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直譯--
「雖然我所要宣說之法,是為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雖如此滅度一切眾生,實際上並無有任何一位眾生得到滅度。」
解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若說一個人過世了,就說是「入滅」,說是「圓寂」,說是「涅盤」,是不符合「滅度」之事實。此人並沒有入無餘涅盤,現在卻偏要說他是「入滅」、「圓寂」,這樣絕對沒有任何好處,也不是正面之教育,會讓人誤解涅盤之意義。
要令一切眾生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這是極困難的工作。佛及菩薩摩訶薩是最有威德力了,但是說起度眾生,即使十方一切諸佛都會同聲嘆說:
「眾生難度!」
在經典裡,常有菩薩或佛之弟子向佛問訊,說:
「世尊!起居安利否?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否?」
世尊卻總是這樣回答:
「身心安利!少病少惱!眾生難度!」
世尊是說實話,就連佛都有這種感嘆,遑論是修證在佛之下的一切菩薩摩訶薩?
雖然以世尊之威德力,都有如此的感慨,但是眾生還是要度,還是要說法,要講《金剛經》。
又若站在眾生之立場,佛法的確也是甚深甚妙,難證難入,必須要有佛菩薩、善知識的教導,才能建立正確之知見,才會訓練出工夫,才懂得廣修福德這當中有許多要修要學之處。
若沒有正確的正法知見,所學到的儘是邪知邪見,這等於是背道而行,那有可能走上涅盤解脫之路?
如此對於般若智慧之修證是絕難有契入之可能。
世尊每每在盛會當中,一場法會說完,就有多少眾生得法眼淨,多少人遠塵離垢,有多少人悟無生忍,有多少人證無生法忍,有多少人發菩提心,有多少人信不退轉。
佛世尊雖有如此威德力,卻也要眾生有一定的福德善根,否則一切眾生早已被佛度盡了。事實上,佛在人間或在世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早已得度;未得度者,亦已種下未來世修學佛法之因緣種子。
所以說法不能有盡,說法若有盡,則眾生必失去得度之因緣。
應該要說法無盡,因為眾生有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無量,是故說法應該無盡。正如宣說《金剛經》,欲滅度一切眾生而眾生無量無邊無盡,是故金剛法會亦無有盡時。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一切學人都會感到疑惑、納悶,何故世尊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這話豈不和前句所說互相矛盾?豈不違背嗎?
每一個人都會心生疑惑,這是理所當然的。
可是佛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從來不相矛盾,不互違背,唯是眾生不能解了,智慧未開,是故心生疑惑在所難免。
有很多人不能了解《金剛經》所說之法義、不能證知其智慧境界,卻輕易地批評,甚至毀謗說:「佛說法自相矛盾。」如此以自己凡夫之臆測,以己見妄自否定佛在經典上之說法,這是極為危險、無知之舉。一切學人都要小心謹慎,避免如是毀謗之過失。
如來說法毫無矛盾之處,然眾生常因智慧不足,教理尚不通達,不能正確體會,甚至掌握經典之意義。
佛弟子不能解了經典之法義,是很正常之事,佛菩薩自無責怪之理;然身為佛弟子,就必須深信「佛言不虛」才對。
佛是「不誑語者、不妄語者、如實語者」,這一點佛弟子都應該要深信才對。若於經典之法義,只有眾生不解、不對,不會是佛不對,不會是佛說錯法。
何故佛說「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因為眾生唯是假有,亦是假名。眾生是針對五蘊之身所給予之假名,而五蘊之身又是如來藏所生之法,既是所生之法,即會有滅,有生必有滅,這是一切有為法必定如是之道理。
五蘊之身既然是有生有滅之法,則是不堅固、不實在、是無常、是虛幻的。那麼由五蘊之身所取的「眾生」之名,又何有真實可言?故說「眾生」唯是假有,亦是假名,那又何有得滅度之眾生呢?
有般若智慧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前面經文,佛世尊已經開始宣演無上之妙法了,只是一般人尚未悟入,尚無般若智慧,不能體會而已。
佛的慈悲,一般人那裡能夠體會呢?
修學佛法絕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任何一點點之修證,都是無量劫種諸善根所累積來的。佛菩提道這一條路,沒有便宜之處,一切要修學、證得之法和智慧,一樣都不能免。一切佛弟子對此還是要深思而心理有所準備才好,要有長遠心始有成就之一天。
有人畏懼佛法之深妙,心生恐怖,始終不敢如實面對,不敢真正發菩提心。
如此遂欲尋找「徑路」,希望「撿便宜」,最後只有錯解佛經,甚至舍離經典之法義,而以自己個人虛妄想像之境界,作為修學之依循,如此只是拉長輪迴生死之時劫而已,並無實質利益。
有諸佛弟子主張:「捨棄聖道門,歸於淨土門。」提倡「只要持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到底,就可以完全領受阿彌陀佛之修行功德,成為自己之功德,就可以因此而成佛」。
這樣的主張、想法令人憂心,是不正確的知見,完全背離淨土三經之法義,也是等同捨棄《金剛經》之修學。
如是之舉,非但往生西方會有障礙,甚且造了謗佛、謗法之過失,佛弟子應當深思才好。
若是捨棄聖道門,則釋迦世尊於《金剛經》豈不是空說、多說?四十九年之說法豈不是多說?然世尊豈會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