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人這一生,我們都會遇到誰,其實都是有因緣的,不過是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罷了。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了緣的過程,彼此欠的多了,陪伴的時間就會久一點;欠的少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緣分盡了,就不會再見面。朋友之間的因緣是這樣,父母與子女,以及夫妻之間的緣分也是如此。
人與人之間是緣,善緣或惡緣;人與人之間是債,要債或者還債。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的人,其實都是自己業力的感召。我們曾經廣結善緣,種下善因,今生就會有貴人來相助我們;我們曾經待人刻薄、結下惡緣,今生就會有小人、惡人找上門來。「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皆是因果,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對於貴人,我們要善待和珍惜;對於小人,要懺悔消業、轉逆為順。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不是聖人,每個人都難免犯錯造業,傷害到其他眾生。你過去傷害到誰,待因緣成熟,業障就會現前、找上門來。比如生活裡那些處處和我們作對的小人,哪怕是傷害自己的親人等等,都是自己的業。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抱怨,不要嗔怒,那沒有用,而應發懺悔心,改過遷善,才能慢慢消業。
除此之外,面對惡人、小人,我們要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和應對。在我們的心中,來渡我們的佛菩薩都是慈悲善良的形象,但其實佛菩薩應緣示現、普度眾生。舉個例子,佛陀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六年,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嫉妒佛陀的成就,總是以各種方式破壞佛陀修行,破和合僧、破壞佛法,等等。
在我們看來,「提婆達多」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人」,是「魔」。但在佛陀看來,他非但不是「魔」,反而是來渡他的「佛」。「佛眼看眾生,眾生都是佛」,佛陀將種種逆境視為人生的「逆增上緣」,那些傷害不但沒有消磨他修行的堅定意志,反而令他的成就更加圓滿。
因此說,傷害我們的人,其實是來渡我們的,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總有些人,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給我們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這些人是來渡我們的「佛菩薩」,讓我們的心性更加堅忍,更加成就我們的人生。那些「小人」帶給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更讓我們懂得在苦中覺悟,發出離心,離苦得樂。佛家言:無魔不成佛。那些壞人,他們寧可造惡業,也要來成就我們,我們應該心存感恩,而不是怨恨。
有人總是求佛,佛到底在哪裡?我們身邊的人就是。心中有佛的人,眼裡心裡都是慈悲,哪兒有什麼傷害?我們總是討厭被傷害,卻從未反思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福禍無門,唯人自召」,萬事皆是因果。我們害怕被算計,自己卻總是喜歡算計別人,殊不知一切都是因果循環。
別人如何對待我們,是我們的因果;我們如何對待別人,是我們的修行。要想別人對自己好,自己首先要去善待他人;要想自己得到,先要別人得到。世上沒有一件事的發生不是無緣無故的,在貴人善緣出現之前,好好積德修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福報大了,自然小人遠離。
世事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沒有所謂傷害,皆是分別心在起作用。沒有所謂小人,是不夠善良的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感召什麼樣的人來到身邊。心中有慈悲,才能轉一切惡緣,助益我們的人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