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澳科大學生畢業設計作品獲「亞洲設計學年獎」優秀獎

2022-01-14 澳科大助手

由亞洲城市與建築聯盟(As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lliance,簡稱AAUA)及亞洲設計學年獎組委會聯合主辦的「2018第十六屆亞洲設計學年獎」(THE 16TH ASIAN DESIGN AWARD 2018),於日前公佈獲獎名單。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藝術設計課程2018屆本科畢業生張婉恩、黃均儀、李佩珊及李喆的畢業設計作品《澳門國華戲院商場改造活化計劃》,獲得本次比賽更新/改造與轉型類別的優秀獎,指導老師為人文藝術學院溫國勳副教授。本次年會暨頒獎典禮將於今年12月假昆明理工大學舉辦。

亞洲設計學年獎自2003年開始舉辦,每年一屆,是亞洲地區高等院校規模最大、交流最深入、最具影響力的設計教育交流盛會。

▲設計團隊合影(左起:黃均儀、張婉恩、李佩珊、李喆)

▲設計團隊曾在2018年4月畢業設計展期間,接受澳廣視TDM《澳門人·澳門事》節目採訪(詳細採訪內容請點擊文章下方「閱讀原文」)

《澳門國華戲院商場改造活化計劃》設計團隊表示,此項目是針對澳門富有歷史的國華戲院的活化改造計劃,設計以保留建築立面外觀以及不改動建築結構為前提,針對更新改造的功能活化考慮,希望國華戲院在澳門老城區得以延續原有之影院與商業柔和的歷史,同時又賦予其新的空間義意與生命,讓人們可以銘記住國華戲院在澳門的這段具歷史意義的電影文化及人文精神

▲國華戲院外觀改造設計圖

《澳門國華戲院商場改造活化計劃》保留了建築外表以及結構,只對其功能性稍加改變,在保留原有電影院的同時,新增了青年旅舍住宿空間、娛樂、電影體驗區和電影博物館,讓國華戲院成為一個新的集娛樂、體驗以及文化的多元化空間

▲內部改造設計效果圖

▲內部改造設計效果圖

▲內部改造設計效果圖

▼點擊查看大圖


人文藝術學院是澳門科技大學第三大學院。建院十年,已經在澳門乃至亞太地區擁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設有新聞傳播學學士學位課程及藝術學-藝術設計學士學位課程,並設有設計學和傳播學碩士學位課程與博士學位課程,及美術學與電影學的碩士學位課程與博士學位課程,目前學院正在申辦建築學碩士學位課程與博士學位課程。在讀學生一千七百多名。學院教學突出實踐性,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性。目前的全職教師都是來自海內外著名大學,師資力量雄厚。

在藝術類課程教學方面,學院提倡小班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一對一的指導幫助,鼓勵並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創作的空間,藉助大學及學院提供的良好平臺,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而人文藝術學院本身也會開展課程檢視,定期根據藝術現狀和實際情況,調整原有的課程。這令學院更進一步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發展態勢。

在完成大學課程後,傳播學畢業生大多投身營銷傳播/媒介、新聞傳播、公共關係與廣告等行業,擔任職位包括澳門各大企業、電視臺傳媒公關專才、廣告策劃及本地各大紙媒、平面及網絡媒體、新媒體從業人員等。藝術設計畢業生多投身文化遺產保護、視覺傳達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在政府、知名企業、電視臺、城市規劃院等設計部門任職,也不乏優秀的創業者。

此外,畢業生亦可選擇到海內外著名大學繼續深造,近年畢業生升學院校包括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雪梨大學、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南安普頓大學、蘇格蘭格拉斯哥藝術學校、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義大利米蘭多莫斯設計學院等。學生在平均成績合格的條件下,本科畢業後還可以以「4+1.5」方式直接升入美國百年名校肯特州立大學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課程。

文章轉載自:澳科大MUST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澳廣視TDM《澳門人·澳門事》完整採訪內容

