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是華夏文明為基礎,它整合了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而這些文化都是歷經幾千年歷史文化傳承,如儒釋道三家文化中的佛家文化,雖然是古印度傳入我國,但是在古聖賢者的精進努力下,與我國的儒道思想結合,也被稱為中國化後的佛教。
佛教文化,倡導人們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思想,以自利利他為的因果觀,留給我們更多的善愛思想,真正是利益眾生。佛家說從善積德有福報,福報人人本有,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當下,培植福報。本文大茶經就依據佛家的《佛說四十二章經》,來探討佛說四句偈語,告訴我們如何修行善法,培植福報,受益匪淺。那是哪四句呢?
第一句: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佛陀說:「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意思是說看見別人在行善布施,要跟著歡喜、支持,也會得到很大的福報。所以,在我們舉心動念當中,如是善心、善行,福自招來。
第二句: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經典中說,有個沙門問佛:「用什麼因緣,怎樣修行,就能得知自己的命運,以及能弄明白真正的佛法佛理的?」佛陀說:「清淨你的心性,堅定你的志向,一心學佛,便可明白真正的佛理。就如擦鏡子一樣,把鏡子上的汙垢擦去了,光明就顯現出來了;把自己的貪念斷除,就沒有什麼貪求了,便能知道自己的命運了。」
第三句: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沙門問:「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說:「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也就說奉行真正的佛法,按佛法去做事,就是善事,按你的志願與你所修的道相一致就是最大的善事。」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生活無處不道場」,修行就是修養自己的德行。從善積德,就是以善法來修行,修習我們的德行。德行越正,福報越深;德行越廣,福德越深。所以,積德行善,以戒為首,就是培植大福報。福報沒有大小,只要有心,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起心動念中如佛所說,依教奉行,從善積德,必然修得福報。
第四句: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 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佛說:「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 道人見欲必當遠之。」意思是說,修習佛法的人,就好像乾草一樣,火來了,就必須遠遠避開,否則必然會遭火燃燒。因此,修習佛道的人見了各種物慾、色慾,都應當遠遠地避開它。
綜上佛說四句偈語,告訴我們,修行善法,要培植福報,首先要懂得從善積德,還需修習佛家戒法。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不管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即使遇到逆境的時候,我們只要懂得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舉心動念中只要保持正知、正見、正念之心;懂得「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懂得從善修行,以戒為首,自然就能培植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