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舊是現代家具設計中的一種表現手法,追其根源是來自100多年前的美國「西進運動」居民大規模遷徙,東部居民開始向西部大規模遷徙,用馬車搬運家具,一路顛簸,很容易磕碰,再加上風沙的侵蝕,到達目的地時已是斑痕累累。這樣獨特的痕跡,更像一種獨特的生活符號,逐漸形成了一種裝飾潮流。
做舊的潮流本質是源於對一段歷史、文化的懷舊與肯定,現代社會人們在享受著高科技的現代家具帶來的便捷與時尚的同時,也懷念著過去的文化與習俗。而做舊家具正是能夠承載這些歷史信息、文化內涵的特殊表現方式,是注重文化和歷史的象徵,其所富含的生活印記、歲月的流逝痕跡讓人沉醉。
做舊也不僅僅是對古舊家具的簡單模仿,而是需要在仿舊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新的創造,在現代家居中加入一些反映舊時風貌的元素,讓現代家具從骨子裡表現出歷史感。由內而外散發出悠遠綿長的歷史感,反映一定的時代文化氣息,使其顯得更加深沉,有品位,才能喚起人們對過往歲月的回憶,受到青睞。
做舊並不是真的陳舊,也不是故意將家具破壞,而是通過對家具表面的基材進行特別處理,以達到那種特有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做出歷久彌新的感覺。做舊工藝往往使用在一些古典風格的家具上,給古典風格家具添加一些滄桑的感覺,做舊風格的古典家具,裝飾感極強,放在嶄新的房間中也能散發魅力。
做舊家具講究對每個細節精益求精,看似隨意的磨磨劃劃,其實暗藏功力。做舊家具與普通家具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特殊的做舊工藝,常見的做舊手法有:痕跡、露筋、蟲孔、噴點、布印、磨損等方式。這套工藝就像繪畫,擁有畫筆和顏色不代表就是畫家,真正做出自然的歲月痕跡,卻是非常考驗功力的。
國內家具做舊多以木質為主,不同的木材木色有異,紋理也各具特色,木質家具做舊時,要考慮所選擇木材的木色木紋是否與想要表現的風格相符。各種加工手段對木材的色彩也會產生影響,經仿古做舊塗飾加工後,也會最終呈現出華貴雍容、沉穩肅穆、沉靜質樸、舒暢典雅等多種不同的視覺表現效果。
現代家具雖然滿足了人們對家具使用的需求,卻不能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追求與享受。做舊家具是以復古和回歸自然本真的設計理念,在室內環境中添加富有時間感的自然表現與歷史元素,體現時間的流逝歷史的變遷,尋求返璞歸真。當你歷經浮沉、體會到時間的珍貴,你就會覺得歷久彌新是一種風情。
ps:圖片來自網絡
如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