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2020-12-22 悟空談歷史

在國軍中有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這句話牽扯到兩個人,一個是「西北王」胡宗南,另一個則是「金門王」胡璉。為什麼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呢?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金門王」胡璉的故事。

胡璉出生於1907年,他是陝西華州人,出身貧寒。胡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家人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省吃儉用供他讀書。1925年,胡璉考入黃埔軍校,進入黃埔第四期,也正是在黃埔軍校中,胡璉認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誠。

胡璉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作戰時有勇有謀,戰績出色,深受陳誠賞識。在陳誠的提拔下,胡璉很快就從一名排長晉升為營長。中原大戰中胡璉也有出色的表現,戰後被陳誠晉升為團長。

胡璉所在的軍是國軍的王牌軍18軍,這裡能人很多,不過胡璉依然出色。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胡璉已經由團長晉升為旅長。胡璉此人作戰中善用計謀,讓人防不勝防,在對日作戰中,胡璉曾經讓日軍摸不到規律,用水雷炸毀66艘日軍艦船,立下了大功,並因戰功晉升為副師長。

當然,胡璉在抗戰中還有其他著名戰績,比如石牌要塞戰役,此戰胡璉抱著必死的決心,指揮11師與日軍在石牌要塞展開肉搏,消滅日軍一千餘人,為鄂西會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開戰前,胡璉公開祭天,發誓為抗日抱著必死的決心,希望列祖列宗保佑中國人能取勝。如今這篇誓言讀起來依然令人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了那段抗日歲月。戰後,胡璉也因為戰功成為18軍副軍長,並在一年後成為18軍軍長,抗日勝利後晉升為少將,一時風光無二。

不過,風光無二的胡璉卻在淮海戰役中被英勇的解放軍打敗,他所屬的十二兵團幾乎被全殲,最高司令官黃維兵敗被俘,只有胡璉與一小部分士兵衝出包圍,回到了南京。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胡璉最終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到了臺灣後胡璉深受蔣介石重用,並被任命為「福建省主席」,胡璉更是被稱為「金門王」,並且被蔣介石授予了上將軍銜。胡璉此人確實「能徵善戰」,蔣介石逃往臺灣後在軍事方面主要依仗的人就是胡璉。

胡璉在臺灣先後任「金門防衛司令」、「駐越南大使」等職務。剛逃到臺灣時蔣介石還對「反攻大陸」抱有幻想,因此胡璉是蔣介石面前的紅人,不過隨著蔣介石的這個幻想破滅,蔣介石開始逐漸棄用胡璉。胡璉在任「駐越南大使」八年後被蔣介石免職,之後成為「戰略顧問」。

「戰略顧問」實際上是個閒職,胡璉倒也樂得自在,晚年的他主要從事歷史與軍事研究,寫了不少著作與回憶錄。1977年,胡璉因病去世,終年70歲,他死後葬在了澎湖列島。

參考資料:

