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驃騎府!專業摩託車媒體從業者,同名公號創始人及作者,歡迎關注!
上圖為印度山葉生產的這款FZS150,也被稱之為海外版飛致150。
從外觀上看,有山葉MT家族的設計元素,油箱,坐墊,頭燈等等部位的設計明顯是繼承了MT系列的設計風格,外觀設計一直是山葉所擅長的領域,搞藝術出身的這家摩託車品牌文藝範兒十足,儘管是一款小排量單缸風冷發動機的街車,但是外觀設計比起國內幹粗活兒的飛致150,可謂是天壤之別。
上圖為國產的山葉飛致150。
山葉FZS150這款車配備了山葉BlueCore技術的發動機,實際排量為149cc,單缸風冷兩氣門,最大功率為9.7KW/8000轉,最大扭矩為12.8NM/6000轉,與國內的飛致150相比基本處於同一水準。
配備了LED前照燈和前輪單通道的ABS,制動卡鉗為BYBRE品牌。
後減震為獨立中央減震。
這款車在中國臺灣地區已經開始銷售,價格是97350臺幣,合人民幣是22300元。
以這個價格來看,山葉不太可能將這款車以進口的方式引進到大陸銷售,因為一款單缸風冷發動機的摩託車如果以這個價格銷售估計銷量難以保證,國三時代的山葉R15就已經用慘澹的銷量證明了這一點,所以驃騎府認為這款車不太可能以這種方式進入國內。
那麼國內的建設山葉是否會將這款車引進到國內生產呢?這樣一來不就可以切實將售價降低嗎?
這種可能性不能說完全沒有,畢竟濟南鈴木也將印度鈴木的極客颯155NK引進到了國內生產,山葉同樣也存在這個可能性。
而且目前本田的的兩家合資工廠也升級了以那款184cc排量單缸風冷發動機為動力平臺的多款車型,建設山葉再不將自己旗下的那些低端定位的通路車注入一點新鮮血液,只怕是越來越難以在中國市場市場生存下去。
但是問題是這僅僅只是猜測,動機可能是有,只不過何時引進生產,以何種方式引進都是未知數,而且你只要冷眼旁觀山葉這麼多年在國內的發展趨勢,就可以看得到,山葉是越來越保守,越來越無心在國內市場開拓新局面。記得當年山葉曾經是弄潮兒,勁龍250,天王250,凌驥125等等車型,都是引領市場風向的大熱車型。
而在進入國三時代之後,山葉就逐漸喪失了積極進取的銳氣,旗下車型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以125或者150小排量車型的通路車為主,進入到國四時代後,這種趨勢越發明顯,跨騎車也就三款——天劍150,飛致150,飛致250,踏板車就四款——賽鷹125,福喜125,巧格i,巡鷹125,再就是一輛彎梁車。
上面就是山葉在國內的車型譜,一共就是8款車,這哪像一個老牌合資企業的做派?你再看看五羊本田的車型譜,如下圖。
這還不能證明點什麼嗎?
而山葉的進口車卻增加到了三款,如下圖。
據說NMAX155也將在不久進口到國內銷售(未經證實),這說明了山葉現在越來越不再把國內的合資廠當作重點,而將進口大貿車作為主要的利潤增長點,這個對於喜歡低端山葉通路車的朋友們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所以,驃騎府最後的看法就是——山葉FZS150雖好,但是國內的車友可能也只能望而興嘆了。
好了,就到這裡吧,歡迎關注驃騎府!
易車號作者提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