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浩如煙海,特別是許多譯經大師們紮實的文字功底,在真實地翻譯除梵文佛經意思的同時,也用那些優美的文字,打動著每一位喜歡看佛經的人們。這些文字,讓每一個記住它們的人,時常在心底裡呢喃,反覆憶念。陪伴我們度過每一個晨昏暮曉、月白風清的日子。
很多佛經中的佛詩,文字非常的優美,但仍不失佛意,若真能領會,在欣賞了優美的文字的同時,也真的能收穫一些佛心。
一切恩愛會,難得無常久。生世多畏懼,命危如晨露。
出處:《佛說鹿母經》。
每個娑婆世界的人,都因情字而生,都因情字而死。每一個人,也都期盼著天長地久、地老天荒。所以,在每一個花前月下,都留下了海枯石爛的美好誓言。縱然這些誓言可以實現,我們發現,它也只不過是隨著匆匆的幾十年,就如煙滅,消散在彼此的世界裡。
佛陀久遠前為儒童做菩薩行的時候,有一位叫做瞿夷的女孩,因為喜歡儒童,想與儒童地老天荒,儒童當時答應了她的願望。但是儒童告訴瞿夷,因了我是發心修佛的緣故,並不能與你每一生每一世恩愛到頭。那個時候,得到了儒童的應承,也顧不得其它,嫁了儒童。這一世,儒童成就佛陀,號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的瞿夷,就是他今世的王妃。當釋迦牟尼佛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回頭來度他的王妃時,瞿夷已忘卻了前世的誓言。
於是佛陀打開她的慧眼,讓她明白夙世的因緣。瞿夷終於明白,世上所有的恩愛,只不過如晨露一般,遲早滅盡。於是又生起菩提心,發願永修佛道。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出處:《華嚴經》。
每個修行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佛。每個求佛的人,又希望自己的願望都得達成。所以,每個人都苦苦的追求,苦苦的執著。佛說要想得到,必須放下。但是,世間的一切,想要真正的放下,又有誰能輕易的做到?或者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明白放下的涵義。因為佛陀讓我們放下的,其實是心。心造者,心不造,自然放下。
有人向趙州禪師求道,卻因空手而來滿懷歉意。趙州禪師說,既然空手而來,就放下吧。其人不解,趙州禪師又說,那你帶回去吧?其人一頭霧水,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要放下?或者要帶什麼回去。等到趙州禪師告訴他,你帶來的是「歉意」,帶回去的也是「歉意」。只有放下你的「歉意」,才得到了我給你的東西。
其人大悟,明白心之所在。於是放下。我們終日追求,所求只不過是心安、理得。其實,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那些如「晨露」的心念而已。放下,心念即滅。
以上兩篇,其實皆不離心。心明者,覺世事如浮雲。心不明者,在紅塵中苦苦掙扎,萬般苦處,卻不覺苦。待得終了,方知行走一世,恍如大夢。
本文由百家號/水往雲來原創並獨家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