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無邊,為何世人還說「佛不度無緣之人」?

2021-02-13 佛教知識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聽到上面這句話出現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

關於「世人」與「佛」的緣分,在佛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佛門雖有四萬八千法門,但如果我們與佛菩薩無緣,佛菩薩也很難救度我們。為什麼這麼說?這其中的因由又是什麼呢?

佛經上所講,每一尊佛降生到世間,都是有大因緣的,那就是為了普度眾生。那為何佛門還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呢?難道佛這樣覺悟的人,還會有分別心嗎?對眾生的慈悲還有分別嗎?

眾生若想得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自己對佛法的信受,不信者難以得渡。《華嚴經》中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中阿含 · 水喻經》中有個這樣的比喻,眾生溺在水中,岸上有人伸手相助,結果自己反而不相信他,既不相信他在救我們,又不相信他能救我們。任憑岸上的人苦口婆心地勸落入水中的人上岸,但是我們卻對此幫助無動於衷。試想此時此境,佛菩薩既是有再大的能耐,又如何幫得了我們呢?

佛陀曾在菩提樹下開悟後說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說每個眾生的本體都本具真如自性的,都是有佛性的,都是一體變現的。所以對佛來說,根本對眾生沒有任何可區分的。

這裡的緣不是講的普通的緣,因為雖然眾生都本具佛性,但因為眾生在輪迴中迷失的太久了,因個人迷悟的深淺程度不同,所以對佛菩薩所講的法的信受能力也就不同。

即使有些善根深厚的眾生能夠信受佛菩薩的法,但能夠去依教奉行的就更少了。這裡所說的對佛法的信受能力、依教奉行的能力大小,就相當於是眾生與佛菩薩的「緣分」深淺。迷得比較重的眾生,佛菩薩給他講法,他也不會相信,也聽不進去,更別說依教奉行了。

如果我們不覺娑婆世間苦多樂少,如果我們自己不想求得解脫,即使佛菩薩的神通再廣大,他們也無法幫助我們出離苦海。

而所說的無緣其實也只是暫時的無緣。為何說是暫時無緣?雖然佛門也有說「一闡提」(也就是與佛無緣的人,但《華嚴五教章》卷下說「一闡提人雖無涅槃性,但實有清淨性,故謗法心若轉,永劫之後終將成佛」),所以一闡提在久遠久遠劫後,也可成佛,終究也是與佛有緣的。

無緣並不是說永遠都沒有緣,只是現在或者近期無緣,也許過一段時間後,也許多生多世多劫以後,此眾生的善根福德積累的好了,那也就是「緣」成熟的時候了。

在佛教之中,雖對皈依三寶的信徒沒有太多要求,但對於受持「五戒、菩薩戒」的人是有要求,即受持後就要嚴格遵守戒律,這點對於學佛之人來說,是人人皆知。

在諸經藏之中,佛教導我們需要守五戒、十善、修六度萬行等等。其在當下生活之中,亦是告訴我們需要發善願,行善舉,做一個正能量滿滿的人。俗話講,「給他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我們幫助他人,亦是幫助我們自己。

在佛教之中,親近三寶,對於佛弟子而言是必需行持的一件事。三寶也是佛教的基礎所在,佛、法、僧,缺一不可。

親近三寶也不是說,一定要每天前往寺院禮佛,當然能夠前往寺院禮佛進香亦是殊勝無比的行為。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因種種原因,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因緣與條件能夠前往寺院進香禮佛,但如果他看到佛像、佛經、僧人內心能生起無比的歡喜,對佛法僧恭敬虔誠,這就是有佛緣的表現。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講因果的,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我們當下生活的種種境遇,皆是「因與果」,當下的生活狀態,當下的種種,皆是因為自己之前所造的種種善業惡因所導致,前因導致現在的結果,現在的所作所為又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

其實對於因果,大家多多少少都明白一點,但卻不大能做到順因、受果。如果我們能明了因果,繼而用五戒十善來要求自己,那就是對因果法則的深信不疑了。

《華嚴經》(八十卷之卷七十二)云:「一切眾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學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

《心經》中也提到「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我們這一世能值遇佛法實屬不易,我們在遇到任何的困境、難處都可以意念佛菩薩名號或其形象,虔誠祈求佛菩薩的救度。

所以雖然世人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但當我們稱其名號請求佛菩薩前來救助之時,既是與佛菩薩建立了甚深的緣分!


