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善 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 處處是佛

2021-03-02 護身佛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護身佛」即可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手機請佛閱讀原文


蘇東坡和佛印是老朋友
經常一起參禪悟道
但蘇東坡終究不是佛門中人
對於佛法的領悟總趕不上佛印
屢屢被佛印比下去
蘇東坡覺得自己這麼聰明
不僅才華橫溢還在官場混得不錯
不能老被一個禿和尚壓著
於是總想找機會滅滅佛印的威風


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坐禪
東坡一時心血來潮
問佛印道
和尚
你看我禪坐的樣子像什麼

佛印老老實實地說
依我看
學士好比一尊佛

東坡聽後
得意地哈哈大笑
我看你這個禿頭和尚倒像是一堆牛糞

佛印微微一笑
雙手合十念了一聲
阿彌陀佛

蘇東坡自以為佔了便宜
高興得不得了
回到家就跟才女妹妹炫耀
我今天總算佔了佛印便宜了
然後把事情原委講述一番

蘇小妹聽後
不以為然地說
哥哥
就你這悟性還參禪悟道呢
你今天出了大醜了
佛法講的是
明心見性 心性本同
人家佛印心中想的是佛
所以目之所及全都是佛
而你說人家是牛糞
那你心裡都是些什麼東西

蘇東坡自以為聰明
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原來是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像一堆牛糞 汙濁不堪
不由得羞愧難當

