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不出汗?出汗不發燒?這裡面到底有神馬邏輯

2021-02-13 哇噢媽媽


我們素來喜歡將偶然發生的兩件事情簡單粗暴的歸結成因果,遑論此二者間誰是因誰是果,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只要想當然的潛意識認定了,沒錯!就是醬紫!舉個慄子:出汗了才能退燒,吃藥了感冒才能好的快,小嬰兒補鈣才能睡的好···

二掌柜和我說,她有次在某罈子裡潛水,碰到一位正義的媽媽直播家裡奶奶給別人孩子捏脊,據說「那孩子都哭暈過去了,不過高燒還真的退了,醫院都沒去,膽子也真大。」作為有情懷有使命的好寶寶,二掌柜表示非常震驚!告知泡麵君,咱得說點什麼才行!泡麵君也表示很佩服――這家奶奶真機靈,她咋不給自家孩子捏?!別家孩子都快哭暈過去了,看來還真不是自己家娃啊···泡麵估摸著老人家下的勁兒不小、時間也不短,可憐的娃發著高燒還得拼力反抗。求孩子的心理陰影面積?還有,這高燒真的退了麼?


所以作為一包有社會責任感的泡麵君,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翻箱倒櫃找出當年的病理生理學(由於資料需要更新,其實泡麵君還是去下載了人衛第八版)找到發熱這一章,細心的麻麻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什麼是獨立一章?聰明如你們肯定猜到原因,對!發熱不是獨立的疾病!但是病程中體溫的變化卻可以反應其進程!而人體溫調節就像恆溫器的調節,有一個調定點(視前區下丘腦前部),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時,可通過反饋系統輸送到控制系統,通過對效應器的調控來維持恆溫。總而言之,發熱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相。


第一階段----體溫上升期,產熱大於散熱。當發熱激活物(細菌、病毒最常見)入侵萌寶寶們的身體,促使體內細胞釋放內生致熱原,後者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正反饋調節使體溫調定點(我們也可以管它叫司令員)升高。接下來司令員一聲令下:老闆我有點冷,快把門都關上(血管收縮),麻溜的生起火來(代謝增強),必要時抖起來(皮膚立毛肌收縮--雞皮疙瘩,骨骼肌不隨意的周期性收縮--寒戰)。另一方面通過交感神經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一綜合調節作用使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引起發熱。所以,不是不出汗所以才導致發燒,是因為發燒了所以停止出汗噠!

體溫上升期,你會覺得萌寶寶們精神有點差、不愛吃東西,部分低齡嬰幼兒甚至會有吐奶,脖子後面和小手小腳摸起來也有點兒涼。而之所以沒有明顯的寒戰反應是由於嬰幼兒體內棕色脂肪組織含量多,產熱主要是由脂肪代謝來提供。這一時期,主觀上確實會感覺到冷,所以麻麻可以放心的讓老人給孩子適當添加衣物,保證萌寶寶們體感舒適


第二階段----高溫持續期(高峰期),產熱與散熱在高水平保持相對平衡。此時主觀上不會再感覺到寒冷,機體血流量增加、皮膚血管擴張,皮膚溫度升高,進而加強水分蒸發,所以皮膚口唇比較乾燥,由此萌寶寶變成了「燙寶寶」。高溫持續期的長短因病情而異,從幾小時到幾天甚至一周以上,所以即便短時間內,體溫有所下降,但若病因未除,體溫很快會上升。

由於小孩子並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家長其實是到這一時期才意識到孩子發燒了。很多家長的做法是直接抱上娃去醫院,一系列的拿號排隊驗血之後等待醫生的診斷;淡定的家長也許會選擇在家監測體溫對症護理,體溫超過38.5給予退燒藥物降溫。總之,麻麻們需要知道的是,高熱期有一定的持續時間,想方設法讓孩子出汗來退燒首先並不能緩解病情,其次顛倒因果關係,只有消除了致熱原進入退熱期的孩子才會真正退燒、出汗。當然,並不排除病情的反覆,如同戰場打個戰也不是一撮而就的,有好有壞不是?



