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或涉嫌多重違法 應如何追責?

2020-12-25 人民網

● 《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把中國特色治網之道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制度優勢,並將以制度優勢實現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構建的治理優勢

● 「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問題包括民事侵權、刑事違法以及行政違法

● 建立綜合治理體系,防範「人肉搜索」。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引導網民充分認識「人肉搜索」可能帶來的違法後果;另一方面,要依法懲處違法者

「人肉搜索」是一種基於人際關係的關係型網絡社區活動,往往是「一人提問,八方回應」,一次聲勢浩大的「人肉搜索」,往往會有成千上萬的網民參與,可能使相關人員受到全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關注。

近日,「德陽女醫生自殺事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人肉搜索」也再次引發關注。這名女醫生的丈夫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他曾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報案,四川省綿竹市人民檢察院於2019年對洩露信息的人正式提起公訴,但開庭時間至今未定。

據悉,2018年8月,這名女醫生在酒店泳池與一名男孩發生糾紛後,遭對方家人「人肉搜索」,5天後因不堪壓力自殺身亡。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人們每天都會在網絡空間留下大量記錄,其中包括一些個人隱私,這些都為「人肉搜索」提供了便利,而「人肉搜索」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近期發布《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支振鋒解讀稱,《規定》把中國特色治網之道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制度優勢,並將以制度優勢實現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構建的治理優勢。

人肉搜索存在已久

頻繁發生難以根治

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的大多數行跡都變成數據,隱私越來越少。

據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系副主任鄭寧介紹,「人肉搜索」是一種以網際網路為媒介,基於用人工或者數據的方式去搜集特定人或事的信息,以查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行為。

鄭寧進一步解釋說,「人肉搜索」是一種基於人際關係的關係型網絡社區活動,往往是「一人提問,八方回應」,一次聲勢浩大的「人肉搜索」,往往會有成千上萬的網民參與,可能使相關人員受到全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關注。

「人肉搜索」輕則讓當事人不堪其擾,重則可能變成「殺人不見血」的子彈與暗箭。《法制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因「人肉搜索」釀成的悲劇並不鮮見。

早期的人肉搜索,網友通過懸賞「社區幣」公開求助。

2001年某日,有一男性網民在貓撲網貼出一張美女照片,吹噓該女子是其女朋友云云。之後,有網友看出,此女子的真實身份是「微軟第一美女」,並貼出了她的大部分個人資料。此事件開創了「人肉搜索」的先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被稱為「人肉搜索」的網際網路搜索行動誕生了。

2007年12月,北京31歲女白領姜巖從24樓的家中縱身跳下,用生命聲討她的丈夫和第三者。姜巖自殺後,她生前的「死亡博客」被公之於眾,引發網友對其丈夫王菲及父母、第三者的「人肉搜索」,並將王菲及其家人個人信息披露於網絡。

上述事件演變成「網絡暴力第一案」。之後,王菲以侵犯自己的名譽權為由,將多家網站訴至法院。至此,「人肉搜索」由網絡現象上升為法律問題,由此又出現了「人肉搜索第一案」。

2008年5月,一段視頻中一名女子用輕蔑的口氣大談對「5·12」四川地震和災區難民的看法,髒話連篇。隨後,有網友發帖稱得知該女子的詳細信息,包括身份證號、家庭成員、具體地址、QQ密碼以及家人的電話。隨後警方將女子拘留。

2013年12月,高中生琪琪(化名)到某服裝店購物。不久,購物時的監控截圖被該服裝店店主發到微博上,稱圖中女孩是小偷。同日,琪琪所在學校、家庭住址均被曝光。之後,琪琪跳河身亡。這起事件造成的結果就是法院以侮辱罪判處服裝店店主有期徒刑一年。

2018年8月,孫某霸佔某女乘客高鐵列車座位,在女乘客上車後,繼續「霸座」,並拒絕與乘務人員的溝通,稱「無法起身,不能歸還座位」。雖然巧言躲過了乘務員和乘警的懲處,卻沒有躲過「人肉搜索」的討伐,其個人信息迅速被翻了個底朝天,種種劣跡被公之於眾。輿論壓力下,孫某隨後公開發表道歉,鐵路部門宣布將其納入失信名單,180天內限乘所有火車席別。

……

這些「人肉搜索」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進入大數據時代,『人肉搜索』的便利程度在提高。」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說,網絡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每個人每天都會在網絡空間留下大量記錄,其中包括一些個人隱私,這些都為「人肉搜索」提供了便利。

影響甚廣危害不淺

可能涉嫌多重違法

據鄭寧介紹,「人肉搜索」利用眾多網友的信息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參與人數多,影響範圍大。

那麼,「人肉搜索」事件會涉及哪些法律問題呢?