相關焦點

  • 有4種人佛在世也不度,不是不度是沒法度,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有4種人佛在世也不度,不是不度是沒法度,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佛是普度眾生的,利益眾生是佛菩薩存在的理由。但是卻有兩種情形,一是佛度有緣人,二是佛不度無緣之人。怎麼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這裡面肯定有原因。
  • 佛法無邊,難度無緣之人!
    《大智度論》中有一個公案: 有一次,佛和阿難到舍衛城化緣。阿難見到一個非常貧窮可憐的婦女,便祈請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說:「她與我沒有因緣,所以對我沒有信心,我沒有辦法度化她。」遇佛得度,必須要與佛有緣,否則即使佛現於眼前,障深垢重的人,仍舊不見不聞。在《大智度論》裡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在世的時候,他有一位鄰居,叫城東老母,佛陀雖然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但是他從來沒有跟這位城東老母講過法。
  • 為何渡我不渡她?佛說,這三種人無法渡
    佛說,有三種人無法渡,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 佛是普度眾生的,不僅從四弘誓願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就可看出。據《梵網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實際成佛已經無量劫,已經來娑婆世界八千次了,2500年前,他再次來人間示現成佛,度化眾生。可以看出佛陀不辭辛苦的度眾生,依然還有無量的眾生要度。 雖然眾生可度,佛說,依然有種人無法度。哪三種人呢,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雖說是無緣,也是暫時的無緣。因為他對佛所說的法不相信,不照做,從而不能依教奉行。
  • 佛有三不度,成為這三種人註定與佛無緣,佛陀普度眾生也幫不了你
    佛陀證道後以普渡眾生為己任,但正所謂「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即便的大智所成的佛陀,普度眾生,感悟教化世間人,也難以度化這三類人。佛有三不度,即為不度無緣之人,不度無信之人,和不度無願之人。
  • 有三種人無法度 ,有你嗎?
    據《梵網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實際成佛已經無量劫,已經來娑婆世界八千次了,2500年前,他再次來人間示現成佛,度化眾生。可以看出佛陀不辭辛苦的度眾生,依然還有無量的眾生要度。雖然眾生可度,佛說,依然有三種人無法度,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雖說是無緣,也是暫時的無緣。因為他對佛所說的法不相信,不照做,從而不能依教奉行。
  • 佛若以神通加持,豈不讓更多人信佛以致快速成就?
    那麼本師佛為何不加持我們一切人讓我們都看到這些,都升起堅定的信心呢?比如說讓我們一直看到極樂世界的景象,誰還會有懷疑和誹謗呢?這樣一直加持到我們往生,不是完全顯示佛的慈悲與大能力嗎,為什麼佛不這樣做呢?答:阿彌陀佛,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一個「信」和一個「緣」的問題:因為佛陀也好,菩薩也好,修行者要想得到他們的加持,首先就要具備堅固的信心和弟子相,為什麼呢?
  • 得道高僧2次夢見祖師,97歲圓寂不火化,3年後終成「肉身佛」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大道至前,每一道都講究緣法,其中奧妙,外人向來不足以窺出幾分,真正能夠得到其中緣法的,生來就被眷顧。彌光法師就是這樣一個被佛法眷顧的人,他眷顧佛,佛也眷顧他,他來人間走了一遭,歷經97年,遍傳佛法,翩然歸去,卻還堅持將這肉身留在世間,免火化,選坐缸,三年一過,留給這喧鬧的人間一座"肉身佛"。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佛家言: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一個真正與佛有緣的人,必是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的人,必是敬畏因果、行善積德之人。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相信因果。佛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佛卻一個因覺悟而解脫的你。當你的心足夠慈悲、善良,自然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以下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我佛慈悲,卻還有十八層地獄,豈不矛盾?如來佛祖如是說
    我佛慈悲說起佛教,映在我們腦海裡的都是大慈大悲,無私奉獻,導人向善,捨己為人……可令世人驚懼恐怖的十八層地獄及諸多惡鬼,也是自佛教所出。有佛子便問如來佛祖:您無比慈悲又神通廣大,為何還要看那麼多世人受苦呢?
  • 佛教:佛緣最深的3種人,有沒有你?
    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生活當中兩個素昧謀面的人,因為某種機緣巧合而相遇,常會感嘆:「都是緣分!」佛家也有句話,叫做「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度無緣之人。」緣,是佛教的專業術語,意為人、事、物相互之間存在關聯,並且有進一步發展,產生結果的可能。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佛度有緣人,什麼人有緣?
    輕鬆學佛法佛度有緣人,什麼人有緣?1 經典裡面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十方世界諸佛無量無邊,有的佛法緣殊勝,度很多眾生;有的佛法緣不廣,度的眾生寥寥無幾,這是什麼原因?不是他們的智慧德能不一樣,是他們在因地當中跟大眾結的緣不一樣。
  • 佛學知識解答-佛真的是無所不能嗎?有三件事做不到
    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叫「佛法無邊」,佛經中也說佛是「萬德莊嚴」,佛菩薩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似乎無處不知,無所不能。很多人在生活上遇到不順或者事業遭遇困境之時,也會到佛菩薩前虔誠跪拜,祈求佛菩薩保佑,認為佛菩薩神通廣大,可以解決世間任何不如意事,希望藉助佛菩薩的力量,實現自己的願望。
  • 佛緣深厚的人有3個特徵,他們不用燒香拜佛,卻深得佛心
    白馬寺後殿門上有這麼一副對聯: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這副對聯的意思是雨雖然能滋潤萬物,但卻滋潤不了無根的草,佛門隨便廣結善緣,但是也度不了無緣之人。因為無緣的人就如同這無根之草,想要滋潤也不能為力。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 腦洞故事 | 佛法無邊
    可到了西域的蛇盤山鷹愁澗,我們遭遇伏擊,騎兵隊全軍覆沒,我被帶到了一個神秘的白袍人面前。他通過通譯對我說:『我知道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往哪裡去。』「我還以為他要和我進行一場佛學討論,但其實他是天竺塔內薩國戒日王的使者,自稱南海龍神。他說:『不要怪我消滅了你的護衛隊,因為我會給你一個更好的護衛隊。』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祝福中國發布天道收元救劫難之​彌勒佛說「遇不信佛之人,強宣佛法,無有益處, 不如不說信佛,只說修心和行善.
    你精通相術,比凡人更深知因果;你通達鬼神,更是知道神佛本是存在。更應觀照自心,修成正果彌勒佛說「遇不信佛之人,強宣佛法,無有益處,不如不說信佛,只說修心和行善。既說修心,也莫要說:『修如如不動之心。』要說:『心要平和,才能喜樂。』說眾生不懂之法,不如不要對他說。謂之行善,要說行善積德,善德可以佑及兒孫,後世後代,皆因你而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