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外,還請了一位日軍將領當參謀

2020-12-22 熊熊講歷史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屬於是勝利軍,當時追著蔣介石的國軍到處跑。但是卻在這過程中,第三野戰軍在解放金門島時馬失前蹄,吃了一場敗仗,讓第十兵團損失慘重,這也是解放戰爭後期,我軍吃得最大的一次敗仗。金門戰役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第十兵團作戰不夠勇敢,主要因為解放金門需要渡海作戰。這樣一來的話,給第十兵團解放金門增加了很大的困難。要知道,陸地作戰與海戰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再說,在這之前第十兵團並沒有渡海作戰經驗。別說第十兵團了,整個五大野戰軍也沒有海上作戰的經驗將領與戰士。

渡海作戰,除了要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外,同時還要有先進的渡海作戰工具。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海上作戰工具都使用了航母,戰列艦,巡洋艦等先進武器。而第十兵團在解放金門島時,使用渡海作戰的工具還是木帆船,這樣,不失敗才怪。木帆船在海上無風無大浪的情況下,還能夠完成作戰任務,如果,遇到大風大浪,那就危險了。

金門戰役

第十兵團在沒有擁有很好的渡海作戰工具,以及海上作戰經驗,冒然解放金門島,因此導致了失敗。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外,蔣介石還動用了國軍中的王牌悍將胡璉擔任金門島總指揮。這一次,蔣介石啟用胡璉,確實是棋高一著。一貫在軍事上指揮失誤,用人失誤的蔣介石這次,這次用對了人。除了胡璉以外,還有前線指揮官第十八軍長高魁元,第二十二兵團司令李良榮也是功不可沒。

然而,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高魁元三位國軍將領外,還有一位日軍將領在此戰中扮演參謀長的角色,他就是根本博。要知道,日本在1945年就投降了,而金門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在1949年,時隔四年後,怎麼會還有日軍將領在國軍陣營中任參謀的?

李良榮

根本博,他是日本陸軍中將,也是昭和軍閥的骨幹,同時還是最後一任駐蒙軍司令官,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根本博依然繼續頑抗,直到與蘇軍作戰失敗後,才面對失敗的現實。在他投降後,並沒有成為戰犯,反而遣送回國了。回國後的他受好友邀請到臺灣做客,卻在機緣巧合下,收到蔣介石一封信。因為此時的蔣介石在解放戰爭中連戰連敗,於是求助日軍將領根本博。

根本博

根本博與蔣介石算是舊識了,加上在日軍投降後,給予了一定的幫助。因此,當他接到蔣介石的求助信後,立刻動身赴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路上根本博被美軍截獲,經過一番解釋,美軍把他押到臺灣了。在這裡,他受到了蔣介石的接見,並且聘請根本博擔任參謀長,讓他到金門輔助湯恩伯抵禦我軍的進攻。其實金門守衛戰,在這之前,指揮官是湯恩伯,後來才是胡璉。而根本博在此戰中扮演顧問或參謀長的角色,提出嚴島合戰戰鬥,幫助國軍擊退了第十兵團的進攻。

通過此戰的成功,蔣介石還成立了以日本軍人為首的「白團」軍事顧問團。還私自招收英勇軍,最後還是在美軍的施壓下,蔣介石才解散這個組織。而根本博也遣送回去了,根本博回到日本後,鬱鬱寡歡、終日酗酒,1966年病逝。