鄭寧解釋稱,首先是民事侵權。人肉搜索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等人格權。

根據侵權責任法,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受到法律保護。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除民事侵權外,還可能涉嫌刑事違法。」鄭寧說,如果「人肉搜索」實施者是通過非法方式獲得個人信息的,還有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鄭寧補充說,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絡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最後是行政違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行為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四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鄭寧說。

加強法律法規宣傳

不斷提高違法成本

對於「人肉搜索」應該如何追責?

鄭寧分析稱:首先,可以追責網絡用戶,這裡的網絡用戶指的是「人肉搜索」的發起者、信息搜索者和論壇參與者。在「人肉搜索」事件中,網絡用戶在沒有取得當事人的同意甚至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公開發布當事人的相關信息甚至捏造虛假信息,侮辱、誹謗當事人,對當事人進行人身攻擊。此行為已超越了法律底線,嚴重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權利。

其次,可以追責網絡服務提供者。網站作為網民交流的平臺,在「人肉搜索」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連結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另外,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由此可知,在『人肉搜索』事件中,網絡服務提供者也是難脫罪責的。如果網絡服務商沒有盡到相應的義務,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鄭寧說。

鄭寧建議,應當建立綜合治理體系,防範「人肉搜索」。

「一方面,要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網友充分認識『人肉搜索』可能帶來的侵權和違法後果,提高網友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培養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對於違法者,依法懲處。」鄭寧說。

此外,鄭寧提到,人們不要輕易洩露個人信息;手機的定位服務在不用時要儘量關閉,以免行蹤被竊取;網絡帳號IP及密碼設置應當複雜多樣化,避免出現拖庫、撞庫的情況;不要添加不認識的人為微信好友,不給潛伏的黑客提供機會。

「如果一旦遭遇『人肉搜索』,要及時舉報,及時維權。」王四新說,如果「人肉搜索」行為停留在網絡空間,要讓平臺及時對發起人和參與者進行處理;如果延續到線下,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時候,就需要採取物理措施保護自己,及時報警。

