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國民黨軍怎能不敗?士兵缺糧少槍,將領卻在黑市發財

2020-11-20 騰訊網

1948年初秋,位於遼西的阜新車站顯得格外忙碌,在夜間不斷有列車到達。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在這裡設置了前線指揮所。一場大戰前夜的肅殺感讓人不寒而慄。雖然都知道會有大戰爆發,但誰也未曾料到這場戰役竟會演變為國共的戰略大決戰。而來來往往的車輛,進進出出的行人成為這場大戰的序曲。

鐵路線上的解放軍

1948年上半年的冬季攻勢結束之後,東北地區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經獲得了解放。與此同時東北解放區的工農業得到極大發展,農業播種面積達到了一億畝以上。

東北野戰軍開始了為期五個月的整軍運動,到當年8月東北野戰軍已經發展到12個步兵縱隊36個師,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一個炮兵縱隊一個鐵道縱隊一個坦克團,野戰兵力達到70餘萬,除此之外還擁有33萬的地方二線補充兵團。

鐵路運輸的東北野戰軍裝甲車輛

當中央作出攻打錦州之時。瀋陽與長春之間東北野戰軍主力,卻為如何將幾十萬大軍運動到遼西而苦惱。傳統的徒步行軍,肯定不能做到隱蔽戰略,並且集結不易,時間太長。這次,東北野戰軍改變常規,決定用鐵路輸送。

東北是當時全國鐵路最為發達的地區。遼瀋戰役開始前東北解放區已經擁有了1萬公裡鐵路。為了保障戰役順利進行,1948年8月東北野戰軍召開後勤會議,以東北野戰軍和東北鐵路總局組成臨時軍事運輸委員會。

會議決定開通兩條鐵路運輸線:一條由齊齊哈爾、新立屯到阜新,另一條經由哈爾濱和四平,終點也是阜新。阜新往前,東北野戰軍又開闢了6條兵站運輸公路,交通工具以汽車和大車為主。臨時軍事運輸委員會為了保障戰役的順利進行,動員21萬民工、搶修鐵路、公路4370公裡,架設橋梁383座。

支援遼瀋戰役的糧車

戰役準備階段,東北野戰軍做了充足準備。戰前籌集下了發部隊一個季度的作戰經費,供應了各類槍炮彈1020萬發,手榴彈15萬枚,炸藥2.5萬斤,油料8000桶,糧食3500萬斤,棉衣100萬套。僅僅在9月12-21日就往前線輸送了10餘萬人。當東北野戰軍出現在遼西時,國民黨軍措手不及。東北野戰軍的對手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國軍:減員嚴重,後勤依賴空投

衛立煌接任東北「剿總」司令後,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但這些師在編制上處於缺編狀態,加上地方保安部隊,東北的國民黨軍才55萬人。這55萬人的軍隊被分割於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區域,而且陸上補給被切斷,補給完全依賴空投。

衛立煌

遼瀋戰役打響前,國民黨軍就一直損兵折將,戰鬥力持續下滑。1947年東北野戰軍發動秋季攻勢殲敵69,000千人,1948年冬季攻勢中三個月殲敵15萬。瀋陽長春兩個據點的國軍完全靠中航公司每天四架運輸機的補給度日。蔣介石對衛立煌說「我們運輸機及汽油都無法維持東北這樣龐大部隊的補給,情勢所迫,不得不將東北主力撤到錦州。」

具體到單個部隊,國軍更慘不忍睹。作為東北國民黨軍僅有的兩個重炮團,炮兵第七團第一,二營僅有編制馬匹半數,而飼養很差,第三營則無馬匹;炮兵十二團作為摩託化炮兵團只有七成車輛勉強可用。該團在作戰時無法全員出動,作戰只能以營為單位分散使用。

1948年作為國民黨統治區最大的瀋陽兵工廠只生產了60門迫擊炮,而東北野戰軍的兵工廠卻生產了多達2,328門60毫米迫擊炮,火炮做工精良,以美軍同型迫擊炮為藍本設計,性能一致,零件亦可互換,是解放區自造火炮中的傑作。1947年,瀋陽兵工廠僅僅製造了各種炮彈12萬發,遠遠不能同東北解放區的兵工廠相比。

