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你自由嗎?

2020-12-23 海南版歐陽寒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們信息的傳播媒介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革。從最初的報紙,到後來的廣播,再到黑白電視、彩色電視,直至現在的電腦、手機。每一步,無疑都是質的飛躍。每一步,也都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我們每個人都越來越依賴它,也越來越離不開它。手機,儼然成了我們人體的一個外掛器官。每天,我們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的上面。抖音、快手、微信等等一系列軟體,讓我們沉迷其中,並且樂此不疲。

是的,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我們是自由的。你可以看到各種你想看的各種你想看的電影、電視劇,關注各種你想關注的新聞事件、八卦節目。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你喜歡的一切內容。當然,前提是合法的。

你好像獲得了自由。你可以不用被媒體的評論牽著鼻子走,可以在評論裡有理有據的反駁,或者直接選擇右上角叉了它;你可以刷著你喜歡和熟悉的內容,一條一條又一條,不用費力去篩選……你以為,你獲得了你想要的「自由」。

但是,你真的自由了嗎?

我只想說以下幾點。

第一,你手機裡的各種新聞軟體推送給你的新聞,是不是都是你所關注的類似事件?商家們利用大數據,分析出你的喜好,並且一味的投你所好。你以為你看過了許多風景,實則從未離開過這個熟悉的廣場。而且更為嚴重的是,新媒體時代的海量性和無邊性會讓你欲罷不能。不知道大家都刷過抖音沒,我刷過。最誇張的一次,我從晚上十點刷到了凌晨兩點半。我總是在潛意識裡告訴自己,下一條或許會更好。而事實上呢,真的更好了嗎?量的增加,不一定代表了質的提升。相反,可能是下降。

第二,信息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博學一點,有一陣子,我下載了將近十個新聞類的APP。到現在,只留下了兩個。為什麼?因為我發現,在發生一個新聞事件時,幾乎手機上這十個APP都會給我推送一樣的消息。比如女排奪冠,比如某國總統大選。我有的別人有沒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有的我一定要有。

第三,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我們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在這個快消時代,方便、快捷漸漸地變成了選擇的第一要素。比如點外賣,我們選來選去,最終,可能選擇了一種最方便的。不是說方便的東西沒有營養,而是這樣扭曲的選擇觀會讓那些真正精工細作精益求精的店家沒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勇氣,同時也讓那些有工匠精神、堅持品質的人們受了委屈。那麼,惡性循環的後果呢?可想而知。

關於新媒體時代下的「自由」,我只想到了這些。它們或許不夠積極,或許一時之間不好改變。但是我認為,我們應該勇於正視問題。因為,那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在這個新媒體時代下,永遠不要做一個看似「快樂無憂」的提線木偶。希望我們都能勤學、善思。因為我始終覺得,要想優秀,就得跟別人不一樣。

