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電影《大決戰》,劇情唯遼瀋,場面看淮海,文戲選平津

2020-12-22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電視劇版《大決戰》已經向我們走來,圍繞著電視劇《大決戰》的選角網友們也是各抒己見,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電視劇版《大決戰》完全沒必要拍,因為電影版《大決戰》已經足夠經典,拍攝電視劇沒有太大意義。

當然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電影《大決戰》在拍攝時是有所缺憾的,拍攝劇版也有發揮空間。此外,還有一部分年輕的網友壓根沒看過電影版。

近期筆者又重溫了電腦硬碟裡的《大決戰》三部曲,對於該片也有了一些新看法,分享出來供想重溫或者觀賞經典的網友們參考。

對於《大決戰》三部曲的整體印象,簡單說就是:看劇情,唯遼瀋,觀場面,看淮海,品文戲,選平津。

一、《遼瀋戰役》看點:劇情,林彪

三大戰役裡,遼瀋戰役是開頭,同時也是最具戰略思想博弈的一個,其過程非常精彩。

在戰役開始之前,國軍在謀劃全軍撤入關內,如果成功的話,不僅華北野戰軍面臨危局,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也不輕鬆。

如果退而求其次,國軍學袁崇煥將全部主力集中到遼西走廊錦州到山海關一線,面對幾十萬精銳硬疙瘩,東北野戰軍也不好啃,貿然學皇太極繞路進關的話又容易腹背受敵。

對於國軍來說最差的情況就是東野先打錦州,可等到東野開始攻打義縣和錦州時,衛立煌和傅作義兩大重兵集團如果東西對進全力增援,這還真有一戰翻盤的可能。

就因為戰略局勢處於關鍵點,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且雙方都面臨著梭哈的巨大壓力,所以遼瀋戰役前雙方的謀略都非常痛苦且糾結,這一點《遼瀋戰役》拍得非常好。

所以,論戰略謀劃,遼瀋戰役最精彩,淮海戰役則偏戰術級別一些,平津戰役則相對比較簡單,只要東野迅速入關,解決問題就只剩下時間了。

《遼瀋戰役》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雙方戰略策劃上,這是非常明智的,也是該部最吸引人的地方。此外,東野遼西圍殲戰也非常有戲劇性,胡家窩棚一戰也被突出了,在這部電影之前,確實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場意義重大的小戰鬥。

《遼瀋戰役》另外一個看點就是對林彪形象的塑造,畢竟這是第一部以林彪為主要人物並且是正面形象的影視作品,其歷史意義非常重大,電影拍得也非常好。

片中林彪的整體形象頗有儒將和大將之風,幾個關鍵點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比如下定打錦州決心之後一連串的命令,面對塔山阻擊戰的堅決,還有對錦州和遼西圍殲戰的運籌帷幄,可以說整部《遼瀋戰役》對歷史上的林彪沒有迴避,在塑造人物又有點睛之筆,是一次塑造歷史人物成功的典範。

二、《淮海戰役》看點:場面,杜聿明和黃百韜

《遼瀋戰役》在戰爭場面上是略有不足的,比如遼西圍殲戰就拍得過分簡單,在場面上被觀眾津津樂道的無疑是《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有幾個點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是黃百韜兵團爭過運河的亂,另一個是邱清泉兵團吃飯時的多,還有一個是黃維兵團進軍時的猛。

尤其是黃維兵團進軍的長鏡頭,已經被廣大網友譽為我國電影史上之最,這段動用一個師兵力拍攝的鏡頭在我國影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淮海戰役》最主要的是三場大戰,碾莊、雙堆集和陳官莊,該片在場面上基本都照顧到了,唯一的遺憾是徐東潘塘之戰雙方混戰的戲劇性場面沒有拍出來。

在《淮海戰役》中值得關注的兩個人物塑造分別是杜聿明和黃百韜。

杜聿明在片中的主要形象是「智」,不論是影片開頭的集中力量先打中原野戰軍,還是率軍從徐州撤退的路線選擇,他的指揮都沒有毛病,但無奈沒有力挽狂瀾的條件。

尤其是在撤退路上,杜聿明收到那個讓他萬劫不復手令時的表情,無力和無奈之感溢於言表,甚至會讓觀眾產生同情。

黃百韜在片中主要體現的是「勇」,他的兵團並不在五大主力之列,幾乎都是非嫡系雜牌軍。但黃百韜兵團給華東野戰軍造成的損失和困難卻比五大主力更大,其勇猛可見一斑,但這麼勇猛且愚忠的人最後也只能落個悲劇下場。

可以說,《淮海戰役》在刻畫對方將領的形象上獨樹一幟,用杜聿明和黃百韜的遭遇去說明國民黨內部的混亂,顯然這更有說服力一些。

三、《平津戰役》看點:文戲,傅作義

論戰鬥場面本身平津戰役也沒有幾個,除了兩頭的新保安之戰和天津攻堅戰之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鬥,因此該部劇情的主要落腳點是北平和平解放談判的文戲部分以及之後的政治協商會議部分。

