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故事 | 佛法無邊

2021-03-02 W腦洞君

少年玄奘的奇異漂流

文 / 趙昱鯤

「那麼,是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苦行僧、一匹龍馬,保護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是的。」玄奘輕聲說。

李衛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絲譏誚:「你覺得這樣的報告,皇上會相信嗎?」

「阿彌陀佛,」玄奘輕頌一聲佛號,「佛法無常,色不異空。」

李衛公盯著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靜地垂下眼帘。他雖然已經年過四十,經歷西域天竺的千辛萬苦,卻仍然面如冠玉、膚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臉上沒有一絲皺紋,仿佛還是十六年前從長安出發時的那個翩翩美少年。

大堂裡一點聲音也沒有,靜得能聽見玄奘那悠長輕緩的呼吸聲。堂下的鐵甲武士,早被他的歷險故事驚得瞠目結舌,用敬畏的眼神看著這位聲名遠播的聖僧。

但這不包括李衛公。大唐開國第一名將的李衛公,公認為舉國上下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第二聰明人李衛公。

他沒有說話,而是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晚風穿過大堂,左廂房那巨大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

「你想聽一個能讓皇上相信的故事嗎?」玄奘忽然打破了沉默。

李衛公微笑著睜開了眼睛:「聖僧請講。」

 「我從長安出發時,皇上派了二十個騎兵護衛我西行。可到了西域的蛇盤山鷹愁澗,我們遭遇伏擊,騎兵隊全軍覆沒,我被帶到了一個神秘的白袍人面前。他通過通譯對我說:『我知道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往哪裡去。』

「我還以為他要和我進行一場佛學討論,但其實他是天竺塔內薩國戒日王的使者,自稱南海龍神。他說:『不要怪我消滅了你的護衛隊,因為我會給你一個更好的護衛隊。』他召出一隊四十人的白袍騎兵,說他們是西域最精銳的白龍騎兵團,還給我配了一個苦行僧,作為貼身護衛。這個苦行僧來頭很大,手段高強,聽說曾是異教的光明右使,只因殺人太多,因此保護我去天竺,將功贖罪。

「但更重要的是,南海龍神還為我準備了兩個秘密軍團。一個是水簾國的石頭軍團,他們驍勇善戰,來去如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也因此驕傲自大,經常不聽命令,擅自行動,胡作非為。另一個是高老國的九齒軍團,他們倒忠心耿耿,順從聽命,但戰鬥力就比石頭軍團差很多,並且軍紀鬆弛,經常擾民,臨陣脫逃也是有的。

「這兩個軍團遠遠地跟在我們後面。當我們進入一個國家的都城時,國君會把我當成是東土大唐來的聖僧,熱誠相迎,大宴款待,但到了晚上,當他們都醉入夢鄉後,苦行僧就會去偷偷地打開城門,放石頭和九齒兩個軍團進城,控制國都。如果開城時遇到麻煩,就由白龍騎兵團解決他們。

「因此,這一路上,我們滅國無數,等我們到達天竺後,身後留下的,都是塔內薩國一望無際的新疆土。戒日王非常滿意我們的功績,論功行賞,封苦行僧為金身武士,白龍騎兵團指揮為八部天龍侯,石頭軍團指揮為鬥戰勝侯,九齒軍團指揮為淨壇侯。我無意功名,於是他命那爛陀寺供奉,加國師稱號,四處弘揚佛法,直到一年前,我思鄉心切,才派人將我送回。」

玄奘用著他一貫的輕緩語調,從容說完了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又恢復到清澈如水的平靜。

李衛公沉思著說:「那麼,其實孫悟空是石頭軍團,豬八戒是九齒軍團,苦行僧是沙和尚,白龍騎兵團是龍馬。如來佛,則是戒日王,而南海龍神,就是觀音菩薩了。」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麼,你們在一路上打滅的那些妖精,其實是被你們襲滅的那些國家。比如說,三打白骨精可能就是三打白骨國,而真假美猴王,則相當於是石頭軍團的一場內亂。」