相關焦點

  • 新媒體漫畫時代已經全面到來了嗎?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全面來臨,傳統漫畫出版物銷量持續下滑,部分刊物或停刊、或步履維艱。
  • 新媒體時代律師該如何通過網際網路打造自己?
    via:果凍貓兒新媒體就是新時代的名片,能被眾人所關注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能力。在這個信息繁雜的時代,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呢?今日推文,作者將與大家分享如何把公號或者微博這類知識管理的平臺以及個人思想的「名片」高級地展示給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 新媒體時代兒童成人化現象的探析
    內容提要:新媒體時代兒童的成人化體現在外表、言語、行為、價值觀念等方面。視聽本位、秘密暴露、經驗同質、娛樂至死、童年消逝等是導致新媒體時代兒童成人化的主要原因。  關 鍵 詞:新媒體;兒童成人化;「小大人」  新媒體,作為網絡時代的引領者,不僅改變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今天的孩子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加恣意地享受著新媒體帶來的歡樂,也因新媒體變得忙碌起來。
  • 新媒體廣告時代的來臨,誰也不能阻擋
    新媒體廣告時代的來臨,誰也不能阻擋。
  • 新媒體時代傳統報紙的創新發展探究
    摘要: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通信5G技術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新媒體發展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媒體在為傳播業注入新的生命力的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作為傳統主流媒體的報紙,更是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主要針對新媒體時代傳統報紙的創新發展進行分析和討論。
  • 新媒體時代,這個廣播頻率搶到了先機!
    真正意義的新媒體,必須從轉變媒體理念和經營思路開始。但電臺可能是個例外,在這種大潮下,電臺作為相對「較輕」的傳統媒體,又通過汽車和手機這兩種媒介,反而擴大了影響,成為當下最優質的傳統媒體平臺。類似浙廣FM93這樣的媒體平臺都開始紛紛尋找自己的新媒體發展之路。這種尋找,首先是對網際網路生態的鑽研和探索,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傳播特徵的細緻了解。
  • 新時代 新媒體 新作為
    關鍵詞:軍隊微信公眾號;新媒體矩陣;強軍興軍偉業闊步強軍路,揚帆正當時。一批鐫刻時代印記、承載官兵期望的軍隊微信公眾號,順勢而為、形成矩陣。最高統帥與軍營新媒體的一次次「親密接觸」,正是人民軍隊邁步網絡時代的鮮明印記。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自軍營向網際網路開放後,軍營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悄無聲息地進入硝煙迷漫的演兵場。各部隊充分挖掘社交網絡資源,加大社交媒體建設力度,積極搶佔網絡輿論空間,相繼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將其打造成傳遞中國軍隊聲音、講述中國軍隊故事、塑造中國軍隊形象的重要平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涉軍微信公眾號已達數千個。
  • 新媒體、自媒體時代:傳播信息的底線在哪兒
    50餘名學者研討媒體法熱點  「2010年,新媒體已經成為智慧財產權糾紛中的主要被告。」11月24日,在「第六屆首都主流媒體法律顧問座談會」上,50多名專家學者研討了當前媒體法律顧問領域的熱點問題,與會者對媒體法律顧問的價值、功能達成共識,認為其在新媒體時代能發揮更大作用。
  • 新媒體時代,為什麼還要訂報紙?
    新媒體時代,為什麼還要訂報紙?報紙的珍貴你可能不知道古話說得好:開卷有益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這四個字更顯得彌足珍貴一份報紙,能為你在紛亂的信息中篩選出最有價值的文字
  • 乾貨 | 你家的藝人有新媒體屬性嗎?
    有人靠新媒體宣傳火了大家扎堆做有個問題你家的藝人有新媒體屬性嗎?(曾經是師奶殺手如今靠捆綁雷佳音在新媒體蹭熱度)你的藝人拍了一堆抗戰劇、苦情戲、婆媳劇你還拿錢砸新媒體宣傳在超市菜市場門口多放幾塊人形牌都比微博微信有效果
  • 聯匯與阿里雲合作 引領新媒體廣播新時代
    同時,聯匯科技董事長趙凡也這樣說道:「如今,隨著雲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行業的發展不再單單依靠技術的推動,收聽方式也從你播我聽的單向輸出式變成了用戶可以隨時與主播互動、發表自己觀點的新形式。聯匯科技與阿里雲將採用多元化更廣泛的合作,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精準推送等建立一個完整的廣播新媒體生態平臺。」相信,雙方的合作定將會進一步推進廣播新媒體的快速融合,促進傳統廣播向網際網路+FM方向的快速發展。
  • 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採編工作
    [摘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臺面對新媒體對整個新聞行業所產生的挑戰,有效提升廣播電視臺的新聞採編水平本文通過具體論述新媒體時代做好廣播電視臺新聞採編工作的策略
  • 寫新媒體3年,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新媒體寫作賺錢嗎?
    還記得2017年的4月1日,我在網上發表了第一篇文章《以夢為馬,隨處可棲》,至此走上了新媒體寫作的道路。為什麼寫新媒體呢?說真的,最開始的動機和很多人一樣,在工作之餘賺點零花錢,補充下生活開支,為了讓自己花錢的時候,更有底氣。
  • 新媒體的秘密 你知多少?
    李傳偉同樣帶來一個讓人驚訝的數字,目前,使用移動網頁進入東森新聞雲的受眾竟然高達80%,而在一年前,大部分粉絲進入東森新聞雲還是使用PC(個人電腦)。鑑於移動時代的來臨,東森新聞雲今年的發展重點鎖定在手機APP的開發上。他透露,臺灣有37%民眾吃飯看手機,通常是邊吃飯邊看電視還邊玩手機,一心多用。
  • 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
    作者:趙志偉近年來,隨著傳統電視行業收視下滑、紀錄片院線發行舉步維艱,新媒體平臺對於紀錄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日前,在第二屆北京紀實影像周上,來自愛奇藝紀錄片頻道、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優酷紀實中心等國內主要新媒體平臺的紀錄片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圍繞「紀實影像的新媒體時代」主題,以各自所在平臺為例,從紀錄片的內容題材、表現形式、傳播方式到運營模式等多個角度,較為全面地探討了紀錄片在新媒體時代的生存之道。
  • 七問新媒體營銷
    2014年傳統全媒體、網際網路TOP12廣告投放行業註:傳統全媒體包括電視、報紙、廣播、雜誌數據來源:傳統全媒體數據來自CTR;網際網路數據來自艾瑞諮詢二問:新媒體廣告能替代傳統廣告嗎?為什麼新媒體會給傳統媒體一種如臨強敵的感覺?事實上,真正讓傳統媒體感到棘手的並不是新媒體,而是成分不斷豐富、愈發複雜、包羅萬象的網際網路,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把新媒體等同於網際網路,這種似是而非的比較不啻於一種產業陰謀。
  • 觀媒| 新媒體時代,報紙怎麼做災難報導?
    毫無疑問,新媒體在速度上具有天生的優勢。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在地震發生後一小時即發布第一條信息,報導了震級、震源、傷亡等關鍵信息。9日連續發布5條信息,跟進震後救援和遇難情況。 在新媒體如此強大的發布能力面前,報紙要如何應對呢?
  • 老人專屬APP:新媒體時代老年人的幸福新生活
    事實上,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老年人早已不再單純地同「傳統媒體的受眾」畫等號。新媒體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他們的媒介使用習慣;藉助新媒體,他們也在享受著全新的生活方式。  當新媒體時代遇到老齡化社會,二者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新媒體文化研究(下)
    他提出新時代下傳統文化應堅持適應性重塑,「堅持傳統文化精神之源,堅守主流文化陣地;豐富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賦予優秀文化新使命;正視傳統文化內容的不適應性,培養新時代情感認同,藉助新媒體敘事手段,開拓傳統文化傳播新領域」[8]。第三,新媒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影響。
  • 2020年新媒體該怎麼突圍?送你33條軍規!
    在今天這個娛樂至死、注意力極度稀缺的時代,做新媒體還有希望嗎? 有人質疑迷茫,有人失望離場。但總有一些創作者,堅持用高價值的內容捍衛初心與理想。 2020年,做新媒體該怎麼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