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

2021-01-17 翔翔講動漫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多行善事,遵紀守法,孝敬父母,敦親睦鄰,友愛他人。心中不存惡念,常與人為善,時時處處換位思考人生的命題,領悟人生真諦,意即覺悟人生,此乃與佛繫結緣,因此而覺悟,此乃佛系人生之首要。佛即大徹大悟,有覺性之人,因與佛有緣,因而覺悟。

與佛有緣,此乃佛系人生。一切與生而來,生而知覺,知性,開達,覺性人生。生命苦樂年華,如鳳凰之涅槃,然吉人自有天相,時帶貴人之助,有時冥冥之中若有神智,一通則百達,觸類旁通,通號萬竅,緒觸萬紛。菩提之本。菩提本無樹,心若明鏡臺。心中有世界,宇宙化虹在。

禪是諸佛之本源佛性、清淨法身。密法是諸佛心中密咒圓滿報身。淨土念佛是妙用念佛化身佛,成就圓滿報身佛,最後達到清淨、自在、法身解脫佛。淨土宗是念佛之名號化身佛,密宗是念佛之心咒報身佛,禪宗是念佛之法身靈知佛。說是三身事實是一尊佛,離開了化身怎麼會有報身呢?沒有法身怎麼會有報身呢?

法身顯報身,報身顯化身。化身不離報身,報身不離法身。法身必然顯報身。報身必然顯化身。法身為體性真空無一物,報身是智慧功德莊嚴相,化身是由相而起妙用。這正是體相用三而一、一而三,不能分開。見性必然顯相,有相必然會有用,有用必然會有相,有相必然會有體。體相用永遠不能分離。法報化三身佛永遠是圓融合和不能分離。禪密淨三法即是一法,三門即是一門,法報化三身即是一身,一身具足三身。禪密修到最後還是淨土。淨土念佛不離當下的清淨自性。自性悟了,名之為平常心,又叫清淨心,又叫淨土。自性迷了,就是秘密寶藏。秘密寶藏就是你不認識自己的真面目。不認識,即是秘密寶藏。這就是佛法顯密不二的真實義理啊!

密宗說心即是佛,淨土宗說佛即是心,禪宗說即心即佛,教下說心佛平等。化身說方便有相無相法,報身說智慧空性法,法身無相無說表清淨自在法。密禪是淨土之禪密,淨土是禪密之淨土,禪是密淨不二之清淨心。八萬四千法門皆由自己當下的清淨心而成就佛道。無上的佛道不能離開當下一念清淨之心。離開自己的當下一念清淨心,既沒有密也沒有禪,更沒有淨土。所有的法門皆是為了一個目的,達到自己當下的一念清淨心,既是禪,又是密,又是淨土,達到禪密淨平等又平等,平等的智慧心即是真正的禪,更是無上的密,又是真正的淨土清淨心啊!

禪密淨、法報化、體相用,三而一一而三,不能分離。合之為妙用無邊,分即為偏執邪見。圓融的佛法是不能分別、不能執著。無分別、不執著,即是中道大智慧,分別執著即成魔障。這正是修行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萬法歸宗不能分別啊!

好好的一個圓融無礙的真理實際佛法,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搞得亂七八糟,使很多人鬼迷心竅,不知如何是好。不是執空,即是執有,不是執事,即是執理,不是執人,即是執法,反正都要著相執著盲修瞎練,越來越迷、越來越執著,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危險信號啊!一定要從迷霧區走出來。佛法只是讓人識自己的本心、見自己的本性,見性就是佛。唯見性成佛這一法是唯一的正法,舍此法更無別法可以成佛。

