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高燒出汗如何處理?

2020-12-23 掙脫枷鎖的囚徒

小兒高燒出汗如何處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不是一個醫學問題,而是一個生活常識。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選需要了解發燒為什麼會出汗。

發燒

發燒,是指內源性致熱源,最終環節主要是前列腺素,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調高了調控體溫的「調定點」的溫度,從而導致體溫升高的生理機制。

就如同,冬日,我們調高了空調設定溫度,就會啟動空調製熱機制來升高室內溫度一樣。

在人體,制熱機制首先是收縮皮膚血管,降低皮膚溫度,也就降低了皮膚與環境的溫度差。減少散熱從而使得體溫升高。

這個階段,我們的皮膚就會發白,發涼,我們也就會感覺到寒冷。

如果被調高的調定點溫度與基礎體溫差距大,僅依賴皮膚血管收縮尚不能快速升溫達到調定點溫度,身體就會啟動快速產熱機制。

這就是骨骼肌陣發性痙攣的所謂寒顫。

寒顫是一種極度高效的產熱機制,全身寒戰所能產生熱量的效率是平時狀態下的500倍。

——這就是為什麼,體溫顯著升高的高熱往往反而會出現怕冷,寒戰的道理。

這個階段,被稱為發燒的體溫升高階段。

體溫上升到調定點溫度上下,升高體溫的機制被終止,我們就不再會寒顫,也不再感覺到寒冷。

通常,體溫會在調定點溫度上下維持一段時間,這個階段被稱為發燒的體溫平臺期。

如果內源性致熱源產生減少,調定點溫度下調,那麼,體溫就高於調定點溫度,就會啟動身體的降溫機制,就如同夏日我們調低了空調的設定溫度,空調會啟動制冷機制來降低室溫一樣。

人體降低體溫首先是通過擴張皮膚血管,升高皮膚溫度來加大向環境的熱量散失。這時,皮膚就會充血發紅,我們就會感覺到熱。

高燒狀態下,如果調定點溫度被下調幅度大,僅依賴皮膚血管擴張還不足以及時散熱,人體就會啟動快速散熱機制,即出汗來加大散熱力度。

由於熱量散失加快,體溫也就會迅速下降。

這個階段,被稱為發燒的體溫下降期。

小兒高熱體溫下降階段應該怎麼處理?

可見,小兒高燒出現出汗意味著發燒進入了體溫下降期,出汗是為了快速降低體溫。

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怎麼照顧孩子呢?

第一,由於已經進入體溫下降階段,不再需要使用退燒藥。

第二,體溫下降可以通過輻射、對流,傳導,以及需要時的出汗實現。為了幫助儘快退熱,需要儘可能除去覆蓋在孩子體表阻礙以上散熱途徑的任何物體,儘可能穿單薄衣服或者裸露身體皮膚;同時,要開窗通風,增加室內空氣對流。

第三,如上說述,出汗是最高效的散熱機制。

汗液是如何幫助散熱的呢?

