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
中國當代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在他的著作中對「善護念」三個字做了自己的理解。
先生認為:
『善護念』三字代表了佛學最高的智慧,它的意思是要世人懂得照應自己的念頭,念頭要照應自己的思想。
說到底,這三個字的意思就是告誡眾生要好好地保護心間的善念,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困擾。
信佛之人都明白,佛教的觀點就是善惡都在一念之間,護念要守護念頭的真誠與善良,按佛法勸人向善的根本來照應念頭。
對此,南懷瑾先生提出:「『善護念』悟成道則有大惠,生活可見其三。」
01善護念,才不煩惱
從「善護念」的本義中我們就可以知道,要做到「善護念」首先就得去除心中雜念,南懷瑾先生也認為世間百態變化無常,眾生煩惱皆由念頭而起。
所謂「心有善念,萬物不當」。說的就是只要心存善良的念頭,萬事萬物皆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佛家講求內心平靜,平靜的狀態實際上就是「空」,萬物隨念而起,隨念而滅。
「善護念」護的是內心的「空念」,無所爭才是最爭,無所求才能免除煩惱。
正如先生說:「不取萬物,才能拿起萬物。」
人生是會有許多煩惱的,古人有個很形象的說法:「三千煩惱絲」。意思就是煩惱跟頭髮一樣多。
如此多的煩惱其實一多半都是「為了煩而煩」,換句話說就是都是「虛妄」的煩惱,而這些是可以通過調節自己的心態來避免的。這樣去除自己內心執念的過程就是「善護念」。
因此,塵世萬丈間,煩惱無極限,唯有護念才不煩惱。
02善護念,才有定力
南懷瑾先生認為:「『善護念』可去心中雜念,內心明朗,知己所求。萬念皆拋,定力無限。」 意思是「善護念」可以去除雜念,使自己的內心變得明亮、純淨,知道自己想追求的是什麼。世間其他與追求無關的雜念都會被拋棄,這樣就有了無限的定力。
其實這正是佛學裡所說的「戒」、「定」和「忍」。正如《金剛經》裡所說:「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裡的「忍」就是先生所說的「內心明朗,萬念皆拋。」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什麼因素會干擾自己,才會有意識去避免這些因素的出現。
避免還不夠,還要有「定力」,「善護念」就是要人們懂得放棄「我執」,遁入「虛空」,當進入「空」的境界時,就很容易入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