對於軍迷來說,文戲枯燥,但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文戲卻是很精彩的。因為文戲中出場人物較多,人物臺詞也多,形象也都比較鮮明,因此看起來很有歷史畫面感感。比如兵團司令李文的發言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怎麼對得起校長啊」。

該部在戰爭場面上也有一個經典長鏡頭,那就是攻佔天津金湯橋的航拍,配上《大決戰》特有的背景音樂,這段畫面至今看來仍讓人為之激動。這段鏡頭據說是在天津實地拍攝,確實難得。

在人物塑造上,《平津戰役》將重心放在了傅作義上,演員李定保有兩個影視形象比較深入人心,一個是《雍正王朝》裡的鄔先生,另一個就是《平津戰役》裡的傅作義。該片將傅作義在整個和平談判中的掙扎、無奈和忍辱負重刻畫得很到位,沒有刻意拔高也沒有刻意黑化。

總結起來就是,看《大決戰》一定不能只抱著看戰爭場面的想法,其實嚴格說來,《大決戰》應該首先歸屬於歷史題材而不是軍事題材,該片是融合了歷史、軍事和人物等各方面的史詩巨作,稱之為「國片」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震撼人心大製作電影——《大決戰》
    如今觀眾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對電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國內的電影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都是故事內容空洞,無法讓觀眾產生共鳴,現在能讓人記住一輩子的電影雖然不是很多,但總有一些電影能打動人心,讓人久久不會忘懷。有一部電影曾經讓我震撼不已,至今仍歷歷在目,它就是《大決戰》三部曲!
  • 《大決戰》:投資最大的電影
    1992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系列電影《大決戰》在中國上映了,我是在電影院裡將這三部電影完整的看完,讓我感到非常的震撼,倒不是它投資一個億拍攝的這部這個系列電影,而是影片當中出現的千軍萬馬的場面,那個時候拍電影不像現在玩什麼電腦特技,大都是用電影膠片一幀一幀拍攝下來的真實的畫面,據說拍攝這部電影動用的部隊就達幾十萬人,應該說在中央軍委和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通力合作下
  • 品味經典|空前絕後的電影《大決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看到標題,不作他想,必然說的是《大決戰》三部曲。這三部電影分別於1990年、1991年與1992年上映,每一部都有200多分鐘時長,場面宏大、細節豐富。鄧小平曾在看完三部電影後說:「片子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 【向經典致敬】電影:大決戰:遼瀋戰役
    大決戰:遼瀋戰役主演:古月
  • 電影《大決戰》拍攝動用軍隊13萬,新版電視劇能有如此規模嗎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映時史詩戰爭巨作電影《大決戰》將被拍成電視劇,各大歷史人物的角色飾演者也悉數登場,期待之餘不免有所疑慮。誠然,以電視劇的形式可以更多更全面地展現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歷史實情和細節,但是能不能像電影《大決戰》那樣的宏大場面就很難說了。這些年拍的戰爭片的戰爭規模真不敢恭維,資金雖投入巨大,但是效果很小,戰爭場面超兩百人以上都嫌多,而且還是群演來來回回跑才顯示出「規模」來。
  • 談談《大決戰》系列電影的配樂,片尾曲《江山如此多嬌》傳世經典
    最後再把拍攝的素材,剪輯成三部曲的上下部,算下來,可以算是6集的系列電影,全長600多分鐘。真可謂大場面,大製作,再也無法重新的經典。第二咱們是分析了《大決戰》系列電影的主演,從古月、趙恆多這兩位主角,到林彪的扮演者馬紹信等等主要角色,都一一進行了分析。尤其是林彪這個角色,真的是《大決戰》系列電影最突出的一個角色。
  • 中國最好的戰爭片,仍是「大決戰」三部曲
    這三部電影分別於1990年、1991年與1992年上映,每一部都有200多分鐘時長,場面宏大、細節豐富。鄧小平曾在看完三部電影後說:「片子拍得很好, 我每年都要看一遍。」這三部電影絕不僅僅只是戰爭片,它們的野心更大。它想講述的其實是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問題。
  • 耗資1億拍攝歷史鴻篇巨製《大決戰》,歷時5年動用人力物力不計其數
    電影《大決戰之遼瀋戰役》豆瓣評分 有了拍攝條件,劇本的創作就成為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時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定下了一條基本原則:劇本不好不拍。有了劇本,要想真實還原戰爭的場面又成為了他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戲裡不僅有大規模的作戰場地,還要有幾十萬的作戰部隊。
  • 電影《大決戰》系列:拍攝區域最廣;參演人數最多;真槍實彈最多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遼瀋、淮海和平津戰役相繼在我國東北、中原和華北地區爆發,短短142天時間裡,國民黨軍在淮海以北最大的3個重兵集團全部土崩瓦解,近150萬精銳部隊要麼被擊斃擊傷,要麼被收編俘虜,解放戰爭迅速進入「疾風掃落葉」的掃尾階段。
  • 電影《大決戰》系列:拍攝區域最廣;參演人數最多;真槍實彈最多
    ▲《大決戰》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遼瀋、淮海和平津戰役相繼在我國東北、中原和華北地區爆發,短短142天時間裡,國民黨軍在淮海以北最大的3個重兵集團全部土崩瓦解,近150萬精銳部隊要麼被擊斃擊傷,
