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相是什麼?
這個命題對你我來說實在有些大。在命運叵測的一生裡,每個人都好像在大霧裡行走,時而雲開霧散,時而濃霧瀰漫。那些組成人生的片段每天都在重複:吃喝拉撒,上學,工作,成家立業,養育兒女,直到生老病死。
你會糾正我:這些都是現象,是尋常百姓的生活寫照。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
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
佛學大師南懷瑾說:「你看,佛陀穿上衣服、化緣、吃過飯,洗了泥巴腳,他不需要弟子來為他做,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就是修行。
佛陀以身作則,告訴你我,什麼叫修行?——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修行。」
對於讀《金剛經》的心得,南懷瑾認為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真正了解之後,你會如夢初醒。下面就一起來了解吧。
01心境決定處境
今天外面下雨了。有的人站在窗前,聽著音樂,欣賞外面的雨景,心情怡然自得。有的人煩躁牢騷,抱怨壞天氣帶來壞心情。天氣誰也改變不了,但是心境卻是自己可以調節的。
《金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南懷瑾大師對此解讀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就像俗話說的: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人生常態,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一個好的心境。
原本順風順水的日子要是你的心境不好,對人千般抱怨萬般嫌棄,對事橫挑鼻子豎挑眼,順境也會變成逆境。
同樣的,人生的低谷,要是你能低下頭沉住氣不斷努力,逆境也可以轉化為順境。一個人的心境決定了他的處境,思路就是決定著他的出路。
佛菩薩不會告訴你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但是他會引導你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正是佛陀最大的智慧所在。
02自助,才有天助
《金剛經》中道: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以外在形式去求佛是求不到的。
為什麼呢?《金剛經》說了,佛在心中,所以遇事不能向外求,換句話說,求人不如求己。
你一定有過特別絕望的時候,那時候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甚至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可就是那樣「幾乎熬不下去的日子」最後不知不覺就熬過來了。
當然,會有家人朋友對你伸出援助之手,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不甘心。你主動開口尋求幫助,你主動去嘗試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後情況才慢慢好轉。這就是
南懷瑾說,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陀的智慧和權威在每一個信徒的心中。這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就是自己主動去覺悟,進而在生活裡潛心修行。
看到這裡你就明白,命運裡的福祉和苦難都是自己修來的。
你多自助,然後人就會助你,老天也會助你,佛陀也會助你,有此你的福氣就多了。如果遇到一點困難就怕得要死,坐在那裡等著天上掉餡餅,佛陀看你那麼沒出息也懶得幫助你。
03心如鏡,方知人生如夢
鏡子多乾淨啊。要是鏡面上有一點汙漬,不是強迫症你也會趕緊擦掉。可是你的心乾淨嗎?
南懷瑾大師說:「沒有主觀,沒有成見,物來則應,乾乾淨淨。」
你的臉花了,往鏡子跟前一照,馬上就知道要洗臉了。
等你的臉洗乾淨了,鏡子裡的你也乾淨了,鏡子也乾淨了。人卻不是這樣的。今天這個事來了,要是情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心並沒沒有因此而過去。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他有個名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那些開心時煩心事就像春天的夢一樣,醒來了就不存在了。要是都把這些事裝到腦子裡,那人怎麼可能開心起來。
這就是《金剛經》裡說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就是貪嗔痴,一點點放下,你就一點點輕鬆自如。人生真正體會到事如春夢了無痕,就不需要再研究金剛經了。
04清福誰都有,卻沒人享得了
南師在《金剛經說什麼》中的三百十二首偈頌寫道:
富嫌千口猶伶仃,貧恨身存似紲刑。何事莊生齊物了,一聲青磬萬緣醒。
人人都盼著自己能享清福,可是清福來了的時候,沒幾天功夫就閒不住了。平日裡忙忙碌碌,好不容易盼著五一假、國慶假、春節假,早早就安排自己怎麼度假。
等到真正放假了,頭一天還開開心心,到老第二天第三天就坐臥不安。老人就說你沒有享福的命。
南懷瑾大師說,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沒有煩惱也沒有得失,心理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樣的福每個人都有,卻只有智慧的人才享受得起。
不然你看你沒事給自己找事,生怕自己活得沒有存在感,生怕自己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沒有人給你點讚鼓掌、沒有人給你鮮花名利。哎,自尋煩惱、自作自受罷了!
05不圓滿,才是真實
人自從來到這個世上,就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赤身裸體而來,然後不斷地給自己做加法。 要是有個朝南的房子該多好,要是能有一兒一女該多好,要是能有幾百萬存款該多好,要是能去杜拜玩一圈該多好……
可是金剛經裡就說: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