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清空貪求,爭似春風處處閒

2020-12-22 歷史國學教堂

人生在世,一切事物都要付出,才能獲得快樂。若是所求越多,所貪越多,不知付出,心中也就雜念繁多,不能自已。

人只有清空了心靈,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的自由、獨立。清空了心靈,才能收穫未來的光榮與輝煌;清空了心靈,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的自由、獨立;清空了心靈,才能有了讓生命一次次遠行的條件。

這正像無塵大師一般,一生平不求名譽,別人寫文章讚揚他的師德,他卻對此進行斥責。而且大師一生都不曾貪蓄財物,他人供養的眾多錢財,大師都用在了弘揚佛法一事上,或救濟災難等事上。一生都沒有剃度弟子,而全國僧眾多欽服他的教化。

他一生中也不曾任寺中住持、監院等職,而全國寺院多蒙其護法。各處寺房或寺產,有被人佔奪得,大師必定盡力設法加以保全。綜觀大師的一生,他決不求名利恭敬,而實際上,能令一切眾生都受到莫大的利益。

從這些高僧大能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智慧清明時,正是放下一切時。沒有私慾,盡力布施,愛惜一切,心自空明,自然也就能得人信任,得人愛護,得人尊敬。

人格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超出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趙州禪師語錄中有這樣一則:問:「白雲自在時如何?」師云:「爭似春風處處閒!」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看,那天邊的白雲什麼時候才能逍遙自在呢?當它像那輕柔的春風一樣,內心充滿閒適,本性處於安靜的狀態,沒有任何的非分追求和物質欲望,放下了時間的一切,它就能逍遙自在了。

能夠放下世間的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一個人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

無數的事實證明,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無求品自高」,因此,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布袋和尚曾寫過一首詩: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如果一個人能夠體悟到其中的妙處,自然就會得道而逍遙了。