  • 中國拍攝的大決戰三部曲,非常經典,為何動用了13萬軍隊?
    說起我國拍攝的電影《大決戰》三部曲,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大決戰三部曲,拍攝了著名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這三部電影既可以三部連續觀看,又可以獨立成篇。大決戰三部曲在80年代後期開始拍攝,90年代初期,開始正式放映。
  • 《大決戰》三部曲已經成為解放戰爭電影無法超越的經典
    不過,戰爭片的影迷,如果也被《八佰》戰士們中的英勇所感動,也可以回顧八一電影工作室製作的解放戰爭系列電影《大決戰》。雖然沒有現代的拍攝技術,但並不妨礙電影英勇中的戰士們。遼瀋戰役決戰這部電影拍攝於是該系列的第一部電影,由李俊、楊光聯合執導。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迎來了決定國家命運的重要時刻。
  • 《大決戰》三部曲,成為解放戰爭影片無法超越的經典,你看過嗎
    不過喜歡戰爭片的影迷們,如果被《八佰》中戰士們的英勇也感慨,也可以再次回顧下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經典解放戰爭片《大決戰》系列。雖然沒有先進的拍攝技術,但是也不妨礙影片中戰士們的英勇體現。大決戰之遼瀋戰役本片拍攝於1991年,是本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由李俊、楊光遠共同導演。本片講述了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迎來了決定民族命運的重要時刻。
  • 《大決戰》三部曲,成為解放戰爭影片無法超越的經典,你看過嗎
    不過喜歡戰爭片的影迷們,如果被《八佰》中戰士們的英勇也感慨,也可以再次回顧下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經典解放戰爭片《大決戰》系列。雖然沒有現今的拍攝技術,但是也不妨礙影片中戰士們的英勇體現。大決戰之遼瀋戰役本片拍攝於1991年,是本系列電影的第一部,由李俊、楊光遠共同導演。本片講述了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迎來了決定民族命運的重要時刻。
  • 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超越的電影版《大決戰》?可能性很小
    深度 摘要:近日由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計劃明年上映。1990年代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版《大決戰》,是堪稱經典的恢宏大片。那麼,現在開拍的電視版《大決戰》,會不會超越90年代的電影版《大決戰》?從各方面看,可能性真的很小。
  • 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超越電影版《大決戰》?可能性很小
    深度摘要:近日由高希希執導的電視劇版《大決戰》開拍,計劃明年上映。1990年代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版《大決戰》,是堪稱經典的恢宏大片。那麼,現在開拍的電視版《大決戰》,會不會超越90年代的電影版《大決戰》?從各方面看,可能性真的很小。
  • 電影《遼瀋戰役》中的亮點,鄭洞國等高級將領被俘時也並不狼狽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短短142天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爆發,國民黨軍各主力集團相繼土崩瓦解,全國解放的大幕從此拉開。▲電影《大決戰》直到199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經過長達5年的精心準備,終於完成了三大戰役系列電影的劇本創作、場地取景、演員挑選、歷史考證等各方面準備工作,並正式將電影取名《大決戰》系列,準備拍攝完成後於次年上映,作為建黨70周年獻禮。
  • 微型道具取代實景,電視劇版《大決戰》拍攝手法新潮,但欠缺誠意
    《大決戰》目前拍攝中的是另一部史詩級巨製《大決戰》,高希希執導,唐國強、劉勁等演員主演,將重點詮釋遼瀋戰役、淮海戰役以及平津戰役三大戰役,重現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史。電影《大決戰》▲電影《大決戰》還原「炮轟錦州」場面而隨著目前拍攝水平和理念的改變,類似於電影版《大決戰》一比一複製戰爭場面的拍攝手法不會再用了,一方面是人力物力等成本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軍改後,軍區等各個部門不會傾力協助文藝作品的拍攝了
  • 平津戰役殲敵超50萬,為什麼卻被認為是三大戰役中難度最小的?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幾個月便連續爆發了著名的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合計殲敵在150萬人以上,北方核心地區基本得到解放。儘管三場戰役都有著巨大的戰略意義,但其中的平津戰役一般被認為是作戰難度最小的,為何如此呢?
  • 央視版《大決戰》主演揭曉,演技派取代特型演員,或成其「軟肋」
    《大決戰》電視劇《大決戰》內容與電影版《大決戰》相同,都將以宏偉逼真的氣勢再現了解放戰爭中三次決定性的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以及平津戰役。《大決戰》炮擊錦州▲電影版《大決戰》炮轟錦州場面電影《大決戰》上到統帥部的較量,中到野戰兵團將領的PK,下到前線士兵的精神面貌,甚至是後勤調度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