↓ 

相關焦點

  • 2021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同步開放報名!
    「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在1981年創立於臺灣,現由「臺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 TDRI)辦理獎項與策劃頒獎典禮及相關活動。
  • VC Grad Show 2019 | 臺灣科大設計系畢業展(商業設計組)
    隨著1997年學校改制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以下簡稱「本校」),成立設計學院,也同時設立了工商業設計系,招收大學四技學生,分為「工業設計」與「商業設計」兩組,旨在培育當時臺灣產業所需之工業設計師和商業設計師。第二階段:拓展時期除技術應用及實務教學外,本系亦著重設計研究及實務發展,並適度調整相關教學課程內容。於2000年設置「設計研究所」招收碩、博士班學生。
  • 環球設計大獎 (GDA) 2016 金獎作品
    他們亦曾參與一些獲獎建築物的設計及製作 ,施更是和合石靈灰安置所的設計師,獲頒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2013年全年建築大獎。 他們亦榮獲多個國際及本地設計大獎,其中包括東京國際薄膜設計比賽冠軍、2010年上 海世博會香港館設計比賽冠軍、2010年《透視雜誌》四十設計驕子獎、最近更勇奪亞洲 最具影響力大獎及A』國際設計大賽大獎。
  • 【十年院慶獻禮】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舉辦2018年度藝術設計畢業作品展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於十年院慶之際舉辦第七屆藝術設計專業本科暨研究生畢業設計作品展,畢業展於2018年4月25日下午3時在澳科大圖書館大樓N
  • 樹科大「樹德暴風-STU隊」獲電競雙料冠軍
    樹科大「樹德暴風-STU隊」獲電競雙料冠軍 110.12.1【高雄訊】隸屬於樹德科大設計學院電競娛樂科學系(全名: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 2018艾鼎獎建築設計獲獎作品系列報導——深度空間設計獲獎作品
    本期分享斬獲建築設計類別優秀獎的設計佳作——來自深度空間設計的《轉角秘境》。蘇炯旭總監有著在阿根廷成長的背景,言談間自然流露南美熱情自在的特質-2000 年返臺回到家鄉嘉義,就讀室內設計本科系的他,第一個室內作品是設計自家醫療公司的辦公室-2012 年,業務量逐漸攀升,促使蘇炯成立「深度設計」,與團隊一同提供更專業細膩的服務。
  • 【2016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得獎作品】──《一切不滅定律》設計概念
    今天讓我們深度的來了解這件獲獎作品的背後故事。某一天突然聽他提起,問我能不能幫忙設計這張專輯,但是因為獨立樂團沒有預算,光錄音還不算印刷及其他成本就會花掉一堆錢了,他只說會送我他的畫。我想到他的「一切不滅定律」的概念:把握每個當下,抓住瞬間,其實他什麼都不送我也會幫忙,我二話不說立馬就答應了。
  • 【展覽】2014 臺灣設計展現場直擊
    緊接而來的主題區「觀大海」,則精選眾多 2014 新一代設計展的學生創作、文創及工藝品牌、社會設計與時下最熱門的「自造者運動」3D 列印概念作品,透過此設計舞臺,也呈現臺灣新銳們的創意。而「踏實地」主題區,更展出館內最大的互動裝置作品,讓遊客們也能一同來使用腳踏力量,轉出最光最亮的情境作品。
  • 【設計視角】專訪羅申駿:如何練出金曲26視覺設計?
    從去年抱著「就做一次」的心態,到今年「做一次真正的頒獎典禮」,第二次擔任金曲獎視覺統籌的羅申駿,怎麼再次改變頒獎典禮?
  • 山西省高校力保畢業年級學生安全返校
    按照省委和省教育廳的部署安排,我省高校從4月10日開始,在一周內陸續迎來本碩博畢業年級學生開學返校。記者4月9日了解到,半個多月來,各高校按照「一校一策」錯峰開學、分批返校的原則,細致、嚴謹地為畢業年級學生返校設計了閉環流程,確保學生有序返校,如期、安全、平穩開學。
  • 插畫界的奧斯卡——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插畫展 7位臺灣插畫師入選作品
    每年全球頂尖的出版社都會聚集在此,畫家們得以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各國出版社,而出版社也視插畫展為「尋覓天才畫家的機會」。今年(2016)適逢「波隆那插畫展」50週年舉辦紀念特展,自4月4日至4月7日舉行,主題國為德國。臺灣館以「遊臺灣」(YO TAIWAN)為主題,推薦近年出版關於臺灣風土人情的特色童書繪本。
  • 金鐘獎第55屆完整得獎名單
    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中央社網站26日電)第55屆金鐘獎頒獎典禮今晚舉行,演員柯佳嬿以「想見你」獲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演員姚淳耀以「鏡子森林」得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戲劇節目獎則由「想見你」奪得。遊安順以新創電影短片「大吉」、「公視人生劇展盲人阿清」包辦金鐘獎迷你視帝、男配,吳奕蓉以客家電視電影院「大桔大利 闔家平安」擊敗強敵謝盈萱,摘下迷你視後。
  • 主持人延續搞笑風格 《忘形水》最大贏家獲最佳影片等四大獎
    開場便打趣說:「請大家不要聽到自己的名字就起身上臺。」暗指去年頒發最佳影片的烏龍事件。明星出場也是花招百出,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的非裔男星丹尼爾卡盧亞(Daniel Kaluuya)驚慌失措衝上舞臺,大喊其主演電影《逃出絕命鎮》(Get Out)的臺詞「Get Out!」
  • 香港設計大師 / 李永銓作品 / 臻藏版
    Tommy 最初為其添上甜美的懷舊氣氛,到近年創作出全新的品牌代言人「甜品怪獸」,不斷以創新設計豐富其獨特性,使品牌持續增值。滿記甜品成功在競爭激烈的飲食界中,製造大量話題及影響力,其店鋪早已擴展至中國國內及其他亞洲國家,合共超過100間,成為整個行業中的一時佳話。▼
  • 第28屆臺灣金曲獎系列視覺設計
    我們搜集了部分金曲獎的平面設計。最終頒獎典禮將於6月24日舉行,後續應該還有一波設計,請持續關注。顏伯駿提及發想過程:「『第28屆金曲獎』全面開放數位音樂報名,這創舉意味新時代的來臨,也體現了無論音樂載具如何演化,音樂的本質才是靈魂核心。本次主視覺以服裝與人的關係暗喻載具與音樂,透過載具的視覺特質,結合造型與攝影作為表現形式,傳遞出『載具萬變,音樂永存』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