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2021-01-14 網易

2020-09-21 22:01:28 來源: 天下都資訊

舉報

  我們都知道佛菩薩慈悲為懷,普渡一切眾生,有求必應。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佛菩薩只是大眾心靈的寄託,生命的指引,但是修行是自己的事,誰也頂替不了你。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萬般皆苦,只可自渡」,我們禮拜佛菩薩,不是為了求感應、得利益,而是要向世間大智慧、大覺悟者學習。佛菩薩就像一位慈悲的老者,深情地溫暖著每一個渴望解脫的苦難眾生。拜佛,是對佛菩薩的無限感恩和恭敬,更是要發願做一個如佛一般慈愛的人。世上哪種人與佛菩薩靠的最近?有仁愛之心的人。「即心是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以下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一、不信因果,肆意作惡之人

  很多人信了一輩子佛,卻迷信了一輩子,誤將佛菩薩視為所謂的神靈,整天神神叨叨。這樣的人看似有佛緣,但其實業障深重,沒有智慧,離佛最遠,越修障礙越多。佛所說諸法,其根本不離「因果」,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天道有輪迴,不信你抬頭看看天,試看蒼天繞過誰。

  你的命運是你自己因果的顯現,行善有福德,作惡有天收,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佛菩薩只幫助成就人的善願,決不會成為作惡之人的「幫兇」。自己的因果自己背,自己的惡業自己了,佛菩薩的神通也敵不過你自身的業力。

  

  二、不孝父母、不懂感恩的人

  佛陀、地藏王菩薩都是行持孝道的典範。佛陀成道後先去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地藏王菩薩看到母親墮入地獄惡道受苦,廣作功德,想盡辦法救渡母親離苦得樂。佛教裡的許多諸佛菩薩都是以「大孝」著稱,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更要以佛菩薩為榜樣,孝養父母、報父母恩。

  佛說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若人能持心孝養父母,其功德等同於供養佛。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即使不信佛,也是離佛最近之人。世間最大的善莫過於孝,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福澤深厚之人。反之,世上最大的惡也莫過於不孝,不孝父母的人,沒有善根,福薄慧淺,離佛越遠。

  

  三、邪淫太重的人

  在諸多惡業中,唯「邪淫」為萬惡之首,人一旦有邪淫的心和行,必有無窮災殃。邪淫損福最快,果報也最嚴重,一時走錯了路,殊不知後患無窮。佛門五大戒律之一,有一條就是「不邪淫」,持此戒律,約束自我,為的是大清淨、大自在。而「色字頭上把刀」,一時貪慾,是日後累劫累世的業障、糾纏、痛苦。

  「無業一身輕」,邪淫者,業障最重,風水會很快轉壞,人生也會馬上陷入低谷,財富流失、家庭不和、子女不孝、陰德俱損、諸事不順等等。《地藏經》云:貪愛如水,能潤生死」。《楞嚴經》云:一切眾生皆以淫慾而正性命」,「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心不清淨的人,時時處處都在地獄苦海,唯有斷淫懺悔、修清淨行,方能斷苦離欲。

  

  四、沒有慈悲心,殺業太重的人

  《大智度論》裡說道: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我們可能沒有那麼大的慈悲心去放生,但是我們至少要做到不殺生,不殺即是放生。一切眾生皆為有情,今日你殺它,來日因果必報。這世上哪有什麼痛苦?都是因果。就像現在很多人常年愛生病,身體病苦很多,都是自身業障的感召,都是往昔所造的惡業。