生命的寬度取決於心靈的亮度
心胸狹窄的人
連自己都裝不下
心胸敞亮的人
則可以放得下整個世界

生活的質量取決於人生的態度
心中有陽光
生活便處處都燦爛;心中有愛
便處處有溫暖

心中有善
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
處處是佛



相關焦點

  • 心中有善,蓮花自開
    讀了一篇,就想著趕快讀第二篇,看看他在下篇又有什麼新奇遭遇,有什麼搞笑短片。讀之笑之,讀之思之,就感覺旅途的美好。其實,旅途就是一場自我修行。方英文的《偶為霞客》中的每篇文字,能讓我讀出文字中那些善來。文字的善,其實就是作者的善。善是文字的最高境界。沒有哪一篇流傳下來的文字,不是善的文字。方英文的《偶為霞客》是讓「善」在說話。首篇《第一次出省》作者撒的那泡熱尿,也透出放牛老漢的那一點善來。老漢的三句話,堪稱經典。「好你個不懂事的小子!」「你面前就是苞谷地,為啥子把尿糟蹋了呢?」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這事擔負著妻子兒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緊牙根有苦都不說,一切如夢如幻。於此痛苦中,一心清靜,不起惡念,處處利他利人,這才是真修行。可不是吃完飯把碗筷一丟,什麼事都不做,跑到這裡來打坐聽經。」有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每天都會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然後到寺院裡去供佛。
  • 感悟 | 心中有佛
    「佛!」禪師不假思索答道。  蘇東坡洋洋得意地說:「我看你趴在地上怎麼就像條狗呢!」禪師心平氣和地回答:「因為你像佛,所以我像狗。」聽禪師這麼一說,蘇東坡更是笑得前俯後仰。  回到家裡,蘇東坡喜滋滋地告訴蘇小妹,他這回撿了個便宜,戲弄了禪師一番。孰料蘇小妹滿臉不屑地挖苦道:「你哪贏了,又輸了!」蘇東坡問其原因。
  •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多行善事,遵紀守法,孝敬父母,敦親睦鄰,友愛他人。心中不存惡念,常與人為善,時時處處換位思考人生的命題,領悟人生真諦,意即覺悟人生,此乃與佛繫結緣,因此而覺悟,此乃佛系人生之首要。佛即大徹大悟,有覺性之人,因與佛有緣,因而覺悟。
  • 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由蒙古歌手藺鮮鮮創作並演唱的《心中有佛...
    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由內蒙古歌手藺鮮鮮(烏蘭娜仁)創作並演唱的佛歌《心中有佛》正式上線!心中有佛演唱:藺鮮鮮詞曲:藺鮮鮮錄音:國梁混音:曹錦發行:錦藝文化傳媒夜幕傳來了,嬰兒的哭啼聲我帶著使命,向世界歌唱。天上繁星閃爍,照亮了滾滾紅塵路要一步步走啊,苦要一點點嘗。來到了這世上,都是不容易默默地承受,風大也往前闖。
  •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作者:鄒謇編輯:姚璐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有這麼一段話:自君子看來,天下滔滔皆是君子,而自小人眼中看來,天下無一不是小人。也即是,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中的世界;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 連佛都難度化的善星比丘
    ,謗佛毀佛後轉生餓鬼依然不聽佛言,依然與佛對抗,再下地獄受苦。而阿難尊者,僅是佛世俗堂弟,隨佛侍佛25年,益加謙恭,結集佛語而成經典,廣為傳頌。或因近而近,或因近而遠,其中分齊,便是智慧差異。慧律法師解說《達摩血脈論》時說:  善星比丘就是佛的兒子,佛有三個兒子,在《法華玄贊》裡面說,佛有三個兒子,第一個是善星比丘,善星。第二個是優婆摩耶,第三個是羅睺羅。
  • 何為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永不斷滅的心,就是我們法身。先以世間善法為基礎,修一切善斷一切惡,然後更進一步修善不執著善,契悟空性,觀空不住空,惑破塵沙,終究必能成就法報化一體三身的佛果。   眾生成佛時,三身佛一時成,無分先後彼此。   華嚴經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 善樂軒2423南帕亞原廟女王佛
    眾所周知,南帕亞(女王佛)佛牌是約五百年前最早開光的佛牌,也是泰國最高等級的五大古佛之一,而又稱為聖母娘尊佛,南帕亞佛的佛牌,大多是由陶、泥士土或是經灰、聖土等物燒。佩戴女王佛可為善信帶來平安,助事業,旺人緣,增進個人的魅力,加強自身的影響權利、威望等。此為泰國歷史上頂級南帕亞之一,2423年南帕亞女王佛,140年老牌。市面流通數量極少。南帕亞具有戰勝一切的寓意,消災解難,助力人緣姻緣,提升事業財運,增加女王風範,氣場,護身擋險。
  • 我與佛平等坐下
