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2021-02-08 鮮花天降的法緣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

《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

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淺處說,《金剛經》解決的是心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從深處說,《金剛經》談的是宇宙真理、時空等大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全人類來說亦是很重要的。

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這部經跟中國人特別有緣,念經者,歡喜念金剛經;講經者,歡喜講金剛經;注經者,喜歡注金剛。自從鳩摩羅什法師把它翻譯成漢字以來,歷經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金剛經」所帶衍生的各種文化現象,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把《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並列視為釋儒道三家的寶典。

在中國歷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金剛經》,為其進行註疏。尤以唐宋來盛極一時的禪宗,與《金剛經》更是結有深厚的因緣。

禪宗大德,六祖惠能禪師,是因為在街邊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時,激發了他的佛性,後來,他遠赴千裡之外去親近五祖,五祖專為他講《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是他才豁然大悟。

《金剛經》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因其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為「佛門的智慧之母」。同時,不學佛的人也能夠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所以通常意義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


1.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裡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

2.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

3.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

4. 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

5.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

6.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

7.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8.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一切不是法呢!

9. 有定法,如來可說。

佛法在哪裡?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

10.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如來所說法,你也不可抓住!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已經不是它了。

11.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

12.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說得好聽是著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

13.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真正的清淨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14.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告訴你,這個世界一個一個灰塵,一粒一粒灰塵,一個分子一個分子,組合攏來,構成了一個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爛了,分析了,本來就是空的,沒有世界的存在。

15.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

16.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就是學佛的精神,換句話說,不要被一切現象騙了,或迷惑了……大乘菩薩走大乘的路,應該離一切相,發起求大徹大悟菩提之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為「無上正等正覺」)

17.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若心有住,可以訓練意識專一,比較能夠寧靜,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18.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進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

19.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

20. 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無實,沒有個東西;無虛,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剛經的中心重點,這裡已經全部點出來了。

21.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學佛的人發心度一切眾生,救了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心中一概不留,認為是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菩薩道,是菩薩發心。

22.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世間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哪一點法不是佛法……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淨的地方,髒的地方,處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

23.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懷瑾: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24.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什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觀念說空就空了。

25.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6.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7.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並沒有說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眾生的心還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螞蟻啊,小昆蟲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8.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

29. 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千萬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觀念來看佛。

30.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經三藏十二部所說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於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個東西,如果抓住老師的教育法當成學問就錯了。

31.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八萬四千法門,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參禪也好,修止觀也好,甚至於說修旁門左道也好,以華嚴境界看來,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無有高下的。

32.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我們之所以覺得有煩惱,有人我,有眾生,是因人我分別而來;把我相,我見一空以後,平等性智出來,再看一切眾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證得空。

33.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世界上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這個佛就不是佛了,而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因為這個佛已經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了。

34.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所講的是色、聲都不能見道,也就是整個金剛經上所講的不能著相。學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見得法身。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四大原則,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見得法身,所以說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都錯了。

35.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無我的時候,達到了無我的境界,自然達到了無生法忍的境界。(無生法忍:佛自己說,過去修忍辱波羅密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沒有動過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沒有覺得痛苦……這是定,這是無生法忍,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6. 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雖然有福德,自己並不貪著,有好處,自己並不領受,而回向給世界一切眾生,願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受這個好處,自己不想要。

37.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譬如電燈,電風扇,把開關一打開,這個電來了,但是看不見電,只感覺到光,感覺有風,電來了沒有?來過了,好像沒有來,它又消散了。電去了沒有?去了,好像沒有去,再發動它又來了,它是不來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8. 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沒有弄清楚,情緒化跑來學佛參禪,全體是迷信!所以把知見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後,由這樣去理解它,這才是理性的。學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9.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不要著相,儘管在說佛法,始終沒有一點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靜;儘管在講金剛經,沒有一點金剛鑽的味道,如如不動。什麼是如如不動呢?不生法相,善護念,無所住。

