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持佛法 功不唐捐

2021-03-02 佛教慧日

【行持佛法 功不唐捐】

  我們要想真正地觸摸到佛法的了義中道,進入遠離四邊八戲的大乘正見,那是很不容易的。就連小乘的偏空見,能夠了悟出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在「三法印」的加持下,真實生起出離心,長期地觀修、禪定,才能夠生起小乘無我的智慧。有了小乘的智慧,都會變成人天福田。

  發起大乘的菩提心就更難了。我們總是執著在我相、人相、眾生相上,總是處在我見、種種見上。《百法明門論》裡,那百法裡面有幾個是有功德的?就是那六個「無為法」裡也有不對的。所以,我們要認真地學佛,研究教理,明白這些法相,明白我執我見是什麼?法如明鏡,然後自己照鏡子,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自我剖析,拔釘抽鉚,把「我」這個傀儡找出來。這個傀儡散架了,假的散了,真的才有機會看到。

  學佛法可以了解到這麼廣大、甚深的智慧,然後如是救拔三界,救度六道眾生如大醫王。這些看過了,真的就知道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有了佛教的這些智慧,再把世間的資生產業善加運用,與眾生結緣就可以了。許多不懂佛法的人都是在浪費生命;懂了佛法再行持世間的事,那就叫行菩薩道。不是一句簡單的「空」,就把世間的全部一掃而空。學佛以後會發現,這世間的一切都有意義;不明白的,那就是一場夢。

  《普賢行願品》講到人臨命終時,哪怕是國王,一生所做的事,金銀財寶都無法帶走了,家親眷屬也都舍離自己了,沒有一個人會跟他到中陰界裡去的,只有自己步上孤獨的輪迴路。這個時候唯有佛法才是永恆的力量,普賢行願的功德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的,乘著這個力量,就可以去到真正的極樂世界——華藏莊嚴海。這個功德就像一個熱氣球,會帶著你生到那個功德世界,如一滴水滴入功德海,就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諸大菩薩了。

