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2020-12-23 中亮郎

可能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又被蔣介石極為寵愛的西北王胡宗南,那麼也一定知道蔣介石最喜歡就是任用同鄉之人,所以他的手下多為浙江人士。

然而胡宗南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從此開始從軍生涯,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曾經帶兵打入革命聖地延安。

再談起他的軍事指揮理論實力,胡宗南於1936年4月在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陸軍中的第一個軍長,在國民黨兵敗飛逃臺灣之時,胡宗南是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

那麼可見胡宗南可稱得上「天下門生第一人」有所緣由,然而其野心勃勃、胸無大略、不辨惡善、狂妄自大,抗戰時避居西北擁兵稱王(於是有西北王之說)軍事作戰最終一敗塗地。

後來1936年7月9日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提問周總理怎樣評價胡宗南,周總理用這樣一句話回答的:「蔣介石手下最能幹的指揮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然而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國民黨軍中卻流傳這樣一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那麼這個金門王又是何許人也,這個人就是胡璉,與胡宗南並稱為「二胡」(此二胡並非樂器,我個人認為雖然胡宗南比胡璉軍事指揮作戰能力差,也許因為胡璉是陝西華縣(今陝西華州)人,疑心重重的蔣介石便更看重同鄉的胡宗南。

胡璉在抗日戰爭中被任命為第11師師長,並且在鄂西保衛戰中堅守石牌要塞,此戰勝利保證鄂西大捷,所以胡璉便順理成章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

解放戰爭中,胡璉曾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於是便有著「金門王」的稱號。

雖然得知胡璉這「金門王」之稱,仍不理解胡璉究竟哪一點比胡宗南強。胡璉原名為胡從祿,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1926年10月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至1930年,隨第十八軍參加蔣桂戰爭、蔣馮戰爭及中原大戰,由於其膽識過人,驍勇善戰所以才會步步高升,所以胡璉於1944年8月升任18軍軍長,後又升任第12集團軍副司令。

在抗日戰爭中1937年淞滬會戰之際,胡璉曾組織敢死隊以集束手榴彈炸毀日軍坦克,組織機槍火力網封鎖日軍前進通道,一晝夜成功抵禦日軍十幾次進攻。

稱其「猛如虎」絕不為過,而且其有勇有謀,在1938年6月胡璉以計謀成功配合海軍特種部隊炸沉日軍艦船六十餘艘,然而其沒有胡宗南那樣狂妄自大,而且自古驕兵必敗,可能就是這一點被認為比胡宗南強的原因之一。是可謂「猛虎」那麼其「狡如狐」又是怎麼回事,這得談起他從我軍包圍圈中曾4次成功脫逃談起。

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5月,國民黨把18軍整編為11師,胡璉任命為師長,其率軍多次在中原戰場上給中原野戰軍帶來很多麻煩,所以我軍與他所指揮的11師交鋒成為必然。

1946年9月其率國民黨軍第5軍和整編第11師與餘部,連陷定陶、菏澤、東明等城。9月下旬又繼續東犯,我方為給予重擊開始了巨野之戰。劉伯承元帥設下了口袋陣,直等胡璉入我彀中,以包圍式和節節抵抗、節節後退戰術欲一舉殲滅,可惜胡璉借大雨之勢狡猾行動使我方失去一舉殲滅的時機,胡璉先是以主力軍正面對抗並逐步縮團,又把其他軍隊靠攏過來,成為一個「刺蝟」,於是第一次我軍沒能逮住他;

1948年3月我方趁胡璉兵團正自漯河東進商水,進攻中原野戰軍劉鄧主力之際發起洛陽戰役以穩固並擴大解放地區,4月劉伯承元帥於駐馬店以西和南陽中山區再次布網,胡璉察覺後派先遣軍前行,以徵糧為誘,得以再次成功脫逃;

1948年6月劉伯承元帥以中野第1、第3縱隊包抄其兩翼,胡璉立刻後撤蔡縣城,成功與敵其他部隊互為犄角,再次逃脫,此時劉伯承感嘆道「這個胡璉,真是猛如虎、狡如狐啊!

