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還在想2021的第一篇公眾號寫什麼呢?想寫一個沒寫過的主題。湊巧今天看了《綠裡奇蹟》讓我感動到哭,那就從它開始吧!
看完《綠裡奇蹟》,我覺得用以前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句話概括非常好:你從天堂走來,滿懷希望路過人間,最後失望離去。
《綠裡奇蹟》也是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拍攝的。(史蒂芬.金是不是很熟?沒錯,就是寫《肖申克的救贖》的那位老爺子。)《綠裡奇蹟》和《肖申克的救贖》同樣是關於人性的探討,可是色彩卻完全不同。《肖申克的救贖》更多的是在絕望中凸顯希望,而《綠裡奇蹟》(the green miles)則是在希望中瀰漫著絕望。片名是翻譯過來的,英文名直譯過來是綠色裡程。綠色在西方文化裡有生命和希望的意義,在這部影片中或許代表的是約翰的超能力,或許是監獄主管保羅人性中善的那一部分。
「奇蹟」大概指的是約翰所具有的帶魔幻色彩的超能力,猶如我們心中的神。《聖經》裡上帝回答信徒說「我承受了世間的所有苦難」,像影片裡的約翰用他的超能力去分擔別人的痛苦,這太難了。沒有人願意永遠承擔痛苦,大家都喜歡去分享彼此的幸福,而約翰承受的苦難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更難。
我們從小就知道,有超能力便可以像超人一般拯救世界,在正義與邪惡的鬥爭中最後正義永遠是最後的勝利者。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顯而易見。監獄警察佩西的殘酷或許我們都不了解,只覺得這是個瘋子,我們遠離就好,可事實是有些人變態起來毫無章法,利用人與人之間的愛去傷害對方,利用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去迷惑對方,利用手中的金錢或者權利囂張跋扈……監獄裡一個死刑犯,在即將行刑前說:「如果我真心實意的懺悔,是不是能回到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並永遠活在那個時候?」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比起佩西的喪心病狂,他要好得多,起碼在臨死之前得到人生的覺悟,但是很遺憾來的太晚罷了。讓我想到了三毛說的:關在牢裡面的人,不一定比在外面的人壞。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壞胚子就像中國人講的龍一樣,可大可小,可隱可現,你是捉不住他們的,也關不住他們。約翰和死刑犯與佩西的人性善惡對比顯而易見,天使與魔鬼大概便是如此。
影片是以監獄主管保羅的視角進行倒敘,(突然發現倒敘的電影都挺棒的,比如《鐵達尼號》、《班傑明巴頓奇事》等)畫面感撲面而來,有希望也有絕望,比起絕望的悲劇美我更喜歡看到希望的曙光。電影裡有一段是約翰治癒監獄長的夫人以後,她給了約翰一個小吊墜,上面刻著聖克裡斯多夫。我百度了下,聖克裡斯多夫是一個巨人。他曾經背著上帝過河,上帝化身一個小孩子坐在他的背上,但是非常沉重。他問上帝,你為什麼這麼重。上帝說,因為我背負了人世間的所有苦難。是的,就像約翰這樣一個巨人,背負這世間的所有困難,沒有人理解,永遠孤苦伶仃。
這部電影你很難忍住不流淚,當一個人可以感受到所有人的痛苦的時候,他就像一隻單飛的孤鳥,沒有朋友。即使約翰最後被證明是被冤枉,他依然選擇終結自己的生命,人世太痛苦了,他累了。在死之前,他悲傷的說:「I am sorry for what I am」,直接戳爆我的淚點…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貫穿始終的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生與死的選擇之間只隔著一條綠色走廊,我很難去想像,如果是我像約翰一樣對所有的痛苦感同身受,我是不是也會選擇和他一樣的結局…
後記
比起絕望的悲劇美結尾,我更喜歡皆大歡喜。不管是看書看電影,還是生活裡的各種瑣事,我都期盼著是以喜劇收尾。雖說悲劇更能給人以思考,但卻讓人早早明白生活的真相,真的是太可憐了我們。不是所有人都像羅蘭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還能熱愛生活…希望我的生活裡都是喜劇結尾吧,all is well,ends well…
《綠色走廊》
一條綠色的走廊人群密集
卻只留給我背影
像公路上的單向指示牌
綠色引領他們前進
我站在走廊的門口
久久佇立
走廊的那頭是哪裡?
是熠熠生輝的大廳
或是黯淡無光的泥地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
我也走在這綠色的走廊上
走在繁花裡,或是踩在荊棘上
而你
站在走廊的門口
久久佇立
向走廊的盡頭極目望去
走廊的那頭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