「阿彌陀佛,」玄奘問道,「衛公,這個故事,可以讓皇上相信嗎?」

李衛公微微一笑:「聖僧,你知道皇上是披堅執銳,馬掙力戰的江山,所以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為了投其所好,故意編的這個故事。假如皇上是祖宗遺留的社稷,你恐怕就要編一個宮鬥的故事了。我作為臣屬,只能將兩個故事都記錄呈上,請皇上聖斷。」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靜,口氣中也沒有一絲咄咄逼人的味道,「衛公,你相信哪個故事呢?」

李衛公愣了一下。又一陣風穿過大堂,吹動左廂房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李衛公不由得想起了皇帝同時交給他的其他兩個案子。一是鄂國公囈語案。當年威震天下的尉遲敬德,腦袋比肌肉衰老得更快,翻來覆去地說些陳年舊事。其他事也就罷了,無非是他當年如何勇不可擋,但他竟然把玄武門那檔子事也翻出來了,什麼「冤孽」啊「夢魘」啊,精神完全錯亂掉了。

另一件是護國公饑饉案。當年秦叔寶還是瓦崗寨悍將的時候,與王世充對戰,打得河南民不聊生,饑荒遍野,據說餓死了幾十萬人,其餘的災民都加入王世充,與瓦崗寨為敵,所以最後瓦崗寨才敗給了王世充。後來秦叔寶降唐、幫助皇帝剿滅王世充,這事也就再沒人提了,沒想到最近又被人翻出來了,參了他一本。現在護國公也下在獄中,等候發落。

李衛公不喜歡這兩件案子。這兩名曾經勇武無匹、睥睨叱侘的猛將,如今已經垂垂老矣,在巨大的開平方機器面前,顯得那麼的懦弱無助,任由卑微的小吏作弄。李衛公更喜歡這個案子。佛法真的是人生真諦嗎?如來佛真的存在嗎?色即是空嗎?他很想繼續跟玄奘探討下去。畢竟,在一個曾經拐騙婦女、設計都城的人看來,這些問題要比造反或者權鬥重要得多。但他沒有再跟玄奘探討下去,因為他知道,皇帝的看法跟他相反。

於是他說:「我相信第一個故事。」

然後玄奘笑了:「所以佛法無邊。」

以上為原作者趙昱鯤所著原文,已獲作者授權。

下面這篇來自人人網ID張茜,看到上文後受啟發再創作版,

洞洞現在把兩個版本都放上來

文 / 張茜

「那麼,是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苦行僧、一匹龍馬,保護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是的。」玄奘輕聲說。 


李衛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絲譏誚:「你覺得這樣的報告,皇上會相信嗎?」 


「阿彌陀佛,」玄奘輕頌一聲佛號,「佛法無常,色不異空。」 


李衛公盯著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靜地垂下眼帘。他雖然已經年過四十,經歷西域天竺的千辛萬苦,卻仍然面如冠玉、膚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臉上沒有一絲皺紋,仿佛還是十六年前從長安出發時的那個翩翩美少年。 


大堂裡一點聲音也沒有,靜得能聽見玄奘那悠長輕緩的呼吸聲。堂下的鐵甲武士,早被他的歷險故事驚得瞠目結舌,用敬畏的眼神看著這位聲名遠播的聖僧。 


但這不包括李衛公。大唐開國第一名將的李衛公,公認為舉國上下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第二聰明人李衛公。 


他沒有說話,而是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晚風穿過大堂,左廂房那巨大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 


「你想聽一個能讓皇上相信的故事嗎?」玄奘忽然打破了沉默。 


李衛公微笑著睜開了眼睛:「聖僧請講。」 



「都言貧僧在五指山下收了一個了不得的大徒弟名喚行者悟空,其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最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此。殊不知,貧僧前世原是如來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不聽說法,言行輕謾,故被貶真靈轉生東土經受十世輪迴的苦難,這與所謂的被壓五指山竟是異曲同工之妙,李衛公不曾生疑? 


「貧僧第一次遇險是見到了六個剪徑的蟊賊,最後蟊賊被悟空打死。為此貧僧不免念叨了他幾句,豈料他竟負氣而去。最後貧僧靠觀音給予的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收復了劣徒。 李衛公,定心真言,何謂定心真言,莫非你不曾懷疑過? 


「貧僧又收一徒名喚悟能、八戒,此徒六根不淨,八戒不止。取經路上動了凡心不是渴望返回高老莊娶妻生子。也多次念叨要散夥回家。對此,李衛公又是何看法? 