《國民黨軍狐-胡璉》丁川、《國民黨悍將胡璉》劉立軍

相關焦點

  • 「金門王」胡璉特別愛財,為何還被蔣介石重用?
    1949年,蔣介石率領殘部逃往臺灣,不過他卻不死心,一直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在這之後,蔣介石陸續發動了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戰爭。當時國民黨的大勢已去,蔣介石的這些作為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發動的戰役中,有一個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就是胡璉。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28軍的三個團在前線總指揮蕭鋒的命令下進攻金門,金門戰役由此爆發。不過,解放軍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後卻遭遇頑固抵抗,最終因為後援乏力而戰敗,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抗日英雄」餘程萬,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餘程萬雖然因為常德保衛戰而成為抗日英雄,但是戰後他的結局並不好。因為常德保衛戰失敗,餘程萬被蔣介石判處兩年有期徒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判兩年有期徒刑的餘程萬的晚年結局。餘程萬出生於1902年,他是廣東臺山人,黃埔一期畢業生。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餘程萬並沒有進入部隊,而是走上了行政崗位。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張發奎的結局。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武漢國民政府也與南京國民政府順利合併,史稱寧漢合流。寧漢合流後,國民黨各個派系完成了統一。張發奎彷徨無措,不久之後蔣介石復出,張發奎又成了蔣介石的部下,兩人又一次共事。
  • 金門炮戰中,有3個國軍副司令被炸死,蔣介石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雖然說1949年蔣介石被我們解放軍趕到了小島臺灣去了,但是之後大陸和臺灣一直發生摩擦,當時的國民黨經常的襲擾我們大陸的前沿,比如過往的船隻,沿海地區的人民,為此可以說是給我們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外,還請了一位日軍將領當參謀
    金門戰役第十兵團在沒有擁有很好的渡海作戰工具,以及海上作戰經驗,冒然解放金門島,因此導致了失敗。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外,蔣介石還動用了國軍中的王牌悍將胡璉擔任金門島總指揮。這一次,蔣介石啟用胡璉,確實是棋高一著。一貫在軍事上指揮失誤,用人失誤的蔣介石這次,這次用對了人。除了胡璉以外,還有前線指揮官第十八軍長高魁元,第二十二兵團司令李良榮也是功不可沒。然而,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高魁元三位國軍將領外,還有一位日軍將領在此戰中扮演參謀長的角色,他就是根本博。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可能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又被蔣介石極為寵愛的西北王胡宗南,那麼也一定知道蔣介石最喜歡就是任用同鄉之人,所以他的手下多為浙江人士。然而胡宗南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從此開始從軍生涯,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曾經帶兵打入革命聖地延安。
  • 金門炮戰,國軍5高官報銷3,胡璉疑惑:解放軍怎麼知道位置?
    在此督軍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和「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同一千多名官兵在大武山後的「翠谷」大會餐剛剛結束,兩人邊走邊談。 3名陸、海軍「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正靠在橋邊聊天,這時,炮彈呼嘯而至。 他叫劉毅夫,當時是臺灣「國防部新聞局」的官員,恰好在現場。
  • 關麟徵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定居香港後結局如何?
    隨著蔣介石迎娶宋美齡後重新復出,關麟徵也開始平步青雲。1930年,關麟徵在決定蔣介石地位的中原大戰中屢次為蔣介石立下奇功,穩固了蔣介石的地位。西安事變爆發後,關麟徵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關麟徵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奔赴寧夏銀川,勸說當時的「寧夏王」馬鴻逵擁戴蔣介石。可以說,西安事變能和平解決也有關麟徵的一份功勞。
  • 吳國楨的妻子,為躲避蔣介石跟隨丈夫移居美國,晚年的結局如何?
    1949年,蔣介石剛逃到臺灣之初,急切需要美國的援助,因此他特別重視美國人看好的軍政大員,吳國楨就是其中之一。吳國楨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之前曾擔任過上海市市長,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吳國楨選擇跟隨蔣介石到了臺灣。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當時駐守廈門的國軍將領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湯恩伯,雖然湯恩伯在抗日戰場上表現英勇,但是面對英勇無畏的解放軍,他卻是一敗再敗,當解放軍氣勢磅礴地進攻廈門時,湯恩伯再也沒有了抗日名將的風範,從東南海岸線上一路狂奔,最後勉強搭上了開往臺灣的軍艦,逃到臺灣之後,湯恩伯因為丟了廈門這個大陸上的最後戰略基地,老蔣氣得破口大罵,一怒之下將湯恩伯解除了職務,然後任命胡璉作為駐守金門的指揮官。
  • 「特約茶室」——駐臺灣金門蔣軍的慰安所
    導遊「小菜一碟」隨即給我們介紹了當年金門駐軍的一些情況。1993年臺灣戒嚴令解除前,金門駐軍有10萬人,最多達到15萬,超過金門的常住人口。軍人的消費是金門老百姓的主要收入。過去金門女子常有被軍人強暴的事件發生,後來駐軍最高長官胡璉允許由軍隊主辦開設「軍中樂園」,後改稱「特約茶室」。從女子監獄找來願意提供性服務以換取減刑的女子,或從臺灣島招徠性工作者,在茶室提供性服務。因為需求較大,每位性服務者每天可提供服務不超過十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
  • 葉飛在金門失利後,又打了一場敗仗,800餘官兵被俘到臺灣!
    南日島在東南沿海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一直是其襲擊的目標之一,但在解放軍官兵以及民兵的頑強反擊下,均擊潰了敵人的進攻。金門戰役失利之後,解放深感海空軍在渡海作戰中的重要性,但此時新中國的海空軍剛剛起步,沒有形成戰鬥力,因此只能暫時採取守勢,基本不主動進攻沿海被佔島嶼。
  • 餘佔鰲的歷史原型,叛變後加入國民黨,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根據《紅高粱家族》中餘佔鰲的所作所為,我們很容易推測出莫言筆下餘佔鰲的歷史原型就是國民黨將領曹克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曹克明後來的結局。曹克明出生於1903年,山東諸城人,諸城與高密同屬於山東的地級市濰坊,相距不遠,也有人說曹克明本身就是高密人。青少年時期的曹克明是一位熱愛讀書的進步青年,他的家庭條件也不錯,讓他有機會接受教育,並考上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
  •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之一的賀衷寒,1949年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結局如何黃埔軍校創校時,有三位特別優秀的學生被稱為「黃埔三傑」,這其中,蔣先雲25歲戰死沙場,陳賡稱為新中國的開國大將,還剩下一位賀衷寒,很多人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來說說他的經歷。
  • 當年山西王的妹妹,沒來得及跟隨哥哥逃到臺灣,最後結局如何?
    神似蔣介石閻長官常說:存在就是一切,一切都是為了存在。存在是絕對的真理,抗戰只是迫不得已手段而已。抗戰雖然可變,然而存在是不可變。就是蔣介石在某些部隊的部署方面也需要先探探他的口風。從不敢要求他做什麼不願做的事情,由此可知當年的閻錫山的實力有多麼強大。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到了抗戰的後期,他也看清了當下局勢,無奈決定跟隨蔣介石一起前往臺灣。就這樣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然而他當年前往臺灣留下了兩大遺憾,一是事業上沒有完成的拿下整個中國的心願。
  • 金門炮戰,背後原來是幫助蔣介石守好金門,粉碎了美國的分裂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目的解放臺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臺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面對我前方強大炮火的炮擊,背後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遏制臺獨的蔓延。炮擊金門除了粉碎「臺獨」毒瘤蔓延,這裡還另外有一個背景,就是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
  • ​郭松民 |「炮擊金門」的再思考
    不僅如此,在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擊金門後,這場戰役在大陸竟慢慢被遺忘了,甚至在2018年,即炮擊金門60周年的時候,也沒有舉行正式的紀念活動。 與大陸相反,臺灣則每年都會紀念「八二三炮戰」,「逢五、逢十」還會舉行隆重儀式。
  • 慘烈的金門戰役2——古寧頭
    26日上午,被任命為金門防衛司令的胡璉,從臺灣乘輪船趕到金門料羅灣,率海上飄蕩的19軍開始登陸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