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

2021-01-17 老張在路上玩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

文/張秀陽

戊戌年春節,攜家人南行,遊歷的南寧崑崙關。參觀了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在一個山角落裡,孤零零有一座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的墳墓,遊人稀少。

說起中村正雄的墳墓,還要說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大戰。

崑崙關戰役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也是桂南會戰國民革命軍投入戰力最強部隊的一場戰役。主要地點位於中國廣西戰略要點崑崙關,起始時間為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崑崙關戰役有廣義和狹義兩個說法,廣義的就是指桂南會戰中的防守南寧、反攻南寧和賓陽作戰三部分,而狹義的只是指桂南會戰中的反攻南寧部分。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與南寧市崑崙鎮交界處,南寧東北方,距廣西首府南寧市50公裡。相傳崑崙關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所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崑崙關是南寧市門戶和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關門上刻有「崑崙關」三個大字,有「南方天險」之稱。

崑崙關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史籍記載,賓陽崑崙關曾發生過數次大規模的戰鬥,其中,最著名是宋朝狄青與儂智高之戰和1939年底到1940年初中日崑崙關之戰。

1939年11月15日,日本軍隊在北海灣龍門港登陸,攻佔欽州、防城後,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於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佔南寧。

12月4日日軍進佔崑崙關後,即以一個聯隊的精銳部隊扼守,並在該關以北的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五三、六○○、羅塘南等高地,以及立別嶺、枯桃嶺等地,修築據點式的堡壘工事,企圖固守。雙方處於對峙狀態。

1939年12月18日,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奉命率部擔任對邕賓路的正面攻擊,意在先行擊破崑崙關及八塘附近之敵。其作戰部署是:以鄭洞國榮譽第一師正面戰鬥;戴安瀾二○○師為總預備隊;邱清泉新編第二十二師迂迴敵後進出南寧以北,向六塘守敵攻擊,以截斷南寧、崑崙關交通聯絡,孤立崑崙關之敵。

第五軍在戰車、炮火掩護,對崑崙關日軍發起攻擊。鄭洞國師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首先佔領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夜襲,相繼佔領老毛嶺、萬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最後攻佔崑崙關。

19日午後,日軍在飛機掩護下,進行反撲,奪取崑崙關。雙方展開反覆爭奪。

27日,是崑崙關爭奪戰最激烈的一天,中國空軍第三大隊出動6架飛機支援陸軍戰鬥。雙方傷亡甚重。杜聿明經過縝密的觀測,了解崑崙關周圍地形和敵陣地兵力火力,決定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其部署是:令第二○○師副師長彭壁生率部從公路左側越過崑崙關,形成包圍之勢;邱清泉師把戰車埋伏在公路兩旁的叢林地帶;鄭洞國師則加強右翼攻勢,進入崑崙關內敵軍縱深陣地,將敵指揮部及炮兵陣地摧毀,並乘勝攻擊,大敗敵軍。

經過18天的激戰,至31日日軍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卻。崑崙關戰役勝利結束。據日本戰後公布的材料說,此役日軍第二十一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傷亡40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在崑崙關南5公裡的九塘被鄭洞國師第三團擊斃。

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

崑崙關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自武漢失守以來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但中國軍隊也付出了傷亡24000人的沉重代價。

杜聿明在奪回崑崙關後不久即寫絕句一首,藉以抒懷:

北海風建騎道士,崑崙月葬太和魂。

扶桑萬裡櫻花節,夜兩千家數淚痕。

杜聿明詩裡的「崑崙月葬太和魂」。指的就是日本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

中村正雄(1892—1939),侵華日軍將領,1892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早年就讀於日本金澤第一中學校、名古屋地方幼年學校、中央幼年學校。1913年5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20年11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先後歷任日軍參謀本部勤務軍官、陸大教官、日本陸軍步兵學校教官、參謀本部通信課長等職務。

1939年3月升任陸軍少將,同年12月25日在崑崙關戰役中,被國民黨軍隊擊斃。死後追晉為陸軍中將。

第五軍在杜聿明指揮下,戰鬥異常激烈。因崑崙關日軍不支求援,南寧日軍第21聯隊主力在聯隊長三木吉之助率領下猛攻五塘企圖增援崑崙關日寇,國軍新22師雖竭力阻擊,但日軍仍有部分部隊乘隙通過,與崑崙關日軍會合。但日軍援軍太少,不足解崑崙關日軍的危局。