「貧僧最後一個徒弟是沙僧沙悟淨。此徒憨厚耿直,一心向西,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伴在為師身邊,也虧了他貧僧才能多次化險為夷,堅定本心前往西天拜佛求經。沙僧最耿耿於懷的是他曾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因罪被貶,日日承受飛劍穿心之痛。渴望取了西經可以洗刷身上的冤屈。 


「那接引佛祖撐船帶我們過了凌雲仙渡時,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貧僧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四個人,卻只有一具死屍。李衛公不覺得奇怪嗎? 


玄奘用著他一貫的輕緩語調,從容說完了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又恢復到清澈如水的平靜。 


李衛公沉思著說:「那麼,其實孫悟空是你內心的嗔欲所化,豬八戒是貪慾所化,苦行僧是痴欲所化,一直都沒有所謂的三個徒弟護送你上西天是不是?一直都是你一個人寂寞的上路,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麼,你們在一路上打滅的那些妖精,其實是被你所殺的。比如說,不管是那些剪徑的蟊賊,還是長相怪異而被當做妖怪的西域人,或者喜歡食人的粵人,都是被你所殺,是也不是?你承受不了自己殺了這麼多人的罪過,所以幻想自己有個頑劣的大徒弟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也就是說,所謂動了凡心的八戒其實是你自己的貪婪所化,你在高老莊喜歡上了高翠蘭,本意是留下入贅。後來是你的嗔念悟空將你喚醒繼續前行。你所謂的蜘蛛精白骨精女兒國王,其實都是你動了凡心的人間女子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沙和尚是你痴欲所化,你本是前途無量的得道高僧,卻因受了陛下之袈裟紫金缽,不得不千山萬水前往西天求經。你也有過抱怨吧。希望趕緊取了經文回到陛下身邊,回到天堂的長安城,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阿彌陀佛,」玄奘問道,「衛公,這個故事,可以讓皇上相信嗎?」 

     
李衛公微微一笑:「聖僧,聖上何等聖明的千古不世之君。我作為臣屬,只能將兩個故事都記錄呈上,信不信,還要請皇上聖斷。」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靜,口氣中也沒有一絲咄咄逼人的味道,「衛公,你相信哪個故事呢?」 


李衛公愣了一下。又一陣風穿過大堂,吹動左廂房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 


」若是第二個故事流傳了出去,長安城的百姓知道取得真經的大唐高僧竟是個貪嗔痴恨未斷,六根不淨的和尚,那他取回來的真經就大打折扣,陛下的形象也會受損,我大唐辛苦營造起來的天命之國也不復存在。「李衛公心忖。 他說:「我相信第一個故事。」  

     
玄奘笑了:「所以佛法無邊。」 

想投稿?請在後臺回復「投稿

想看往期精彩?請繼續往下翻

腦洞交流群已經建立,歡迎大家加洞洞個人號拉你進群!

     

