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2020-12-28 福州新聞網

  李文儒接受專訪。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遊客看故宮

  要學會視覺轉換

  擔任過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中國文物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的李文儒,是中國博物館研究方面的「大咖」,有30多年的博物館工作經歷。

  去年故宮有19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遊覽勝地。李文儒說:「故宮由皇宮變成博物院,是社會革命的結果,600年來紫禁城的空間沒變,但遊客的視覺意識應該轉換。建造紫禁城的明朝永樂皇帝當初是希望朱家的帝業能夠承傳萬世,但他想不到幾百年後他的宮殿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現代文明社會,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對待傳統文化?李文儒認為大家要學會反思,並非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都是好東西,都值得傳承。如今的故宮是皇權文化的「標本」,它的存在不是向大家炫耀和展示皇權文化,宣揚「明君」的「聖地」。紫禁城的美在於選址、規劃、布局、結構、造型、著色中,遊客觀看時主要是看它無與倫比的建築之美。

  故宮文創產品

  「太熱太搶鏡」

  李文儒在故宮當副院長期間主要負責學術研究、數位技術和文創產品的開發,「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宣傳詞是他想出來的。他說:「故宮的文創產品早就有,只是早先主要在外賓服務點才銷售,一般國內遊客看不到。到本世紀初,故宮才正式開發面向普通遊客的文創產品。故宮裡的文物帶不回去,但是有關故宮的文創產品可以帶回去。」

  如今故宮文創產品種類有上萬種,連續多年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作為故宮文創產品發起人的李文儒卻高興不起來。他說:「故宮的文創品現在種類太多了,銷售量太大了,有點搶鏡了。我很擔心遊客忘了去逛故宮的初心,故宮主要功能是博物館,這是不能改變的。」

  由於故宮文創產品熱,現在各地博物館、文化景點都在搞文創產品。李文儒覺得文創產品對文化傳播有好處,但不能成為博物館、文化景點的主業。故宮有先天優勢,故宮文創產品成功經驗在各地無法複製。「我們現在看到各地的文創產品多數銷售情況並不好,常常面市一陣子就被市場淘汰了。文創產品需要潛心『精作』,而不能只有數量沒有質量,各地文創熱要降降溫了。」

  記錄故宮深處

  不為人知的細節

  李文儒說當自己看到紫禁城紅牆的某個角落,被一年又一年的雨水衝刷出蒼老蒼涼痕跡的時候,時常會牽出別樣的思緒;當黃昏日暮,遊客散盡,管理人員斷電、關門、上鎖,那沉重又清晰的聲音響起時,仿佛能感覺到來自那個年代的聲音……在故宮的17年,李文儒常自帶相機,記錄下紫禁城裡的一些日常畫面,這些畫面構成了《紫禁城六百年》兩本書的主枝。

  這次來福州,李文儒挑了60張照片,從10月7日起至16日在麒麟書局舉辦「故宮的日常攝影展」,幫助福州人去探訪故宮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李文儒強調:「我這展覽不是專業的攝影展,而是展現一位老文史工作者眼中的日常故宮,與人們熟悉的專業美學攝影、網紅建築攝影作品不同,它們都是質樸的面相,希望福州人有空去看看。」

