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佛法,動搖佛法根基的是什麼.是邪見!潛移默化的.悄悄的用錯誤自以為是的說法代替真佛法.最後真佛法你再也品不出味道了.

2021-02-08 天天幾張圖學佛很輕鬆

     

吃肉不吃肉,這件事看似小事, 什麼慈悲不慈悲。表面看是這個樣子。實際上你也看到這個視頻了。這些非佛法的東西,加入到佛法裡,會形成見取見(見取見:佛經用語,屬於十大惑之一。執著我們的見解是對的,稱為見取見。我們凡夫有一個很深的執著,認為我的見解才是對的,別人的見解都是錯的,這叫做見取見。),和戒取見(指依戒禁而起之妄見。如見牛狗死後生天,乃學牛狗之所為,食草啖糞,修非因非道之行,執迷此即生天解脫之因,此等妄見稱為戒禁取見。全稱戒禁等取見,略稱戒取見。)。兩種邪見,甚至更多錯誤的認知。放生沒功德,吃素是最大的放生,執著這種邪見,放生 他不放,而且抱著這種態度去攻擊吃肉,但是卻放生的人。這個也應該常常看到。這種想法根深蒂固 ,進入佛法裡來,會產生更多邪見,更多外道,甚至非佛法的東西進來。然後佛法真實的寶貴的思想被稀釋,淡化。就像現在這個時代,真學佛的,沒幾個,一個三法印(佛法裡最核心,最重要最根本的解脫知見和真理),我學佛以來整整七年閱人無數,認識交流的佛教徒很多。就只有一個人沒被我問住.想想就悲哀。吃素的人多了去了,但真學佛的,哎。如果這種思想,越來越多,那麼佛法離毀滅越來越近,我這不是杞人憂天,我們該學習佛法的智慧,尋求解脫,而且讓一切眾生解脫,這是佛法的核心,而不是計較一些吃素,吃肉的東西。南傳吃肉,成就的最多,藏傳吃肉,虹光身,等等成就的也最多,人家都不慈悲?就咱們漢傳佛教慈悲?話不能這麼說.但是這是事實。從整個全盤的格局來看,吃素,吃肉不是個問題。(戒經裡佛已經把吃素這件事否定加入戒律裡來了,這就是佛的態度,你吃素也可,非素也可,與解脫和令眾生解脫無關,跟慈悲心更無關)但邪見進入佛法裡面來,並且堂而皇之的變成佛法,就會有更多的邪見,比如淫慾是修道。比如隨便念個佛就能成佛有餘,比如一個佛號包含全部佛法,比如幹的工作越辛苦越消業之類的。劣幣驅逐良幣,這是動搖佛法的,毀滅佛法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佛法是什麼,解脫知見,解脫的方法。為什麼能解脫,因為佛法說的是正確的,是不二的,是真理。。為什麼六道輪迴,因為 無明。因為不知道真理.而現在的問題是,真理沒人學,都去學一些,非佛法的東西。注意力放錯了地方,這是最可怕的,。佛法不會因為文革,三五滅佛,基督教,伊斯蘭教而毀滅,毀滅佛法的就是佛教徒。就是這些自以為對的佛教徒。

      不會有任何一個屠夫因為你說我吃素,他就放下屠刀,不幹殺生害命的工作。不會有任何一個漁民,因為你說我吃素,你別撈魚了,而放棄捕魚這種工作,市場裡賣肉的小販不會因為你說,我吃素了,以後你進的肉,每天少進二斤。那你說你吃素,救了那些眾生的性命。自以為是的慈悲,不如有根有據,客觀真實的面對現實。

   

 你吃素一生一世,一口肉不碰,也不會因為你而救了任何一隻動物的性命。佛教徒,醒醒吧。佛最後說以戒律(波羅提木叉)為師。什麼意思呢,就是知道,佛法最後會變成這種樣子。被人改的面目全非,但戒律特別是別解脫戒,還算完整,改動戒律的還不算 太多。因此佛教徒,了知了戒律,學習戒律,才知道佛法是在人間。佛是人修成的。佛法是為人修行成道準備的。


