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三世佛,為何現在佛居中,這裡有什麼含義?

2021-01-20 慧悟佛心

「佛家有三世佛,為何現在佛體量最大,其中有什麼含義?」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慧悟佛心,在這裡我們會和大家分享關於人生以及佛學的感悟,希望大家喜歡。在佛教文化中,佛陀是完美智慧與德行的化身,他們以慈悲教化眾人,體現了佛陀無邊的溫柔。我們如今學習的佛法就是當初佛陀傳承下來的,所以每個修佛之人都能被稱為「佛陀弟子」,那大家一定都知道佛教有三尊佛,分別是過去燃燈佛、現在釋迦牟尼佛以及未來彌勒佛。

佛陀

原諒我之前的無知,沒接觸佛教文化之前,我一直不理解彌勒為何會有佛的稱謂,原來他是未來佛陀。在這裡我還有一個疑問想要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為什麼佛教中有三尊佛,只有現在佛居中而且體量最大呢?如果以長者為先,不是應該燃燈佛劇中嗎?當然,我不明白在佛教中是怎麼排序的,所以今天要和大家探討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燃燈佛又被稱為「萬佛之祖」,這表示佛陀有一種傳承關係。

我佛釋迦牟尼是得燃燈佛授記才成佛的,那是不是可以認為現在佛是過去佛的弟子呢?至於彌勒佛又是得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授記才成佛的。縱觀所有的大小寺院,三世佛都是釋迦牟尼佛居中,並且在格局上和體量上看起來更大。有人說這是佛陀給弟子的一種暗示,他是在告訴我們過去佛和未來佛,其實都是現在佛的一個化身,初次聽到這個理念的時候,我也非常疑惑。

佛陀

當我想明白過去、現在和未來關係的時候,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大家仔細想想什麼叫做過去?過去是不是已經發生的現在,你做完一件事或者說完一句話,這個事物已經完成了,那你剛才完成的事就成為過了過去,所以我們說的過去就是已經完成了的現在,那什麼又叫做未來呢?未來可以認為是當下的一種延續,這個當下指的就是現在的意思,在這個時間關係上,我們都被蒙蔽了。

佛陀

事實上沒有過去的存在,過去是完成的現在,同樣的也沒有未來,因為未來是現在的延伸。那麼我們回到最初的話題,為什麼現在佛體量最大且居中,是因為你的過去是由現在決定的,而未來也是由你的現在決定的。那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佛陀在告訴我們要把握現在,不要沉迷於已經發生的過去,和虛無縹緲的未來,因為過去和未來都是由你的現在所決定的。

