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率領殘部逃往臺灣,不過他卻不死心,一直做著「反攻大陸」的美夢。在這之後,蔣介石陸續發動了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戰爭。當時國民黨的大勢已去,蔣介石的這些作為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發動的戰役中,有一個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就是胡璉。因為常年駐守金門等地,胡璉也被稱為「金門王」。
「金門王」胡璉一直是蔣介石手下重要的將領,他出自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屬於「小委員長」陳誠的「土木系」。抗日戰爭時,胡璉帶領十一師立下了很多戰功,不過胡璉卻在解放戰爭中站錯隊伍,最終在淮海戰役中兵敗逃脫,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
了解蔣介石的人應該都知道蔣介石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他對嫡系將領要求特別嚴格。比如說蔣介石不抽菸,如果其他雜牌將軍抽菸蔣介石還能忍受;但是如果黃埔系將領抽菸,蔣介石是直接大聲責罵的。黃埔一期的李延年愛好抽大煙,蔣介石曾數次勸說李延年,並且告訴李延年如果再抽大煙就要槍斃他。由此可見蔣介石對自己的嫡系將領要求有多麼嚴格。
蔣介石還反感貪財愛財之人,他認為當將軍貪財愛財必定貪生怕死,貪生怕死怎麼能帶好士兵?不過,蔣介石對一個人卻例外,根據國軍將領趙秀昆(胡璉18軍的參謀長)的回憶,胡璉在當十一師師長之前曾經跟他說:「如果將來當了師長,一定要先弄他200兩,先打個基礎」。胡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等自己將來升官了一定要先發財。
據說「金門王」胡璉此人特別愛財,對金錢情有獨鍾。那麼胡璉這麼愛財,為什麼蔣介石還重用他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蔣介石重用胡璉的原因。
第一,胡璉忠誠。蔣介石這人最看重的就是忠誠。胡璉恰好就是對蔣介石忠誠的人,胡璉信奉三民主義,對我黨抱有很大的敵意,這些恰好迎合了蔣介石。並且胡璉出身黃埔軍校,而蔣介石又是黃埔軍校校長。對蔣介石來說,胡璉就是自己的學生,是自己看著他成長起來的,因此蔣介石信任胡璉。
第二,胡璉有能力。對蔣介石來說,在忠誠的基礎上如果有能力,那就是一員良將。胡璉不僅對蔣介石忠誠,而且更有能力。胡璉的能力表現在哪方面呢?抗日戰爭中,胡璉率領十一師死守石牌要塞,為鄂西會戰的勝利贏得了先機。此戰中,日本集中優勢兵力想拿下石牌要塞,當時中日雙方武器裝備差距巨大。胡璉知道裝備不如人,因此巧妙利用地形優勢,數次打退日本的進攻,守住了石牌要塞。
第三,胡璉雖然愛財,但絕不貪財。胡璉對待金錢的觀念正應了古代那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胡璉就是這樣的人,有駕馭金錢、不做金錢奴隸的本領:對待立過戰功的人,胡璉從不吝惜賞賜,這也是他的部下在戰場上願意為他拼命的原因。蔣介石非常欣賞胡璉身上的這一品質。
由此可見,「金門王」胡璉既對蔣介石忠誠,又有能力,雖然愛財卻不貪財,這怎麼能讓蔣介石不重用他呢?不過,蔣介石重用胡璉都是建立在打仗的前提下的,之後蔣介石眼看「反攻大陸」無望就放棄胡璉了,把胡璉安排到越南,讓他成了駐越南的「大使」。
參考資料:
《國民黨悍將胡璉》劉立軍、《晚年憶往話生平》趙秀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