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在人間
——評弗蘭克·德拉邦特電影《綠裡奇蹟》
一、每一部都震撼人心、發人深省
弗蘭克·德拉邦特拍的電影不多,但每一部都是傳世之作,不止震撼人心,而且發人深省。相信大家不會忘記《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從監獄的重重高牆和嚴密看守之中巧妙地脫身而逃、奔向自由的傳奇經歷,這部電影就出自德拉邦特之手。而現在這部由他導演、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綠裡奇蹟》同樣聚焦於監獄,而且寫的更是死囚犯牢房裡發生的故事。但他不是要講另一個身體越獄重獲自由的故事,而是要講述靈魂、靈魂如何獲得救贖、安寧以及種種……死囚犯在生命最後階段所居住的區域,竟然被稱為綠裡,而且還發生了諸多的奇蹟。這不由得讓我們想一探其究竟。
一般來說,人在死亡的時候,可能說出一生隱秘的真言,或者吐露出對生命的感悟,可是,很少有人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常見的情況是:大部分人該做的事情還來不及做,該說的話還來不及說,就被死神帶走了。
初進死囚牢的科菲向保羅伸出了手
二、如何面對死亡?
死囚牢房是一個例外。這裡的人,預知了自己的死期,看守他們的獄警也知道這一點。如何面對自己死亡成為人性最重要、最深刻的表現,也成為他們最後的機會。
死不悔改的瘋子比利
有的人死不悔改,作惡到底;有的人翻然悔悟,說聲抱歉;有的人會留戀生命,嚮往天堂。那些送他們上路的人也各不相同:有的僅僅把這視為一項工作,還有的人想藉此機會,炫耀自己的權力,顯示自己的威風,或者捉弄一下那些掌控在他們手心裡的人,也有人對這些將死者表示了應有的尊重,關心如何安靜地送他們前行,並讓他們的靈魂甦醒。
比特巴克在臨刑前真心懺悔
幸好,冷山監獄E區主管保羅·艾治科姆就是最後一種人。當約翰·科菲被獄警佩西不斷高聲喊著「死囚犯來了」帶進監牢時,保羅卻答應了怕黑的科菲晚上不熄掉走廊燈的要求,還握住了科菲向自己伸出來的手,要知道這其中不無危險,與人高馬大的約翰直接接觸,誰都會犯怵的。這代表著對科菲的接納,保羅相信自己的判斷和人心中存在的善,哪怕他是一個死囚犯。他深知自己的工作是勸導,而不是訓斥。稍有不慎,都可能引起在重壓之下的死囚犯的突然爆發。
戴爾和他的小老鼠
如何對待不知道從哪裡跑來的一隻小老鼠成為死囚牢房的一個重要問題。保羅和他的同事只是怕它在貯藏室裡做窩才把那裡翻檢一下,佩西卻是一心要置之於死地,雙腳亂跺不成,還翻箱倒櫃地搜索清理,而囚犯戴爾卻把它視為寶貝。他居然把這隻小老鼠訓練成能聽懂他的話並可以做各種表演的小精靈,並給它取名金格斯先生。金格斯先生成為大家的關注,緩解了的壓力,帶來了樂趣。戴爾在臨刑前,為這個小生命如何安置而憂心,獄警們也答應把它送去「老鼠村」馬戲團,只有心存不良的佩西還是乘人不備,一腳踩死了它,幸虧科菲竭盡全力運用神功使它起死回生。
三、善與惡、真相與誤解的分界在哪裡?