8月,劉伯承元帥以鐵口袋欲擒胡璉,胡璉再次以刺蝟反食蛇的戰法鼓舞鬥志,可惜我方軍隊部署了鐵口袋,無奈黃維和胡璉分開逃跑,黃維被捕而胡璉第4次脫逃,由此可見胡璉的確「狡如狐」。但是這支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部隊最終在淮海戰場所沒落,但胡璉所乘著時機衝出了重圍,打到了南京。

解放戰爭順利結束後,胡璉隨同蔣介石逃亡到了臺灣,開始了「金門作戰」。1972年,胡璉晉升陸軍一級上將。

相比於淮海戰役中其他被俘的國民黨將領而言,我不知道僥倖出逃的胡璉,他的餘生又當如何評價?1977年,胡璉因病在臺北逝世,其屍體以海葬的形式安葬到了澎湖列島海域之內,實現了其後半生「魂護臺澎」的遺願。

相關焦點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當然,胡璉在抗戰中還有其他著名戰績,比如石牌要塞戰役,此戰胡璉抱著必死的決心,指揮11師與日軍在石牌要塞展開肉搏,消滅日軍一千餘人,為鄂西會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開戰前,胡璉公開祭天,發誓為抗日抱著必死的決心,希望列祖列宗保佑中國人能取勝。如今這篇誓言讀起來依然令人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了那段抗日歲月。
  • 三大戰役,為何說淮海戰役最難打?看看參戰的將領都有誰就懂了
    地理位置上由南到北,分別是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不佔優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把國民黨政權打得搖搖欲墜。這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的犧牲是最大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傷亡的人數總和幾乎與一場淮海戰役的傷亡持平,平均每天就約有700烈士犧牲在戰場,付出的代價遠超了遼瀋和平津兩大戰役,側面反映了,窮途末路的國民黨為剿滅共產黨幾乎集中了大量優勢兵力,我軍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經過了長期的苦戰,最終奪取了這場戰役的勝利。那麼,在淮海戰役中,是由哪些高層將領在指揮國民黨軍隊作戰,在淮海戰役中又發揮了什麼作用呢?
  • 胡璉晚年遍覽史料,對我軍讚譽有加,對黃維有過一番中肯評價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將領胡璉應該說是我軍較為難對付的敵人之一,不僅是因為此人的悍勇,而是因為胡璉用兵狡詐多變的個性,在歷次作戰期間,我軍曾多次布置口袋陣,想要將胡璉一口吞下,結果胡璉每次都能嗅到一點蛛絲馬跡,止步不前。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這支部隊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它成名於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在1929年的軍閥混戰中,18軍殺得軍閥唐生智部丟盔棄甲;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胡璉的18軍以敢死的氣概和決死的勇氣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敵人的坦克,並刺刀見紅地跟日寇血拼一晝夜打退了十幾次日軍的大規模衝鋒;在石牌嶺大捷中的高家嶺阻擊戰裡,胡璉寫下絕命書,率18軍頂著日寇的毒氣彈用刺刀挑死了2000多頭日寇,一舉成就了萬家嶺大捷的勝利;在1947年的南麻戰役中,
  • 淮海戰役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老周 摘要: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被稱為決戰中的決戰,是大決戰三大戰役中戰果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個戰役,也是國民黨軍相對更佔據優勢,那麼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到底有沒有翻盤取勝的機會?
  • 金門炮戰死了仨副司令,為何司令胡璉活下來?看看人家這反應
    胡璉在國民黨內部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就是「狡如狐」。對於這個稱呼,很多不了解胡璉的人可能真不知道他哪裡狡詐了。看看胡璉的履歷就知道了,淮海戰役被重重包圍都能逃跑。簡直能跟國軍界「飛將軍」孫元良比肩。那麼胡璉為啥這麼能跑呢?我們看看金門炮戰,就知道人家反應多快了。
  • 淮海戰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哪三個集團軍!
    是三大戰役中戰火涉及面積最廣的一場戰役。更為主要的是,此戰是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共同在解放戰爭時期創造的輝煌戰績,也是全體將士共同的努力。如果要說,在淮海戰役中,這兩個野戰軍在此戰中,遇到最難纏,最難啃的硬骨頭,肯定是號稱蔣介石王牌的三大集團軍(又稱兵團)。
  • 中國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全景地圖清代《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
    《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描繪了清代光緒8年(1882 年)以後繪製的臺灣島和澎湖列島全景彩色地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現臧於美國國會圖書館以下為部分截圖《臺灣及澎湖列島全圖》這幅地圖由福建地方長官李聯琨設計和繪製,作為給該省總督行政管理參考的備忘錄。
  • 淮海戰役中毛澤東的全局指導
    在淮海戰役的醞釀和實施過程中,毛澤東根據濟南戰役勝利後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及時批准華東野戰軍發起淮海戰役;確立作戰方針,決定把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投入戰場;針對戰役發起後的敵情變化迅速調整戰役方針,指導中野部隊發起徐蚌作戰;協調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並採納其建議,調整戰役第二階段作戰重心和殲敵任務,把戰役重心調整到戰場南線;著眼於抑留和殲滅華北戰場的敵軍集團,調整戰役第三階段的作戰進程,推遲總攻時間。
