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一部開啟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南懷瑾先生曾數次講述自己誦念《金剛經》的切身體驗。
南懷瑾(圖片來源:南懷瑾學術研究會提供)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意指比金剛還堅固,「般若波羅蜜多」指智慧,即《金剛經》主要講述的是:通過最究竟的智慧,到達成就的彼岸,獲得解脫。
《金剛經》包含了對人生、生死、宇宙、法意等種種思考,佛在與弟子的對話中,為我們解惑種種答疑,是一部開智慧、了脫生死的無上法藏,不僅是大乘佛教宗派都會涉及的一部佛典,更是禪宗的必讀經典。
南懷瑾先生不僅多次講《金剛經》的智慧,還多次分享自己與《金剛經》的因緣,誦念《金剛經》的體驗。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南懷瑾先生年輕時在杭州讀書,認識了聖士和尚。聖士和尚學禪參禪,成就頗高,按禪宗所謂三關來看,南懷瑾先生認為聖士和尚是「真正破了初關的」。
兩人成為朋友後,關係密切。聖士和尚請南懷瑾教他打拳練劍,南懷瑾開玩笑叫聖士和尚「四眼和尚」,因為聖士和尚戴個眼鏡。
又一次,南懷瑾在聖士和尚的桌子上看到一本很漂亮的《金剛經》,覺得很有興趣,有種特別的感情,就跟聖士和尚說:「送給我吧」。
南懷瑾那時住學校宿舍,早上一定四點起床去操場練功夫,練完了有時再鑽回床上,和大家一起睡到吹起床號再起床。
拿到《金剛經》後,早上就多了一個念《金剛經》的環節。那時,南懷瑾不希望別人撞見自己念《金剛經》,怕被「認為老土落伍,居然讀起佛經來了」。
開經偈(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南懷瑾剛拿到《金剛經》時,根本不明白內容,不過心裡就生歡喜,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管他是般若還是菠蘿,也不去找佛學字典,就這麼規規矩矩,恭恭敬敬念了下去」。
就這樣念了不到一個禮拜,有一天,南懷瑾念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突然發現:「完了,念不下去了,因為我都沒有了,我自己沒有了,找不到我了」,就愣在那裡。
之後,南懷瑾趕快跑到閒地庵找聖士和尚。
聖士和尚看南懷瑾這個樣子愣了一下,笑一笑說:「怎麼樣?」
南懷瑾就說:「你那本《金剛經》給我,我回去就念,今天念到「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找不到我了,我的身體也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而且經也念不下去了,不要念了,不是不肯念,是沒有念頭可起了,也沒有文字可找了。」
聖士和尚就合個掌說,恭喜你,我也不過只到這個樣子。
南懷瑾先生曾經多次講解《金剛經》,因時代不同、對象不同,講解的方式和重點也各次不同。但在《維摩詰的花雨滿天》《南禪七日》《金剛經說什麼》中,在南懷瑾先生都提到這了這段經歷。
在《金剛經說什麼》一書中,南懷瑾先生還提到《金剛經》的力量非常大:「抗戰八年,出門在外,跟家裡父母分離,生死不可知,那時我只有一個願力,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一定要給我父母念《金剛經》。」
可見,《金剛經》是一部極為殊勝的無上法藏。
發心即菩薩 無心摩訶薩
一心為眾生 妄心自然除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