並不是說出汗本身就會散熱,而是通過汗液在皮膚表面蒸髮帶走熱量。

研究已知,每1克汗液在皮膚表面完全蒸發可以帶走580卡熱量。

如果汗液通過流淌離開皮膚,或者被擦掉,則不能帶走熱量。

因此,高熱出汗時,應該儘可能讓汗液在皮膚表面停留更多的時間,也就會有更多汗液從皮膚表面蒸發,從而帶走更多熱量,有利於更快降溫;不要輕易擦掉孩子身上的汗液。

第四,及時補充水分是這個階段,乃至整個發熱性疾病期間最為重要的護理措施。

我們知道,汗液就是體液(包括血液),而一個人的體液量是有限的,特別是小兒的體液量更有限。

發熱性疾病期間,不僅出汗可以丟失水分,還往往伴有嘔吐,腹瀉,飲食不佳等因素導致水分攝入不足和丟失過度,造成脫水。

研究已知,無論是單純丟失水分增加體液滲透壓,還是水分和電解質一起丟失造成體液/血容量降低,都會大大降低出汗率,影響體溫下降階段的散熱。

因此,整個發熱性疾病期間,尤其是退熱出汗階段,和足量的水及時補充體液都是最為重要的護理環節,切不可馬虎。

相關焦點

  • 李小璐女兒甜馨高燒42度,跟著她學一學寶寶發燒如何處理吧!
    一般推薦寶寶溫度在38.5度以下時,不進行處理。當溫度在38.5度以上時,再進行退燒。退燒也只是幫助把溫度控制下來,防止高溫驚厥。在所有的退燒方法中,李小璐認為輔助推拿是很好的,因為孩子的體質對推拿很受用。
  • 小兒盜汗並非全是病態,如何分辨很關鍵
    夏天來了,很多媽媽都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特別容易出汗。即使開著空調,寶寶醒來,一摸他的後背、頭,居然渾身都是汗,真是不解!有的媽媽還聽說寶寶愛出汗、出汗多就是缺鈣了,得多補鈣。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情況是真的缺鈣嗎?真相到底是什麼呢?寶寶愛出汗、出汗多是怎麼回事?
  • 這些小兒退燒偏方,真的科學嗎?
    發燒是小兒最為常見的症狀,也是父母最為擔心的事情,很多家長害怕打針吃藥會給寶寶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很多時候都優先考慮在家處理。於是,網上五花八門的退燒偏方就有了市場。
  • 寶寶有盜汗現象如何護理?如何分辨出汗還是盜汗?
    但是家長卻沒感覺到熱,那寶寶為什麼會出汗呢?是不是生病了?其實這是「小兒盜汗」的一種症狀。家長無需擔憂。接下來幫媽就給大家揭開小兒盜汗的神秘面紗。小兒盜汗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小兒生理性盜汗原因:出汗是機體調節一種生理機能。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含水量多,毛細血管豐富。皮膚蒸發出來的水分也較多,加上嬰兒好動,出汗也就比成人多。這是正常現象。
  • 小兒反覆發燒不退怎麼辦
    那麼,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反覆不退的高燒呢。首先咱們了解一下發燒是怎麼回事?  1;發燒是怎麼回事?             咱們講的這個發燒啊,主要是拿體溫計量出來的,只要用體溫表在腋下一兩。高於基礎體溫一度,我們就說他是一個發燒。在這兒大家需要注意,是基礎體溫,基礎體溫的,也就是小兒在沒有生病的時候,他的體溫的度數。
  • 親身實踐的小兒感冒發燒積食咳嗽食療方及處理方式
    感冒分很多種情況,每個孩子的體質不一樣,生病情況也不一樣,這篇我把常見的情況給寫了,介紹我自己的處理思路,大家稍微費點心思看下,可以學會給自己孩子辨證,在不同情況下,自己都可以對症處理,解決。這裡寫的是我們家的處理辦法,這些辦法也被身邊朋友實踐過,效果蠻好,在這裡分享出來。
  • 小兒高燒突然翻白眼!全身顫抖!牢記5點!7種情況立即就醫,切記
    有的小兒發高燒的時候出現驚厥,忽然翻起白眼,身體顫抖。當小兒腦細胞亢奮狀態引起的症狀,但具體的原因到目前還沒有定論。可馨育兒說馨媽帶你詳細惡補驚厥知識。小兒高燒突然翻白眼!全身顫抖!牢記5點,7種情況立即就醫父母需注意父母遇到小兒驚厥,需要首先保持冷靜,詳細察看小兒的情況是至關重要的。多數驚厥會馬上停止,不會有後遺症留下,但是,若寶寶驚厥連續超過5分鐘還停不下來,或者發生不停地驚厥,需要馬上送醫救治。
  • 孩子感冒高燒5天,媽媽小兒推拿20分鐘,汗出燒退,說太神奇了!
    張家綱老師的今日頭條號【小兒推拿殿堂】成為最受小兒推拿愛好者喜愛的自媒體,粉絲達到360000啦!
  • 嬰兒高燒不退怎麼辦
    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於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計,不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
  • 小兒,也能推拿?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小兒也能推拿?  不僅能,而且很火!  樂樂夜裡突然發高燒,高燒達41℃,卻來到經禪和掛「急診」。經禪和的張博醫生為樂樂制定了針對性的推拿,配合耳壓療法的調理方案,當天推拿後,到晚上樂樂就開始出汗。第二天早上體溫就回落到37℃,後又經推拿調理2次體溫恢復正常。
  • 寶寶高燒39度的最佳處理方法,一定要收藏!