  殺生最終折磨的是自己,放生其實就是為自己贖罪,看似放的是那些生靈,其實救的是自己。佛菩薩悲憫一切苦難眾生,若我們肆意殺生,就是與佛道背道而馳,自然離佛越來越遠。

  感恩閱讀與分享,願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教:這五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什麼樣的人與佛菩薩的緣分比較深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那些喜歡燒香拜佛的信眾。其實眾生與佛菩薩之間的距離不是外在形式上的,而在於內心。《六祖壇經》裡就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與佛結緣,不是表面上的我們有多親近佛菩薩,表面上對三寶有多恭敬,而在於我們內心是否清淨、是否覺悟。
  • 為何渡我不渡她?佛說,這三種人無法渡
    ,有三種人無法渡,看看這三種人中是否有你。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雖說是無緣,也是暫時的無緣。因為他對佛所說的法不相信,不照做,從而不能依教奉行。比如佛說的念佛法門,如果我們教一個人念佛也是很難的,看著一句阿彌陀佛挺簡單的,但是他不信你也沒有辦法,因為佛都曾經說念佛是難信之法。這樣的人,你硬去度,只會讓其生起厭離之心,對於弘揚佛法沒有益處。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佛門裡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若眾生有所求,佛菩薩皆應緣予以渡化。那什麼樣的人算是與佛有緣呢?有善根、有智慧的人。沒有佛緣的人,你和他講佛法,他可能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還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做出詆毀三寶的惡行,這樣就是造業了,無緣不得渡。佛陀曾經說過: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可成佛。只是這佛性大多時候都被湮沒了,世間凡夫被種種名利假相所迷惑,顛倒妄想,不畏因果、肆意造業,致使業障深重,障深慧命,苦海輪迴。沒有足夠的善根與福報,自然暫時與佛無緣。
  • 佛說: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很多人信佛,但往往信的很愚痴、迷惑,功利心太重,總想著從佛菩薩那裡乞討來更多欲望利益,這是對佛法的誤解。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身的因果,種善因、積善德,自然會有善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無辜,也根本沒有什麼委屈,一切皆是因果。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不要怨恨
    人生這一場,我們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因緣而聚,但一些人的出現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緣來很快,緣去也迅速,因「緣」而散。而最終真正停留在我們身邊的都是緣分極深的人。「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沒有緣分的人是聚不到一塊兒的。
  • 佛法無邊,為何世人還說「佛不度無緣之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聽到上面這句話出現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中。關於「世人」與「佛」的緣分,在佛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佛門雖有四萬八千法門,但如果我們與佛菩薩無緣,佛菩薩也很難救度我們。為什麼這麼說?這其中的因由又是什麼呢?
  • 佛說:今生傷害我們的人,其實是來渡我們的!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人這一生,我們都會遇到誰,其實都是有因緣的,不過是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罷了。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了緣的過程,彼此欠的多了,陪伴的時間就會久一點;欠的少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要寬恕
    你會感激生命中傷害你的那些人嗎?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不會。確實,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苦難,甚至有些傷害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如果我們沉浸其中,把傷害當回事了、過於在意了,那只會更增添我們內心的煩惱。如果有人傷害我們,該怎麼辦?是以牙還牙、錙銖必較?還是忍氣吞聲、默默忍受?
  • 佛說三世姻緣