相關焦點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金門王」胡璉特別愛財,為何還被蔣介石重用?
    在這之後,蔣介石陸續發動了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戰爭。當時國民黨的大勢已去,蔣介石的這些作為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發動的戰役中,有一個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就是胡璉。因為常年駐守金門等地,胡璉也被稱為「金門王」。「金門王」胡璉一直是蔣介石手下重要的將領,他出自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屬於「小委員長」陳誠的「土木系」。
  • 金門炮戰中,有3個國軍副司令被炸死,蔣介石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後來我們知道在1958年8月23日,我解放軍發起了金門炮戰,當時葉飛將軍負責組織福建前線指揮部,那次戰鬥我們解放軍準備了459門大炮和數千噸炸藥,而當時負責守衛金門的國民黨將領胡璉,據悉當時的胡璉差點喪命於此,那會兒胡璉剛好在水上餐廳吃飯,結果突然的地動山搖,差點沒把胡璉給轟死。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遭遇過一場局部失利,那就是第三野戰軍在49年秋天打的金門古寧頭之戰,登島9000餘人有去無回。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其實金門戰役我軍28軍真正預備的登島人數並非後來的9086人,而是足足7個團約2萬部隊,但由於船隻盡毀,無法接應第二批部隊,才導致了九千人在島上孤軍奮戰的局面。
  • 國軍第一悍將,當上連長就棄原配娶團長妹妹,後升官又娶妻子妹妹
    在上世紀的民國時期,紛紛擾擾戰亂了幾十年,也湧現了不少的名將,但稱得上悍將的可謂是屈指可數,而夠得上「國軍第一悍將」這名氣的,不僅要英勇善戰、戰功顯赫,而且要有軍事謀略和軍事才能。作戰的次數不僅要多而且要贏多輸少,有人統計,符合這一要求的國軍將領只有四個人:張靈甫、王耀武、黃百韜、胡璉。
  • 國民黨軍中比張靈甫還強悍的將領, 新中國建立後還全殲解放軍一個師
    在廣闊浩蕩的解放戰爭中,解放軍中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將領,於此同時,國民黨軍中也出現了很多有才能的將領,比如眾所周知的張靈甫,杜聿明,孫立人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相比於其他的國民黨悍將,有一個人顯得格外神秘,他就是胡璉。
  • 金門戰役
    中國人民解放軍方面稱金門戰鬥、金門登陸戰;臺灣方面稱古寧頭戰役、古寧頭大捷或金門保衛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兵團負責。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和金門戰役等。10月15日,解放軍渡海發動廈門戰役,先佯攻鼓浪嶼,成功吸引國軍注意力,造成國軍判斷失誤。之後,解放軍分數路成功登陸廈門,擊敗守島國軍。
  •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
    崑崙關戰役喪命的日軍最高將領,他的墳墓是一座空墳文/張秀陽戊戌年春節,攜家人南行,遊歷的南寧崑崙關。參觀了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塔、碑亭。在一個山角落裡,孤零零有一座日軍少將中村正雄的墳墓,遊人稀少。說起中村正雄的墳墓,還要說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崑崙關大戰。
  • 我軍避而不談的金門戰役始末
    古寧頭村史還載:「戰後掩埋解放軍戰士屍體,村民齊動手。有許多受傷很重的解放軍官兵,並未死亡,『一個個腦袋光禿禿的,眼睛睜得圓滾滾的,呻吟聲此起彼落。』村民們將他們全部活埋。『有一個年輕小夥子約莫十六、七歲,被掩埋時還一直猛搖手,看起來悽慘而可怖。』」戰役的成敗在於指揮員金門之戰,國民黨軍之所以能保全了金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用對了人。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然而胡宗南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從此開始從軍生涯,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曾經帶兵打入革命聖地延安。胡璉在抗日戰爭中被任命為第11師師長,並且在鄂西保衛戰中堅守石牌要塞,此戰勝利保證鄂西大捷,所以胡璉便順理成章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中,胡璉曾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於是便有著「金門王」的稱號。
  • 抗日戰爭降日國軍高級將領有多少?西北軍最多,中央軍7人
    也許有人說這個數字對比,國軍要又八路軍、新四軍貢獻大。其實不能僅從這個數字比例上來看,因為,我軍正規部隊的總人數與國民黨軍相比,應該還不止8倍了。國民黨軍犧牲的人數,主要為初期的幾大戰役居多,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等。到了後期,其實正面戰場的最前沿,則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與日寇作戰。
  • 三大戰役赤旗力量,哪一戰最難打?參戰將領又姓甚名誰?
    在最後一場戰役,平津戰役裡,就算是優秀的國軍將領傅作義,要與中華人民解放軍的百萬大軍對戰,一樣沒法抵禦解放軍的攻勢。他手下的兵要和國民政府的政府軍比都還不夠格,而且蔣介石在華北地區的支援也沒有當初那麼多,一部分被打沒了,還有的也都去了南方,平津戰役,國民黨很難贏。然後是遼瀋戰役,遼瀋戰役裡曾經有一句玩笑話「陳主任真能幹,瀋陽南站通北站」,也說明是國軍內部出了很大的問題,第九兵團名存實亡,就算國民黨有精銳部隊,新一軍和新六軍,加上一些優秀部隊的參與,也無能為力。
  • 不亞於張靈甫的國軍將領,華野五個縱隊都沒打過他一個師,他是誰
    提到我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將領,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張靈甫這些國軍優秀代表,其實還有一位將領要比張靈甫來的更加彪悍。粟裕拿出了5個縱隊,想和這名悍將一決高下,沒想到最後這名悍將只派出了一個師,就和粟裕5個縱隊打成了平手,他就是胡璉。 胡璉出生於1907年,是西北人,並不是共軍,而是國軍那邊的傑出代表。最高軍銜達到了一級上將,就相當於是古代的傑出將軍了。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國軍中有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這句話牽扯到兩個人,一個是「西北王」胡宗南,另一個則是「金門王」胡璉。為什麼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呢?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都吃胡璉大虧,金門炮擊僥倖逃脫
    作者:相忘於江湖  胡璉,被一些文章稱為「超智超勇、鶴立雞群,千古難覓之良將」。  胡璉其實比張靈甫更「悍」,比黃百韜更「忠」,比黃維更「謀」。流傳毛主席曾給一線將領親筆函:「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全部出動,參戰的將領比淮海戰役還多
    ,成為了日軍聞風喪膽的部隊。這支部隊幾乎參加了抗戰期間的所有大型會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戰役,武漢會戰,鄂西會戰,上高會戰,三次長沙會戰,常德保衛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這些著名的戰役中,都有74軍的身影,74軍也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予了日軍沉重打擊。
  • 回不去了,海葬大小金門間
    24歲起,胡之駒就一直想去金門看看。這個美麗的地名,當年曾經是他的噩夢。因為他的叔叔,防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將領胡璉彼時在大陸被視為「金門殘匪」,他不但被迫退學,還在歷次運動中吃盡苦頭。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更讓人恐懼的是,由於胡璉的11師剛從中原戰場調來,對河網密布的淮北和當地民情非常生疏,因此胡璉採取了小心翼翼的態度慎重行軍,結果又造成了11師與69師協調作戰的計劃被徹底打亂。客觀地說,這個還真不能怪胡璉,胡璉是國軍將領中的名將。
  • 唯一一位被厚葬立碑的日軍將領——中村正雄的「軍史錄」
    刀柄上鑲嵌的金、銀、銅、銠用於區別不同級別的將領,侵華日軍崗村寧次配備的是鑲金的指揮刀。按照級別而言,中村正雄應該配鑲銅刀,但日本天皇為了表彰在日俄戰場上表現優秀的指揮官,特地打造20把鑲銀軍刀,一把就在中村正雄手上,可見其能力之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