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片尾曲是章宇用客家話唱的,潘曉霜也給宋浩唱過一首客家話的歌,可以理解為他給她的一個回應。)
/
疫情之下,今年的國產片比起往年來,單從量來說就直線下降,能出一部生猛凜冽的犯罪片,的確難得。
風平浪靜之下的暗湧流動,人生失控後的悲劇走向,被改寫、被挾持、被裹挾著前進,愛恨如履薄冰……
這個跨越十五年的故事,圍繞當年的優等生宋浩所牽涉進的一起殺人案展開,十五年後的「風平浪靜」,實則是一場精神磨滅。
整個脈絡和人物關係非常清晰,在李霄峰被問創作這部作品的初衷是什麼時,他說:「我一直有一個不太成熟的看法,那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言語並不是一部電影最重要的事物,導演應該融化在電影裡,看不見,同時也藏不住。」就像章宇在片中看似毫無表演的表演,恰恰是卑微生活隱忍度日的真實寫照,藏不住的。
由「保送名額被搶」牽扯出的多米諾效應,正好同最近爆出的「山東高考頂替事件」形成互文效果,當電影照進現實,提醒我們思考造成這場悲劇的根源究竟什麼?
宋浩並沒有直接殺死富商萬有良,悲劇緣起實則在於父親宋建飛的補刀行為。在三觀尚未成熟的青春期,遇到危難的第一表現往往就是逃避,而看似「成熟」中年人的選擇,自以為是的為兒子剷除後患。
如果沒有飯桌上的那場談話,或許身為父親的宋建飛還有可能為了兒子「第一名」的未來去代替宋浩坐牢,然而讓自己兒子背負上心理枷鎖,離家十五年仍坐視不管的轉折點就是在這裡——李副市長告訴宋建飛已被提升為辦公室主任。
他是個懂得權衡利弊、缺少人情味的父親,所以被犧牲的只能是兒子,自己還有大好的仕途要享,所以宋浩母親在世時,就娶嬌妻生二胎。
曾經的優等生「宋浩」與後來被保送名校的「李唐」,這兩個人物的命運走向,都暗湧著上一代的折射。
影片中出現的三個孩子也佐證了這個隱喻主題,第一個是在案發房間啼哭的萬小寧,那場暴雨改寫的不止是宋浩一個人的命運;第二個孩子是宋浩同父異母的弟弟宋遠,「沒有把你培養好,總得再有個兒子,宋家總得有個希望」,在宋建飛眼中,再有一個孩子就又有了希望。當宋浩自己兒子出生時,仿佛是一道光從裂縫中照了進來,他看見了希望,可看似「風平浪靜」的生活又毫不猶豫將他再次拍倒。
「精神磨滅」是影片另一條重要的主線,這樣的設置在國產犯罪片中極為罕見,從而走到最後的爆發,海邊一筐挨著一筐已經翻肚的死魚,猶如迷失在權欲中個體的命運,父子雙亡的走向在劇情建設的人物情緒中變得合情合理。
雖說影片是傳統的線性敘事手法,在節奏的把握上並不像傳統的犯罪電影那樣緊迫,具有一種獨特的戲劇張力,老道之處就在於劇情之下的推進關鍵點:建立-摧毀-重建-摧毀-坍塌。
被保送名牌大學,是建立,保送名額被搶,並因為一場誤傷改寫命運,是摧毀。十五年後,潘曉霜的出現,有了家庭,是重建,而過去背負的殺人案又讓宋浩被利用裹挾是摧毀,最終不得不以生命的代價完成救贖,是最後的坍塌。
每當期待走向明朗,故事總會告訴我們背負的那場殺人案仿佛早已預示悲劇的走向,想要風平浪靜,只能正視過去,才能完成徹底的救贖。
潘曉霜與宋浩的這條情感線,也為撐起整個故事起了關鍵作用。
她曾經是叛逆被叫家長的少女,留在家鄉做了收費員,每日看著路途上的人離開去遠方,自己囿於收費亭幾平米的小方格。宋浩的到來讓她眼前一亮,想起了那個暴雨的傍晚,海邊的赤膊少年。
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一個勇敢一個膽怯,鮮明的對比造就了一場動人的感情,對於彼此來講,他們都是對方的一劑良藥。
同為犯罪題材,《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整體基調冷峻壓抑,而潘曉霜的出現,隨著其暗紅大衣與亮紅的餐廳交相輝映,刻畫立體,他們的愛情是這部電影的一種催化劑,讓沉重的命題不那麼冰冷,讓我們在原本沉悶的氛圍得以喘息。
木訥寡言的宋浩第一次出現笑容,是在收費站,說出「結婚吧」的那一刻,立馬立住了這個人物。對於他這樣一個近乎社會性死亡,為隱藏真相而苟活的人來說,內心最渴望的就是安定。而潘曉霜給予他的,便是其內心最柔軟處的渴望。
正是因為有了這條感情線,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宋浩會在最後選擇救贖。
電影中所有關鍵的故事和衝突都在雨中發生,可最後的結尾,卻把宋浩留在了一片晚霞中。「無風無浪,平安無事。」在「吹到南牆」之後,看到風平浪靜的只剩她一個人。
「詩人們總是歌頌愛情的美好,實則那裡卻是一片黑色的海洋,荒無人煙。」
宋浩對未出世的孩子說的那句「謝謝你」被放在了全片結尾,一生背負枷鎖的人,有了精神的洗劑和延續,如臨重生。這個人物與命運抗爭的悲劇性故事,在文本的層面含義很豐富,值得反覆琢磨和思考。
宋浩的人物設定其實是一個「闖入者」,在他的視角下,他無法理解這個海邊小城所暗中運行的規則,「保送名額被頂替」、「權錢交易」、「官商勾結」,舊日那個替他出頭的好友被規則異化了,父親被規則裹挾了,而他,在精神沉淪邊緣掙扎,不願做附庸,只能以命救贖。
這是由一個個形形色色的個體所組成的關係鏈條,沒有道德,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我在評價一部國產電影時,會關注的重點依次是人物、故事、創作態度、藝術技巧、價值觀。《風平浪靜》作為一部努力反映當下個體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無論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宿命主題,還是所有角色努力掙扎捍衛的人生,儘管可以不認同,但已經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和尊重了。
在銀幕上的靈魂,一定是凝練出生活河流裡的愛恨情仇,也凝練出我們嚮往的價值觀。
/ 過去的 /
與生命握手言和,在搖籃前的你|面對群嘲的「女性」話題,該如何回到女性本身 |但你無法代我思考 我得有自己的觀點|「請堅信他曾經堅信的詩篇正在短波中消散」|興風作浪,摔杯為號|讀書日是閱讀,不是買書。|短片計劃| 愛與藝術,就是道德|去2020: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思無所限 | 讀詩的秘訣啊?最好是不要空腹吧 | 在缺失時間線的競賽中 | VLOG | 海島日記 | 用一整個春天懷念過去某個春天的某個完美時刻 | 摸魚時我在聽什麼 | | 以最弱的方式替十年前的舊書贖身 | 所有困難都能克服我 | 我不是很願意和你面對面吃飯 | 今晚我們決定漂在水裡 | 過把癮就死 | 我們需要許知遠 | 我在做一件關於終極浪漫的事 | 聊聊擰巴的廖一梅 | 到底腦子是有多堵 | 聽後搖的時候我在努力迷路 | 我用了一天時間來想怎麼與婁燁表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