相關焦點

  • 人肉搜索的罪與罰
    與男孩泳池發生衝突後遭人肉搜索不堪網絡暴力 德陽安醫生吞藥自殺男孩3親屬被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昨開庭審理以為是道德審判的正義之舉可肆無忌憚曝光本就帶著觸犯法律的原罪在熱點事件不時反轉的當下人肉搜索更易演變成荒蠻的網絡暴力個人信息不可侵犯與違法風險相伴的是法律懲戒
  • 「人肉搜索」面前人人自危,「始作俑者」是否應承擔法律責任?
    此前,廣東省陸豐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過一起案件 ↓  ↓  ↓ 廣東省陸豐市人民法院經公開審理查明:被告人蔡曉青因懷疑徐某在蔡的服裝店試衣服時偷了一件衣服,將徐某在該店的視頻截圖配上「穿花花衣服的是小偷」等字幕後,上傳到其新浪微博上,並以求「人肉搜索」等方式對徐某進行侮辱。之後,徐某因不堪受辱而自殺。
  • 遭遇人肉搜索,你該怎麼辦?
    遭遇人肉搜索,你該怎麼辦?《規定》明確指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同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防範和抵制製作、複製、發布含有使用誇張標題、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和炒作緋聞、醜聞、劣跡等不良信息等。
  • 「人肉搜索」製造太多悲劇鬧劇,要禁止得有「法」有「治」
    「人肉搜索」,5天后因不堪壓力自殺身亡。去年6月,江蘇一男子因2歲兒子被泰迪咬傷後與狗主人發生糾紛,結果遭遇「人肉搜索」和死亡威脅,其妻迫於網絡暴力割腕自殺,所幸搶救及時;去年4月,陝西一男童在餐廳內被一孕婦絆腳的視頻在網絡曝光,孕婦遭遇「人肉搜索」,卻導致另一名孕婦「躺槍」,個人信息被全部曝光並遭到詛咒…… 但是,與「人肉搜索」之惡相比,這種網絡暴力的違法成本太低、維權太難。
  • 方法簡單粗暴,後果觸目驚心——如何防範人肉搜索
    本文將帶你了解人肉搜索,有關人肉搜索所涉及的隱私權問題,以及由此派生的網絡民主和網絡暴力的問題,線上線下已是眾說紛紜,小編在此不做討論。這是國內第一次全國性成功人肉搜索行動,也第一次引發關於人肉搜索的巨大爭議。之後,從「銅須門」事件、賣身救母事件、郭文珺尋父事件、遼寧罵人女事件到如今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成為網絡暴力的代名詞,一次次被推上風口浪尖。人肉搜索和時刻伴隨它的巨大爭議不是中國的專利。2005韓國「狗屎女」事件導致當事人自殺,2008年3月美國網民人肉搜索揪出虐殺幼犬士兵,而這只是兩起引發全球關注的事件。
  • 如何防止自己被人肉搜索到? l 知道
    關於網絡暴力,很多人都會想到2012年上映的電影《搜索》,該片以網絡暴力為主題,直擊網絡暴力及其危害這一現實,同時蘊含多重關於人性的思考,是一部值得當代人學習和思考的影視作品。網上流傳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愛一個人,人肉搜索他,你就會很快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一個人,人肉搜索他,因為那裡是地獄。這樣的段子博得大家一笑的背後,也往往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 人肉搜索明令禁止!還記得那些被「人肉」傷害過的人嗎?
    電影《無形殺》、《搜索》曾一度引發民眾對於「人肉搜索」的討論,日前,3月起明令禁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登上微博熱搜,「人肉搜索」這一話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3月起明令禁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3月1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實行。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
  • 抵制網絡暴力,拒絕人肉搜索
    也許可以用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來形容人肉搜索的魅力,「如果你愛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會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為那裡是地獄......」《規定》指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規定》要求,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防範和抵制製作、複製、發布含有使用誇張標題、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和炒作緋聞、醜聞、劣跡等不良信息等。
  • 山西呂梁永聚煤業安全事故頻發涉嫌瞞報,區長李瑞剛至今未被追責
    山西呂梁:永聚煤業安全事故頻發涉嫌瞞報,區長李瑞剛至今未被追責!書記區長應擔責  對群眾所關心的問題一直未見涉事企業和監管部門做出任何正面回應,按照常理如果爆料內容有誤,應該有個正面回應才對,否則應視為內容屬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則改,就是好同志。關於永聚煤業安全事故頻發涉嫌瞞報的爆料內容真實嗎?查處結果如何?對於網帖的真實性,有關部門也不能等閒視之。筆者不得而知。
  • 明令禁止人肉搜索:「我不想再被扒光了」
    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 有人曾說過一句話: 「人肉搜索」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維護社會道德正義,另一方面卻在不斷侵犯公民隱私權和名譽權。 深以為然。 仔細想一想,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控制「人肉搜索」,後果將不堪設想。
