香飄百裡,曾是民間常見草藥,如今成麝香替代品,見到別錯過
    導讀:香飄百裡,曾是民間常見草藥,如今成麝香替代品,見到別錯過在我國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很多野生植物看似不起眼,但價值卻十分的高,很多農民都很喜歡,就比如薺菜、蒲公英、馬蘭頭等野草野菜,在農村的路邊、田邊很多
  • 就等你!長城新媒體100名科(組)長全國競聘!來不……
    就等你!長城新媒體100名科(組)長全國競聘!歡迎你的加入!虛位以待,「職」等你來!即日起,長城新媒體集團面向全國有志於新媒體事業的專業人士發出公告公開競聘100名科(組)長
  • 公文寫作常見差錯集合,建議收藏對照學習
    以上兩例中的「綜合症」均應為「症候群」。 ●「誕辰」與「誕生」 這又是一對容易用混的詞。「誕辰」是名詞,指生日。「誕生」是動詞,指出生。可說「100周年誕辰」,不說「誕辰100周年」。
  • 史上最全的標點符號用法及常見差錯辨析(下)
    示例:  【標點】bin 標點符號。??給原來沒有標點的著作(如古書)加上標點符號:~二十四史。  10.位置禁則:括號的前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末,後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  (三)括號使用常見差錯  1.括號位置不當。如:  *如果國家主權遭到貶損或剝奪,個人的一切就將失去保障(包括人權在內)。
  • 乾貨 | 你家的藝人有新媒體屬性嗎?
    有人靠新媒體宣傳火了大家扎堆做有個問題你家的藝人有新媒體屬性嗎?(曾經是師奶殺手如今靠捆綁雷佳音在新媒體蹭熱度)你的藝人拍了一堆抗戰劇、苦情戲、婆媳劇你還拿錢砸新媒體宣傳在超市菜市場門口多放幾塊人形牌都比微博微信有效果
  • 媒體常見邏輯語言差錯①
    其實啟事原意應為對如果結過婚已離異者也可以,那就不是「婚否不限」,而是「 婚史不限」。這則啟事在婚史概念上模糊不清,容易引起誤解。舉例 今年是京劇大師梅蘭芳誕辰100周年。分析 這句話的錯誤在於把「誕辰」和「誕生」兩個詞搞混淆了。「誕辰」是名詞,指出生的時日,是生日的敬稱。而「誕生」是動詞,指出生。「誕辰」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後,「誕生」一般用在「某某周年」之前。
  • 2017新媒體運營終極測試100問!
    來源:Socialmarketing(ID:social_marketing) 作者:Punny(授權發布) 一位合格的新媒體運營 可以不會追女/男生,但 必!需!得!會!追!熱!點!
  • 3名公眾號小編因造謠被抓,你知道新媒體小編們有多拼嗎!
    同為新媒體小編,騰小妹還是能理解這三位同行的,畢竟,這個崗位實在殘酷。所以,今天騰小妹就來跟大家談談新媒體小編的血淚史:當粉絲數上升時可大家知道嗎,目前常見的自媒體平臺至少有28個,更慘的是,當你辛辛苦苦寫了一篇原創,被別人轉載後連名字都換了,甚至被舉報成功刪除了?!
  • 新媒體時代,你自由嗎?
    是的,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我們是自由的。你可以看到各種你想看的各種你想看的電影、電視劇,關注各種你想關注的新聞事件、八卦節目。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你喜歡的一切內容。當然,前提是合法的。你好像獲得了自由。你可以不用被媒體的評論牽著鼻子走,可以在評論裡有理有據的反駁,或者直接選擇右上角叉了它;你可以刷著你喜歡和熟悉的內容,一條一條又一條,不用費力去篩選……你以為,你獲得了你想要的「自由」。但是,你真的自由了嗎?我只想說以下幾點。
  • 《咬文嚼字》發布2016十大語文差錯,林丹、郭德綱等名人上榜
    「咬」常見差錯、重大事件和公眾人物,最大程度引起人們對於語言規範的關注,將糾錯效果最大化。
  • 匯嘉時代:監事會關於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
    新疆匯嘉時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        關於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        一、本次會計差錯更正概述        新疆匯嘉時代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根據《監管規則適用指引--會計類第1號
  • 寫新媒體3年,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新媒體寫作賺錢嗎?
    還記得2017年的4月1日,我在網上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以夢為馬,隨處可棲》,至此走上了新媒體寫作的道路。為什麼寫新媒體呢?說真的,最開始的動機和很多人一樣,在工作之餘賺點零花錢,補充下生活開支,為了讓自己花錢的時候,更有底氣。
  • 4種常見食物才是真正的「補鐵高手」,別錯過
    4種常見食物才是真正的「補鐵高手」,別錯過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血紅蛋白的重要部分,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你知道嗎,其實菠菜的鐵含量並不高,每100克的新鮮菠菜中只含鐵2.9毫克。而雞蛋黃呢,每100克的含鐵量在6.5毫克。雖然雞蛋黃的鐵含量較多,但是由於雞蛋黃中含有的卵黃高磷蛋白物質會抑制鐵吸收,所以蛋黃中的鐵吸收率很低,只有3%,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補鐵效果不好。
  • 常見郵票造假手法,你了解嗎?
    來,一起了解了解這些讓你恨之入骨的贗品常見的出爐方式都有哪些。1、從邊緣上做文章,齒孔造假常見造假手段為: (1)假刷色郵票。「變色」、「漏色」是收集變體郵品者收集的主要品種。因為郵票刷色的標準很難用文字精確表述,所以主觀辨別的難度很大,主要是憑藉玩家自己經驗與眼力去甄別。目前常見的手段是使用化學藥品、改變或除去郵票的顏色,人為造成錯色票。 (2)造假水印。
  • 2020年新媒體該怎麼突圍?送你33條軍規!
    在今天這個娛樂至死、注意力極度稀缺的時代,做新媒體還有希望嗎? 有人質疑迷茫,有人失望離場。但總有一些創作者,堅持用高價值的內容捍衛初心與理想。 2020年,做新媒體該怎麼突圍?
  • .| 新媒體時代粉絲群體認同的生成機制研究 ——以鹿晗效應為例
    新媒體時代粉絲群體認同的生成機制研究  ——以鹿晗效應為例  許加彪,王潤溪  本文以鹿晗的粉絲「鹿飯」為例,從儀式觀角度分析了新媒體傳播語境下「鹿飯」交往活動模式的特徵以及粉絲群體認同的生成機制,從而在一般意義上解讀其亞文化的傳播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