——摘自《缽水明鏡》傳喜法師開示錄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功不唐捐 步步實步步看
    生活似乎就是在西西弗斯往山頂堆石塊,又或者說每個人都在修一座高塔,長久來看枯燥無意義,但那一刻至少把身體練壯實,不迷茫、不頹廢。日進一步,便是全部意義所在。2、走出人生偏見羅老師身上有難得的傳統公共知識分子的影子。
  • 普門品裡的大秘密 ——福不唐捐!!!
    福不唐捐啊。現在知道了,我們拜佛就要努力一點。能多拜就多拜,能誦經,就多誦經。拜佛和誦經,既是感恩佛的教導、菩薩的保佑,也是為自己積累功德、豐富日後的福德資糧。福不唐捐啊。今天我把這個寶貝給大家,上面的一句話:「福不唐捐。」什麼叫做唐捐呢?「唐」古白話「空」字,唐捐就是白費功夫的意思。福不唐捐,就是講,沒有一點努力是白費的;我們種下種子,有些能發芽,有些不能發芽。不能發芽,就唐捐了。不唐捐,就是我們在觀音菩薩面前,種下一點點的功德,哪怕是低頭,合掌,哪怕是禮拜。都會福不唐捐。
  • 普門品裡的大秘密 —— 福不唐捐!!!
    先跟大家說,法華經是佛陀的一本密經,像國王頭上的寶珠,不容易輕易示範給人。只有大福報大因緣發大心的人,才能看到這個寶珠。所以很多人念普門品。但是有時候業障沒有消時,是不容易看到法華經普門品中的寶貝。今天我把這個寶貝給大家,上面的一句話:「福不唐捐。」什麼叫做唐捐呢?「唐」古白話「空」字,唐捐就是白費功夫的意思。
  • 功不唐捐的光明真言(附光明院傳承音)
    寬濟阿闍梨曾說過光明真言平時處理事情都用此真言,解決了不少問題,也是我個人最推薦的,真正的誦不唐捐。很多師兄持誦過各種真言,最終獲益的有幾個呢,持誦一陣自己可能都不確信對真言的信心了。人最寶貴的是世間,與其看著這山望那山,不如好好持光明真言,業障自然消除,氣場運氣福報自然提升,功不唐捐。當然傳承音是最佳的,之後會發布真言的一咒七印和秘鈔中等內容,有信心的師兄可以關注。
  •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臨沂沭河學校迎接區教研室...
    聽取匯報整體評估  首先,視導組聽取了王瑞超校長題為《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的工作報告。王校長的報告分為三部分:我們的思考與做法,我們的問題和困惑,我們的方向和打算,其中重點對學校的思考與做法做了匯報:一是抓住「知行合一、和諧發展」核心,統一思想,逐步形成並認同育人理念。
  • 修行人應當行持之事
    子二、行持應事: 深信極肯定,堅穩恭有禮,知慚畏因果,寂靜勤予樂。 前面講到中止非法之事,此處所講的是應當行持的如理如法之事。堅穩的意思是指在我們行持善法時始終保持的一種很穩固的狀態。比如,人格、人品非常穩固,立誓修學佛法不退失信心,為了利益有情,積累資糧,發誓往生極樂世界、行持菩薩道的心不會退失。如果修行的心很穩固,那麼行持任何一種善法,不論是大乘法也好,或者跟隨某個傳承修持也好,都不會輕易變來變去,不會今天學佛法,明天學外道,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因此,具備穩固的心態,是成功地完成佛法修學的重要保障之一。
  • 功不唐捐!以恆久的公益「小確幸」成人達己
    起床後,打開手機,動動指尖,積攢「綠色能量」;接著,領小雞飼料,餵小雞,收蛋,捐蛋……睡覺前,打開手機,動動指尖,捐步,收運動幣,捐球場……目前,在阿拉善、鄂樂多斯、呼和浩特、酒泉、海東等地,種了一棵檸條、兩棵梭梭樹、一棵沙棘、一棵沙柳、一棵花棒、一棵紅柳,很快就能種一棵胡楊了;「養雞」成果頗豐:已收蛋9000多個,捐1923顆「愛心」,解鎖8
  • 什麼叫「功不唐捐」?97歲的「特別好」先生剛剛得到諾貝爾獎,他給出這樣的答案
    「特別好」的父親和母親,夫妻關係「特別不好」,兩人動不動就爭吵或打架,於是「特別好」就成了他倆的出氣筒。「特別好」12歲那年,遇到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情:他被父母送到另一個州去讀書,但只高興了那麼一會會,他就遇到了一件「特別不好」的事情:「特別好」去找父親要錢,但因為父親特別不喜歡他,所以只願給他35刀學費及生活費。但當時耶魯學費一年就要900刀。「特別好」沒有辦法,只好去給有錢人家的孩子做家教。進了耶魯,學什麼呢?
  • 上坡路從來都是難的,2020年: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送朋友回家的路上,我問他下年還幹不幹,他紅著眼說:當然要繼續幹下去,不然不甘心! 主要還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優秀了,成就感不就是代表進步嘛。 可這不應該是我們的追求,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折騰,何以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稟賦和潛力的,如果自我鬆懈,在苟且中沉淪,那麼又何必來此世一遭? 昨天,另一個老羅——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何帆的「苟且紅利」,意思是說雖然很多人都在忙忙碌碌,但其中大都是苟且者,所以,只要你比他們稍微努力、認真一些,你就能勝出。