相關焦點

  • 修學佛法應建立正確的因果觀
    第一條便是"正見",所以佛法修行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知見。學佛的第一正確知見是因果觀的確立。正確的知見從哪裡建立?應從佛陀一生的行持和他留下寶貴的經典入手。佛陀住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都是講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簡單點說就是因緣果報的現象。
  • 給新師兄和道友講佛法時應該注意什麼?
    上師開示過,「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修行人任何時候都要寡言,這就是話多不如話少。自己有修有證,有觀察的能力和智慧,這時說話能引導和利益眾生,這時說的話就是好話。對眾生真正有利益了,能夠攝受眾生,別人也能聽你的。為了鼓勵新師兄,增強信心,可以談感受、體會,談好的轉變,談上師的功德,法的殊勝,但要注意不要說多了。
  • 阿羅漢——小乘佛法的巔峰,但在大乘佛法中只是小聖
    關於羅漢這個名詞,不知道各位師兄最早是從哪裡接觸到的,但我不是從佛法中,而是從兩部小說中,分別是「西遊記」和「濟公全傳」。西遊記裡面的西天大雷音寺,也就是如來佛所在的地方,有著八大菩薩,四大金剛以及八百羅漢,那時候也不知道「羅漢」是什麼,只知道他們都是形象各異的一群和尚。
  • 佛教聖僧鳩摩羅什的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
    而原本鳩摩羅炎已然放下佛法回歸塵世,與耆婆二人育有兩個孩子,卻不料耆婆痴迷於佛法不可自拔,幾次想要遁入佛門,在被鳩摩羅炎幾番勸阻之後最終仍是帶毅然遁入佛門從此不問世間俗世。鳩摩羅什幼年時期就已經展示出了超人的天資。在他半歲的時候便能夠開口說話,三歲已然識字寫文,五歲便已經博覽群書。這已經是很多人所無法達到的境界了。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佛法就是佛法,惠能大師
    惠能大師得到衣缽之後,便馬上離開了寺院,後來很多人得知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之後,心裡都不服氣,都去追趕。其中有一位惠明法師,他出家以前是一位將軍,體質很好,因為跑得最快,最後追到了惠能大師。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悉皆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
  • 佛教中的「不二」,才是佛法的靈魂,宇宙間的真理
    佛教中的不二,是讓我們不要分別當年佛陀說法,蘊含五乘,針對不同的根性、不同的需要,有著對應的教法,漸教、頓教、義學,乃至聲聞乘、緣覺乘、人乘、天乘佛法都非常豐富,各得其所,各適其機這些邪見的關鍵,即在於不明白體用不二的道理,完全用生死凡夫的我執,以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佛經,並以追求輪迴之樂的目的去修行。
  • 淨土法門: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
    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佛法是覺法,覺而不迷;佛法是正法,正而不邪;佛法是淨法,淨而不染。佛法就是覺、正、淨。在信、願、行三個字中,字字都具足『覺正淨』。信裡具足覺、正、淨;願裡具足覺、正、淨;在這句阿彌陀佛名號裡,更是具足覺、正、淨。
  •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遇到佛法,修習佛法
    你追求金錢的欲望,那是你無休無止、貪得無厭的火坑。你追求物質享受,整天揮霍無度決定了你不堪的結局。你崇拜高位權力,一旦得勢卻把握不住自己,反成了你作惡造業的工具。你在色情上欲罷不能,愛欲迷網就是埋藏你的墳墓。你執著這個業身,總想讓自己長生不老,這生滅相使你終落空亡。既有不同的福報,就有不同的因緣。你今生能遇到佛法,修習佛法,肯定善根深厚,福報最大而不可思議。
  • 「佛法」是真富貴之法
    文/章成這個世界上最有福氣的事是什麼呢?這種感覺真棒丶真自由。我體會到,人生最大的自由,莫過於有自由「時時擁有好心情」;而人生最棒的自我實現』莫過於成為一個「不會失去快樂」的人。…∴這個良性循環一直下去,直到有天,當不再有任何一部分的你,會去懷疑你自身的豐盛與福分時』那你還有什麼貪嗔痴可以起的呢?你就在這個別人所謂的五濁惡世裡面,當下置身於淨土了°而這樣的你也擁有豐富的智慧可以去轉動仼何你想轉動的事情』更輕盈地繼續去為他人奉獻,那麼雖然還有著身體,但你已經是一尊在世的「活佛」了。
  • 專訪臺灣明海法師:佛法教人解脫,用音樂將佛法帶到人間
    但隨著後來他對佛法深刻的理解,他認為佛法的理念和大眾所認知的宗教理念不一樣,佛法所講述的是接近與一種解脫的教育。是讓你學習、自我審視、自我進步、自我提升的一個過程。當然提升到最終就走到了解脫的境界。  何為解脫?他解釋道,以佛家的思想來說我們屬於六道輪迴中其中的一環,這輩子當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當人,要看這輩子做的怎麼樣以及下輩子還願不願意來當人。
