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初秋,位於遼西的阜新車站顯得格外忙碌,在夜間不斷有列車到達。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在這裡設置了前線指揮所。一場大戰前夜的肅殺感讓人不寒而慄。雖然都知道會有大戰爆發,但誰也未曾料到這場戰役竟會演變為國共的戰略大決戰。而來來往往的車輛,進進出出的行人成為這場大戰的序曲。
鐵路線上的解放軍
1948年上半年的冬季攻勢結束之後,東北地區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經獲得了解放。與此同時東北解放區的工農業得到極大發展,農業播種面積達到了一億畝以上。
東北野戰軍開始了為期五個月的整軍運動,到當年8月東北野戰軍已經發展到12個步兵縱隊36個師,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縱隊一個坦克團,野戰兵力達到70餘萬,除此之外還擁有33萬的地方二線補充兵團。
鐵路運輸的東北野戰軍裝甲車輛
當中央作出攻打錦州之時。瀋陽與長春之間東北野戰軍主力,卻為如何將幾十萬大軍運動到遼西而苦惱。傳統的徒步行軍,肯定不能做到隱蔽戰略,並且集結不易,時間太長。這次,東北野戰軍改變常規,決定用鐵路輸送。
東北是當時全國鐵路最為發達的地區。遼瀋戰役開始前東北解放區已經擁有了1萬公裡鐵路。為了保障戰役順利進行,1948年8月東北野戰軍召開後勤會議,以東北野戰軍和東北鐵路總局組成臨時軍事運輸委員會。
會議決定開通兩條鐵路運輸線:一條由齊齊哈爾、新立屯到阜新,另一條經由哈爾濱和四平,終點也是阜新。阜新往前,東北野戰軍又開闢了6條兵站運輸公路,交通工具以汽車和大車為主。臨時軍事運輸委員會為了保障戰役的順利進行,動員21萬民工、搶修鐵路、公路4370公裡,架設橋梁383座。
支援遼瀋戰役的糧車
戰役準備階段,東北野戰軍做了充足準備。戰前籌集下了發部隊一個季度的作戰經費,供應了各類槍炮彈1020萬發,手榴彈15萬枚,炸藥2.5萬斤,油料8000桶,糧食3500萬斤,棉衣100萬套。僅僅在9月12-21日就往前線輸送了10餘萬人。當東北野戰軍出現在遼西時,國民黨軍措手不及。東北野戰軍的對手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國軍:減員嚴重,後勤依賴空投
衛立煌接任東北「剿總」司令後,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但這些師在編制上處於缺編狀態,加上地方保安部隊,東北的國民黨軍才55萬人。這55萬人的軍隊被分割於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區域,而且陸上補給被切斷,補給完全依賴空投。
衛立煌
遼瀋戰役打響前,國民黨軍就一直損兵折將,戰鬥力持續下滑。1947年東北野戰軍發動秋季攻勢殲敵69,000千人,1948年冬季攻勢中三個月殲敵15萬。瀋陽長春兩個據點的國軍完全靠中航公司每天四架運輸機的補給度日。蔣介石對衛立煌說「我們運輸機及汽油都無法維持東北這樣龐大部隊的補給,情勢所迫,不得不將東北主力撤到錦州。」
具體到單個部隊,國軍更慘不忍睹。作為東北國民黨軍僅有的兩個重炮團,炮兵第七團第一,二營僅有編制馬匹半數,而飼養很差,第三營則無馬匹;炮兵十二團作為摩託化炮兵團只有七成車輛勉強可用。該團在作戰時無法全員出動,作戰只能以營為單位分散使用。
1948年作為國民黨統治區最大的瀋陽兵工廠只生產了60門迫擊炮,而東北野戰軍的兵工廠卻生產了多達2,328門60毫米迫擊炮,火炮做工精良,以美軍同型迫擊炮為藍本設計,性能一致,零件亦可互換,是解放區自造火炮中的傑作。1947年,瀋陽兵工廠僅僅製造了各種炮彈12萬發,遠遠不能同東北解放區的兵工廠相比。