12月20日,日軍第五師團師團長今村均命令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率第42聯隊兩個大隊增援崑崙關。至此,中村正雄開始踏上了死亡之路。

中村正雄率部與五塘、七塘的國軍阻擊部隊激戰,於12月24日才緩慢進抵八塘和九塘之間。

24日下午4時,在九塘前阻擊日軍的國軍第五軍所屬榮譽第一師第3團團長鄭庭笈,用望遠鏡看見前方路邊草坪上有日軍軍官集合講話,於是命令迫擊炮和重機槍一起向該方向開火。國軍戰史中,認為中村正雄就是斃命於此時。

另據戰後日軍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的記載,中村正雄的斃命過程其實遠比這要更複雜。

據該書稱,中村正雄其實早在23日上午11時就在七塘西北約2公裡處負傷,左側臉頰軟組織被國軍子彈穿透。24日晨8時左右,中村正雄在九塘附近觀察情況時,再次被國軍擊穿腹部造成重傷。而中村正雄的最終斃命則是在25日凌晨。

24日當晚日軍軍醫在九塘附近的一座民房裡給受重傷的中村做手術,剛打開腹部,國軍火炮即向該方向射擊,一顆迫擊炮彈不偏不倚擊中該民房的屋頂。雖然日軍軍醫捨身趴在中村的身上,中村似乎並未直接被彈片擊中,也被飛沙走石灌了一肚子。軍醫雖然將手術最終做完,但中村正雄還是於25日凌晨5時18分斃命。

中村正雄在從南寧增援崑崙關的短短幾十公裡的路上,接連三次被國軍擊中(兩次槍傷外加一顆迫擊炮彈),可見崑崙關戰事的激烈。

崑崙關戰事結束後,因為中村正雄是日軍在桂南會戰中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最高軍階的軍官,中國人按戰後軍人陣亡安葬慣例為其立墓,杜聿明親自書寫墓碑文字:崑崙關戰役陣亡日本第五師團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墓。