第三階段----體溫下降期(退熱期),產熱低於散熱,「燙寶寶」變成「潮寶寶」。發熱激活物在外因或者內因介導下消除後,體溫調定點恢復至正常水平。「司令員」表示,外面那麼熱,小兔子乖乖~快把門兒開(皮膚血管進一步擴張),散熱增加(大量出汗,可帶走體內大部分多餘熱量),體溫開始下降並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當然,這一時期可能是幾小時,也可能是一驟夜,甚至幾天。所以,是因為發燒的原因解除,所以才出汗了!

此時的燙寶寶小臉蛋依舊紅紅,但是手心和脖子後面有輕微的細汗,孩子們稍微舒服點兒便開始蹦躂,想喝水、想吃東西,此時麻麻要注意的是及時為孩子更換貼身衣物,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能量。

      此句是華麗麗的下課分割線

泡麵君認為若孩子體溫上升迅速、高燒不退,全身反應差,第一時間應該是去醫院啊;而對於孩子的一般發熱(低於38.5度),追求快速降溫、出汗其實得不償失。體溫升高可加速部分生理生化反應,抑制病原體增殖,促進機體恢復。此外,發熱還是疾病的信號,過早解熱會掩蓋病情,延誤原發病的診斷和治療,所以臨床醫生並不建議過早降溫。作為孩子的親媽也請明白退熱和出汗孰是因孰是果,至少對泡麵君而言,成為一個獨立判斷、能擺脫簡單群體意識不想當然的人,應該是對自己和對孩子最理想的到達。

資料來源:

病理生理學

《我們為什麼會發燒》方舟子

圖片來源:

www.yestone.com

版權聲明:此文是由本平臺特約作者原創,版權歸屬原作者以及本平臺。

想轉載?先和小助手做朋友吧(微信號:wowmom_sh)

下期咱嘮啥:沒聽過都不好意思當媽的「膚樂霜」,很神奇麼?