  • 「逼女生寫性行為檢討」校長想私了,涉嫌違法豈能賠錢了事 | 新京報快評
    此事引發輿情發酵後,當地旋即出具的這份《說明》雖然與受害女生家屬的說法存在牴牾之處,但多重說法交叉印證,也有利於增進民眾對此事的了解,推動此事的解決。由這份《說明》和此前受害家長的說法看,雙方都有談到「錢」的問題,家屬想索賠,校長想要賠錢私了。
  • 知乎女神詐騙案:如何看待人肉搜索?
    時隔半年後,其身份被曝光,引發眾怒,於是知乎開始了一輪瘋狂的人肉搜索,利用社會工程學披露了其大部分資料,在知乎註冊的公檢法人員也積極參與,準備將其繩之以法。 三、人肉搜索與法律制度 對於這起詐騙案,詐騙者的信息是通過社會工程學,即所謂的人肉搜索獲得的。如今,一個人如果沒有從一開始就處心積慮消除網絡上的個人信息,那麼他很容易被人肉搜索出真實信息。 人肉搜索合法嗎?必然不。現實中也有許多因為人肉搜索而導致的鬧劇和悲劇。
  • 《黃河大合唱》等紅色經典頻遭惡搞 涉嫌違法
    紅色經典成惡搞素材記者在某搜索平臺以「黃河大合唱」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發現,網頁會自動彈出《黃河大合唱》歌曲完整版、《黃河大合唱》搞笑視頻、《黃河大合唱》笑傲江湖版等相關搜索詞條。某些惡搞行為涉嫌違法隨意編排、猜測,這不僅是對英烈的侮辱,更是傷害民族感情的行為。令人不解的是,如此行為呈增長之勢。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成文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類事情說明有些人對歷史缺乏了解,對英雄缺乏敬畏。
  • 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流量造假……這些統統明令禁止了!
    3月起明令禁止網絡暴力人肉搜索3月1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實行。規定明確,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流量造假、操縱帳號等違法活動。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防範和抵制製作、複製、發布含有使用誇張標題、內容與標題嚴重不符和炒作緋聞、醜聞、劣跡等不良信息等。身處數位化時代,人們的大多數言行都變成了數據。一旦這些數據遭遇「人肉搜索」,輕則讓當事人不堪其擾,重則可能變成「殺人不見血」的子彈與飛刀。
  • 為抓「小偷」就發照片人肉搜索,這波操作法院認嗎?來看判例!
    這次的女主角成了馮雅麗,她被人當做「小偷」飽受「人肉搜索」之苦,最後她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名譽權,且看法院如何判決。單莉和郭海陽在西北某縣城合夥經營一家母嬰店。因誠信經營,生意一直不錯。為回饋顧客,單莉、郭海陽常在店門前搞一些促銷活動,他們還建了一個微信客戶群,便於及時互動購銷信息。2017年4月29日,單莉、郭海陽在其店門前開展促銷活動。
  • 遭同事陷害、被人肉搜索、遇丈夫出軌…三十而已,遇到這些事記得用法律回擊
    劇中的這種情形,離婚時房子的歸屬法律上是如何規定的?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還有網友人肉到鍾曉芹家地址,寄來了惡作劇的包裹。人肉搜索的行為是否違法?人肉搜索中較為常見是通過針對性的檢索,公開曝光被搜索人的真實姓名、照片、工作信息、聯繫方式等,達到引起網絡關注效果。
  • 遭同事陷害、被人肉搜索、遇丈夫出軌……三十而已,遇到這些事記得用法律回擊!
    琳達的行為在法律上如何定義?民法總則與侵權責任法均規定,公民的名譽權受到法律保護,禁止任何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公民的名譽權。還有網友人肉到鍾曉芹家地址,寄來了惡作劇的包裹。人肉搜索的行為是否違法?人肉搜索中較為常見是通過針對性的檢索,公開曝光被搜索人的真實姓名、照片、工作信息、聯繫方式等,達到引起網絡關注效果。
  • 什麼是「人肉」? 人肉搜索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人肉」? 人肉搜索是什麼意思?時間:2018-02-27 09:0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什麼是人肉? 人肉搜索是什麼意思? Doxxing也可以拼作doxing, 它指的是利用網際網路發布和收集個人和私人信息, 然後在網上公布這些信息(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人肉)。
  • 身份證改名換姓:哪些涉嫌違法?
    身份證改名換姓,哪些涉嫌違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一人多證」不合法,有些情況未追究2014年9月以來,網傳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創辦人榮蘭祥有「6名子女」和「多張身份證」,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經相關部門調查問題屬實,這位高級技工學校校長也發表致歉聲明。
  • 當務之急,把「追責」放首位!!
    聽起來雙方都有理,我們追責大軍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見得自己一方就掌握了真理,所以沒必要非得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大家完全可以遵從自己的內心,自己認為怎麼做對就怎麼做,有必要吵成一團嗎?也不要搞一言堂,一言不合就開撕,罵對方是水軍,大搞國家明令禁止的網絡暴力、人肉搜索這種極端行為,這樣只會使部分高粉寒了心,退出追責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