據有關資料記載:這座墳墓,其實是一座空墳。因為當時處於戰爭時期,中村正雄的屍身不知去向。

相關焦點

  • 日軍少將,戰死後受到全體中國人的尊重,蔣介石下令厚葬
    所以,當抗日戰爭爆發以後,中村正雄曾多次上書裕仁天皇,請求他下令,不準日軍肆意破壞中國的文物和古建築。1939年,日軍在北海灣龍門港登陸,隨後沿邕欽公路北犯,南寧淪陷。崑崙關戰役爆發後,日軍以一個聯隊扼守崑崙關,並在該關以北的仙女山、立別嶺、等數十處關隘修築了堅固的堡壘工事,企圖固守。1939年12月,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奉命前去剿滅崑崙關附近的日軍。
  • 【震撼人心】30分鐘回顧崑崙關戰役,催人淚下...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東北50公裡處,相傳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此設關。這裡海拔雖僅有300多米,但周圍群山高拱,素有「雄關獨峙鎮南天」的美譽,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是民間傳統的關公磨刀節,這一天的崑崙關風景旅遊區人頭攢動,十裡八鄉的人們紛紛趕來,旺盛的香火不僅為關公獻祭,更為著一群不容忘卻的英雄。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1939年秋,日軍為封鎖中國後方,阻止中國取道越南運送物資,侵佔中國通往西南大後方的沿海交通線,同時積極準備發動崑崙關戰役。
  • 唯一一位被厚葬立碑的日軍將領——中村正雄的「軍史錄」
    上世紀抗戰爆發,日軍惡行昭著,唯有將領中村正雄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受到尊敬,他在前線陣亡後,對手給了他厚葬。優秀軍官中村正雄1892年出生於日本石川縣,早年就讀於金澤第一中學校、中央幼年學校等。他1913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21歲的年紀就成為了陸軍少尉,任職於步兵聯隊,7年後,中村正雄從日本陸軍大學畢業。
  • 崑崙關大捷,日軍少將中村正雄被擊斃,杜聿明為何給他立碑
    那是1933年,8萬關東軍侵略長城各關口,國軍第25師防守的北古口遭到日軍猛烈進攻,守軍堅持抵抗8天之後,於3月12日,在25師副師長杜聿明的命令下,部隊往南天門一線撤退。部隊在撤退時遭到日軍飛機和大炮的轟炸,日軍步兵從北山追來,這時7位戰士被留下擔任阻擊任務,由於撤退匆忙,竟然忘記了給7位戰士下達撤退命令,就這樣7位戰士在帽山上死守。
  • 致敬崑崙關戰役323位抗日烈士 79年後終見天日
    高峰隘是南寧西面的一道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隘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與崑崙關互為犄角。佔領了高峰隘相當於直接控制了南寧市。和崑崙關主峰一樣是當年戰役中敵我必爭之地。崑崙關戰役開始後,國軍135師1059團在心墟飛鳳嶺,龔屋嶺,羅山一帶和日軍作戰,並展開了拉據戰,雙方互有進退,雙方的死傷也很大,20日,135師和170師配合佔領了高峰隘,日軍馬上派出41聯隊第2大隊主力趁黑潛至高峰隘東側
  • 12月18日抗戰崑崙關戰役爆發1939年:中村正雄遭受3次襲擊而斃命
    12月18日抗戰崑崙關戰役爆發1939年:中村正雄遭受3次襲擊而斃命1939年12月18日:抗日戰爭廣西崑侖關戰役爆發。崑崙關戰役中,日軍的傷亡還是比較慘重的。戰時日軍自己的傷亡數字是4000多人。一般認為,這是有水分的,日軍實際傷亡在約7000人。我軍傷亡更大。
  • 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外,還請了一位日軍將領當參謀
    金門戰役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第十兵團作戰不夠勇敢,主要因為解放金門需要渡海作戰。這樣一來的話,給第十兵團解放金門增加了很大的困難。要知道,陸地作戰與海戰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再說,在這之前第十兵團並沒有渡海作戰經驗。別說第十兵團了,整個五大野戰軍也沒有海上作戰的經驗將領與戰士。渡海作戰,除了要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外,同時還要有先進的渡海作戰工具。
  • 走進崑崙關!中國軍隊是如何完爆日本第五師團?
    80年前,舉世聞名的崑崙關戰役爆發人們不會忘記長眠於此的抗日英烈。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南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崑崙關戰役遺址崑崙關戰役遺址講解員帶你走進崑崙關戰役遺址「倭師幾處留殘壘,漢幟依然卷大風。」1939年冬發生的崑崙關戰役,是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場慘烈攻堅,成為與臺兒莊大戰、平型關戰役同享盛譽的中華民族偉大抗戰名篇。1939年12月,侵華日軍妄圖切斷當時中國大後方唯一暢通的國際交通線——桂越國際交通線。侵華日軍第五師團在欽州灣登陸後侵犯南寧,12月4日佔領了崑崙關。
  • 1939黃土嶺戰役:八路軍擊斃抗日以來日軍最高將領,中將阿部規秀