    當寶寶高燒39度時,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那麼,寶寶高燒39度的最佳處理方法有那些呢?今天育姐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爸爸媽媽媽趕緊來學習吧。寶寶高燒39度的最佳處理方法寶寶高燒39度,採取以下處理方法可以獲得很好的降溫效果:1.退熱貼治療如果家裡備有退熱貼,當寶寶高燒39度時大家可以給他用一用。通常來說,一個退熱貼可以維持六七個小時。
  • 小孩高燒不退怎麼辦?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
    孩子發燒並不少見,但如果小孩高燒一直不退,就可不是小事了!那麼,小孩高燒不退怎麼辦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小孩高燒不退的正確處理方法,趕緊來學一學。小孩高燒不退正確的退燒方法小孩高燒不退,正確的退燒方法有兩個,分別是物理降溫法和藥物降溫法。
  • 出汗都有好處?提醒:這七種異常出汗要警惕,或是身體出現異常
    說到出汗,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我們的身體也每天都在出汗。很多人認為,出汗是一件好事,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排毒,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是所有的出汗都有好處嗎?事實上,除了在運動以及受熱後的出汗以外,其它的出汗情況大多數都是異常的,容易造成身體脫水,從而影響到健康。下面就教大家分辨七種異常出汗的類型,並用中醫教你該如何解決異常出汗的問題。
  • 小兒感冒發燒怎麼辦,小兒感冒發燒如何退燒快?
    1、病毒、細菌感染引起:引起小兒感冒發燒的較常見原因就是病毒和細菌。其中90%以上由病毒感染,主要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薩基病毒等等。通常病毒感染後,可繼發細菌感染,最為常見的有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兒感冒發燒,臨床又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時期最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 小兒推拿(重感冒)
    1、平肝、清肺各五分鐘、掐五指節2-3遍 方法:見第一篇【小兒推拿(一般感冒)】2、退六腑15分鐘方法:用食指、中指兩指指腹,自肘推向腕部 (如圖一)高燒易引起驚厥,正確對對就醫很重要3、揉陽池10分鐘方法 :手腕背橫紋,中指與無名指的指縫間,用拇指指腹揉捻 (如圖二)
  • 發燒不出汗?出汗不發燒?這裡面到底有神馬邏輯
    舉個慄子:出汗了才能退燒,吃藥了感冒才能好的快,小嬰兒補鈣才能睡的好···二掌柜和我說,她有次在某罈子裡潛水,碰到一位正義的媽媽直播家裡奶奶給別人孩子捏脊,據說「那孩子都哭暈過去了,不過高燒還真的退了,醫院都沒去,膽子也真大。」作為有情懷有使命的好寶寶,二掌柜表示非常震驚!告知泡麵君,咱得說點什麼才行!泡麵君也表示很佩服――這家奶奶真機靈,她咋不給自家孩子捏?!
  • 寶寶睡覺愛出汗,原因不只是怕熱,新手父母留意4點
    每個小寶寶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心頭肉,因此在寶寶出現睡覺時愛出汗這一情況時,就會讓很多新手爸媽們覺得十分困擾。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在炎熱的夏天,寶寶們都會出汗且汗多時會把衣服、被子都浸溼透。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小兒肺結核的症狀及護理
    盜汗多與發熱同時出現,表現為半夜或清晨醒來前出汗,多在胸部、頭部或腋下出汗。 患兒會出現倦怠,精神不振,愛哭鬧、性情反常,不明原因的食慾減退及消瘦等全身性症狀。 患兒或會反覆出現皰疹性結膜炎,在出現全身症狀的同時,還會出現病變所在部位受損的症狀,比如頭痛,咳嗽,腹痛,腹瀉等。
  • 寶寶第一次突發高燒多是幼兒急疹,90%的媽媽都不知道
    1、往往是突然高燒,體溫升至39℃~40℃以上,高熱初期可能伴有驚厥,並且會持續發燒三至四天。2、相對感冒發燒的孩子,患兒除了有食慾缺乏以外,一般精神狀態無明顯改變,但也有少數患兒有噁心、嘔吐、咳嗽、鼓膜炎症、口周腫脹及血尿等。3、高燒時,多數患兒會伴隨著腹瀉、大便糖稀,而且少流鼻涕、咳嗽。
  • 分享寶寶發燒至高燒驚厥,自以為是差點釀大錯,鬼門關歸來
    媽媽的第六感讓我不敢睡,一會兒一看,果不其然,半夜十一點多發燒了,體溫38.6,果斷餵了小兒清熱寧顆粒和頭孢克肟顆粒,還有一大杯水,沒多久退了燒。第二天早上,沒發燒而且精神非常好,餵了點護彤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和頭孢克肟顆粒,就帶著倆孩子回娘家了,因為弟弟剛添了一個小棉襖,過十二天。到了舅舅家,和侄子侄女們跑跑鬧鬧玩的很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