相關焦點

  • 「故宮文化不必帶回家」 原故宮副院長李文儒長沙解鎖故宮古今密碼
    (8月29日,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守護故宮十餘載的李文儒先生來到長沙噹噹梅溪書店開講。)  星辰在線9月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羅建勳)故宮的一磚一瓦,皆是歷史。從皇宮到博物館,如今的我們該如何看故宮及其博物館文化?8月29日,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守護故宮十餘載的李文儒先生來到長沙噹噹梅溪書店,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娓娓道出故宮凝聚的人文精神,用現代眼光,帶領長沙的書迷朋友和文博愛好者重新審視故宮,給出他專業性的答案。
  • 我們該如何看待古老的紫禁城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26日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來到南京鳳凰書城與讀者面對面交流,在接受紫牛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說到寫書的初心時,他說,我們現代人如何看待古老的紫禁城,現在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 故宮院長說故宮:故宮究竟美在哪兒?這本書告訴你
    文|大餅  採訪| 郭明燕故宮什麼時候最美?很多人可能會說,是每年下雪的時候。社交媒體上流傳著這樣有一句話:「一到下雪,故宮博物院就變回了紫禁城。」很多故宮迷,每年到了冬天,就時刻關注天氣預報,等到北京有下雪跡象的時候,他們就提前蹲守,一大早冒著寒風衝進故宮博物院,只為和故宮的初雪,來一場獨特的「約會」。
  • 紫禁城今天600歲!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今天,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
  • 故宮開講啦」系列節目上線直播
    8月19日至28日,故宮博物院宣教部官方快手帳號「我要去故宮」將在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各推出一場「快!故宮開講啦」主題直播,直播內容正是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特色品牌教育項目「故宮知識課堂」。屆時,廣大網友可以一邊觀看直播、學知識,一邊在線參與互動問答,獲得故宮贈送的精美禮品。
  • 易烊千璽等名人用聲音對話紫禁城600年,QQ音樂助力故宮文化出圈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的公益音頻特別節目——《你好呀!故宮——聽見你的600年》(下文簡稱《你好呀!故宮》)至今已在QQ音樂上線42期。這檔節目以歷史輕科普為定位,選取禮儀、服飾、珍寶收藏等30個有趣的文化主題,根據18位故宮資深專家的獨家「爆料」,邀請包括迪麗熱巴、朱一龍、邊江等26位社會各界名人,用聲音講述最真實接地氣的紫禁城生活。據悉,該節目在QQ音樂上線以來,站內總曝光量已超3億,單期最高收聽近83萬,成為了QQ音樂最受聽眾喜愛的熱門長音頻節目之一。
  • 文藝星開講|王旭東:讓600歲故宮有更多「打開方式」
    核心閱讀: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站在這個歷史新起點,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更好的「打開方式」,讓觀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感受故宮的建築之美、歷史之美、藝術之美,進而感悟故宮承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盡魅力!
  • 故宮大型紀錄片《紫禁城》上線時間
    故宮大型紀錄片《紫禁城》上線時間:2020年9月  年內,將有電視劇《故宮如夢》、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大型史詩劇《紫禁城》相繼啟動製作,讓故宮文化融入生活,惠及大眾。  《紫禁城》是為紀念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而推出的大型紀錄片,計劃將於2020年9月上線。該紀錄片將立足於中華文明的高度和世界文明的維度,推出以故宮為核心內容、縱橫古今、放眼全球的紀錄片扛鼎精品。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紫禁城》《上新了·故宮》較之前的合作是更全面更生動更細膩的表現形式。
  • 《故宮六百年》:為什麼紫禁城充滿神秘?
    紫禁城,法度森嚴又帶著神秘的紫氣,天子居住辦公的地方。「門戶有禁,非侍御不得入」是紫禁城的門規。那兩扇厚重的大門背後,是等級森嚴的世界,沒有歡聲笑語,院牆腳下巡視的侍衛,銀杏樹下孤寂路過的宮人,那些被鎖在深宮哀怨等待的妃嬪,連天上的一隻飛鳥都不曾見過。
  • 解密紫禁城 故宮下周六「上新」
    北京衛視文化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定檔下周六,一批紫禁城的秘密將揭開面紗,擁有故宮元素的最新文創同時亮相。「紫禁城這位600歲的『老人』活得像個20歲的『小年輕』,我很開心能追故宮這顆星。」「故宮和節目拯救了我的語文作文。」「每次考試都能用上節目中的內容,而且還是有感而發的真情實感。」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說明書——紫禁城100
    在第四次遊覽故宮之後,我把這本320頁的「紫禁城100」背回了家。紫禁城100仿佛每次到故宮看到的景象都是一樣的。《紫禁城100》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不僅僅是一本布滿枯燥文字的歷史書籍,裡面用使人耳目一新的繪畫方式,多方位立體呈現給我們一個最完整的紫禁城。為了最大程度地保存這裡的原樣,很多宮殿為防止高空墜物也已經安裝防護網,使得這些老建築愈發顯得衰敗。可是書中的繪本,向我們完美地展現了它落成時鼎盛的景象。
  • 故宮」系列活動重磅來襲!——故宮新春遊學,解鎖紫禁城...
    故宮》系列歷史科普繪本,以故宮遊學之旅開啟騰星點點的2021新春,實現:  線上花樣雲遊故宮建築,線下沉浸體驗宮廷文化。  參與「故宮新春遊學,解鎖紫禁城600年歷史」系列活動,你就能了解故宮一磚一瓦、一事一物,品味古人的建築智慧和生活哲學,領略故宮的壯美風華和宮廷文化。
  • 定製您的故宮禮物,「傳給故宮」平臺上線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張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正值2020年國慶到來之際,故宮博物院與雅昌文化集團合作,共同推出「傳給故宮」平臺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張系列產品,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相冊和檯曆、掛曆等系列定製影像產品將陸續上線。
  •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將播 探尋紫禁城青春永駐的秘密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暖心開播。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圖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專家指導修繕技藝部修復承乾宮天花。(《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
  • 北京初雪 讓故宮夢回千年成了紫禁城
    肆意散落的雪落在故宮,瞬間讓這座千年古建築變成了紫禁城。    雪花的點綴,讓這座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之後又飽含風霜的古建築散發出熠熠生輝的光芒。金黃的琉璃瓦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典雅高貴,處處透露出皇家氣息,所以一下雪故宮變成紫禁城。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被賦予生命的建築。
    故宮,一個原本沒有生命的建築,在後人的評說中,它被賦予了生命。600年來,它見證了明清兩朝的滄桑變化。帝王已逝,故宮猶在……恍然回首,已物是人非。百年前專屬皇帝一人的紫禁城現已成了吸引社會各色人物的故宮博物院。它的建築之宏偉吸引了建築學家;它的古玩之精美吸引了古董愛好者;它的神秘吸引了大批歷史愛好者前來探索。來到故宮的人無一不為它的氣魄,神秘,精緻而驚嘆。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聶遠尋找紫禁城最神奇的色彩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2019故宮春節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主題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開幕時間:2019年1月7日  2019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展覽為期三個月,從2019年1月6日向觀眾試開放,1月8日正式展出至4月7日,即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至陰曆己亥年三月初三
  • 《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故宮100解說詞
    13帝王心鏡2005年,故宮博物院修繕太和殿時,發現木牌匾上依稀有滿文的痕跡。這些痕跡正在講述著這個國家的變遷。主人在更換,主人對這裡的界定,也在改變。1915年,袁世凱登極稱帝,他把滿族皇帝鑲嵌在牌匾上的滿文摳掉,把漢文移到中間。現在,故宮外朝大殿的牌匾,都只有漢字,而在後宮,卻還保留著滿漢兩種文字。1644年,滿族皇帝成為了紫禁城的新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