攻擊錦州的炮兵
東北國軍擁有全國最大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但在國民黨的控制下瀋陽兵工廠效率卻異常低下。而瀋陽解放後,解放軍接管了瀋陽兵工廠,在1949年一年,僅105毫米榴彈炮炮彈,便製造了多達2萬發,而在國民黨軍時期,這個數字僅有3千發。
再來看看東北國軍的兩大主力——新6軍和新1軍。新1軍在東北戰場上屢次遭到團一級的殲滅性打擊,三分之二的團都是重建的,新六軍同樣破損嚴重。剛出關時新1軍兵力為45,748人,現在只剩29,412人;新6軍出關時兵力為43,575人現在只剩33,568人。
1947年來華的美國特使魏德邁問道,新6軍曾經參加過印緬作戰的老兵還有多少、槍械補充情況、車輛數目和車況、服裝和主副食醫藥以及部隊士氣等情況。廖耀湘回答,新6軍在東北參加了不少戰役,消耗極大,且得不到休整補充,由印緬回國的老兵老班長老下級軍官因傷亡、遷調、退伍、逃亡等原因,分散在每個步兵連裡平均不過10個人左右。
部隊兵員缺額多,每連不過一百人上下,自動武器大都消磨太厲害,衝鋒鎗有好多已不能連發,炮彈緊缺,很多車輛只能以「車吃車」的方式維持運力,軍人口糧很差,官兵素質和士氣戰志都下降很大。總之,新6軍目前的戰力不及當初對日作戰的三分之一。
抗戰勝利後的新6軍
當蔣介石提出打通遼西的作戰方案時,東北的將領都沒有反應。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完全不具備野戰能力。以長春為例,新38師看到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後,對長春的機場進行反攻,結果打了幾天只前進不到四百米。新38師作為印緬遠徵軍時代的王牌部隊,到1948年戰力下降得如此厲害,其他的部隊就更差了。雖然蔣介石一再命令,但東北國軍就是不動如山。
彰武得不償失的勝利
東北野戰軍開始進攻錦州時,蔣介石親臨瀋陽下令組建西進兵團,意圖與關內的東進兵團一起夾擊錦州城下的東北野戰軍。
廖耀湘
但西進兵團司令官廖耀湘卻並未按照蔣介石的思路走。廖耀湘指揮西進兵團並未向錦州進攻,卻向東北野戰軍的後勤中轉站彰武進發。這樣做可以威脅東北野戰軍後勤補給線,動搖東北野戰軍的攻擊決心,又避免了與東北野戰軍主力作戰。不過,油料缺乏的西進兵團,出瀋陽僅帶了單程油料,這也預示了廖耀湘兵團兇多吉少。
這個行動早就被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料到。林彪以兩個縱隊來拖住西進兵團,採取糾纏扭打的辦法將國民黨軍西進兵團的部隊帶離錦州方向,將計就計以彰武為誘餌,引誘廖耀湘。廖耀湘也不知是計將主力全部壓到了彰武方向。東北野戰軍看到西進兵團的主力都被吸引過來了,就脫離戰鬥放棄彰武。而國民黨軍卻自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對「佔領」彰武大肆宣傳。
彰武留下的糧食卻讓國民黨軍看花了眼,原本用於作戰的汽車這時都用作運送彰武糧食的發財工具。國民黨軍本來就油料不足,這下又用寶貴的油料做發財工具,通過汽車運糧食販賣到瀋陽的黑市發財。這一下整個西進兵團在彰武陷入了停滯。
東北野戰軍早在彰武失陷之前就在內蒙開闢了第二條補給線。西進兵團奪下彰武只是為自己構建了一個香甜的陷阱。所以在彰武失陷後,在西柏坡的毛澤東主席就說「沈敵進佔彰武於無用之地」。
國民黨軍在彰武熱火朝天地運糧發財時,東北野戰軍卻集中全力將所有的汽車都用上往前線輸送補給。大量彈藥被運到前線,錦州僅僅守了31個小時就被攻陷。而彰武的西進兵團成了東北野戰軍的下一個打擊目標,最終在黑山大虎山一線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