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戰」,解放軍一出手,雖然防衛司令胡璉逃脫,卻幹掉了金門防衛司令部5名高官中的3人,這3人,包括2名中將,1名少將,都是國民黨軍隊響噹噹的實力人物。
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線指揮部接到了炮擊金門的命令。下午5點30分,數百門大炮齊發,炮彈鋪天蓋地般壓向金門、馬祖。
選擇5點30分這個時間,有兩重考慮。
1,太陽照射
此次作戰,解放軍的進攻方向由西向東,因此,下午五點半陽光西射,十分有利於解放軍炮兵瞄準射擊,而國民黨軍則處於逆光作戰的劣勢之中。
2,鬆懈時刻
下午五點半,應該是金門守軍晚飯時刻,正是防備比較鬆懈的時候。
雖然之前,臺灣方面已經覺察到大陸方面的軍事調動的情報,並增加了金門、馬祖的兵力。但8月23日正值炎熱季節的周末,此刻的金門島上,國民黨官兵精神渙散,大為鬆懈。
在此督軍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和「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同一千多名官兵在大武山後的「翠谷」大會餐剛剛結束,兩人邊走邊談。
3名陸、海軍「副司令官」吉星文、趙家驤、章傑正靠在橋邊聊天,這時,炮彈呼嘯而至。
他叫劉毅夫,當時是臺灣「國防部新聞局」的官員,恰好在現場。劉毅夫於1978年曾撰寫了《八二三炮戰廿周年追憶》一文,繪聲繪色地記述了他當時所見的金門島上的情景:
下午五時三十分,我金門太武山下的翠谷湖心亭中,餐會已散,胡司令官正陪著俞大維在張湖公路的山下漫步回司令部,趙家驤、吉星文、章傑三位副司令官站在翠谷湖與岸的橋頭上談天……突然有陣嘶哮聲,掠過太武山頭,馳落翠湖,緊接著是山搖地動的不斷爆炸聲,整個翠谷煙霧瀰漫,彈片橫飛……
在小橋上的三位副司令官,於第一群炮彈落地爆炸時,就全都犧牲殉難了。
俞大維被人背入路邊山石下躲避,胡璉僥倖跑回司令部。
回到司令部的胡司令官,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要用電話指示炮兵指揮官下令金門炮兵立即還擊,但是他懊悔極了,電話線已被匪(究竟誰是匪)炮打斷,他再拿起多處電話機,叫炮兵陣地,傳達命令,糟,所有電話線都炸斷了……
突然的炮擊,打得國民黨官兵措手不及,吉星文、趙家驤、章傑三人被炮彈擊中,重傷不治,當場死亡,俞大維受傷,倖免一死。素有「狐狸」之稱的胡璉逃脫。
趙家驤,1951年任陸軍總部參謀長,1955年奉調第一軍團中將副司令兼參謀長,隨即出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死後被臺灣當局追贈為陸軍二級上將。
章傑,金門防衛副司令,少將,死後被臺灣當局追贈為空軍中將。
吉星文,1955年任澎湖防衛副司令。1958年晉升中將,任金門防衛副司令。死後,臺灣當局追晉他為陸軍二級上將。
這次炮戰被炸死二個中將一個少將,如果算追晉職務的話那就是兩個上將和一個中將了,一次損失三位高級將領對臺灣國民黨當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問題來了,金門那麼大,解放軍的炮為什麼打得這麼準?是如何確定金門防衛司令部位置的?
在炮擊之前,大金門、小金門,港口、海面都在解放軍數百門火炮的射程之內。然而,最為關鍵的,金門防衛司令部翠谷的位置,卻遲遲無法確認。
如今的翠谷,已是金門旅遊人氣最旺的景點之一,60多年前,作為金門防禦系統的指揮大腦,解放軍又是如何確定翠谷的位置呢?
如果派人上島偵察,顯然不現實。
這時,情報部長王健行提供了一個線索,說有三個在押的國民黨特務,都在金門駐防過,其中有兩個人進出過胡璉的指揮坑道。
經審問,特務交代了:金門防衛司令部就在北太武山的反斜面,由主峰制高點沿西南約500米的位置,就是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坑道口。
確定了翠谷這一關鍵目標後,解放軍立即安排6個炮營,72門大炮對其瞄準。
充滿戲劇性的是,8月20日黃昏,蔣介石就是在數百門大炮的瞄準之下,登上了北太武山的炮兵陣地進行視察,他拿起望遠鏡,瞄向了近在咫尺的大陸,沉默許久。
但是,胡璉並不傻,他選擇翠谷作為司令部所在地,因為翠谷所在位置,處於北太武山背面,屬於理論上的射擊死角。即便掌握了翠谷的位置,炮彈打不著。
事後,不僅胡璉疑惑,就連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被譽為國際彈道專家的國防部長俞大維,也對解放軍準確打擊翠谷疑惑不解,甚至認為解放軍使用了新式武器。
這當然不是什麼特殊武器,只是解放軍炮兵採用新式訓練方法的戰果。
原來解放軍在找到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具體位置後,為了讓炮轟翠谷的解放軍蘇制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能更加準確地命中目標,正式炮擊前,解放軍炮兵專門選定了一個高度、坡度與北太武山相仿的山頭進行炮擊訓練,準確測算了射擊諸元,因此,解放軍炮兵才能準確命中翠谷金門防衛司令部。
就這樣,解放軍的第一批炮彈,準確擊中翠谷防衛司令部,升起一柱柱白煙。國軍三名高官,也隨著白煙升上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