    【心中有佛】但凡家中有個信佛的長輩,大年初一便免不了趕早上香,虔誠拜佛,祈求一年平安。而拜佛的人只能低賤地仰望人造的泥塑神像,磕了一百個頭心中也是大霧茫茫。佛從未開口允諾過,拜佛不過是求心安,事依舊在人為。然而觀佛,即便泥塑的菩薩一言不發,經書萬卷,從宇宙洪荒,到一草一木,眾生的喜怒哀樂,俗世的紛繁複雜,一一參破。世界盡在思想的千迴百轉中。而最重要的是,拜佛永遠是仰望的姿態,只能苦苦等待憐憫與施捨。唯有觀佛者,我與佛平等坐下,眼觀眼,心觀心。
  • 《三生三世枕上書》:佛鈴花兒朵朵開,卻不如你的溫柔處處擁
    我是這四海八荒最大的王,也是這天下地下最大的魔,有我的地方處處是佛鈴花,你可知,那並不是為了美麗,只是為了稍緩我心頭的惡。我的腹黑我的毒舌,我的愛捉弄人,都是我淺藏的本色,而深嵌入骨髓的惡你從未見過也從不知曉。魔尊就是我,我就是魔尊。有我的地方處處佛鈴花兒開,而魔尊就藏在那片花海之後。
  • 成佛妙道:佛說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佛說法句經·親近真善知識品》 佛語須菩提:「佛天中天,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若有說般若波羅蜜者,教人入是經中,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善知識。」
  • 善導和尚楷定古今,所說等同佛說
    但是,所謂「術業有專攻」,在淨土宗這方面,沒有誰比善導和尚更了解眾生往生的方法。所謂往生之道,善導和尚說得非常清楚,他楷定古今,把稱名稱為「正定之業」,因為「順彼佛願故」。善導和尚說他是罪惡生死凡夫,但他不是普通凡夫,他是有特別任務、特別示現的凡夫。為什麼?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化身成一個凡夫,但不是真的凡夫,他來也沒有顯現聖人之相。這就有「本地」和「垂跡」之說。
  • 泰聖閣 善伽財,掩面佛和星期守護佛法相泰國佛牌有什麼關係?
    熟悉泰國佛牌的都知道,泰國佛牌有很多法相,其中以佛為法相的佛牌也非常多,非常受善信的歡迎。佛法相的很多佛牌非常相似,像善伽財,掩面佛和星期守護佛有什麼關係呢?在這裡,泰聖閣為大家講一下這三類佛牌有什麼關係。
  • 一念決定佛或魔,一念決定善或惡……
    ,靈有靈無不見形對鏡顯形無異像,離鏡像無影無蹤形真實假無實體,真體對鏡假像存二靈法二氣同此理,有有無無無中真無聲無形實存在,有形有聲不永存悟透玄妙明法理,參明靈法不為虛溫度超熱水變氣,氣溫零下結冰期三氣冰變化皆為水
  • 《出生在哈爾濱市佛化家庭的胎裡素善善》連載(五)
    順順有一顆善良的心,從小就喜歡說:「我不吃小動物」,三四歲時說話還大舌頭,和善媽一起給小動物們念皈依,一起去放生小魚,她可歡喜了!善媽相信,善良的順順,以後一定會全素的,佛菩薩慈悲加持!南無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法師:孔子怎麼成就的?媽媽教出來的。孟子怎麼成就的?也是媽媽教出來的。孔子幼年的時候父親過世;孟子也是的,她們懂得教育。
  • 假如沒有神佛,你損失了什麼?假如真有神佛,你又損失了什麼?
    怎知有一位婦人,頭上裹著一條盤巾,站起來對他說:「先生,你的理論很高明,你是個飽學之士。我只是一個農村婦人,不能向你反駁,只想請你回答我心中的一個問題:我信奉佛多年以來,心中有了佛的教誨,十分快樂;我心中充滿佛給我的安慰;因為信奉佛,人生有了最大的快樂。請問:假如我死時發現佛所教誨我的一切根本不存在,我這一輩子信奉佛,會損失了什麼呢?」
  • 如何辨別佛書、善書與邪書
    三寶可以幫助達成我們成佛的目標。若從因與緣的角度來看,三寶當中,佛寶與僧寶是外緣,那主因是什麼呢?是法寶。法寶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經書、光碟等,我們助印與流通法寶就是在紹隆佛種、續佛慧命,也是在成就眾生的法身慧命,功德自是無量。但是如果沒有智慧的眼光和善巧的方法,我們往往在護法、弘法的熱情驅使下,卻糊裡糊塗地做了許多妨害正法之事,殊為可惜。
  • 心中有多少恩,命裡就有多少福!
    一切由心照,心中有多少恩,命裡就有多少福!01因為善良,所以幸運《佛說無量壽經》上講: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之報,自有定數。有個寺廟,供奉著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供奉之地只有廟裡的住持和七個弟子知道。一日,那串念珠突然不見。住持對弟子們說:「不管你們誰拿走了念珠,只要放回原處,我便不會追究,佛祖也不會怪罪。」可弟子們紛紛搖頭。
  • 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佛說了四句偈語,受益匪淺!
    佛教文化,倡導人們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以自利利他為的因果觀,留給我們更多的善愛思想,真正是利益眾生。佛家說從善積德有福報,福報人人本有,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當下,培植福報。本文大茶經就依據佛家的《佛說四十二章經》,來探討佛說四句偈語,告訴我們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受益匪淺。那是哪四句呢?第一句: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