長按二維碼即可添加

相關焦點

  • 佛法無邊,經常念佛的十大好處!
    (九)促進修行:經常念佛,你會常常有感恩之心,明白世事複雜,一切隨緣,你會知道佛法無邊,光明普照,於是潛心向佛,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諸葛長青認為,修行路上,念佛號可以持續給你加油,使你動力無限。(十)利於成佛:在你臨終時,心裡無恐怖無畏懼,視死如歸,無痛苦,無遺憾。因而往生到極樂世界。
  • 什麼是佛法之七聖財?
    因為佛法是佛陀教導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的方法,能夠信受三寶,淨心不疑,必能趨吉避兇,蒙佛護念。信有如雙手,人一走進佛陀之寶山中,就能夠自由自在的採取寶物。有了信,就能夠增長一切的善法,除滅所有的疑惑。所以信是學佛人的第一財富。戒財就是謹守佛陀戒律的財富。戒是清涼劑,有了戒就能防非止惡。有了戒是進趣佛道的要具。有了戒則德燻四方,其香無比。有了戒,必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 佛法無邊,為何世人還說「佛不度無緣之人」?
    眾生若想得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自己對佛法的信受,不信者難以得渡。《華嚴經》中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中阿含 · 水喻經》中有個這樣的比喻,眾生溺在水中,岸上有人伸手相助,結果自己反而不相信他,既不相信他在救我們,又不相信他能救我們。
  • 佛典故事第73集:竿影見佛法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雜譬喻經》卷2中所記載的有關於「發願」的故事。這個經中的故事是說:往昔天竺國中有一間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們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盡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脫道上的實證者。天竺國的四個居士,各請一個道人長期供養,四個道人也各行教化。
  • 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在佛教裡近一個甲子,深深體會出佛法的妙處,如果有人問我佛法有什麼妙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有佛法,就有辦法!」  年少在叢林參學時,我發心下山為信徒誦經,經常早出晚歸,穿越野狼出沒的荒郊,同學們都說我勇氣可佳,其實那是因為邊走邊默誦「六字大明咒」所帶來的力量。
  • 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在佛教裡近一個甲子,深深體會出佛法的妙處,如果有人問我佛法有什麼妙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有佛法,就有辦法!」  年少在叢林參學時,我發心下山為信徒誦經,經常早出晚歸,穿越野狼出沒的荒郊,同學們都說我勇氣可佳,其實那是因為邊走邊默誦「六字大明咒」所帶來的力量。
  • 佛教聖僧鳩摩羅什的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
    他曾隨母親遊學天竺各地,四處尋訪了名師大德學習佛法心得,期間羅什也參悟了很多深奧的佛法。羅什對於知識的吸收遠遠超出天竺的範圍,他不僅通梵語,又自學了漢文,少年時期的羅什已然對於佛法有了極深的造詣。他與母親在疏勒的一年間向精通大乘佛法的高僧須利耶蘇摩和佛陀耶舍求法,在這之前的羅什跟著槃頭達多修習的是小乘佛法,而小乘佛法講求的是「相」。大乘佛法講求的是「空」。這一不同的理論使得當時的鳩摩羅什感受到了不同佛法的奧義,也正因此鳩摩羅什發現了小乘佛法的弊端正是大乘佛法的精華,那麼是否可以將這兩者合一來修習呢?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在佛偈語中,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人生就是無邊苦海,眾生若是放不下愛恨情仇的執著糾纏,就會在苦海中無盡地翻波掙扎。因此,要想脫離苦海就在你的一念之間,放下執著,只要你去想岸就在你面前,根本不必回頭。據記載,後來在撫州石鞏寺出家的慧藏禪師,在出家之前是個喜好殺生的獵人,俗名石鞏。
  • 天機:佛法中的「永恆國度」存在嗎?西方極樂淨土在何方!
    佛法和佛教不同,佛教是組織是幫派,是公司是宗族,是國中國,是玉中玉,只不過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也是一波三折,最後也是禪宗最具中國特色,很多人是讀不懂佛法,看不透佛教的。修佛只有一條路,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見路不走。佛是如來,如來如去,是智慧,是真理,無論皈依佛門還是弘揚佛法,都需要入世和出世,像魯智深,神秀、惠能、惠施。
  • 佛法是更高的科學,理解佛法需要智慧
    佛法是更高的科學,理解佛法需要智慧。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實證修煉的體會,很多東西說了也不會明白。許多人由於其理解不足的原因,所講的佛法大多都是有意無意的欺騙。唯其如此,在長期的傳播中,不明所以的群眾逐漸對宗教產生了抵制情緒。
  • 索達吉堪布:為什麼大乘佛法最終目標不是成佛