    表面上看起來我軍似乎破天荒的擊斃了敵軍中將很厲害,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初這一場戰役讓聶榮臻很生氣,那麼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為什麼聶榮臻會火急火燎的呢?1.為什麼說黃土嶺戰役得不償失呢?3.因為各支隊的各行其是,聶榮臻明白部隊的劣勢,因為擊斃阿部規秀避免了大動幹戈當時我軍和日軍進行了激戰,到11月8日的時候,黃土嶺戰場上,我軍只剩下了老一團和120師特務團。面對日軍空投的彈藥和空投的指揮官,八路軍想要與其正面硬槓,在力量上明顯是不佔優勢的。
  • 他文質彬彬,為什麼外號叫「邱瘋子」?差點全殲日軍一個聯隊
    但不得不承認,雖然國軍經常打敗仗,但國民黨軍隊中也是人才輩出,有許多富有才能的將領,其中一位「邱瘋子」的傳奇被大家廣為流傳。「邱瘋子」原名邱清泉,從他個人的經歷來說他並沒有「瘋子」的特徵,外觀上看反而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學者,本在上海大學讀書的他志氣滿滿,立志想要為國家做一些自己的貢獻,但是身為研究社會學的大學生來說,報效祖國這個話題仿佛越來越遠,直到看到黃埔軍校招生信息,便立即決定棄武從文。
  • 日軍俘虜國軍中將,隱藏幹數月苦力逃走,後復仇殺敵5000和一少將
    這一點,日軍在1937年的南京戰役中,對10萬名放下武器成為戰俘的國軍進行殘忍屠殺,製造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受害人數多達30萬之眾。還有個別沒有被殺害的官兵,成了日軍的俘虜,命運也十分悲慘,免不了被羞辱,嚴刑拷打一番,心理和身體上備受折磨,有些人承受不住,就會成叛徒,背上漢奸的罪名,而那些面對敵軍的酷刑,能夠目光如炬,視死如歸的人,最後也被日軍兇殘地殺害。
  • 35人共用一座墳?日本推出「共享墳墓」,能省42萬,網友吵翻了
    舉報   當地時間12月22日,據SoraNews24報導,目前日本千葉縣一家墓地推出共享墳墓
  • 你知不知道,珠海有一座日軍慰安所?
    因為在上表村上表路五巷12號,藏著一座日軍慰安所,這是日軍在三灶島犯下罪行最有力的證據之一。這是一座典型的嶺南建築,原為鄉間的「閱書報社」,日軍佔領三灶島之後,把此處闢為慰安所,把從朝鮮、臺灣、東南亞擄掠來的婦女供日軍淫樂。
  • 日軍在硫磺島戰役修建連環地堡群,號稱可以抗百噸炸彈,結果如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出現了許許多的經典戰役,例如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戰役等等,它們不僅是世界軍事上的奇蹟,更是二戰中為人所熟知的歷史轉折點。不過在二戰中不僅僅是著名將領們的博弈對決引人注目,吸引著很多愛好歷史的人的目光,也有著一些無名小卒們的意外出現,改變了一場戰役的進程。
  • 三大戰役,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國軍將領有誰你就懂了
    那淮海戰役為什麼這麼難打呢?我們從與我軍交手的國軍將領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 相反,劉峙是蔣介石極為賞識的將領,素有北伐戰爭中的「福將」、中原大戰中的「常勝將軍」之稱,曾在龍潭戰役中一舉擊潰孫傳芳主力,扭轉戰局,在蔣桂戰爭中擊敗胡宗仁幹將胡宗鐸,於蔣唐戰爭中擊敗唐生智,於中原大戰中擊敗傅作義,1935年4月蔣介石首次授銜,劉峙被授予二級上將軍銜,與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黃埔系將領裡則居於第一,僅次於一級上將何應欽。
  • 愛國將領戴安瀾有多恨日本侵略者,看看他為子女起的名字就知道了
    戴安瀾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曾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崑崙關戰役。戴安瀾1942年,戴安瀾率領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赴緬與日軍作戰。同年5月,由於英軍的不配合,第200師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13日,戴安瀾在率軍突圍時不幸中彈負傷。
  • 壯烈殉國後,毛主席親自為他寫詩
    毛主席讚頌的這位殉國將領,既不是八路軍將領,也不是新四軍將領,而是一位國軍名將:戴安瀾。戴安瀾將軍為什麼能得到毛主席的如此重視,還得從他的生平說起。全面抗戰爆發後,戴安瀾更是迎來了巔峰時刻,先後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保衛戰、崑崙關戰役等等重大戰役,立功無數。
  • 英帕爾戰役:日軍作戰方案貽笑大方,9萬大軍7萬居然成了野鬼
    在整軍備戰並獲得來自美國與中國裝備與軍力資源的同時,開始派遣小股部隊對日軍陣地進行試探性進攻,先是於1942年12月發動第一次若開邦戰役,後又空降特遣隊至日軍後方展開襲擾,雖然英軍這些進攻嘗試最後都被日軍識破並粉碎,但卻有效牽制了日軍在緬甸的力量。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解放戰爭期間最著名的戰役莫過於孟良崮戰役了,為了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整編師,華野做出的準備是非常大的。,成為了日軍聞風喪膽的部隊。這支部隊幾乎參加了抗戰期間的所有大型會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武漢會戰,鄂西會戰,上高會戰,三次長沙會戰,常德保衛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這些著名的戰役中,都有74軍的身影,74軍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