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是胖達一直在追的節目,40個演員同臺拼演技,好不刺激。
第一次舞臺是演員自己選劇本,然後演繹其中的片段,沒有導演指導,只能靠著自己對劇本的理解,或者借鑑前人的經驗。
說實話,有的演員是天賦性演員,自己看了劇本,就能把人物的性格在腦海中構思,但是,有些演員就是要靠導演調教,才能發揮出精湛的演技。
如果說第一次舞臺看的是演員的演戲天賦,那麼第二次舞臺比的就是演員的領悟能力了。
一共四個導演,每個導演選了三部戲,對於這些大導演來說,導個十幾分鐘的戲,不是難事,可在幾天的有限時間裡,讓這個小型劇組成型,調教好每一個演員,就沒那麼簡單了。
其實分組前,我最期待的是陳凱歌導演,畢竟陳凱歌導演地位擺在那,每次點評演員演技的時候,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很多演員經過他的調教,都能豁然開朗,迅速進入狀態。
可這期舞臺上,陳凱歌導演的兩部戲《甄嬛傳》、《門徒》,都沒有胖達想像中拍得好。
首先是《甄嬛傳》,陳凱歌導戲的時候,發現了孫千和陳宥維演戲存在的問題,他們都在一個框架裡繃著,沒能把情緒完全激發出來,於是讓他們出去跑步對臺詞,還用力拍兩位演員的背,就是希望讓兩人爆發情緒。
這部戲三個演員都還太嫩了,正式演戲時候,陳宥維剛出場就讓觀眾笑出了聲音,而孫千飾演的甄嬛,也被網友笑稱這是答應,不是貴妃。
最後《甄嬛傳》被拍成了《孫答應和狂徒》。
而《門徒》在陳凱歌導演下,也被拍得不太像警匪片,張海宇演了一個不像大哥的大哥,王鏘演了一個不像臥底的小弟,婁藝瀟演了一個不像孕婦的孕婦。
原劇中這裡應該是高潮,而陳凱歌的鏡頭下,這段戲太平了,我沒有感受到人物情緒的爆發,演員的演技也是無功無過,張海宇甚至沒有第一場《路人甲》演得好。
最後的結果是,王鏘和張海宇得到了S卡,婁藝瀟待定。
胖達覺得陳凱歌做導演個人特色太明顯了,他鏡頭下的人物,都符合他的意願,反而忽視了演員本身的特色。《甄嬛傳》也真的只有陳凱歌敢這麼拍,劇本被改得一塌糊塗。
爾冬陞導演這邊的《回家的誘惑》,因為原著過於狗血,而且知名度很高,想要超越很難,爾冬陞便另闢蹊徑,把《回家的誘惑》改成了黑色喜劇。
說實話,黃奕和孫陽剛開始的那段喜劇表演真的尬到我了,兩個人都不是演喜劇的料,黃奕做一些誇張的表情時,都讓人害怕,反而孫陽更好一些。
喜劇結束,黃奕演的品如忽然轉了性格,劇情往黑色走了,讓人有些不適應這個轉折,覺得很莫名其妙。
這樣的黑色喜劇,最重要的就是劇情的轉折了,如果沒有轉折好,看著就會很突兀。
《回家的誘惑》,拍的明顯沒達到爾冬陞的預期。
郭敬明這裡,從平時對演員的評價就可以看出來,他很喜歡賣弄自己的專業知識,點評表演時別人說好的,他反對,別人說差的,他要給S卡,反正他就是要與眾不同。
開頭的《無極》,郭敬明很清楚這場戲拍好難,只要不出錯就好了,所以在導演《無極》這場戲的時候,郭敬明一直在挑錯,讓晏紫東不要用偶像劇的方式來演戲,太油了,一邊一邊的去油,老實說,郭敬明把晏紫東調教的不錯。
然而,小彩旗就沒那麼幸運了,她的臉本來就不能讓我相信這是個傾國傾城的美女,郭敬明對她演技的指導又相當有限,最後只能當了炮灰。
我覺得曹俊才是最慘的那個,明明三個人裡,他最有戲,卻沒能得到晉級卡,被待定了。
郭敬明導演的《天才槍手》,更是一次自我導演的滿足,為了讓舞臺和電影融合,他採用了類似於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這無疑是一次挑戰,拍好了是舞臺和電影的完美融合,拍差了就是演員的失誤。
這段戲裡,胖達覺得演技很好的任敏,也表現得平平無奇,我能看出來任敏腦子裡有兩個聲音在說話,一是我要入戲,二是下一個走位是什麼,我該幹嘛。
說實話演戲時一件需要專注的事情,如果有雜念,情緒就發揮不出來,任敏就是這種情況,前面幾次切鏡頭,她一直沒有進情緒,最後一個鏡頭時,她不需要想別的了,就發揮的很好。
我覺得任敏的演技很好,這次卻被郭敬明的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拖累了。
臺上的三位男性導演,都沒能導出讓人覺得完美的劇。
我覺得陳凱歌是因為他一直在端著,他的導演水平確實不如當初了,《霸王別姬》的確拍得很好,能封神的程度,可惜陳凱歌這些年拍的電影,都沒到達這樣的高度。
李成儒說,《霸王別姬》太好了,不敢看陳凱歌的其他電影了,說實話,我覺得這句話是在鞭策陳凱歌,陳凱歌現在的作品質量斷崖式的下跌,不光是市場的問題,他對電影的態度也有問題。
而陳凱歌聽到李成儒的話後,說李成儒老師是個活在舊時代的老藝人,有藝術方面的見地和造詣,不是凡人,感謝李成儒老師如此筆挺的坐在這麼個不太舒服的沙發上。
這些話,明顯是在諷刺。
陳凱歌導演的《甄嬛傳》,第一幕就讓觀眾笑出了聲,後面這些笑聲就沒停過,陳凱歌沒有批評演員的演技,而是覺得陳宥維演的已經很好了,反而有點責怪觀眾的意思。
試問,看到陳宥維這樣的演技,讓人怎麼能不笑?
陳凱歌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導演,能發現演員的問題,也能導戲,可是胖達覺得現在的陳凱歌已經聽不進批評了。
爾冬陞導演,像是被硬塞進來的導演,在臺上顯得格格不入,第一期節目我很欣賞他,他很敢說,能痛罵小鮮肉,也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可是到了第二期節目,他好像弱了下來了,每次點評都是一些在安全線以內的話,不在毒舌。
郭敬明給我的感覺就是太想證明自己的導演實力了,從點評時用的詞彙,到知道表演時的炫技,無疑不是在自我滿足,反而忽略的舞臺上的演員。
當然,郭敬明和演員們一樣,雖然能來到這個舞臺,但是水平和臺上的其他三位導演,明顯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只能靠賣弄專業知識,來博取關注。
當然,這只是胖達的個人見解。
導演都是好導演,胖達只是寫了點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看法,可能有些觀點你不認同,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抒己見罷了。
關注Bala,一起吃瓜。
歡迎點讚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