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那天如此重要》是典型的節奏故事,傳統的日本家庭模式,知道是真實事件後反而又感嘆生活的這份奇妙。日本很擅長拍這種不用力的溫暖小片,不慘烈,不掙扎,簡簡單單,沒有那些刻意的情節催淚,看完嘴角不覺得微笑起來。有時候我們反感雞湯,是反感它的賣相,還是內核呢?看個電影,重新愛上生活。
作為蘇打和牙醫的雙推,能在電影院看到這部電影真的覺得不能更滿足了,而且正因為知道了牙醫的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樣的故事才覺得更加的感動。一直知道這個不露臉的樂團的存在,但完全不知道原來背後有這樣的故事,而且牙醫們居然是只比自己大一兩歲的同齡人。在有限的人生選擇裡,問心無愧地去盡力,得到了很大分量的正能量,追夢的道路必將面對磨難,心中的旋律不變,夢想之光不滅,就總有實現的可能。
用聲音描繪心的形狀,音樂實現了最初的最純粹的價值,感覺蘇打就像一張比普通白紙更純白的白紙,所以染什麼顏色像什麼顏色,演什麼角色都純粹。滿滿的感動,家庭、夢想、挫折,咬牙堅持等等。少年感十足的蘇打和看起來吊兒郎當卻堅持夢想的桃李,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真好,有個做音樂人的大哥真好,最後老爸另類的認可真是死傲嬌,要和他們一樣寫出那麼好聽的歌。
無論是現實還是電影中,佩服牙醫的執著和勇氣,喜歡蘇打,喜歡桃李,喜歡成田凌,喜歡牙醫的歌。這部電影則觸及的是心靈,一部很棒的樂隊成長史,同時也是一部典型的反日式父輩壓制思想的電影,自己的人生嘛,就要由自己決定!
兩次被哥哥感動,第一次,哥哥商議完唱片出門,走著走著,嚴肅的帥臉上突然就綻開一個欣慰的微笑;第二次,聽說弟弟的唱片排行榜第一,又微翹起嘴角,這樣的哥哥,帥炸裂。四個男孩在街上聽到有人在聽他們的歌那個畫面真好!能夠給人帶來希望和力量的電影,幾度讓我落淚又發自內心地感到欣喜,就好像裡面的角色就是身邊的朋友。像是我自己和一幫有共同目標和愛好的人一起做熱愛的事,感覺整個人都在發光。
電影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致是: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蘇打真的太好了,感覺就是天生的演員,雖然青春逐夢的樣子,不可能做到發專輯這麼厲害,但繼續著普通的生活中依然追求喜愛的事,找到一個平衡,讓無聊的生活變得有趣,歌真的超好聽。對於真正優秀的人來說,理想和現實是一樣的當,蘇打和他的音樂響起,陽光就出現了,信念與天分,都是夢想嚴苛的條件。
失敗了的哥哥沒有對弟弟喊出「你沒有信念的話,那就把才華給我啊」這種話就很棒。青春如此美好,可以自由揮灑色彩你的人生,自己不做決定,誰幫你做決定,夢想與現實也能兼顧,所以不要放棄任何一個。不要因為所謂的理想一條退路也不留,厲害的人二者都能做到。好溫暖的電影,關於理想和現實,嚴父慈母之家;哥哥出走追夢搖滾,弟弟子承父業學醫;哥哥事業一籌莫展,弟弟卻在哥哥幫助下陰差陽錯走紅了。與其說是樂隊的成長史,不如說是兩兄弟對音樂夢想的追求,其實這條線也說得挺好的。哥哥把自己一部分夢想寄託到弟弟身上,自己則換一種方式繼續著自己的夢想,因為一個電影學會一首歌。
很多時候,選擇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互相包容的。父親、哥哥的夢想,意外地融合到弟弟身上,是生物算法,是生活習得,也算是自己的人生。看著看著就感動了,在車燈下照耀著扭著屁股的四個少年,牙醫的歌真的給很多人帶來了溫暖與希望。人生亦舒亦展,亦松亦弛,有夢想還是要堅持,萬一實現了呢!我們都是太浮躁,難得看到他們踏實而執著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大多數人還是沉溺於油鹽醬醋茶的日子裡!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決定!一直最欣賞日劇日影裡人物的兩種人生狀態:一是在某一個專業領域做到極致;一是在被旁人安排的既定人生道路上發現自己的天分,在兩個看似並不兼容的領域裡都受到歡迎。雖然現實裡達到這樣的狀態並不容易,然而,只要堅持夢想,每個人存在的意義終將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