相關焦點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這事擔負著妻子兒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緊牙根有苦都不說,一切如夢如幻。於此痛苦中,一心清靜,不起惡念,處處利他利人,這才是真修行。可不是吃完飯把碗筷一丟,什麼事都不做,跑到這裡來打坐聽經。」有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每天都會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然後到寺院裡去供佛。
  • 慧淨法師|佛念才發起,淨土蓮花即生
    ♬ 點上方綠色圈圈收聽音頻   音頻誦讀:佛單  佛升 「佛念才發起,淨土蓮花即生」,這也是有典故的。念佛人只要開始念佛,極樂世界就開始有我們的一朵蓮花,我們在這裡念佛,就是在極樂世界下這個種子。在十法界當中,唯有佛的境界不受汙染。《仁王經》說:「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也就是說,三賢十聖,都還是在階級當中,須破一分無明,才證一分法性,然後增一分的功德、智慧。除非到了佛的境界,否則不可能完全純淨無染。念佛的人,一方面極樂世界有我們的蓮花,一方面釋迦牟尼佛也以蓮花來讚嘆我們。
  • 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1、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4、 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人有兩個眼睛,看世間、看他人,就是看不到自己;能看得到別人過失,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能看得到別人的貪慾,卻看不到自己的吝嗇;能看得到別人的邪奸,卻看不到自己的愚痴。有多少人能看清自己。
  • 佛說,這3種人,天生「佛緣深厚」,佛祖常保佑,有你嗎?
    事實上,儘管每個信眾都是誠心祈福,供奉者佛菩薩,但佛祖的保佑也是有所區別的。原因就是各信眾的佛緣不同。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因此,若是一個信眾佛緣薄淺,即使他每日祭拜佛祖,卻也未必能得佛菩薩的全心保佑。事實上,許多人常常將佛緣掛在嘴邊,但究竟什麼是佛緣,卻未必說得清楚。
  • 佛有三身: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
    蓮華臺周圍有一千葉,每一葉是一個世界,千葉總共為一千世界。每一葉世界,又有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即南贍部洲),而有十百億無量數釋迦正在說法。這無量數釋迦的本原,就是盧舍那佛。而華嚴宗是把毗盧遮那與盧舍那認為一體的。佛殿中三身佛的配置情況如下:中尊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左尊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右尊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 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
    問:云何是見佛真身?答: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問:云何不見有無即是見佛真身。答:有因無立,無因有顯;本不立有,無亦不存;既不存無,有從何得?有之與無,相因始有;既相因而有,悉是生滅也。但離此二見,即是見佛真身。問:只如有無尚不可交建立,真身復從何而立?答:為有問故,若無問時,真身之名亦不可立。何以故?譬如明鏡人,若對物像時即現像,若不對像時,終不見像。問:云何是常不離佛?
  • 心有善念不易,至善卻遙不可及?王陽明:至善心本體,至靜至一處
    ——王陽明大家都知道以和為貴,要多一份善念,少一些暴虐。這本也是我們社會主流價值觀,但偏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卻是善念難存,虛妄過多。可沒辦法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自然就有恩怨情仇,不爭朝夕,那還談什麼皇圖霸業,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啊!
  • 同人小說 | 三界封魔(九十)佛心凡心
    她心中苦澀又凌亂,終究還是繼續道:「弟子以前並不相信此話,但現在...卻又真正陷入兩難境界,動了凡心,使佛心出現了裂痕.」  「弟子也不知道該怎麼選,辜負了師父,請師父責罰。」  觀音菩薩搖了搖頭,輕輕道:「那為師問你,為什麼我知道你塵緣未了、紅塵未斷,卻依舊接納了你呢?」  「這...」  凌霜月也沒有找到這個答案。
  • 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是什麼意思
    讀書之後能有自己的見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自圓其說,是值得提倡的。佛經中大部分是釋迦牟尼與弟子們之間的對話,切磋琢磨,教學相長,其實是很親切的。在《金剛經》裡,經常有這樣的話:佛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例如: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 佛學智慧:所思即所見,所見即所得