    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去續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   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你說:自你在佛前求與我相遇的那一刻起,我整整失眠了五百年。   我問:冥冥之中,你是否就是我為緣而幾經輪迴的那個人?   你說:是的,五百年前的那一天,你無意中經過了有我的路,我一直等你,來實現這場擦肩而過的緣。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 有4種人佛在世也不度,不是不度是沒法度,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
    有4種人佛在世也不度,不是不度是沒法度,看一個故事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佛是普度眾生的,利益眾生是佛菩薩存在的理由。但是卻有兩種情形,一是佛度有緣人,二是佛不度無緣之人。怎麼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這裡面肯定有原因。
  • 佛說,這3種人,天生「佛緣深厚」,佛祖常保佑,有你嗎?
    天下所有信眾都在佛祖的庇佑之下,但卻並不是每位信眾都能受到相等的佛菩薩的庇佑。事實上,儘管每個信眾都是誠心祈福,供奉者佛菩薩,但佛祖的保佑也是有所區別的。原因就是各信眾的佛緣不同。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因此,若是一個信眾佛緣薄淺,即使他每日祭拜佛祖,卻也未必能得佛菩薩的全心保佑。
  • 佛有三不度,成為這三種人註定與佛無緣,佛陀普度眾生也幫不了你
    佛陀證道後以普渡眾生為己任,但正所謂「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即便的大智所成的佛陀,普度眾生,感悟教化世間人,也難以度化這三類人。佛有三不度,即為不度無緣之人,不度無信之人,和不度無願之人。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我就是佛,你不是佛
    第二次進入無佛寺之後,質疑說居然連個佛像都沒,認定佛公子騙錢。於是兩人展開對話:佛公子:此間無佛像,卻有佛在。左手香:佛在哪裡?佛公子:就是我。左手香:就是你?大言不慚。佛公子:不是你,是我。左手香:我當然知道不是我,也知道不是你。佛公子:確實不是你,確實是我。左手香:什麼你你我我,我很清楚你在說什麼。你說你是佛,我不是佛。佛公子:錯了,錯了,錯了,我正是佛,你不是佛。
  • 佛說:這4種人即便不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其中有你嗎
    佛曰,不可說,佛法精深奧妙無窮,那就有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真正參透,倒是總有那麼幾種人,他們與佛門有著不解之緣,這樣的人被佛門稱有「大智慧之人」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與佛緣最深,你是這樣的人嗎?首先就是心地善良,樂善好施之人,做人要有善德善心,心地善良之人,有利人之心,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忍心看到有落難之人,盡有可能的憑藉一己之力去幫助別人,心地善良的人比較喜歡樂於助人,他們樂善好施,如果說哪裡有什麼大的災難,那肯定是毫不猶豫的捐款,捐物,就比如說今年那些抗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他們不顧個人生命安危,奮鬥在第一線,還有那些不留姓名的陌生人,扔下兩萬塊錢就走了
  • 佛說:緣來是你,緣走是你
    佛說:緣深則聚,緣淺則分,萬法隨緣,不求則不苦。相遇是緣錯過是緣,無緣不聚。相遇是緣分的使然,分離是緣分的必然;世間萬物皆有一緣字而聚,也因一緣字而散。緣來不負,緣走不求!此生無緣的人即使你說再多的話、做出今生再多的努力也無濟於事,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還是依然會離去。註定今生相互牽絆的人即使相隔一方早晚始終還是會遇見。
  • 人找佛,無處尋,佛觀眾生如掌紋. 人修佛,必心誠,誠心修行佛知情.修行佛,信願行,無有強拉湊數名.信願行,情意真,多行善德佛光臨
    世間佛子百態,寥寥數人作真修行,即使真修行,欲渡他人,真是難如青天;只因末世之子,不信佛之人剛強難渡,信佛之人多有邪見。你說修佛簡單,眾生便覺『簡單即是外道。』你說修行念經、磕頭,修行困難,眾人便說『如此困難,不如不修,逍遙快樂,及時享樂。』
  • 佛教:這幾種物品不可「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佛家有言,芥子納須彌,佛乃世間無上福田,禮拜諸佛,即便供養極其微小之物,福德也無邊無量。那麼,你有沒有在佛前上供的經歷呢?每逢初一、十五,亦或遇到佛門中的節日,我們常見到善男信女帶著各式供品,到寺院禮佛祈福。其實,供佛的真正含義包括兩個方面。
  • 佛說,這3種沒有「佛緣」之人,拜再多佛也沒用,希望沒有你
    一、心存疑惑的人要知道本來拜佛就是需要相信的,如果連佛都不相信了,或者是半信半疑,那麼佛自然也就不會保佑你,甚至你還會遭到佛的懲罰和報應。要知道佛是大能者,是能夠看到人的一切想法,是諸法一切相,如果你都不相信不相信舉頭三尺有佛,那麼你來拜佛就是在欺騙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