相關焦點

  • 詩詞:最是一年辛苦日,牛鞭處處帶春風
    二目如珠身比象,四蹄似柱力勝熊。頭前每每牽枷鎖,背上常常跨牧童。俯首平生耕暮色,只為付出不邀功。5.題圖耕耘圖文/清空翠雲堆掩小汀東,千裡桃花溪映紅。最是一年辛苦日,牛鞭處處帶春風。6.題耕牛圖文/淡然披鎧摯槍非俗流,垂涎僧肉阻西遊。如今遭貶何無語,陸上水中拓野疇。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但地心閒到處閒,莫拘城市與溪山。是非名利渾如夢,正眼觀時一瞬間。佛家常說:安禪何須勞山水。如流傳的「日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閒」之類,就是此種謬說。為此,弘一法師解釋說:「出家人不是沒有事做,他們過著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進,他們所做的,除自利面外,還有導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眾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得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說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
  • 心中有善 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 處處是佛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護身佛」即可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手機請佛閱讀原文蘇東坡和佛印是老朋友經常一起參禪悟道但蘇東坡終究不是佛門中人對於佛法的領悟總趕不上佛印屢屢被佛印比下去蘇東坡覺得自己這麼聰明不僅才華橫溢還在官場混得不錯不能老被一個禿和尚壓著於是總想找機會滅滅佛印的威風
  • 露草星明 |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世事朝朝異,炎涼處處同,眼見中國好不容易即將走出疫情,海外疫情卻失控爆發,歐美股市一片悽慘。心情悵然間,看見小區池塘邊的楊柳,卻頑強地萌發出嫩綠的新枝細葉,在今年這樣蕭瑟的一個春節後,顯得格外生機盎然。
  • (廿八)【五十陰魔 想陰十境相】⑵貪求經歷—魃鬼來撓
    飛其精思,貪求經歷:就是他這個靈魂飛到旁的地方,他到處都要去看看,到處都要去玩一玩,這是「貪求經歷」。所以說是「貪求經歷」。就好像旅遊,願意觀看名勝是一樣的,願意到處去看,就像某某願意到紐約去,又是一個人又不會英文,到處去跑跑。他這是人跑,這個呢,是一種微細的神,那種思想去跑了,那是一種貪著。
  • 佛說:心寬,路自寬;心好,命自好
    文|上官青曼佛說:心寬,路自寬,人活著最重要的是放寬心。一件事,你若計較,會變成大事,你若心寬點,會變成沒事。事情不分大小,心才分大小,心大者,容下萬事,心小者,猶如針尖。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
  • 佛說,遇事不用「爭」,默念這3句話,自然心想事成
    他們認為,這樣天上的佛菩薩能夠看到。他們也就為自己的未來結出好果種下了一個好的因。事實上,如果每個人都是這樣行善事為自己積善果,倒算是這個世界的一樁幸事了。可偏偏世界上有些人總是容易心懷嫉妒,更有一些心理自私的人,總是會希望自己過得比別人更好,有比別人更多的福氣。因此,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他們常常不是從自身出發去積福,而是與他人爭搶,只求自己能有更多的福氣。
  •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這種生活的壓力有多大?
    俗話說得好「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這個用在生活中最貼切不過了。小的時候,每次出門都是媽媽跟別人家的媽媽在比各自的孩子。在班裡的成績怎麼樣?考試多少分?那時候的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詞。當我長大了,出來工作了,我以為我終於可以擺脫比成績這件事情。卻沒有想到,出來社會後,比的就是收入,職位,男朋友。
  • 笑春風
    回首往昔,當時歲月,正如一泡吳三地老樅水仙,花香時有時無,滋味似青苔似枯木又似竹子葉。以往的我,沒有細細品味,懷一顆善感的心度過流水歲月。人生有緣,雖然散多聚少,但卻有一段記憶,美麗於無期歲月。美麗的風景,似乎總在遠方。仍記得當時喜愛的汪國真說: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於美麗/就是誘惑於傳說。
  • 《三生三世枕上書》:佛鈴花兒朵朵開,卻不如你的溫柔處處擁
    聖賢說,君子周而不比,而小人比而不周,你是這濁世裡搖曳的鳳尾花,卻從不沾染這塵世的絲毫濁氣。我是這世間最大的魔,卻勞你清毒去濁,換我一個乾淨又平凡的人生。也許青丘的天空就似你這般的清,才養育出了你這隻又清又純,而又浪漫又熱烈的小狐狸吧。青丘是我曾到過的,但沒有你的時代平庸無常,而現在,那裡成了我夢想的地方。
  • 蔡依林曬天空照清空ins關注 心情似不佳
    7月30日,有網友發現蔡依林清空了社交網站關注。而在晚間發布的博文中,蔡依林曬出一張天空照,還稱:「我靜靜地望著天空 試著尋找失落的感動」,言語中似乎心情不佳。  隨後也有粉絲解釋道蔡依林ins原本關注用戶就很少,且近期都有發送動態,不要做過度解讀。 原標題:咋回事?
  • 髮鬢生來已玄白,霞光照了似清和——鄭毅
    髮鬢生來已玄白,霞光照了似清和。世存佛系因圓悟,我把詩情向壯挪。畢竟新陽關不住,驅江浪上是春歌!註:「佛系」,網絡流行語,亦當今文化現象之一。《七律. 雷雨吟》蒼天要我接聽雷,滾滾春聲撼地回。問道本尊燈下試,奉經絕學籍中裁。
  • 今日芒種|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卵此時感受到陰氣初生小螳螂破繭而出二候鵙(jú)始鳴鵙指伯勞鳥喜陰的它現身枝頭,感陰而鳴好像在訴說春之離愁也似在暢想夏之詩意三候反舌無聲到了6月16日至6月20日隨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端午過去能學各種鳥叫的反舌鳥和一些雀鳥都開始不再發聲鳴叫芒種是農業生產最繁忙的時節一頭連著收,一頭接著種收穫金色的小麥,種下青色的稻苗正如民諺說
  • 每天一首古詩詞|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宋·司馬光《西江月》這是一首豔情詞。詞的上闕寫宴會上遇見的舞姬美豔的姿容。「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見了後徒惹相思,不如當時不見;人還是無情的好,無情了就不會為情而痛苦了。詞人以此襯託出這女子的美麗,惹人情思。「笙歌散後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靜」,寫席散酒醒之後的追思與悵惘。整首詞在尺幅之內將驚豔、鍾情到追念的全過程都反映了出來,含蓄不盡。
  • Z.TOP X 尤靖茹 | 佛系女演員的春風十裡
    尤靖茹說,每個角色都有她個性的一部分,而她在表演的過程中將它們放大突出了便成了戲。所以《秦時明月》裡的少司命、《擇天記》裡的七間還有《春風十裡不如你》當中的趙英男,在這些最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身上那種平靜而堅忍的氣質,大概也是尤靖茹個性裡自帶的一部分。 這種冷靜和清醒尤其體現在她對於自己演員身份的理解和認知上。
  • 大寒歲末年關近,處處邱山雪滿鄉——今年大寒臘八同一天
    ,看了讓人賞心悅目:古風·疊字詩·春景文/春風緲緲炊煙起,飄飄遠處尋。麗麗春風面,紛紛潤我心。朝朝來此處,歲歲暖如春。作品的第四句:「綠綠色茸茵」,比較硬一些,需要做下調整。如何調整?可以將「茵」組一個詞。同時,「麗麗春風面」這一句缺少動詞統攬,也可以改造一下。我們按五律試做如下調整:緲緲炊煙起,姍姍旭日臨。
  •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生需要的是一份平和與寧靜,淡泊明志,就不會計較小事,不爭一日之短長,不爭一言之褒貶。春風中搖起一葉小舟,春江垂釣。遠處的小島上開滿了春花,身邊則是滿滿的一壇美酒。萬頃波與一葉舟,一大一小,隱逸之情自在心中。
  • 古詩詞中最美的春天(在詩詞中,春風無處不在.)
    春風在詩詞中,春風無處不在。賀知章說:二月春風似剪刀。春風,帶來春天的氣息。杜甫說: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風,裝點了最美的春景。王之渙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明月好風閒處,是人猜。春雨消殘凍,溫風到冷灰。尊前一曲為誰哉。留取曲終一拍,待君來。
  • 佛說鹿母經
    佛說鹿母經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佛言。昔者有鹿數百為群。隨逐水草侵近人邑。國王出獵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懷妊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