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遼瀋戰役》中的亮點,鄭洞國等高級將領被俘時也並不狼狽

2020-10-03 讀萬卷書破萬裡浪


▲遼瀋戰役的結局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短短142天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爆發,國民黨軍各主力集團相繼土崩瓦解,全國解放的大幕從此拉開。新中國成立後,不斷有呼聲要將這三場近代史上少有的大規模戰爭搬上熒幕,但因投資太大等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願。


▲電影《大決戰》

直到199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經過長達5年的精心準備,終於完成了三大戰役系列電影的劇本創作、場地取景、演員挑選、歷史考證等各方面準備工作,並正式將電影取名《大決戰》系列,準備拍攝完成後於次年上映,作為建黨70周年獻禮。《遼瀋戰役》作為《大決戰》系列的第一部,全長3個半小時,前1個小時基本在交代決策層,主要是國共雙方高層在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此後2個半小時則先後是塔山阻擊戰、錦州攻防戰和遼西圍殲戰等慘烈的戰爭景象。


▲突擊隊攻堅錦州外圍據點——配水池

這部影片與以往優秀的經典戰爭電影《紅日》、《平原遊擊隊》一樣,非常注意對基層官兵的描寫,如塔山前線戴著紅圍巾,揮舞著鐵鍬與敵人肉搏的小戰士;錦州外圍配水池攻堅戰中帶病參戰的趙營長等,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配水池一戰中那位年邁的炊事班長,臨行前樂呵呵地告訴戰士們:「豬肉燉粉條,每日一大碗。」但當戰鬥接近尾聲,他挑著一擔子豬肉燉粉條走上陣地的時候,卻只能流著淚將飯菜一勺勺灑在地上,因為戰後統計,擔任突擊部隊的這個營,最後活著走下陣地的不足兩個班。


▲電影拍攝現場

與以往的老電影不同,《遼瀋戰役》拍攝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已經發表12年了,兩岸關係解凍,因此影片對出場的國民黨一方將領描述的非常客觀,幾乎沒有刻意抹黑和醜化,某些將領還表現得非常理智、果斷,如從徐州戰場調來的「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明確提出了搶佔營口、全軍撤出東北的建議,這其實也一直是解放軍方面最擔心的英明之舉。對於杜聿明等人的刻畫,其實也告訴了廣大觀眾,共產黨能夠取得遼瀋戰役乃至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並不是因為國民黨方面的愚蠢和內鬥,而是多方面積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廖耀湘依然有征戰滇緬的風採

即使當遼瀋戰役失敗,國民黨眾將領淪為俘虜的時刻,電影也沒有讓他們表現得非常狼狽,反而頗有些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度。例如,長春全城基本解放的時刻,困守在中央銀行大樓指揮部的「剿總」副司令、第1兵團司令兼吉林省主席鄭洞國並未束手就擒,一度準備「殺身成仁」,只是在部下的苦苦哀求下,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才下達了投降的命令。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被俘後,依然戴著一副金絲眼鏡,並頗有風度對企圖鳴槍鬧事的部下進行管教和訓斥。


▲鄭洞國依然儒將風度

不過,敵人終究是敵人,總得有人瘋狂一下。這個任務最終落在了著名演員孫海英飾演的1個國民黨少校軍官身上,在最後解放瀋陽時,這名軍官衝進了依舊忙碌的電訊科,高喊著「繳槍不繳女人」,手持衝鋒鎗對十餘名女譯電員、女發報員們瘋狂掃射,直至被隨後趕來的解放軍官兵擊斃。