  • 淮海戰役中讓國民黨最恐懼的,不是解放軍衝鋒,而是這一戰術!
    淮海戰役中讓國民黨最恐懼的,不是解放軍衝鋒,而是這一戰術!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粟裕首倡的對壕作業一問世,即成為國民黨軍的致命傷。
  • 平史 決戰中的決戰!淮海戰役的重大意義,你知道嗎?
    而現實中的大決戰(三大戰役,即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其「暴力鏡頭」、其慘烈程度,比電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雖說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失敗極大挫敗了國民黨軍隊的軍力和軍心,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國民黨或許仍能守住半壁江山。
  • 澎湖列島,譽為「臺灣夏威夷」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還有一位老船長,晚風輕拂著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醉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這首耳熟能詳的童歌所描述的就是美麗的澎湖列島,它位於臺灣海峽的南部,由64個島嶼組成,面積約127平方千米,域內島嶼羅列,港灣交錯,地勢險要,是我國東海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線。
  • 三大戰役赤旗力量,哪一戰最難打?參戰將領又姓甚名誰?
    三大戰役中,其中有兩場,我軍取得勝利都相對比較容易;然而淮海戰役的情況有所不同,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戰爭,想要取勝尤其困難。國民黨軍隊認為我們的野戰軍需要長時間去修整,大意低估了我軍實力,淮海戰役中發生了兩場超高烈度的圍殲戰,在其中解放軍都沒有佔據兵力和火力的優勢,但是解放軍在各種複雜條件下還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收割了國民黨大部分地區,壯大了赤旗的力量。
  • 臺灣省最大的離島群:澎湖列島
    澎湖列島為臺灣第一大離島群,是臺灣省最早開發的地方,位於臺灣海峽上,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鬥互相輝映而形成「澎湖漁火」,曾被臺灣省政府選為臺灣八景之一。澎湖列島由64個大小島嶼所組成,自然景觀是十分優美,著名的「風櫃濤聲」、「鯨魚洞、」「望安玄武巖」、「虎井沈城」、「將軍嶼帆船石」、「花嶼仙人腳印」、「桶盤嶼石柱」等。當然,旅遊資源遠不止海灘陸上的,還有淺水中的、海底下的及海面上的各種旅遊資源,均有待進下開發。
  • 「金門王」胡璉特別愛財,為何還被蔣介石重用?
    在這之後,蔣介石陸續發動了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戰爭。當時國民黨的大勢已去,蔣介石的這些作為只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發動的戰役中,有一個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就是胡璉。因為常年駐守金門等地,胡璉也被稱為「金門王」。「金門王」胡璉一直是蔣介石手下重要的將領,他出自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屬於「小委員長」陳誠的「土木系」。
  • 淮海戰役,黃百韜死前曾說:我想不通,死不瞑目
    至此,淮海戰役(國民政府方面稱徐蚌會戰)第一階段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重大勝利,就此打開整體戰役局面;而國民黨敗局已定,唯一變數在於能撤出多少部隊。 一、烏合之眾 第7兵團是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
  • 臺灣海峽及澎湖列島的傳說
    臺灣海峽及澎湖列島的傳說 時間:2001-04-13 22:21   來源:   在臺灣海峽的東南部,分布著64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總稱叫澎湖列島。這澎湖列島就像海峽中的明珠,散落在海面上。這些島嶼的形成還有一個傳說呢。
  • 我國臺灣海峽中部著名的群島-澎湖列島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位於我國臺灣海峽中部的美麗群島-澎湖列島。澎湖列島澎湖列島,位於我國臺灣省西部的臺灣海峽中,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該列島主要由臺灣海峽東南部64個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組成,面積約為96.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76.1%。整個澎湖列島的總面積為127平方千米。其中,面積超過1平方公裡的島嶼還有虎井、吉貝、望安等8個,其餘53個島嶼的面積都在1平方公裡以下,其中有44個島嶼無人居住。 澎湖列島居臺灣海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衝,被稱為「東南鎖匙」。
  • 澎湖列島你知道多少呢
    澎湖列島,位於臺灣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由臺灣海峽東南部64個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面積約為96.6平方千米。澎湖列島的底基為一隆起的玄武巖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 自海上望去,地勢低平,宛如大小平盤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最高點為西南望安鄉大貓嶼,海拔78.9米。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內海就是澎湖灣,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北口為牛公灣海峽,已建跨海大橋,不能航行;南口被鳳櫃裡半島和漁翁島所扼,寬約3.3千米,水深10~6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