保羅從一次次神奇的事件中(包括治癒折磨他多年的尿道炎)發現了科菲的非凡能力和善良品性,他不相信一個連小老鼠的生命都傾力相救的人會是一個人殘忍的殺人犯。於是,他說服諸位手下獄警,幫助他完成了一個違反監獄規定的重大行動,帶科菲出獄去給監獄長夫人醫治她的腦瘤。這也讓大家見證了科菲的神功,最後,他通過與科菲的握手看到了兩個小女孩被殺的真相,但是,他無力改變科菲被宣判死刑這一事實,而且他還必須親自執行。
這裡涉及到善與惡、真相與誤解的問題。壞人會利用人心中的善來使惡得以實現,而善良的人們會根據自己所看到的表象來做出判斷並且深信不疑。這樣,殘忍狡猾的瘋子比利逃走了,而善良憨厚的卻科菲成為了替罪羊,因為只有他在現場,而且滿手是血,儘管他痛苦地喃喃自語:「我試著挽救,但來不及了。」可有誰相信他是在救她們而不是殺死她們的兇手呢?他的救人方式太過奇特,不是那些沒有親眼看見的人們所能夠想像和理解的。所以,當科菲臨刑時,前來觀刑的那兩個被殺死女孩的父親說,「他應該被電擊兩次。」
觀看行刑
約翰·科菲多次給人解釋他的名字如何拼寫,它的讀音與咖啡一詞只有一點點差別,而到最後,他卻說這其實非常不同。名字的解釋具有很深的寓意。人們容易將科菲與咖啡相混,說明在他們眼中,科菲是一個極其普通,無足輕重的人,科菲卻知道自己不是一杯普通的咖啡,而是一個背負多人痛苦與罪孽的人。
我厭倦了感受痛苦
科菲放棄了申訴和說明真相權利,一方面是因為真相說不清楚,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的罪惡已經使他痛苦不堪。他對保羅說:「我不想再像孤鳥一樣的單飛,我不想再過沒有朋友的日子,我希望能有人告訴我該何去何從,我不想再看到人間的爾虞我詐,我不想每日在承擔全世界的痛苦。世上的痛苦實在太多,像碎玻璃般,無時無刻地刺痛我的腦袋。你明白嗎?」科菲的身世、境遇及內心感受讓我們想起耶穌基督,他曾經也是這樣困苦、孤單、卑貧、受人歧視,遭人鞭打,被人釘死。
我們都如羊走迷
「他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像根出於幹地。他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他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他。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或作他受欺壓卻自卑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以賽亞書》53:2-7)
四、我們還相信奇蹟嗎?
最後,當科菲坐在電椅上的時候,他向行刑的保羅請求:「請不要給我帶頭套,我害怕在黑暗裡。」這正好呼應了他初入監獄時給保羅說晚上不要關燈的那句話。此時,我們也才明白此語的深刻寓意,就是聖經中的那段話:「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裡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約翰福音》12:35-36)
此時,保羅卻遲遲不下執行的命令,以至於助手上前來低聲提醒他。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對無辜受死生命的憐惜,更是因為他對上帝的敬畏。他自問道:「當我死去,站在上帝面前等候審判時,他問我:為什麼要殺死他的一個神跡?我難道說:這是我的工作嗎?」「When I die and I stand before God awaiting judgment and heasks me why I let one of His miracles die, what am I gonna say, that it was myjob?」
這是保羅給自己提的問題,也是給每個人提的問題。
這是一個已經不相信神跡的時代。人們一切都用理性來思維,靠理性來判斷,彼此間又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總是以貌取人,很難相信在令人憎嫌的外表下甚至讓人可怕的行為下可能包裹著善意與溫情。人們都按部就班地生活,一個個成為單向度的人。只有約翰·科菲這樣的人才在走出監獄的大門第一時刻抬頭仰望滿天的繁星,欣賞它的美麗和燦爛,並報以溫暖而單純的笑容。
一個被監押在死牢的囚犯居然能夠盡情地看到星空,這不是一個奇蹟嗎?
《綠裡奇蹟》的英文名是The Green Mile,直譯是綠色的一公裡。把人生的最後一個等死的階段看作一個綠色的通道,這個比喻非常好。從這裡可以走向徹底的毀滅,也可以走向完全的新生。瘋子比利踏上了前一條路,德爾、皮特巴克、科菲等人踏上了後一條路。這又何只是對於那些在死囚牢房中的人,每個人不都有這麼一段路嗎?不都有這一天嗎?你我又做何選擇呢?
中文譯名也非常好。這是一個奇蹟。奇蹟不只是科菲神奇醫治能力,更是使人心改變更新的能力。「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提多書》3:5)
在一個不相信奇蹟的年代,你還相信奇蹟嗎?
2020年8月7日星期五
現在的人對電影的欣賞比較重視感官享受,而不太思考其中內含,這是一本讓人安靜下來細細品味電影、認真思考人生的書。它包含了對近年來上映的38部中外優秀電影(包括1部電視連續劇)的評論文章,所論及的有奧斯卡獲獎影片,也有電影新人的佳作;有天馬行空的幻想,也有似水流年的演繹。與其他影評不同的是:這裡的文章不涉及明星隱私八卦,不議論編導個人是非,只就劇情本身作哲理分析。在作者看來,電影藝術家不管採用何種方式,所反映的都是人生,都是人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看電影是在別人的生活中過自己的癮;寫影評是講別人的故事,論自己的人生。或許,在這些絲絲入扣娓娓道來的分析中,您會看到情感的本質,發現矛盾的癥結,找到解決的出路。您可能會不以為然甚至大為光火,也可能會怦然心動乃至拍案叫絕,但只要能引起您對電影與生活的深思,作者的目的就達到了。附錄中收集了幾篇評論作者影評的文字,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
此書原價45元,現為大家提供優惠價30元一本,並附帶作者親筆籤名及聖經金句,非邊遠地區郵費10元。
聯繫添加微信:276643302
請備註「購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