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由蒙古歌手藺鮮鮮創作並演唱的《心中有佛...

2021-01-10 演出資訊

心中若有佛,所見皆是佛

由內蒙古歌手藺鮮鮮(烏蘭娜仁)創作並演唱的佛歌《心中有佛》正式上線!

心中有佛

演唱:藺鮮鮮

詞曲:藺鮮鮮

錄音:國梁

混音:曹錦

發行:錦藝文化傳媒

夜幕傳來了,嬰兒的哭啼聲

我帶著使命,向世界歌唱。

天上繁星閃爍,照亮了滾滾紅塵

路要一步步走啊,苦要一點點嘗。

來到了這世上,都是不容易

默默地承受,風大也往前闖。

苦難過後有觀音,觀音拉著我的手

阿彌陀佛保佑我,

懂得感恩就沒有憂傷。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菩薩於我手牽手,從此再沒有憂傷。

I』LL THINK OF YPU OF YOU EVERY STEP OF THE WAY.

心中有佛佛自生,

心中無佛妄修佛.

拈花一笑路可通,

佛指人心笑蹉跎。

內蒙古原生態反串歌手藺鮮鮮(烏蘭娜仁)

《三國演義》關羽扮演者陸樹銘老師的弟子;

2008年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星光璀璨」全國青少年文藝交流選拔賽原生態唱法,獲「一等獎」;

2012年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走進內蒙古選拔賽「總冠軍」;

- 2013年榮獲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周冠軍、月冠軍」;

2014年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臺(黃金100秒)(回聲嘹亮)(幸福帳單)(這廂有禮);

2016年獲得全球和平「梅花獎」得主。全球和平藝術貢獻獎。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走進寮國《中老友好文化使者》;

2017年應邀擔任《星光大道》年賽評委。

2019年被評為《中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大使》《中俄國際文化友好貢獻獎》;

代表作《最美草原內蒙古》《拋繡球》《山那邊》《大黃河流過內蒙古》;