更多有趣的科普和親子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原創平臺↓↓↓↓↓↓


相關焦點

  • 孩子發燒後,出出汗就好了?家長要知道正確退燒的方法
    在南方多地,春季的氣溫就像被按下了「隨機播放鍵」,從早到晚都是不一樣的溫度。加上處在病毒、細菌泛濫的時期,許多孩子都難以避免感冒、發燒的情況。與此同時,不少家長一貫地認為,發燒只要被子一捂,再跑跑跳跳運動一會,出出汗就可以痊癒了,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 孩子發燒時,採用毛巾敷額頭到底是熱敷還是冷敷?裡面大有講究!
    耳鼻喉發炎耳鼻喉炎症也是孩子發燒的常見原因之一。比較常見的表現有發燒、咳嗽、喉嚨紅腫,孩子也表現出不願意進食。3. 紅疹孩子皮膚出現疹子問題也會莫名其妙地高燒,往往會39℃以上。打預防針在注射疫苗後,有些寶寶會出現輕微的發熱情況,但情況都不太明顯。5. 腦炎寶寶如果患上腦炎,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高燒39℃,而且精神倦怠、眼神呆滯,甚至還會有抽搐的現象。
  • 寶寶發燒差點被土方害命,發燒了到底該怎麼辦?
    PS: 昨天發布了這篇文章後,有細心的粉絲發現了文中泰諾林和美林寫反了,對不起。
  • 小兒高燒出汗如何處理?
    小兒高燒出汗如何處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不是一個醫學問題,而是一個生活常識。要回答這個問題,首選需要了解發燒為什麼會出汗。這個階段,被稱為發燒的體溫升高階段。體溫上升到調定點溫度上下,升高體溫的機制被終止,我們就不再會寒顫,也不再感覺到寒冷。通常,體溫會在調定點溫度上下維持一段時間,這個階段被稱為發燒的體溫平臺期。
  • 灸後不出汗、出汗多、出臭汗虛汗粘汗,分別代表什麼?怎樣健康出汗?
    ②皮膚表面癢,是體內有風邪;③灸處皮膚現白斑,是體寒;④皮膚表面刺痛,除艾條質量因素外,就是經絡閉阻不通的現象。通則不痛,熱量不向遠端傳導,單位面積上聚集了過高的熱量,誰都會感到燒的刺痛。劣質的艾條熱量只在皮膚表面聚集,很難產生「循經感傳」,所以只覺得刺痛,不會出現舒服溫煦的感覺。二、艾灸後大汗淋漓,對身體有害嗎?
  • 不打針不吃藥,感冒發燒30分鐘搞定
    不打針不吃藥,感冒發燒30分鐘搞定。我是上醫排毒的創始人鍾順芝,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搞定感冒發燒只要30分鐘,不用不打針,不吃藥,不吊瓶在我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最常見的疾病就是感冒發燒,絕大多數人感冒發燒,要麼去藥店買點藥物或者去醫院裡面打點滴來解決。
  • 感冒發燒怎麼辦?最全最實用的一篇,再也不怕孩子發燒了!
    到底燒到多少度我也不清楚,我們家裡也沒有體溫計,應該有40來度的樣子。我半夜醒來迷迷糊糊的,又搞不清楚到底什麼原因發燒的,我就找來一床很厚的被子,給孩子蓋上。過了一會,女兒就開始出汗了,我就問她:感覺好了沒?女兒回答我:一點也不好啊,身上好熱啊。好熱?那就對了,繼續捂被子發汗。
  • 身上不同位置出汗,是身體在發出警告?3種情況出汗不能掉以輕心
    隨著溫度升高,當外界溫度大於體表溫度後,人們便容易出汗。如熱得出汗、緊張時出汗、發燒時出汗、睡覺時出汗等等,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可在關於出汗的傳說中,身體不同位置的出汗是身體在發出警告,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手腳心愛出汗?
  • 發燒應該捂汗還是冰敷?
    但是有時免疫系統與細菌病毒的戰爭持續太久,過於持久的發熱敵我不分,會傷害我們重要的器官和中樞神經系統;長期的高溫使心跳呼吸加快,機體代謝增加,再加上高燒使我們食欲不振,導致人體能量大量消耗而補給不足;6個月-6歲的小孩子還有可能出現高熱驚厥。那發燒時到底應該怎麼做?冷敷or捂汗?
  • 出汗多VS出汗少,誰的身體更好?關於出汗這3點知識,你一定要懂
    不過,人與人之間的出汗量卻有很大不同:有人天熱的時候,一動不動也容易汗流浹背但有些人,不管多熱,即便運動了,汗也出得不多這是怎麼回事呢?出汗多VS出汗少,哪個更好?所以,出汗多和出汗少,大多是因為汗腺的數量、發達程度等不同導致的,只要身體舒服,出汗多或少,都是正常的,並沒有所謂的好壞差別。不過,有時候明明天氣不熱,人也沒怎麼動,但汗就是譁啦啦地流,這又是怎麼回事?
  • 夏天孩子發燒可吹空調嗎?學會這幾招家庭退燒,從容面對孩子發燒
    當然不同系統的感染出現的症狀不同,但都會有發燒症狀出現。孩子發燒有一個特點細心的媽媽不難發現,只要孩子發燒時手腳冰冷,面色發白,這種情況下體溫還會上升。如果孩子手腳熱起來了,開始額頭出汗時,體溫就可以控制住。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在家怎麼辦?