攻擊錦州的炮兵

東北國軍擁有全國最大的兵工廠瀋陽兵工廠,但在國民黨的控制下瀋陽兵工廠效率卻異常低下。而瀋陽解放後,解放軍接管了瀋陽兵工廠,在1949年一年,僅105毫米榴彈炮炮彈,便製造了多達2萬發,而在國民黨軍時期,這個數字僅有3千發。

再來看看東北國軍的兩大主力——新6軍和新1軍。新1軍在東北戰場上屢次遭到團一級的殲滅性打擊,三分之二的團都是重建的,新六軍同樣破損嚴重。剛出關時新1軍兵力為45,748人,現在只剩29,412人;新6軍出關時兵力為43,575人現在只剩33,568人。

1947年來華的美國特使魏德邁問道,新6軍曾經參加過印緬作戰的老兵還有多少、槍械補充情況、車輛數目和車況、服裝和主副食醫藥以及部隊士氣等情況。廖耀湘回答,新6軍在東北參加了不少戰役,消耗極大,且得不到休整補充,由印緬回國的老兵老班長老下級軍官因傷亡、遷調、退伍、逃亡等原因,分散在每個步兵連裡平均不過10個人左右。

部隊兵員缺額多,每連不過一百人上下,自動武器大都消磨太厲害,衝鋒鎗有好多已不能連發,炮彈緊缺,很多車輛只能以「車吃車」的方式維持運力,軍人口糧很差,官兵素質和士氣戰志都下降很大。總之,新6軍目前的戰力不及當初對日作戰的三分之一。

抗戰勝利後的新6軍

當蔣介石提出打通遼西的作戰方案時,東北的將領都沒有反應。此時的國民黨軍隊完全不具備野戰能力。以長春為例,新38師看到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後,對長春的機場進行反攻,結果打了幾天只前進不到四百米。新38師作為印緬遠徵軍時代的王牌部隊,到1948年戰力下降得如此厲害,其他的部隊就更差了。雖然蔣介石一再命令,但東北國軍就是不動如山。

彰武得不償失的勝利

東北野戰軍開始進攻錦州時,蔣介石親臨瀋陽下令組建西進兵團,意圖與關內的東進兵團一起夾擊錦州城下的東北野戰軍。

廖耀湘

但西進兵團司令官廖耀湘卻並未按照蔣介石的思路走。廖耀湘指揮西進兵團並未向錦州進攻,卻向東北野戰軍的後勤中轉站彰武進發。這樣做可以威脅東北野戰軍後勤補給線,動搖東北野戰軍的攻擊決心,又避免了與東北野戰軍主力作戰。不過,油料缺乏的西進兵團,出瀋陽僅帶了單程油料,這也預示了廖耀湘兵團兇多吉少。

這個行動早就被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料到。林彪以兩個縱隊來拖住西進兵團,採取糾纏扭打的辦法將國民黨軍西進兵團的部隊帶離錦州方向,將計就計以彰武為誘餌,引誘廖耀湘。廖耀湘也不知是計將主力全部壓到了彰武方向。東北野戰軍看到西進兵團的主力都被吸引過來了,就脫離戰鬥放棄彰武。而國民黨軍卻自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對「佔領」彰武大肆宣傳。

彰武留下的糧食卻讓國民黨軍看花了眼,原本用於作戰的汽車這時都用作運送彰武糧食的發財工具。國民黨軍本來就油料不足,這下又用寶貴的油料做發財工具,通過汽車運糧食販賣到瀋陽的黑市發財。這一下整個西進兵團在彰武陷入了停滯。

東北野戰軍早在彰武失陷之前就在內蒙開闢了第二條補給線。西進兵團奪下彰武只是為自己構建了一個香甜的陷阱。所以在彰武失陷後,在西柏坡的毛澤東主席就說「沈敵進佔彰武於無用之地」。

國民黨軍在彰武熱火朝天地運糧發財時,東北野戰軍卻集中全力將所有的汽車都用上往前線輸送補給。大量彈藥被運到前線,錦州僅僅守了31個小時就被攻陷。而彰武的西進兵團成了東北野戰軍的下一個打擊目標,最終在黑山大虎山一線全軍覆沒。