  • 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在佛教裡近一個甲子,深深體會出佛法的妙處,如果有人問我佛法有什麼妙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有佛法,就有辦法!」  年少在叢林參學時,我發心下山為信徒誦經,經常早出晚歸,穿越野狼出沒的荒郊,同學們都說我勇氣可佳,其實那是因為邊走邊默誦「六字大明咒」所帶來的力量。
  • 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在佛教裡近一個甲子,深深體會出佛法的妙處,如果有人問我佛法有什麼妙處?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有佛法,就有辦法!」  年少在叢林參學時,我發心下山為信徒誦經,經常早出晚歸,穿越野狼出沒的荒郊,同學們都說我勇氣可佳,其實那是因為邊走邊默誦「六字大明咒」所帶來的力量。
  • 佛典故事第73集:竿影見佛法
    在這竿影見佛法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受持八關齋戒應該發起正願」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得發起正願而受持了八關齋戒,那就有可能如同故事中的天王、龍王、金翅鳥王、人王,這四位神王一樣,在持齋圓滿之後卻生起了誰是福德第一,這種錯誤的分別執著,反而忘記了受持八關齋戒的真正目的。說到這裡,我們就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是 佛說的八關齋戒呢?《增壹阿含經》卷38:【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八關齋法?
  • 佛法是更高的科學,理解佛法需要智慧
    佛法是更高的科學,理解佛法需要智慧。對於一般人來說,沒有實證修煉的體會,很多東西說了也不會明白。許多人由於其理解不足的原因,所講的佛法大多都是有意無意的欺騙。唯其如此,在長期的傳播中,不明所以的群眾逐漸對宗教產生了抵制情緒。
  • 佛法是什麼?淨空法師還原你一個真實的佛法
    他告訴我,你要學佛,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可能就會走向歧途,在我們國內人講的,你要走彎路了。教我看什麼,這書都他指點的,我第一部正式看的佛經是《釋迦譜》、《釋迦方志》。這是唐朝時候人編的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才認識釋迦牟尼佛,從這兒開始。才知道世尊一生的行誼,曉得他是王子,聰明好學,代表我們現前的所謂知識分子,他代表知識分子。我們也是知識分子,所以就很投緣,好學,廣學多聞!
  • 佛陀的智慧(六)大龍說禪 5 用現量跟大家來抉擇一下我們世間的佛法,用比量抉擇下我們的學習,用聖教量,跟大家談一談佛法真實的狀態
    ,下一步用比量來抉擇一下我們的學習,最後用聖教量,也叫非量,來跟大家談一談佛法真實的狀態,當然我們要用比喻;最後,要整體的跟大家講一講,要是這樣講,有些東西我們就不能迴避了,可能觸及的會比較深一點,所用的思維方式跟我們大家的理解就不太一樣了,還是那句話「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心胸打開,一直跟隨下來」,就是遇到你聽不懂的,先不要停下來,你就能一直跟著走下來,還是這句話「我們這裡僅僅是把我們對佛法的學習和對完整佛法的了解
  • 凡俗布衣皆看的懂的佛法
    如果說儲存在宇宙中不容易理解,換個說法就是儲存在心理學所講的潛意識中,佛法叫做阿賴耶識。用電腦作比喻就是儲存在硬碟或者雲端中。潛意識是沒有體相的,通過佛法的學習,我發現潛意識就是整個宇宙,就像手機裡的雲端一樣無處不在,佛法叫做法界。我們的言行舉止和內心的想法被整個宇宙記錄下來了,或者表達為被潛意識記錄下來,這些信息就是業,業不是物質,沒有重量,也不佔空間。
  • 行持佛法 功不唐捐
  • 怎樣實踐佛法?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未開悟之前,我們所修習的善法,如誦經、持咒、拜懺、檢討反省、慚愧懺悔……等,都是屬於加行。以這些善法加功用行,慢慢使心得到寧靜,一旦因緣成熟,就能契悟心性。然而,悟道之後要繼續修行,假使不修,還是無法成就。悟後起修方為真修,時時刻刻都要使覺性現前、佛性現前,這時就入了「修道位」。佛性就是覺性,是人人本具的。初生的嬰兒,沒有人教就知道笑、哭,這個就是佛性。
  • 佛教:大乘和小乘佛法的來龍去脈,以及區別和聯繫
    在釋迦佛住世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大乘和小乘之分,更沒有後世的五乘,佛法只有一乘,也沒有宗派,更沒有法門之分。但是當時世人都還沒有基礎,自然要從小乘佛法先學起,而天人和諸菩薩都已經有了相當的根基,這才可以說大乘,這個其實並不衝突,佛陀都有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