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2020-12-24 超凡博弈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直譯--

「雖然我所要宣說之法,是為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雖如此滅度一切眾生,實際上並無有任何一位眾生得到滅度。」

解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若說一個人過世了,就說是「入滅」,說是「圓寂」,說是「涅盤」,是不符合「滅度」之事實。此人並沒有入無餘涅盤,現在卻偏要說他是「入滅」、「圓寂」,這樣絕對沒有任何好處,也不是正面之教育,會讓人誤解涅盤之意義。

要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這是極困難的工作。佛及菩薩摩訶薩是最有威德力了,但是說起度眾生,即使十方一切諸佛都會同聲嘆說:

「眾生難度!」

在經典裡,常有菩薩或佛之弟子向佛問訊,說:

「世尊!起居安利否?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否?」

世尊卻總是這樣回答:

「身心安利!少病少惱!眾生難度!」

世尊是說實話,就連佛都有這種感嘆,遑論是修證在佛之下的一切菩薩摩訶薩?

雖然以世尊之威德力,都有如此的感慨,但是眾生還是要度,還是要說法,要講《金剛經》。

又若站在眾生之立場,佛法的確也是甚深甚妙,難證難入,必須要有佛菩薩、善知識的教導,才能建立正確之知見,才會訓練出工夫,才懂得廣修福德這當中有許多要修要學之處。

若沒有正確的正法知見,所學到的儘是邪知邪見,這等於是背道而行,那有可能走上涅盤解脫之路?

如此對於般若智慧之修證是絕難有契入之可能。

世尊每每在盛會當中,一場法會說完,就有多少眾生得法眼淨,多少人遠塵離垢,有多少人悟無生忍,有多少人證無生法忍,有多少人發菩提心,有多少人信不退轉。

佛世尊雖有如此威德力,卻也要眾生有一定的福德善根,否則一切眾生早已被佛度盡了。事實上,佛在人間或在世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早已得度;未得度者,亦已種下未來世修學佛法之因緣種子。

所以說法不能有盡,說法若有盡,則眾生必失去得度之因緣。

應該要說法無盡,因為眾生有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無量,是故說法應該無盡。正如宣說《金剛經》,欲滅度一切眾生而眾生無量無邊無盡,是故金剛法會亦無有盡時。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一切學人都會感到疑惑、納悶,何故世尊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這話豈不和前句所說互相矛盾?豈不違背嗎?

每一個人都會心生疑惑,這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佛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從來不相矛盾,不互違背,唯是眾生不能解了,智慧未開,是故心生疑惑在所難免。

有很多人不能了解《金剛經》所說之法義、不能證知其智慧境界,卻輕易地批評,甚至毀謗說:「佛說法自相矛盾。」如此以自己凡夫之臆測,以己見妄自否定佛在經典上之說法,這是極為危險、無知之舉。一切學人都要小心謹慎,避免如是毀謗之過失。

如來說法毫無矛盾之處,然眾生常因智慧不足,教理尚不通達,不能正確體會,甚至掌握經典之意義。

佛弟子不能解了經典之法義,是很正常之事,佛菩薩自無責怪之理;然身為佛弟子,就必須深信「佛言不虛」才對。

佛是「不誑語者、不妄語者、如實語者」,這一點佛弟子都應該要深信才對。若於經典之法義,只有眾生不解、不對,不會是佛不對,不會是佛說錯法。

何故佛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因為眾生唯是假有,亦是假名。眾生是針對五蘊之身所給予之假名,而五蘊之身又是如來藏所生之法,既是所生之法,即會有滅,有生必有滅,這是一切有為法必定如是之道理。

五蘊之身既然是有生有滅之法,則是不堅固、不實在、是無常、是虛幻的。那麼由五蘊之身所取的「眾生」之名,又何有真實可言?故說「眾生」唯是假有,亦是假名,那又何有得滅度之眾生呢?

有般若智慧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前面經文,佛世尊已經開始宣演無上之妙法了,只是一般人尚未悟入,尚無般若智慧,不能體會而已。

佛的慈悲,一般人那裡能夠體會呢?