  • 中國人發燒讓捂汗,西方人發燒讓冰敷.方式截然相反,誰對?
    那退燒,到底是「捂」好呢?還是「散」好呢?正確對待發燒針對退燒這件事情,民間確實流傳著幾種方法。有人說用被子捂,有人說喝碗薑湯,有人說用熱水泡腳等等。根據以上說法,總結到精髓,那就是發汗。就這一點而言,偶爾發燒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對增強人體抵抗力是有一定好處。捂汗並不能退燒而此時,往往出一身汗,人體會感覺舒服很多,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來說,發燒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與病魔的一場搏鬥,當免疫大軍將入侵物質消滅後,人體的各項機能恢復常態。這時候人體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發出命令,讓升高的體溫逐漸降至正常。
  • 天冷了,寶寶穿衣大有講究,這樣穿不感冒不發燒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天氣漸冷,很多90後媽媽在帶孩子方面經驗不足,自己冷知道添加衣服,而對孩子不知道該怎麼穿是好,導致很多孩子都患上的了感冒發燒。而有一些寶媽生怕孩子給凍感冒了,於是乎一層又一層的往孩子身上添加衣服。
  • 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 出汗的原因有這些
    在生活中有些人會有睡覺出汗的現象發生,那您知道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嗎?平日裡睡覺出汗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在經常出汗的時候吃什麼食物能夠有效的緩解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晚上睡覺出汗怎麼回事1、更年期伴隨更年期的潮熱晚上可能發生並導致出汗。這是一個非常多女性盜汗的常見原因。
  • 大人發燒,如何退燒有效果,用好這7招
    轉眼間又到了冬季,尤其是北方,早早就開始到了供暖的時間,屋裡過著夏天,外邊凍成「狗」,真是毫不誇張,這樣的天氣也就導致了感冒的高發,好多成人在感冒初期的時候都不當回事,誰知道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發燒,那麼成人發燒要怎麼辦呢?
  • 普通感冒or新冠肺炎分不清?那就別發燒|普通感冒|感冒|發燒|新冠...
    尤其是各位家長,特別擔心孩子感冒發燒。「要瘋了,孩子發高燒了,現在敢去醫院嗎?會不會被傳染?」「疫情期間,家裡要是有人咳嗽、發燒,真的很難不胡思亂想吧?」甚至有家長因為害怕感染,孩子發燒6天都沒有送到醫院......
  • 發燒了該怎麼辦?這3個常用的退燒方法,可能是錯的
    發燒了,想快點退燒又不想上醫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創的方法,還有從長輩那裡傳下來的「退燒神招」。但是,有不少都是無用功。運動出汗能退燒?別傻了有些人感冒發燒,想著跑跑步,出出汗就能退燒了。但是因為渾身沒勁,跑得很慢,跑得也很辛苦。這種做法,實在是有點傻。
  • 男性身體有這4種異常出汗,只能說一句:你太「虛」了,別大意
    有好多男生就是愛莫名其妙地出汗,如果有這一現象出現的話,就應該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體太虛,應該通過一些方法來改善自己的問題。如果經常大量出汗的話,就會使身體內的水分大量的流失,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的話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正常人在天熱的時候也會出汗,但是什麼時候出汗會是體虛引起的呢?
  • 女兒發燒美女主播曬照求助 寶寶發燒怎麼辦?
    陳海茵26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愛女喜洋洋出生以來第一次發燒,感到心急如焚的她,抱著全身發燙的孩子、整個晚上都無法入睡,看見自己的小孩不舒服,心裏面是既緊張又不舍。除此之外,陳海茵本身為新手媽媽,這次首次面對愛女發燒的狀況,緊張PO出愛女發燒躺在床上的照片,並急忙求救網友發問:「雖然知道不能隨便用藥退燒,但是這38.8的溫度,到底要不要吃退燒藥?」
  • 寶寶發燒了怎麼辦?權威機構不建議物理退燒,這樣處理更有效
    一些身體非常虛弱的老人,生病非常嚴重都不發燒,那是因為機體的免疫力已經無力鬥爭的。而孩子一般是動不動就發燒,那就是因為孩子的免疫力一看到病原體來了,就大動幹戈。而成人發燒少是因為病原體見多了,我已經有招了,不用拼命打就可以輕鬆把病原體趕出體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