    如果你對利益眾生沒興趣,尤其是願天下無邊的眾生獲得佛果的心態一絲一毫也沒有,那即使每天講經說法或者聞思誦經,表面上看來行持得如理如法,但實際上根本不屬於大乘。只不過無始以來自私自利的串習力非常強大,經常覆蓋了微弱的利他心。 我想在座的很多人剛開始學佛時可能也像我一樣,每個人都有一些不同的目標。但是現在我們遇到了大乘佛法的甚深教言之後,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目標,要生起利他的菩提心。
  • 淨土法門: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
    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佛法是覺法,覺而不迷;佛法是正法,正而不邪;佛法是淨法,淨而不染。佛法就是覺、正、淨。在信、願、行三個字中,字字都具足『覺正淨』。信裡具足覺、正、淨;願裡具足覺、正、淨;在這句阿彌陀佛名號裡,更是具足覺、正、淨。
  • 《金剛經》:「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直譯--「雖然我所要宣說之法,是為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雖如此滅度一切眾生,實際上並無有任何一位眾生得到滅度。」解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若說一個人過世了,就說是「入滅」,說是「圓寂」,說是「涅盤」,是不符合「滅度」之事實。此人並沒有入無餘涅盤,現在卻偏要說他是「入滅」、「圓寂」,這樣絕對沒有任何好處,也不是正面之教育,會讓人誤解涅盤之意義。
  • 《鳳月無邊》劇情介紹之漸變的人心 (ฅ>ω<*ฅ)
    掃描上圖圖中二維碼關注訂閱號【天天果園】回復「鳳月無邊」參與互動贏取千元水果抵金卷呦~鳳月無邊由萌音工作室出品由【天天果園APP】獨家冠名播出(掃碼-餵食)林家成作品 《鳳月無邊》 後期:薄傾   (= ̄ω ̄=) 主播簡歷: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動畫系(文學士)、日本東京數字藝術大學 大學院 研究生(碩士)、上海喜大 喜馬拉雅電臺獨家籤約主播、《百思不得姐》官方節目組周二主播、《八卦江湖》娛樂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編導、《女神經的日常》、《遊戲聯萌》、《覺醒吧腦洞
  •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73集 竿影見佛法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雜譬喻經》卷2中所記載的有關於「發願」的故事。這個經中的故事是說:往昔天竺國中有一間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們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盡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脫道上的實證者。天竺國的四個居士,各請一個道人長期供養,四個道人也各行教化。
  •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遇到佛法,修習佛法
    你今生能遇到佛法,修習佛法,肯定善根深厚,福報最大而不可思議。佛法教你擺脫困擾,斷除煩惱,終究成為一個大自在人。它從心靈深處剖析人的無明煩惱從何而相生,如何去面對,怎麼來解決……當了知人生的真相,你不再執著任何,不再被境相所轉,世間的一切憂悲苦惱不復存在,無我而具大智。快樂的人生在你面前呈現,你登上了般若法船。
  • 慈舟法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文:慈舟法師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此苦海甚深無底,廣闊無涯。因摸不著苦海之邊,故難出苦海。若摸著邊,即能出矣。對於軟冤家,轉情愛為法愛,互相勸引,歸入佛法。我之眷屬,豈可令其在生死海中?如是既得解脫,愛亦不礙。 至於名利,為人人所貪。自己品行至臭,還希望人稱讚,而不喜稱讚他人。若回過頭來,不爭名不奪利,見人有少功德,即隨喜讚揚是利他。 利者人之所愛,起爭之端,常言道:「今日也不好,明日也不好,還是前日好。」前日者,代表錢兒也。
  • 專訪臺灣明海法師:佛法教人解脫,用音樂將佛法帶到人間
    記者昨日專訪明海法師,從自身經歷及佛家思想方面請法師談談他的故事和看法。  佛法講述的是解脫的教育  提到與佛法的緣分,據明海法師講述,應該從他小時候在佛教幼兒園上課算起了。後來在臺灣當了兵工作後,慢慢接觸了佛法。  起初他對於佛法的理解僅僅為「拜神」,就是有了心願就去拜佛求佛,然後回到家裡等消息。
  • 佛法是讓我們沒有是非之心
    但善惡是非、如法非法,這些分別是應該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聖者、賢者的教導和榜樣的說法,這樣才能明辨是非。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佛法說人要造善業,不能造惡業,要多親近能夠幫助自己增長善業的朋友,遠離會讓自己增長煩惱惡業的朋友。
  • 毀滅佛法,動搖佛法根基的是什麼.是邪見!潛移默化的.悄悄的用錯誤自以為是的說法代替真佛法.最後真佛法你再也品不出味道了.
    這種想法根深蒂固 ,進入佛法裡來,會產生更多邪見,更多外道,甚至非佛法的東西進來。然後佛法真實的寶貴的思想被稀釋,淡化。就像現在這個時代,真學佛的,沒幾個,一個三法印(佛法裡最核心,最重要最根本的解脫知見和真理),我學佛以來整整七年閱人無數,認識交流的佛教徒很多。就只有一個人沒被我問住.想想就悲哀。吃素的人多了去了,但真學佛的,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