修學佛法絕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任何一點點之修證,都是無量劫種諸善根所累積來的。佛菩提道這一條路,沒有便宜之處,一切要修學、證得之法和智慧,一樣都不能免。一切佛弟子對此還是要深思而心理有所準備才好,要有長遠心始有成就之一天。

有人畏懼佛法之深妙,心生恐怖,始終不敢如實面對,不敢真正發菩提心。

如此遂欲尋找「徑路」,希望「撿便宜」,最後只有錯解佛經,甚至舍離經典之法義,而以自己個人虛妄想像之境界,作為修學之依循,如此只是拉長輪迴生死之時劫而已,並無實質利益。

有諸佛弟子主張:「捨棄聖道門,歸於淨土門。」提倡「只要持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到底,就可以完全領受阿彌陀佛之修行功德,成為自己之功德,就可以因此而成佛」。

這樣的主張、想法令人憂心,是不正確的知見,完全背離淨土三經之法義,也是等同捨棄《金剛經》之修學。

如是之舉,非但往生西方會有障礙,甚且造了謗佛、謗法之過失,佛弟子應當深思才好。

若是捨棄聖道門,則釋迦世尊於《金剛經》豈不是空說、多說?四十九年之說法豈不是多說?然世尊豈會妄說法嗎?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指為何?如何斷滅
    菩薩有我相,煩惱因而生起,亦因此增長,因為有「我」而生起無量煩惱。云何:「我」度煩惱?煩惱反會增加,為什麼呢?若見有眾生滅度,見有滅便有生,不見有滅,無滅則無生,那時才可稱為實實在在度眾生,而不見有眾生滅度。有些人埋怨煩惱破不盡,皆因見有煩惱可滅,見有滅則見有生,不久,煩惱又生起來,因為有能滅的我相在。二、人相人相——人相也是取則有,不取則無。
  • 《金剛經》的智慧 度化眾生功德至大 佛陀卻強調實無眾生可度
    須菩提在之前已經問過同樣的問題,但佛陀的回答卻是不同,之前須菩提詢問如何降伏其心時,佛陀的回答是應善護念,但此時佛陀不在用善護念來回答,用的是當生如是心,當生什麼樣的心呢?」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 《金剛經》中的八大經典名句,你看懂了幾句?
    《金剛經》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因其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為「佛門的智慧之母」。同時,不學佛的人也能夠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所以通常意義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一、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金剛經》最精華的40句1.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南懷瑾: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裡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
  • 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裡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2.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
  • 蔣勳:《金剛經》
    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蔣勳念誦金剛經(梵鍾版)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蔣勳念誦、講解金剛經全集(共7集)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金剛經》裡的六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禪宗慧能祖師有言:「但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金剛經》的許多名句,可謂婦孺皆知,另外經中直言,能夠信受誦持此經,並為他人解說,便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下面這六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報無量。其一,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金剛經》原文及解說,精華講解【值得收藏】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解讀:三千大千世界唯人主貴,兩大之間唯道獨尊。大道自心是道體,真佛宗自心是佛根。唯心唯大,無心無生法緣因。
  • 傳奇歌手刀郎重出江湖,唱誦《金剛經》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複次,須菩提!
  • 傳奇歌手刀郎重出江湖唱誦《金剛經》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
  • 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念《金剛經》的福報不可思議
    第一段是佛說「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在這段中,佛說的「所有一切眾生之類」,這句「眾生之類」就是指凡眾緣和合而生的都是眾生。各位想一想,宇宙之間那一事物不是由眾緣和合而生。有情的人類、動物固然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情的植物、礦物等也是眾緣和合而生。有形質的物體是眾緣和合而生,無形質的思想事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
  • 厚積薄發: 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金剛經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複次,須菩提!
  • 厚積薄發:刀郎二十年「心願」之作《金剛經》耀世發布!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
  • 盤點《金剛經》《心經》《六祖壇經》中的名句,解開人生千千結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迷的時候需要老師來救度,悟了之後就是自己救度自己了。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人人都有本性、智慧覺性,本來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汙。但用此三世一切佛一切祖之同心,直了乃至無了,證得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生老病死,財富地位等等)都是外在表象,執著於這些表象都是虛幻。
  • 不生不死,不生不滅
    佛說:學佛的人第一個發願使一切眾生都成佛,都能夠達到「我」的成就一樣,「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所以,學佛第一要發願,大乘佛法如果沒有這個願力,學佛是不會有成就的。如果覺得自己很痛苦,又煩惱,沒有大乘的願力,那不是佛法的真正精神;因為這個是消極的,逃避的,連羅漢的境界都談不上。佛的願力,學佛不是為自己,是為了一切眾生。
  • 刀郎用數十分鐘長歌唱出整部金剛經!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
  • 刀郎用數十分鐘長歌唱出整部《金剛經》!(附視頻、音頻)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