  • 功不唐捐 玉汝於成 ——記著名畫家馬成武
    40年光陰,對人生來講可謂不短,可回想起來似乎也是轉瞬間,在學時「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歡愉還歷歷在目,但無情的時光卻已悄然把我們從韶華之年帶入人生晚景。成武比我年齡稍長,他已退休享有老年專屬免費公交卡,我告別工作之累開啟含飴弄孫的生活也為期不遠,人生置此境遇,怎不令人感慨萬端?!
  • 專訪界詮法師:戒律是住持佛法的根本
    當時雖然出了家,但是對佛法的教理並不了解,只是喜歡寺院的環境和生活方式。  我出家的寺院平興寺,坐落於「佛國海天」——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東南方500米之坪崗山麓。山上怪石嶙峋,群山環抱;寺院前面松竹並茂,十分美麗、安靜。1966年「文革」伊始,由福鼎縣委統戰部組織全縣僧眾由青藏法師為首創辦佛教徒茶場。十餘名僧人於此結茅而住,墾荒種植,早晚課誦,從未間斷。
  • 修學佛法應建立正確的因果觀
    第一條便是"正見",所以佛法修行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知見。學佛的第一正確知見是因果觀的確立。正確的知見從哪裡建立?應從佛陀一生的行持和他留下寶貴的經典入手。佛陀住世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都是講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簡單點說就是因緣果報的現象。
  • 機鋒無限:生活處處是佛法 吃茶去!
    佛法就是教我們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迷失自己,以一顆無我的平常心和慈悲心,安住當下,去發現、認同、領受、去創造。(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丹珍旺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按照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方式去做。
  • 佛教 修學佛法多年,希求解脫的你我,我們的天堂究竟在何處呢?
    佛教修行重在行持。而行持就要有鑽木取火的精神。「鑽木取火」其實也是一種極為殊勝的修持方法。不拘參禪念佛,其實都是需要鑽木取火般的行持的。我們人生最卑汙處,即是修行的大好道場。如果沒有人世間一切的不堪,那我們還如何解脫呢?如果沒有人世間一切的苦難,那我們還如何解脫呢?
  •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李麗亞同志榮獲市市場監管局...
    雖然是一名女同志,但始終「巾幗不讓鬚眉」,長期的工作歷練,造就了一個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負責任、敢擔當的「女漢子」形象。        查辦案件衝在前。2019年4月,九牧衛浴陽泉經銷商賈建美應急投訴稱,義東溝裝飾城發現一車假冒「JOMOO」廚衛產品。案情就是命令,訴求就是責任!
  • 99公益日來了,天悅名坊急需師兄們鼎力相助,隨喜捐印經典!!
    現在,99公益期間,是一個可以印製更多經典、利益更多人的機會,天悅名坊呼籲家人們隨喜捐印。9月7日--9月9日【騰訊99公益期間】每天早上9點鐘開始捐贈,在此期間捐贈有機會獲得騰訊額外的配捐。小明隨喜捐贈了100元,99公益【基礎配捐】了5元,得到基礎配捐後【集小紅花,可讓配捐金額翻倍】。
  • 『佛教』南懷瑾:寒山大師小乘風範的行持,我們做得到嗎?
    一稱南無佛:已盡力縮短篇幅,希望大家認真從頭到尾的看,也不枉我辛苦發文!謝謝大家 !我講課是對佛法,不是對人的。當年有個學生問我:你學禪嘛!為什麼要辦個東西精華協會?我問他:那你認為學禪要怎麼樣才對?他說要像寒山一樣。寒山標榜的是另一個型態,佛學叫做示法。
  • 佛法:金剛怒目,菩薩垂眉,都是為了度脫眾生
    當時對這句話不甚了了,但是覺得有點意思,所以便記憶了一下,沒想到在多年之後,腦海中突然間便蹦出了這句話,更是覺得有點意味,所以今天特意與大家分享這句話中的智慧,希望對佛法修行者有所益處。對於這個問題,薛道衛是否有自己的答案不得而知,但是那個小和尚卻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傳說中薛道衛對於這個小和尚是大為稱讚不已的,其實也在情理之中,一個小和尚能說出如許的至深智慧,是很難得的,有些人出家幾十年,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如此水準,由此更可以看出古人對於佛法研修的水平,比今天的許多人是要勝過太多的了。
  • 索達吉堪布:為什麼大乘佛法最終目標不是成佛
    如果以這樣的發心攝持,哪怕天天掃廁所或者在國家機關上班或者做任何世間的事情,但實際上都成了菩薩的行為。如果你對利益眾生沒興趣,尤其是願天下無邊的眾生獲得佛果的心態一絲一毫也沒有,那即使每天講經說法或者聞思誦經,表面上看來行持得如理如法,但實際上根本不屬於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