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發一篇甘肅的陸離朋友發來的文章。因為此前注意到她的留言,知道她的文筆非常好,所以這次徵文特意點了她的名字,果然不負期待。我感動於她細膩的筆觸,也感動於她真摯的情感。
如果不是這次徵文,我還真是不知道這部劇在千千萬萬個陸離們的心中竟有如此重的分量。我想,大家的熱愛,是對我們這些從事了一輩子電視工作的人最高的獎賞。
今天,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年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我出版了兩本書,漸漸走出了失去楊導演的悲傷,也意識到還有很多關於《西遊記》的事情等著我去做。不管怎麼樣吧,日子都是要繼續往前過的。在此,我就借陸離這篇文章《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祝願天下的西遊記迷新年進步,順遂安康!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
— —記82版《西遊記》
陸離
收到《1982版西遊記拍攝檔案》的那天,恰是個寧靜的午後。臨窗從郵遞員手裡接過包裹,便也在一剎那間,隔著歲月倥傯,將整個童年的信仰抱了個滿懷,一切都顯得溫暖而沉重。
入目是簡潔的封面,「傳承,紀念」,不過寥寥幾字,便撞入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精緻的封面圖上,悟空與師父相對而立,身後是岸芷汀蘭,靜水流深。不必刻意的去回想,熟悉的場景便歷歷在目了!
「師父,你不知道,凡事自有定數。」悟空肩上挑著經包,眼神靈動,依稀是當年敢與天公爭雄的齊天大聖,卻早已打破頑冥,四大皆空。通天河是82版終成遺憾的故事,亦是續集所有故事的開始。此刻印在封面上,便又承上啟下地打開了劇組所有苦辣酸甜的往事。前世今生,憑畫相認!《西遊記》拍攝檔案記錄的是這些人生命裡最美好的年華。戲裡戲外,無數的過往已物是人非,唯有那一段歲月,深切綿長。
書裡出現的第一張照片,是楊潔導演與「師徒四人」在「齊天樂」晚會現場的合影。彼時,楊導眉目溫婉,眼底含笑。洗去鉛華的師徒四人亦是風度翩翩,或是弱冠之年的青澀俊秀,或是而立之年的如璧如圭,又或是不惑之年的儒雅溫和。他們圍繞在主心骨楊導身邊,歲月靜好的只如初見。
82版《西遊記》劇組的每個人,都將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留成一幀幀動人心弦的畫卷,成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36年,彈指一揮間。那一段段往事紛紛謄入書卷,如硃砂明豔,如月光皎潔,即便已不得圓滿。
天地本不全!
「忠於原著,慎於翻新」是《西遊記》劇本改編的宗旨。忠於原著,忠的是孫悟空從「一生無性」的天真懵懂,到歷經世事的大慈大悲;忠的是玄奘肉眼凡胎難免怯懦,卻毅然西去的堅定信仰;忠的是師徒四人一路行來的成長蛻變,共嘗甘苦的深情厚義。慎於翻新,慎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天地有靈,82版《西遊記》的一草一木皆有情。
是松嶺花仙立於群芳之間,敢說桃紅柳綠不及她傾世容顏;是女兒國主獨攬芳華萬千,卻不曾有人兌現「若有來生」的誓言;是天竺少女冷落廣寒宮闕,一念起滅已是滄海桑田……
「脫形取神」是陳老給予劇組的美好希冀,卻也成了82版《西遊記》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花美眷,千人千面。你說不清她們美好在哪裡,卻也想不出有誰可以把她們替代。
那樣一個無法複製的年代,那樣一群無法替代的人。臺前有宛若謫仙的一顰一笑,幕後有相得益彰的一言一語。場景裡有如詩如畫的仙境人間,畫面後是宛若天籟的琴瑟笙簫。配音配樂,臺詞攝影,耳熟能詳的故事,取其精華的改編,融合的恰如其分。
傳承,傳承的是相同的名著與經典,紀念,卻是紀念不同年代的觀眾獨屬於自己的那份記憶。
在我童年的時光裡,《西遊記》幾乎是明媚了時光又溫柔了歲月的存在。從圖書、漫畫,到動畫片、電視劇…還有每晚臨睡前父親一口家鄉話絮絮講來的故事。彼時父親也值風華正茂的年紀,將那會伸縮的廢舊電視天線藏入身後,喊一聲「俺老孫來也」,我與母親便笑的前仰後合。
暑假裡,伴隨著奶奶的嘮叨聲從睡夢裡醒來,坐在小院裡寫幾頁作業。奶奶有些耳背,電視聲音開的老大。待到清晨的陽光鋪滿整個庭院,熟悉的《雲宮迅音》就響起了。那座盛滿了童年時光的庭院依舊在故裡靜待歸人,中央臺依舊每年播放著82版《西遊記》。奶奶不在了,我也長大了……戲裡的人依舊年輕,戲外的人卻老了。
如今想來啊,我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光裡,有82版《西遊記》,也有生命裡完完整整的親情。時光不會停留,可那些記憶卻永遠都是最溫柔的記憶。
試集《除妖烏雞國》播出那一年,我父親尚年輕。那個年代的人,大多都是最初接觸過原著或戲曲,後來才看到了影視劇。父親談起試集時曾說,那時他和一群夥伴圍繞在領居家黑白的電視機前,看著那個小小的「立帝貨」從盒子裡跳出來時,簡直驚奇的不得了。仿佛沉迷於書裡、連環畫裡所有的想像,都在那一刻圓滿了。
如今看來,不足夠完美的特效,卻圓了那個年代多少少年的西遊夢啊!「情景交融,千變萬化」。年輕的心充滿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充滿對神話傳說的嚮往。在那個時代見到這一幕,於他們而言,大概是這一生中,夢想與現實離得最近的一次了吧。只道是年少風流,自成風骨,拂袖抬手間,便將神魔妖仙刻畫的入木三分。
不得不贊一句楊導的慧眼,莫說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四位主演,便是在車站偶遇、被楊導一眼看中的「憐憐」,溫婉俏麗的模樣亦如同畫中人。仔細想來,若這些人不足夠美好,又如何配的上作者筆下「眉如翠羽,肌似羊脂」「如花解語,似玉生香」的讚美呢!