相關焦點

  • 電影《遼瀋戰役》中的亮點,鄭洞國等高級將領被俘時也並不狼狽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短短142天裡,影響中國歷史走向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爆發,國民黨軍各主力集團相繼土崩瓦解,全國解放的大幕從此拉開。《遼瀋戰役》作為《大決戰》系列的第一部,全長3個半小時,前1個小時基本在交代決策層,主要是國共雙方高層在排兵布陣、調兵遣將,此後2個半小時則先後是塔山阻擊戰、錦州攻防戰和遼西圍殲戰等慘烈的戰爭景象。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老周 摘要: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被稱為決戰中的決戰,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戰果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戰役,也是國民黨軍相對更佔據優勢,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取勝的機會?
  • 三大戰役赤旗力量,哪一戰最難打?參戰將領又姓甚名誰?
    三大戰役是中國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決戰,我國的政權基本上從國民黨那裡轉移到了共產黨手中。三大戰役從三方陣線展開作戰:平津戰役共產黨將河北地區的國民黨全部擊潰,將中國華北地區的主要陣地都收入囊中。遼瀋戰役結束後,共產黨將東北重工業收入麾下,而這一舉動成功切斷了蔣介石部隊的後備供給,成為獲得最終勝利的關鍵轉折點。淮海戰役國共兩方的實力差距相當大,共產黨卻依靠著永不言棄的精神和百姓的援助,擊退了蔣介石安排在這裡的全部武裝力量,也為之後的渡江戰役的勝利吹響了號角。
  • 遼瀋戰役最慘烈的惡戰,東野命令:讓敵在我陣地前屍橫遍野
    1948年9月12日,我東北野戰軍發起遼瀋戰役。這場發生在白山黑水間空前規模的大戰,拉開了國共戰略大決戰的序幕,直接逆轉了雙方的力量對比。遼瀋戰役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塔在為期52天的遼瀋戰役期間,10月23日至25日間的黑山阻擊戰,往往被大家低估。實際上,這場戰役全面反映了國共雙方在戰略、戰役、戰術層面的全方位博弈。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這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的犧牲是最大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傷亡的人數總和幾乎與一場淮海戰役的傷亡持平,平均每天就約有700烈士犧牲在戰場,付出的代價遠超了遼瀋和平津兩大戰役,側面反映了,窮途末路的國民黨為剿滅共產黨幾乎集中了大量優勢兵力,我軍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經過了長期的苦戰,最終奪取了這場戰役的勝利。那麼,在淮海戰役中,是由哪些高層將領在指揮國民黨軍隊作戰,在淮海戰役中又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 孟良崮戰役後,老蔣懲處了哪4位高級將領他們的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爆發前,國民黨在兵力和武器裝備等方面都佔據著絕對優勢,背後還有美國的支持。因此老蔣狂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受其影響,他手下那些統兵將領也一個個牛得不行,吹牛說大話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戰爭開打後,老蔣發起的全面進攻很快就被粉碎了,被迫改變打法,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
  • 經典電影—大決戰之遼瀋戰役
    首先,《遼瀋戰役》作為一個電影,而不是紀錄片,裡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藝術的效果,究竟持怎樣欣賞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也許批判更加有力,但在那之前,或許應該接近它。既然是歷史戰爭題材的電影,就少不了對於這場戰役的「知識部分」有個基本的了解。對於我這種業餘人士看軍事戰略圖來說,簡直像是看天書!
  • 三大戰役,為何國軍最難獲勝的是平津戰役?老蔣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1948年三大戰役打響前,客觀實力佔據上風的仍然是國民黨軍。但在48年下半年,解放戰場敵我雙方實力、規模已經較為接近,並且由於連戰不利,國軍總兵力較1946年開戰時下降了100餘萬,儘管中央軍主力尚在,但國民黨部隊士氣明顯受挫,已不具備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時期的銳氣。
  • 敵軍35軍被困,發電報要求空投補給,沒想到空投到我軍陣地
    包圍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之一,發生在平津戰役中。當時,國民黨軍隊35軍被包圍在新保安城內部,外邊是楊得志率領的部隊。如果能夠把三十五軍包圍起來,那實際上就有可能和平解放北平。新安城內的國民黨士兵大肆消耗城池內的補給品,迅速向國民黨高層發出電報,要求空投補給。國民黨的軍隊可是不差錢的軍隊,有大批的飛機,裝備著當時美國最先進的武器。
  • 潛伏在《遼瀋戰役》