相關焦點

  • 經典電影—大決戰之遼瀋戰役
    首先,《遼瀋戰役》作為一個電影,而不是紀錄片,裡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藝術的效果,究竟持怎樣欣賞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也許批判更加有力,但在那之前,或許應該接近它。既然是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就少不了對於這場戰役的「知識部分」有個基本的了解。對於我這種業餘人士看軍事戰略圖來說,簡直像是看天書!
  • 潛伏在《遼瀋戰役》
    這兩位在電影《遼瀋戰役》中只有幾個鏡頭,他們是誰?
  • 三大戰役,為何國軍最難獲勝的是平津戰役?老蔣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但在48年下半年,解放戰場敵我雙方實力、規模已經較為接近,並且由於連戰不利,國軍總兵力較1946年開戰時下降了100餘萬,儘管中央軍主力尚在,但國民黨部隊士氣明顯受挫,已不具備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時期的銳氣。
  • 鄭洞國為何至死不與深愛的前妻複合?最困難時,她沒有陪伴身邊
    其實我們都知道這不過是一句俗語,縱然人性趨利避害,在面臨抉擇、利益糾紛的時候很容易暴露本性,但是感情是我們在利益權衡時的重要影響因素。真正感情深厚的夫妻,必定是能夠患難與共,攜手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的。
  • 孟良崮戰役後,老蔣懲處了哪4位高級將領他們的結局如何
    因此老蔣狂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受其影響,他手下那些統兵將領也一個個牛得不行,吹牛說大話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戰爭開打後,老蔣發起的全面進攻很快就被粉碎了,被迫改變打法,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這三個兵團中,以湯恩伯的第一兵團衝得最猛,第一兵團中又以整編74行動最為迅速。
  • 淮海戰役中被俘的黃維,抗拒改造27年,最終還是認清了一個道理
    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在淮海戰役的雙堆集突圍戰中被俘,從此當了27年囚徒。 作為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將領,黃維從黃埔軍校一期畢業後,幾乎一直在陳誠部任職,深得陳誠信任。因此,在1948年9月蔣介石組建第十二兵團時,陳誠力薦黃維擔任司令。
  • 三大戰役赤旗力量,哪一戰最難打?參戰將領又姓甚名誰?
    三大戰役從三方陣線展開作戰:平津戰役共產黨將河北地區的國民黨全部擊潰,將中國華北地區的主要陣地都收入囊中。遼瀋戰役結束後,共產黨將東北重工業收入麾下,而這一舉動成功切斷了蔣介石部隊的後備供給,成為獲得最終勝利的關鍵轉折點。淮海戰役國共兩方的實力差距相當大,共產黨卻依靠著永不言棄的精神和百姓的援助,擊退了蔣介石安排在這裡的全部武裝力量,也為之後的渡江戰役的勝利吹響了號角。
  • 重溫電影《大決戰》,劇情唯遼瀋,場面看淮海,文戲選平津
    《遼瀋戰役》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雙方戰略策劃上,這是非常明智的,也是該部最吸引人的地方。此外,東野遼西圍殲戰也非常有戲劇性,胡家窩棚一戰也被突出了,在這部電影之前,確實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場意義重大的小戰鬥。
  • 遼瀋戰役國民黨軍怎能不敗?士兵缺糧少槍,將領卻在黑市發財
    臨時軍事運輸委員會為了保障戰役的順利進行,動員21萬民工、搶修鐵路、公路4370公裡,架設橋梁383座。 支援遼瀋戰役的糧車 戰役準備階段,東北野戰軍做了充足準備。
  • 《大決戰之遼瀋戰役》:難以複製的戰爭片經典
    這是一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作品,拍攝投入的資源是驚人的,據說僅錦西會戰,出動的群眾演員就高達一萬六千人,這對任何電影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數字。另外由於不像現在的商業片一樣有著巨大的票房壓力,電影在演員選擇上根本就無需考慮知名度,重要角色基本都是形象貼近真實人物的特型演員出演,仿真度極高。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平史 決戰中的決戰!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而現實中的大決戰(三大戰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其「暴力鏡頭」、其慘烈程度,比電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雖說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失敗極大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力和軍心,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國民黨或許仍能守住半壁江山。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
  • 這兩位國民黨高級將領,戲劇性被解放軍俘虜,被俘後還非常不服氣
    黃維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當時黃維兵團是國民黨軍第12兵團,被解放軍包圍在了安徽濉溪縣雙堆集鎮。到了1948年12月17日,當杜聿明看到毛澤東主席發表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時。他才知道,在頭一天黃維已經被解放軍俘虜了,還那麼黃偉又是怎麼被俘的呢?這事說起來有點諷刺,因為那些美械裝備。1948年12月16日,見援軍遲遲不到,黃維決定突圍,當天夜裡黃維坐上一輛新坦克,加滿油開足馬力往外就衝。
  • 從大榮走向大恥: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林彪所部第10師俘獲敵第18師師長張輝瓚我軍主要將領:彭德懷、林彪、黃公略、伍中豪、羅榮桓、陳毅、粟裕、敵軍主要將領:魯滌平、朱紹良、蔣光鼐、張輝瓚、譚道源、公秉藩、蔡廷鍇戰役戰鬥經典理由:中國工農紅軍建立後殲敵最多、戰果最巨大的一次戰役,也是紅軍由以遊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轉變過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 談談《大決戰》系列電影的配樂,片尾曲《江山如此多嬌》傳世經典
    所以當時的中央軍委專門成立了專門辦公室,時任軍委領導人楊尚昆親自掛帥,至於當時還健在的一批解放軍高級將領都作為顧問,前後參與拍攝的軍隊多達10萬人以上,共計百萬人次,在電影拍攝中使用的各類軍械,消耗的各類彈藥,都是不可勝數。
  • 上色老照片:直擊硫磺島戰役的真實鏡頭,戰敗被俘的日軍一臉狼狽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這一張張照片中,去看看鏡頭下的硫磺島戰役。照片拍攝於1945年3月太平洋戰爭硫磺島戰役期間,在戰役末期,死守在洞穴中的日軍在彈盡糧絕後,無奈向美軍投降,作為被軍國主義思想洗腦的日軍士兵,在戰場上投降是非常罕見的。
  • 豆瓣8.6分:一部國產史詩電影,沒有戰爭的戰爭片
    這部電影名叫《決戰之後》,講的是建國初期,在北京功德林看守所關押的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們的思想變化。(竹林君提醒:沒看過的,可以先去看這部電影,再來讀這篇文章,也可以先結合我在下文中提供的相關人物資料,更輕鬆的理解這部電影。)這批戰犯,每一個都沾滿鮮血,有無數紅軍、新四軍、解放軍的戰士,倒在他們的腳下,可謂罪惡滔天。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文/張秀陽戊戌年春節,攜家人南行,遊歷的南寧崑崙關。參觀了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在一個山角落裡,孤零零有一座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的墳墓,遊人稀少。說起中村正雄的墳墓,還要說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