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
上周,國絲館和小時新聞共同推出了宅家get小技能,第一期教大家編手鍊:博物館裡的「隱藏菜單」!國絲館和小時新聞推出在家get小技能,先教你編手鍊。我們在後臺收到了很多織女的作品,國絲館的老師最後選出了兩件作品,送上文創禮物(名單請拉到最後)。
第二期小技能,實用又美麗,國絲館的老師教大家宅家做一枚羊毛氈杯墊——
羊毛氈作為一種古老的織品形式,它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八千多年前,比紡織、針織更早被人類所使用。根據原理的不同,羊毛氈化過程分為溼氈和針氈兩種。
氈制天鵝
公元前3世紀 巴澤雷克墓地出土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
外表看起來柔細的羊毛,表面覆蓋著許多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鱗片組織,當這些鱗片遇到熱水,處於酸性或者鹼性的環境裡時會張開、豎起。如果再經過外力的擠壓、摩擦、揉搓,會讓鱗片相互糾結,緊密地收縮在一起,達到氈化的狀態,這就是「溼氈」的基本原理。
除了溼氈之外,運用特製的羊毛戳針不斷地戳刺羊毛,同樣會使羊毛上的鱗片相互糾結,達到氈化的效果,我們稱這種做法為「針氈」。
針氈小物
國絲館女紅傳習館學員小光作品
這次我們要get的是溼氈技法做的小杯墊,也是羊毛塑形中最常用的一種技法,先看看小視頻——
【材料準備】
3種不同顏色的羊毛若干無矽油洗髮水和溫水按照1:50的比例配置適量皂液30*40cm竹簾1張40*40cm塑料薄膜1張40cm或更長木棍1根吸水毛巾1塊【怎麼做】
稱取三種不同顏色的羊毛各3克左右。
鋪設羊毛:
在竹簾上畫出20*20cm的正方形,將一種顏色的3克羊毛進行4等分;從以上4份羊毛中取1份,一點點撕出薄片,豎向排列整齊,均勻地鋪滿整個方框;再將第二份羊毛根據第一層的方法,橫向排列將方框鋪滿;剩下分好的羊毛,按照以上橫豎相交的方式排列整齊。
均勻地撒上皂液,輕輕的搓洗羊毛,使羊毛迅速氈化成半氈片。紅色、黃色同理。
將半氈化片剪成寬度為2cm的長條。
如圖交錯,編織半氈化片。
編織完成後再均勻地灑上皂液。
將塑料薄膜覆蓋在編織好的氈化片上,並用竹簾、木棍如圖捲曲。
在竹簾最外側用吸水毛巾固定。
參考圖示將捲曲好的半氈化片擀制2分鐘。
打開清洗,將多餘的毛邊修剪整齊並晾乾。
大功告成!
感覺做羊毛氈小杯墊比第一期編手鍊簡單一點,當然你家裡要準備一點羊毛。喝咖啡的時候,墊上自己做的杯墊,心情也會好一點。
【徵集方式】
點擊【小時新聞】APP首頁「頭條」的「我要報料」,上傳你的作品照片。
也可以在微博中上傳作品並@中國絲綢博物館
【第一期綜板織get小技能獲獎者】
微博ID:謝濤-謝謝
這位堪稱綜板織的「學習委員」——
微博ID:貓小電的地下儲藏室
這位一看就是卡片織高手——
【如何領獎】
請獲獎的兩位「優秀學員」(微博ID:謝濤-謝謝;微博ID:貓小電的地下儲藏室)在微博平臺將郵寄地址私信「中國絲綢博物館」。
疫情閉館期間,國絲館會安排值班工作人員將精美文創紀念品郵寄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