佛陀

現在的人最容易迷失過去,也有很多人痴迷於沒發生的未來,這兩個因素你都無法改變,你能決定的只有現在、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做好現在的事情,你就不會迷失於過去,因為你不會後悔,為什麼三尊佛中現在佛居中,那時告訴我們要珍惜當下,才能把握好過去和未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淺薄理解,不知道大家對此還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見,阿彌陀佛本文作者:慧悟佛心。一個人不會孤獨,因為我心中還有佛祖!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橫三世佛,什麼是豎三世佛,不明白就會鬧笑話
    只想從傳統文化層面去解讀佛家思想,力求以更簡單直白的文字普及更多的文化知識,做一個有趣味,有思想的人。首先,「佛」是什麼?佛的含義是「擁有智慧,覺悟的人」。這個覺有三層含義,包括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作為佛家修行的最高果位。狹義的佛僅指釋迦牟尼一人。
  • 佛字的含義,佛是大覺悟者,佛有怎樣的智慧與覺悟?
    與佛有緣這四個字,首先要理解這個佛字的含義。佛字是梵文佛陀耶翻譯成漢文音譯過來的一個簡稱字,它包含著智慧與覺悟的意思。人作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靈,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證明了人類本能的智慧是站在金字塔尖端的。但是為什麼別人能發明電腦,能發現暗物質,能發明無人機,而你卻發明發現不出來呢?這就是智慧的高低與覺悟的機遇環境。
  • 釋迦牟尼佛與燃燈古佛的關係是什麼?佛祖並不是西方最大的佛!
    作佛亦名燃燈。」燃燈佛地位尊崇,是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屬於佛教縱三世佛之過去佛。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出世之前的佛,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首燃燈佛在過去時曾為釋迦牟尼佛授記。佛教經典《金剛經》上說:「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193.佛具有這十種力量丨三乘都是佛神力所化的城【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諸佛方便力,分別說三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用方便法來教化眾生。佛法本來只有佛乘,沒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分。因為眾生的根性,如果一開始就說佛乘,眾生就會畏難;畏難,就是怕。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這唯一佛乘,而說權變之法,這叫為實施權。
  • 明王與佛是什麼關係?佛為何會有忿怒相?
    民間戲說:「佛都有火。」這裡的「火」,不是指「香火」,而是「怒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每一尊佛都有自己的忿怒相,謂之「明王」,又作「忿怒尊」,乃是佛三身中的教令輪身。經稱:「時不動明王即執彼,以左足踏其頂之半月中,以右足踏其首之半月上,爾時大自在天尋命終悶絕於內……」二、東方阿閦佛·降三世明王阿閦佛,即不動如來,因其菩提心堅固不動如山而得此名。可惜,阿閦佛雖然許下「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不生嗔恚」的宏願,卻沒說過不發怒火。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因為佛有十大稱號——應供,明行足,調御丈夫,天人師,正遍知,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大醫王,以及如來。這裡面的如來指的是三界六道,三世十方來去自如,但是本心卻如如不動,正如「金剛經」中所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何謂報身佛,法身佛及應身佛?
    佛有三身,分別是:報身、法身和(應)化身。分別用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來象徵。
  • 佛說:父母,夫妻,孩子前世是你的什麼人
    人若有輪迴,這一世如果相欠來世償還。佛有前世佛,今生佛,來世佛。前世佛即過去佛,指燃燈古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今生佛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來世佛是未來佛,即彌勒佛。佛教中說:未來佛自今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出世。彌勒要到第十小劫降生人間成佛,那時人的壽命是八萬四千歲,世界豐美和樂。土地豐熟,街道香淨,氣候宜人,疾病很少。那時滿地都是金銀珍寶而沒有人去撿,樹上結衣服,沒有煩惱,人人都成了佛。這一世必定有一個最愛的人在人生路上等你。或早或晚。若君生我未生,就是你的父母。
  • 三身佛和三世佛的區別
    「身」 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由此含義而有三身、三十二應身、千百億化身等說法,而以「三身」的說法影響最大,即所謂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為應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三身,佛學術語,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
  • 佛教文化三世諸佛,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
    在佛教成立的當時,釋迦牟尼佛稱為現在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稱為過去佛,在釋迦牟尼佛以後成佛的稱為未來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稱為三世,三世諸佛統指出現於三世的一切佛。燃燈古佛佛是覺悟者的意思,佛教認為在我們這個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會有無數的佛出現。過去佛泛指過去已經涅槃的佛,也可以特指上一位佛陀:燃燈佛。
  • 黃日進演奏《三寶佛》《餓馬搖鈴》賞析
    一、《三寶佛》      這首曲是由黃錦培改編,黃日進高胡領奏。標題中的「三寶」,即佛、法、僧或者覺、正、淨。
  • 何為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 應身佛有千百億化身,如釋迦佛有千百億化身,阿彌陀佛亦有千百億化身,化身佛住在凡聖同居土——暫時住的、方便的、不長久的。是故釋迦佛十九歲出家,三十成道,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便離開這個世界——應度眾生已度盡,說法已完,住世無益。佛應機緣,化現在百千萬億世界中化導眾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號,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此一化現的佛身就稱為化身佛。
  • 世界上最靈驗的佛竟然不是佛,為何眾多明星前來曼谷四面佛求子
    早就聽聞過曼谷一尊四面佛無比靈驗,從各種臺灣綜藝節目已經聽過很多大大小小的明星都在這裡這裡求過財富、地位、婚姻、收視率……關於四面佛,流傳著太多神奇靈驗的傳說,被人稱"世界上最靈驗的"佛。四面佛在泰國被稱為有求必應佛,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每天從世界各地前來的朝拜許願者成群結隊,絡繹不絕。為何眾多明星前來曼谷四面佛求子,世界上最靈驗的佛竟然不是佛四面佛是華人地區民間對梵天的俗稱,「梵天」在佛教中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淨天。原是印度教、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是創造宇宙之神,梵文字母的創製者。
  • 「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如來佛似乎是佛教中神通威力最大的佛,許多人就理所當然地將其與佛教的創始人如來佛祖等同。「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尊佛嗎?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首先,小編先要澄清的是,佛教裡是並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的,一些影視劇為了達到更好的戲劇效果,不可避免地與事實有衝突,我們不可完全完全信之。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如來佛似乎是佛教中神通威力最大的佛,許多人就理所當然地將其與佛教的創始人如來佛祖等同。「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是同一尊佛嗎?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首先,小編先要澄清的是,佛教裡是並沒有「如來佛」這一尊佛的,一些影視劇為了達到更好的戲劇效果,不可避免地與事實有衝突,我們不可完全完全信之。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法華經:釋迦牟尼佛授記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的含義(52)
    給五百羅漢授記完畢後,現在該授記誰了呢?根據法的有無,佛弟子可分為有學者和無學者。有學者是指三果以及以下的聖者。因為「有」相沒有斷盡,故稱有學。其修學時尚有法在心。而這裡的阿難和羅喉羅是直接開口請求。無學者心中無法,有學者心中有法,如是心如是相,亦體現在他們的這種請法方式中。菩薩們亦是有各自性情的。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羅侯羅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他們在佛陀面前的言語比較言談恣意,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應當得授記。
  • 佛法無邊,為何世人還說「佛不度無緣之人」?
    關於「世人」與「佛」的緣分,在佛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佛門雖有四萬八千法門,但如果我們與佛菩薩無緣,佛菩薩也很難救度我們。為什麼這麼說?這其中的因由又是什麼呢?
  • 佛有三不度,成為這三種人註定與佛無緣,佛陀普度眾生也幫不了你
    佛有三不度,即為不度無緣之人,不度無信之人,和不度無願之人。何為「無緣」、「無信」、「無願」之人,就是指沒有緣分、信譽、願力的人。雖說諸佛智慧無量,以慈悲為懷,但與佛無緣之人,終是不得佛所度化。《大智度論》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日,佛陀在王舍城弘法,眾人禮拜佛陀,皆受到了佛陀的指點、教化,有所頓悟,唯有城中一位老婦人不願學習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