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為什麼紫禁城充滿神秘?

2020-11-23 唄媽美學

紫禁城,法度森嚴又帶著神秘的紫氣,天子居住辦公的地方。「門戶有禁,非侍御不得入」是紫禁城的門規。那兩扇厚重的大門背後,是等級森嚴的世界,沒有歡聲笑語,院牆腳下巡視的侍衛,銀杏樹下孤寂路過的宮人,那些被鎖在深宮哀怨等待的妃嬪,連天上的一隻飛鳥都不曾見過。為什麼紫禁城充滿神秘?讓我們一起探究這座過去的皇宮。

匠心凝聚的殿堂,藏著奇珍異寶及光怪陸離的故事。過去只有皇親國戚、朝內大臣才能進出紫禁城,老百姓只能靠自己的想像,浮想出紫禁城內部的模樣。望女成鳳的老百姓把自己的閨女送入宮當差,期望女兒被帝王看上或混個美差改變家庭的命運。可大部分的婢女不是被折磨而死就是年紀到了放出宮,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紫禁城,帶著一身傷痛回到民間。貧窮限制了想像力,又有誰看到了院牆中的冷漠、哀嚎與絕望。紫禁城充滿神秘的氣息,從風水到人文,隱隱散發著一股霸氣,哪怕朝代更迭也不會消失。皇帝的生活,真的令人羨慕麼?

換個角度想想,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他雖享有錦衣玉食,無須耕種勞作,卻要每天早起晚歇批公文,應對一幫老謀深算的朝臣和後宮妃嬪子女的爭鬥,他關心國家大事,甚至要親自出徵奔赴一線,為了維繫族派利益,他不得不放棄愛情,聽從太后的旨意選擇有利益於政治的婚姻。他沒有自由,走到哪裡都有太監婢女跟隨,他沒有朋友,因為帝王是不可以促膝交心,不可以讓別人看出自己的喜好,就連吃飯也不能在同一盤子的菜夾取超過三次。他們提防著身邊的刺客和小人,能頤養天年的又有幾人?

這本《故宮六百年》打開了時間軸,釋放出空間,帶我們暢遊故宮的世界,讓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聆聽皇宮的故事,感受故宮磚瓦草木的魅力。

當我們身處故宮,看到的只是建築、家具器具、珠寶服飾等展品,想要進一步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就要翻閱《故宮六百年》,靜靜地聆聽它的召喚與訴說,讓自己的心融入故宮的元素中,切身體會故宮的龐然大氣,或悲憫或感慨,故宮就在那裡,不離不棄。珍貴又脆弱的文物活了下來,它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們與過去溝通的橋梁。歡迎收藏本文。

喜歡我們,請多一次點讚,多一次轉發

相關焦點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圖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專家指導修繕技藝部修復承乾宮天花。(《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
  • 《上新了·故宮3》首播 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印記震撼網友
    六百年歲月悠悠,紫禁城一次又一次的變化與新生,都源於它源源不絕的生命力。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於近日首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聶遠,成功解鎖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讓人「大開眼界」的節目內容備受好評。
  • 《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600年故宮背後有這些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2日,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與觀眾如約見面。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依舊聚焦故宮裡的人和物。這一次,主角是古建築,還有故宮古建的守護人。
  • 故宮,六百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0日電 題:故宮,六百年!  記者 宋宇晟  我叫紫禁城,今年600歲了。  從皇家禁宮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見證了明、清兩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  但我又很現代,在年輕人眼中,我是「網紅」。
  •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01:30)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開播。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我」在故宮六百年
    600年歷史的紫禁城,仿佛有打開時空隧道的神秘力量。紫禁城養心殿外牆的牆皮掉了,修繕前需要先把破損的牆皮鏟乾淨,這就露出了裡面的磚。人們發現,其中一塊磚上有銘文,清晰地記錄了這是一塊嘉靖十四年(1535)、來自山東臨清的磚,燒磚的工匠名叫陸奎。
  • 從故宮六百年讀懂人生
    故宮的一角。 徐晗溪翻拍自《大故宮六百年風雲史》閻崇年在海口接受專訪。 徐晗溪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作為中國歷史上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紫禁城)是中國千年典章文物的結晶和五千年中華民族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見證,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跟隨宮城匠人發現故宮之美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暖心開播。
  • 《我在故宮六百年》繼續講述修文物的故事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歲末年初,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為線索,通過故宮文物保護人員的工作視角,開啟故宮「再發現」之旅。紀錄片將鏡頭探向記憶深處,讓觀眾在對古代建築的凝視中,窺見流動的歷史,預見生生不息的未來。光陰流轉、世事變遷,紫禁城曾見證600多年的風雲變幻,如今也成為歷史本身。
  •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開展《國家寶藏》第三季與「老友...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開展。迎著清晨6點徐徐東升的旭日,央視新聞開啟8小時大型直播,帶領無數觀眾「雲打卡」紫禁城,並特邀嘉賓解讀紫禁城裡的建築、藏品和人物。躬逢其盛,與有榮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從第一季啟程起,就把「迎接紫禁城的第六百個春秋」作為自己滿懷熱忱的一份美好期待。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播 聚焦古建修繕保護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 六百年故宮鑑賞①|紫禁城楹聯:有稱仁頌德,也有閒情逸緻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今天起將刊發「六百年故宮鑑賞」系列,關注並介紹故宮建築、設施及收藏的國寶文物,在此恭祝讀者朋友除夕快樂,新春健康吉祥!楹聯,昔稱肇始於五代蜀孟昶之桃符,那已經是一種新年在闢邪祈福的裝飾品上的題詞,若說從修辭角度審美的聯語,則遠在這之前。
  •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為何這麼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從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場展覽給紫禁城過了一個盛大的生日。」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的最後一天,依舊有很多人前去排隊看展、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排隊的照片。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開幕 符望閣漆紗、神武門唐卡...
    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 王慧峰)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10日,備受關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正式開幕。展覽的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呈現了這座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的六百年風雨歷程,450餘件精心挑選的珍貴文物與史料照片見證了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600年的悠長歷史,如何通過一場展覽梳理和講述?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六百年,再講故宮」符望閣的漆紗
    央廣網北京10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之聲系列策劃《六百年,再講故宮》,今天繼續邀請歷史學家閻崇年,帶您剖析故宮藏品的奧秘。故宮內的符望閣是寧壽宮花園內最高大的建築,閣內裝飾精緻,結構複雜,也有迷樓之稱。
  • 生生不息的文化瑰寶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_文化...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故宮博物院組織的一系列紀念活動中,講述紫禁城建築的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吸引了許多觀眾。該展覽以「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個主題,通過18個歷史節點發生的重大事件,介紹了紫禁城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
  • 《我在故宮六百年》:開年嘉宴,不如來碗滄海桑田
    故宮,一直以來就是文化領域的熱門IP,近年來更是被開發得大放異彩,圍繞著故宮展開的紀錄片和綜藝不斷播出,鑲嵌著故宮元素的文創產品不停推出,昔日的紫禁城與今天的普羅大眾的距離被一再拉近,一座莊重沉鬱的遙遠宮廷,成為了一段典雅趣味的親和風景。因此,作為《我在故宮修文物》五年後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的播出環境,與此前已經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