    有一天,蘇軾問佛印: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蘇軾聽後哈哈哈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像一攤牛糞。佛印本來就為人老實,無話可說,只好吃了啞巴虧。蘇軾佔了佛印便宜,自覺很高興,一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 慧能:自性迷,佛即眾生;自性悟,眾生即佛
    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黛玉又道:「你道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據我看來,還未盡善。我還續兩句云:無立足境,方是乾淨』。」寶釵道:「實在這方徹悟。當日南宗六祖慧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作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諸僧各出一偈…」我國禪宗,從初祖達摩傳慧可,慧可傳僧粲,僧粲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已歷五世。
  • 佛心,佛語,佛行
    佛說:智慧猶如一盞燈,它輕易地就能照亮千年煩惱的暗室。佛心中的智慧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是大徹大悟---洞徹過去、現在和未來。人是應該有欲望的,佛也是如此。佛說無欲,並不是讓我們摒棄一切欲望,而是指要摒棄那些讓我們迷失自己的欲望,比如貪慾。莫要放縱自己的欲望,因為縱慾是一種罪。無欲則剛,無欲才能快樂,無欲才能得大解脫。
  • 欣賞佛詩,領略佛意,收穫佛心
    很多佛經中的佛詩,文字非常的優美,但仍不失佛意,若真能領會,在欣賞了優美的文字的同時,也真的能收穫一些佛心。一切恩愛會,難得無常久。生世多畏懼,命危如晨露。出處:《佛說鹿母經》。每個娑婆世界的人,都因情字而生,都因情字而死。每一個人,也都期盼著天長地久、地老天荒。所以,在每一個花前月下,都留下了海枯石爛的美好誓言。
  • 禪語:佛心看透世事,以禪心隨緣而行
    以佛心駕馭欲望,以禪心修身養性;以佛心寬容待人,以禪心謹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禪心靈活應變;以佛心勤勉奮進,以禪心保持謙卑;以佛心贏取成功,以禪心化解失敗;以佛心感受快樂,以禪心摒棄煩惱;以佛心度己,以禪心度人;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禪心隨緣而行。
  • 用心修佛才能如佛 境界做佛才能是佛
    我們每個修行的人,應該修行心靈的境界,提高素質和檔次,超越自己的凡心和心靈的感態,有如一切是一切的高層境界。尤其是修佛的弟子一定要用心修佛,提高心靈的境界和素質,改變人的觀點和概念,以及自私自利的狹隘之心,有一顆超凡脫俗的心才能走向修佛的境界。
  • 何謂法身佛?報身佛?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永不斷滅的心,就是我們法身。一般人總以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過;而一口氣不來之後,自己也將消失於無形,認為生命就是從生到死這幾十年的經歷。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
  •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鉛華洗盡,只剩一顆普渡眾生的心
    對於心念妄想,不去尋,不刻意迴避,只需順從即可。妄想是心的敵人,有妄想就沒有清淨心。念頭太多,足足可以造一張大網,網裡住著一萬個敵人。這敵人可以是欲望,可以是愛恨心,可以是事業心、金錢名利心。如果你刻意敵對,一萬個敵人,你如何敵得過?
  • 修佛不敬,心生嗔恚,惡報即來……
    《根本說一切有部》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如是聞,昔佛初證聖道,往彼時十六大國中最強的摩揭陀國弘法。雖得影勝王(即佛的兩大護法明旺之一的頻婆娑羅王)的敬重,為之建造竹林精舍傳法。彼時,王舍城地界有五百溫泉及諸沼澤,各有水族龍眾管轄,為首二龍王,一名祇利,一名跋窶。祇利、跋窶二龍王見龍眾的前輩難陀、優波難陀龍王都前往禮佛,對佛自然十分敬畏。於是化身兩位長者,前往竹林精舍禮佛。恰此時,影勝王也前往竹園精舍。按說,國王對龍王,都是王,彼此是平等的。
  • ​觀音菩薩開示:善為佛,惡是魔.佛與魔皆在一念間.修佛,即是修善,無善不成佛.信佛的三資糧,是信、願、行,缺一不可.由信起願而行
    此類修行方法和思想,是修佛的大忌,是攔路虎,是最大的魔障。祝福中國庚子年十月初十日19:22接無極老母令:開天闢地換乾坤是主要任務,公主領命眾佛子,佛子修心來運演,開天闢地先執行觀音菩薩開示:  什麼是佛心?佛心,就是大慈大悲心,普渡眾生心,眾生平等心。
  • 不用念太多遍就有神效的佛心大無畏八字真言
    特別提示:絕大多數的真言咒語,往往需要念滿數萬甚至數十萬遍才能產生效用,但有一種真言,念一遍就能保護自己,念幾遍則能保護家人同伴,簡直令人無法想像!原文地址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73af00100afeo.html「……若能讀誦此經獲大功德,若能廣為人說,利益無量……復有一切佛心大無畏八字真言,名最上增益大吉祥。斷三界生死,消除一切惡趣,能滅一切災害,作一切事,皆得安樂。寂靜如現在見佛。此妙吉祥菩薩,宣布最上秘密真言相,為一切眾生。若有憶念,一切所願,皆得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