40.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相關焦點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南懷瑾切身經歷:《金剛經》的力量不可思議
    《金剛經》是一部開啟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南懷瑾先生曾數次講述自己誦念《金剛經》的切身體驗。「能斷金剛」意指比金剛還堅固,「般若波羅蜜多」指智慧,即《金剛經》主要講述的是:通過最究竟的智慧,到達成就的彼岸,獲得解脫。《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不僅是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更是禪宗的必讀經典。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南懷瑾|《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這句
    南懷瑾|國學大師講學佛法四段精句,《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一句話國學大師南懷瑾:「我們學佛的根本是什麼?一切宗教都是一樣,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第一個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開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
  • 南懷瑾|國學大師從《金剛經》與《心經》來講述我們煩惱與執著
    南懷瑾|國學大師從《金剛經》與《心經》來講述我們煩惱與執著國學的智慧,是中國幾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源泉,這些悠遠的歷史是每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凝聚了儒釋道的傳承經典,滲透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中。說國學,在現代國學領域,我們免不了說到我們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如果用佛家的一句話來評價,「功德圓滿」四個字不足為奇。南懷瑾先生的尊稱有許多,國學大師、禪宗大師、宗教家、哲學家、大居士等。他是現代為數不多,能把儒釋道精髓融會貫通的一人。他的言語句句精髓,無不讓人讚嘆不已。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佛學大師南懷瑾說:「你看,佛陀穿上衣服、化緣、吃過飯,洗了泥巴腳,他不需要弟子來為他做,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就是修行。
  • 南懷瑾:念誦金剛經感應實例
    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什麼念呢?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
  • 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講《金剛經》,悟道更深了!
    但現代史上,真正能把儒釋道文化掛嘴邊,並且能出口成章,或許也只有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起碼大茶經是這麼認為!作為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南懷瑾先生可謂是奉獻了一生為之努力。看著他給後人留下的經典著作,在看他的紀錄片,足以讓人感而涕零。說到傳統文化,說到南懷瑾先生,就不得不讓人想起他對中國佛教文化的學識淵博。其中,佛教《金剛經說什麼》就是記錄他對經典中的開示講解。
  •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南懷瑾老先生在一次《金剛經》的講座中說過:《金剛經》所講的,無非也就是三句話,你能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了。第一句話: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金剛經》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因為讀金剛經而悟道,因為讀金剛經而得感應,佛祖在金剛經中也多次強調讀誦金剛經的的功德,甚至念誦四句偈的福德就會遠勝「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可見念誦金剛經的殊勝。
  • 20萬字《金剛經》裡的這三句精華,值得反覆參悟,功德無量
    《金剛經》作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精華,一直在佛學領域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它裡面所包含的理論,是佛教理論大廈的基礎也是最高的境界。  在經文中有很多佛教經典名句,直到今天也是廣為流傳。其中有三句,一直以來被奉為《金剛經》中的精華,全文20萬字,反覆參悟這三句話,功德無量。
  • 《金剛經》經典佛語——感悟佛法最高的智慧!
    《金剛經》僅僅五千餘字,卻是佛教中流傳最廣、持誦最多、名氣最大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典所體現的佛法智慧,不同於世間的聰明才智。如果經常讀誦《金剛經》,可以幫助大家看破人生,放下煩惱,對世俗的工作事業也有很大的幫助,可謂是福慧雙修。《金剛經》佛意玄奧,深不可測,末學自不量力,鬥膽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還望各位大德多多包涵,不吝賜教。
  • 金剛經中最後一句話,是整個佛教的精華,讀得越多越好
    金剛經中有一句話,是整部金剛經的精華所在,也是整個佛教思想的最精華部分,把這句話理解了,對整個佛教的思想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認識。整部金剛經共五千多字,一共分為三十二品。而金剛經中的最後一句話,就藏在第三十二品中。這句話並非是整部金剛經的最後一句,而是佛與須菩提對話的最後一句。
  • 聖嚴法師 南懷瑾 :《金剛經》9大人生真相,大夢初醒!
    《金剛經》,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百姓之家,無不推崇《金剛經》、奉持《金剛經》,歷經千年,這部經典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金剛經說什麼》,是南懷瑾完整講授《金剛經》的講演整理,全書20萬字。
  • 《金剛經》說什麼?
    》,千餘年來,很多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六祖惠能大師在聽聞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經時,言下大悟,可見本經對悟道的影響之重要性。由「定」生「慧」,這就回到我們所說的這句話上來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的什麼心?就是我們的本心,最原始的那個心,就是智慧。所以,既然我們既然無法頓悟,就只能好好持戒修行,條條大路通羅馬,只是快點慢點的問題,都能達到「無所住而生其心」了,我們修行也就成功了。
  • 20萬字的《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先生究竟說了什麼?
    編者按:《金剛經》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因其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為「佛門的智慧之母」。
  • 《金剛經》最經典十句,直擊內心深處,點醒執迷人生!
    《金剛經》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一部經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名含義就是以金剛般無堅不摧的大智慧斬斷人生的種種煩惱,到達清淨的彼岸。
  • 《金剛經》講得很明確,南懷瑾老師兩字總結
    《金剛經》裡有一段講到了福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亓效亮: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
    和南懷瑾先生《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敬步原韻亓效亮《金剛經三十二品偈頌》為南懷瑾先生昔年(1943-1945年)於四川峨眉山大坪寺掩關專修時,研讀《金剛經》一夕之作,於每品經文後題七言偈頌一首,提綱醒目,叮嚀後學,確甚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