82版《西遊記》裡的一切都是那樣美好,而楊潔導演恰也是那樣美好的一個人。這本拍攝檔案,是王崇秋老師對楊潔導演的追憶,亦是所有西遊記迷共同的懷念。王老師用愛妻的音容笑貌串起這本回憶錄,讀來不禁淚溼眼眶。
我在王老師筆下看到的她,執拗、善良、真誠、細膩,她該是熱愛著生命裡一呼一吸間的溫熱,才能繡口輕吐講述出那麼多溫情脈脈;她該是赤誠的追求著生活中美好的一切,才能將故事描摹的那般靈動清澈。
記憶裡,那個永遠在鏡頭前微笑著,挺直腰杆,手裡的摺扇一張一合,眼神溫柔,言語樸實而直率的老人,如今應該在她曾提筆描繪過的瓊樓玉宇裡「玉為風骨雪為衣」,生活的瀟灑自在吧。這嘈雜人世,終究與她無關了。這世態冷暖,終究不會再辜負她了。可我總是在遺憾,沒能像很多西遊記迷一樣,在她離去時送她一程。
《西遊記》裡的這一群人啊,歲月更改了他們的容顏,甚至將他們一個個帶去了另外的國度,卻不曾抹殺他們留給無數觀眾美好的記憶。嗯,我們都會老去!人世間所有的浮名都是虛妄,所有的愛恨只能輕放。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
而我,卻不曾忘記每個寒暑假裡陪伴我走過的那些人。他們的故事裡,有清風伴酒歌舞昇平,有魑魅魍魎舉步維艱。他們在現實中早已垂垂老去不是少年,早已美人遲暮不見紅顏。而我,也終究體會過了人情冷暖,成了個收起幻想奔波於紅塵間的旅人。
看過《西遊記》的年輕人老去了,看過《西遊記》的孩子們長大了。我不願感慨人生苦短,一如《西遊記》的結局定格在「徑回東土,五聖成真」。於他們師徒幾人而言,再漫長的生命,也唯有彼此相扶相持、同心同德的十四載春秋彌足珍貴。就像大結局《取經歸來》裡唱的那般,「人生總有限,功業總無涯」。我們終會守得猿熟馬馴,終會找到自己的正果。那樣的結局固然美好,可最值得珍藏的,卻是獲得這個結果前的探索與追求的過程。
翻開這本畫冊的時候,似有千言萬語想講。可真正想寫出來的時候,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表達。於是單純的想去講一講我與82版《西遊記》之間的故事,紀念那段我永遠回不去的無憂無慮的歲月。可是,無論如何,每當假期回家和父母圍在一起吃飯,電視裡又播起《西遊記》時,那些過往的溫暖便又與現實重疊了。
「我看你相貌舉止,倒像個猢猻,你便姓孫,法名悟空。」
「我看你這樣子,倒像個頭陀。我再與你起個諢名,叫行者,如何?」
「好好好,那就叫孫行者吧!」
「師父,只要一片赤誠,靈山就在你腳下。」
「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這是大唐的鐘聲啊!我們取經回來了!」
82版《西遊記》終結在這一刻。喧囂的年代裡,所幸還有最初的美好足夠伴隨一生,足夠篆刻成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回憶。
最後,感謝82版《西遊記》劇組。
感謝你們在我充滿幻想的年紀讓我相信了神話的存在;
感謝你們在我歸於現實的今天讓我依舊記得最初的夢想;
感謝你們在我天真懵懂的歲月讓我的生命裡出現了那樣一個蓋世英雄;
感謝你們在我追尋夢想的時候讓我銘記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便是信仰。
有幸見過你們最美好的樣子,更有幸,多年以後,還能看著你們最美好的樣子,慢慢變老。
依依不忘西遊夢,魂牽夢縈西遊人。若有幸,劇組的主創人員能看到這篇文字,便也算在這一刻,讓我隔著時空,向你們,向那個年代,表達我最誠摯的敬意!
有82版《西遊記》陪伴的時光,是最好的時光。前前後後十七年的拍攝過程,你們真的辛苦了!感謝臺前幕後每一個人的付出,感謝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西遊記》的你們。
願各位老師,餘生靜好,順遂安康!
本號內容均系原創,轉載須註明來源!
王崇秋:一臺攝像機「築成」82版西遊記
(微信ID:chongqiu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