END

相關焦點

  •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作者:鄒謇編輯:姚璐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有這麼一段話:自君子看來,天下滔滔皆是君子,而自小人眼中看來,天下無一不是小人。也即是,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中的世界;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 韓劇 傲慢與偏見오만과 편견-心中有佛,眾生皆佛
    (劇雷,慎入)月火劇冷很久了,最近讓第1次挑無線臺男1的崔振赫和白珍熙主演的司法檢調人員為背景的
  • 心中有善 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 處處是佛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護身佛」即可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手機請佛閱讀原文蘇東坡和佛印是老朋友經常一起參禪悟道但蘇東坡終究不是佛門中人對於佛法的領悟總趕不上佛印屢屢被佛印比下去蘇東坡覺得自己這麼聰明不僅才華橫溢還在官場混得不錯不能老被一個禿和尚壓著於是總想找機會滅滅佛印的威風
  • 佛說:心中有佛,即是在道場
    這事擔負著妻子兒女的痛苦,而且要咬緊牙根有苦都不說,一切如夢如幻。於此痛苦中,一心清靜,不起惡念,處處利他利人,這才是真修行。可不是吃完飯把碗筷一丟,什麼事都不做,跑到這裡來打坐聽經。」有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每天都會從自家的花園裡採擷鮮花,然後到寺院裡去供佛。
  • 感悟 | 心中有佛
    「佛!」禪師不假思索答道。  蘇東坡洋洋得意地說:「我看你趴在地上怎麼就像條狗呢!」禪師心平氣和地回答:「因為你像佛,所以我像狗。」聽禪師這麼一說,蘇東坡更是笑得前俯後仰。  回到家裡,蘇東坡喜滋滋地告訴蘇小妹,他這回撿了個便宜,戲弄了禪師一番。孰料蘇小妹滿臉不屑地挖苦道:「你哪贏了,又輸了!」蘇東坡問其原因。
  •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
    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多行善事,遵紀守法,孝敬父母,敦親睦鄰,友愛他人。心中不存惡念,常與人為善,時時處處換位思考人生的命題,領悟人生真諦,意即覺悟人生,此乃與佛繫結緣,因此而覺悟,此乃佛系人生之首要。佛即大徹大悟,有覺性之人,因與佛有緣,因而覺悟。
  • 何為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這念心能見、能聞、能知、能覺,而一切千變萬化的世界都呈現在這念心中;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顯現。因此這念永不斷滅的心,就是我們法身。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 報身佛不容易成,需經三大阿僧祇劫,修種種的苦行難行,乃至無善而不成,無德而不就,功德圓滿,方可成報身佛。報身是因智慧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的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
  • 佛只渡有緣人?佛說:眾生皆有緣!
    一切緣業所轉,故佛隨緣說法,只度有緣人;可佛又說自己以度化眾生為己任。到底佛度有緣人,亦或佛度所有人?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諸多弘法志士,早在佛陀時代,比丘僧眾中便有這樣的疑問。《增一阿含經》中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佛在拘深瞿師園說法時,優填王帶著舍彌夫人和五百妓女在園中遊玩。
  • 佛與魔有什麼不同?
    在佛的心中,眾生平等,皆有佛性,看心都是家人,沒有什麼妖魔鬼怪,只是心不同,相由心生,德性的高低產生不同的外相,見心不見相,依法不依人,法即是心,心與法是同一詞,像德與道一個意思,一個代表心一個代表形。佛求心,求德。佛希望眾生都來找我,我領你們修心修德,超凡入聖不再輪迴。
  • 捋一捋「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的由來
    「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這句話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開始流傳所謂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猶如進魔道」。為此還有兩個版本的來源,一個版本是那位鞋兒破,帽兒破的濟公和尚說的。另一個版本是明朝末年破山禪師阻止張獻忠屠殺村民,為救百姓時說的,或者某朝某代某僧人為救百姓被逼吃肉時說的。總之,這四句話的真相和來源眾說紛紜,所以今天試著捋一捋。
  • 世上真的有佛嗎?佛到底在哪兒?看完就明白了!
    佛陀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坐禪入定時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卻因往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凡夫與佛,在於心境,在乎一念之間。若能打破內心的執念、虛妄,精進修行,就達到了如來的境界。我們常說,信佛不如學佛,學佛不如成佛。佛應該是我們尊敬、學習的榜樣,而不是人人聞之害怕的神明。
  • 什麼是見佛?心空見佛,佛無形象!
    什麼是真正的見佛?見佛之人,先要明白什麼是佛!佛無形象,佛是覺性。什麼是覺性?覺性即是空相,空相即名實相。說是見佛,實為見性。說是見性,實為見空。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病本也。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飢,皆名大惑。所以,當你心相空淨之時,就是見佛。
  •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他的未來佛號是什麼、佛土又有什麼特點呢?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那麼他的未來佛號是什麼、其所成就佛土又有什麼特點呢?根據佛經所記,文殊菩薩未來的佛號是:「普現如來」;所成就佛土是:「離垢心世界」。文殊師利明眼所睹十方佛土,所見過是塵數之國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於是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成佛之時所號云何?』佛言:『名曰普現如來、至真、等正覺,所以號曰普現者何?其佛功德普現十方無限國土,其有得見普現如來,若睹光明,皆當得前逮成無上正真之道,於今,若佛滅度之後,得聞將來普現佛名亦當得決,然後成無上正真之道,除入滅志、得道跡者。』
  • 我們皆是凡人,又如何能為佛開光?
    早些年自己曾去五臺山拜佛祈福,那時候心中一直有一個想法,想請一尊佛菩薩回家供奉,可當時自己又不懂如何請佛,如何開光,常常聽長輩們說,只有開過光的才有靈驗,才可以顯靈,懷著敬畏的心我走進一家佛光店鋪,店鋪很大各種佛像琳琅滿目,看的自己都有點眼花,時值入冬時節,來此朝拜旅遊的遊客比較少
  • 我問佛,佛說
    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須知,福兮禍依,得意不可張狂。你在笑的時候聲音不要太大,那樣會吵醒旁邊的悲傷。我問佛:為什麼太陽西下,人的影子會變長? 佛說:影為陰,人為陽。光明與陰暗勢如水火,此消彼長。當光明消逝,陰暗就會瘋長。要讓光明住在心中,使陰暗無處躲藏。
  • 佛說三世姻緣
    於是我求佛祖,來世把我變成一隻填海的燕,歷盡千辛直到把大海填滿,換你我的今生緣。 所以佛安排了今生的相見,讓我與你盡這一段未了的前緣。緣盡,則曲終人散。所以,如果你遇到我,請一定不要走開,因為我怕來生,再無緣與你相見……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有三世佛,為何現在佛居中,這裡有什麼含義?
    「佛家有三世佛,為何現在佛體量最大,其中有什麼含義?」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慧悟佛心,在這裡我們會和大家分享關於人生以及佛學的感悟,希望大家喜歡。在佛教文化中,佛陀是完美智慧與德行的化身,他們以慈悲教化眾人,體現了佛陀無邊的溫柔。
  • 我與佛平等坐下
    【心中有佛】但凡家中有個信佛的長輩,大年初一便免不了趕早上香,虔誠拜佛,祈求一年平安。但越是看得多,心裡便越有些迷惑,佛不求你大張旗鼓,只講究心誠。此等興師動眾,幾個人拜的是真的佛?務實的中國人沒有信仰,所想所求不過是個能實現願望的「神」。拜也好求也罷,都只是流於表面。西風無端起,東邊草滿地。俗世裡的人脫不出個利字,於是佛堂人滿為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我以為佛近在咫尺,其實我離佛千萬裡。
  • 佛不見佛,法本無法——七佛悟道偈
    」弘忍大師大為驚嘆,夜裡私下為他傳法,並將達摩祖師從西土帶來的佛祖木棉袈裟傳授與他,由是確定慧能禪宗六祖的地位。從這則禪宗傳承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悟道偈代表了學佛人對佛法認知理解的深淺程度,也代表了學佛人自己的價值視界。因此,對於學佛人而言,悟道偈是何等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