    這兩位在電影《遼瀋戰役》中只有幾個鏡頭,他們是誰?第一位,臺詞是「老子繳槍不繳女人」第二位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解放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孟良崮戰役了,為了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華野做出的準備是非常大的。國民黨整編74師不是一般的部隊,這支部隊不僅僅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還是國軍頭號主力,整編74師和五大主力中的另外四支部隊都不一樣,18軍和第五軍是國軍老牌主力,後面都有很強大的背景,不論是兵員還是武器都是優先補給,新一軍和新六軍二戰時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美軍的強大火力補給,只有74軍,也就是後來的整編74師是靠一場場硬仗打出來的。
  • 從大榮走向大恥: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和3個多旅約1.2萬人,繳獲各種武器1.1萬餘件。,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以伏擊戰為主殲敵情況:紅一方面軍共殲滅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近3個師,俘虜官兵萬餘人,繳槍1萬餘支,及大量槍械、子彈、電臺等軍用物資。
  • 塔山阻擊戰,成為影響遼瀋戰役的關鍵,蔣介石到底為何失敗
    遼瀋戰役作為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共計歷時52天,以傷亡六萬多人的代價,殲滅敵軍近五十萬餘人,更是從此一舉扭轉我軍與國軍的戰略態勢。而我解放軍更是在軍隊數量上從此超過了國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這本書。
  • 我軍總攻瀋陽,國民黨軍歡呼:解放軍來人了,大家快來交槍
    而坐鎮瀋陽的國民黨軍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已於10月30日乘飛機逃跑。留守瀋陽的國民黨軍第八兵團司令周福成無法控制他的部隊,成了光杆司令。滿城的國民黨軍隊打著白旗,甚至開著吉普車,到處尋找解放軍,主動要求投降。進城的解放軍為接受國民黨軍隊的投降,忙得不可開交。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海南島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的渡海登島作戰。海南島戰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結束,歷時56天,實現了海南島全島解放。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而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在人民的支持下,我軍戰士愈戰愈勇,因此從1947年7月開始,我軍就由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在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軍主力幾乎已經全軍覆沒,我黨取得全國性的勝利已是時間問題。 所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具有重要戰略決戰性質的三場戰役!
  • 曾澤生,率領60軍和平起義,為遼瀋戰役的勝利做出卓越貢獻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又迎來了解放戰爭,那時候有著名的三大戰役,其中就有遼瀋戰役,這場戰役解放軍幾乎是取得了在東北的全部勝利,摧毀了國民黨在東北的中堅力量,也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長春起義是這場戰役中的一場重要行動,當時的解放軍在長春城外實行的是保守策略,一直不主動進攻,城內的國民黨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其中駐守在城內的國民黨軍隊就有六十軍,而曾澤生就是六十軍的軍長,經過我軍的策反和遊說,曾澤生也看到了解放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祖國的統一也是大勢所趨,所以他帶領著六十軍脫離了國民黨,加入了解放軍的隊伍。
  • 遼瀋戰役後,縱隊司令員要求隨軍入關,總部說沒打算把你留下
    (萬毅中將)不過,因為工作的需要,萬毅從第一縱隊調到了第五縱隊,參加了遼瀋戰役。在這次大會戰中,萬毅帶領第五縱隊死打硬拼,不怕傷亡,勇敢迎戰國民黨的精銳廖耀湘兵團,打了很多惡戰,經受住了殘酷的考驗,並在戰爭中迅速成長、成熟,遼瀋戰役結束了,萬毅卻有了思想顧慮,馬上大軍就要入關作戰了,繼續完成解放全國的戰爭任務。
  •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參戰犧牲了四位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中國人民志願軍也是傷亡慘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四位軍級的將領。,平津等重要的戰役,在戰爭當中英勇無畏,斬獲了許多功勞,在新中國解放之後,李湘出任第67軍軍長,並且根據中央的命令帶領自己的部隊前往朝鮮作戰,到達朝鮮之後,李湘部隊所接受的任務就是在金城地區擔負作戰和防禦的任務。
  • 金門戰役後,國民黨軍一直流傳著「共軍水鬼」的傳說,整整幾十年
    20世紀在金門前線服役過的臺灣官兵,對於「共軍水鬼」的傳說,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一段時間,甚至到了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地步,夜間哨兵經常報告有"共軍水鬼",不時向海岸灘頭盲目射擊。那麼真實的歷史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1949年10月,解放軍跨海進攻金門失利,金門戰役是解放戰爭後期最大的一次敗仗。此後,由於種種原因,解放軍沒有再次攻打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