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一個清高得只會在戲裡低頭的人

2020-08-28 月下灰

2019年,在沒有宣發的情況下,《慶餘年》這部劇大火,其中陳道明出演的慶帝,不修邊幅、心狠手辣,但這些都不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最讓人難忘的是慶帝,總是穿著「深V」白色長袍走來走去整個人顯得慵懶,與人物性格大相逕庭,為的是表現出來他自己飾演角色的深藏不露。

有次《慶餘年》主演在李佳琦的直播間裡,張若昀說道陳道明的服裝細節。

服裝道具老師一直在問,「陳老師,你還要V嗎?」

陳道明則是不苟言笑,兩根手指拖著下巴,面帶思索的說,「額,我覺得還可以再V一點!」


這樣個一個嚴肅認真的演員,竟然有社交恐懼症,不喜歡酒桌,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

一、

1955年的4月,陳道明出生於天津中醫世家,家住在重慶道163號,他家住的還曾是租界時代的三層小洋樓。

陳家有8個子女,陳道明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小名叫「小八」。

出生於書香門第,就連名字都是可考究的,據說他的名字取自於《道德經》裡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陳道明的父親曾是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後在天津的一所大學教英語。

陳道明原本的理想是想做一個醫生或者外交官,根本沒有想過自己以後會從事演員的職業。

當時大環境就是知識青年需要「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1年,16歲的陳道明在天津十二中(2000年併入天津六十一中學)上學,畢業後要按照毛領導的要求上山下鄉。他不想上山下鄉,也不想離開父母。

有一天,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去天津十二中招演員。陳道明本不想去,同學非要拉著他去,並且說「道明,咱們去試一把,只要不上山下鄉,演漢奸也成呀!」

有時候就是這樣,有心栽樹樹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

不願去的他,一臉的不情願,卻被老師一眼選中,誇他「有一種和時代格格不入的清高」。


於是陳道明便進入了天津人民藝術學院主攻舞臺劇,而和他一起來的同學卻沒有被選上。

陳道明父親也在無奈中默許了陳道明,因為他的人生註定和別人走不一樣的路。

陳道明在天津人藝一待就是7年。

這期間他一直都是跑龍套,甚至都沒有露臉的鏡頭,更別說臺詞了。

這段時間裡,陳道明從來沒有覺得是一個角或者在表演上有任何天賦,每天就是演小兵,和群眾演員好像也沒有什麼區別。


後來陳道明也說了,支持他留在天津人藝的是那份並不多的工資。

「在當年,無論演主角還是龍套,拿的夜宵補助都是2毛5,吃不飽,也餓不著」。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7年後的1978年,陳道明認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二、

1978年,24歲的杜憲在考上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她去天津看望舅舅。

杜憲同樣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是清華大學的教授,1977考上中國傳媒大學。

她的舅舅也是考慮到侄女的終身大事,就把單位裡看著不錯的陳道明介紹給她。

這一年,陳道明23歲,不久兩個人便私定終身。


陳道明知道兩地分居的難受,於是便決定報考一所北京的學校。

同一年,陳道明考上了與中國傳媒大學距離16公裡的中央戲劇學院,進入了表演進修班。

1981年,杜憲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央電視臺,做《新聞聯播》的播音員。

陳道明則成為了杜憲的忠實觀眾,只要新聞聯播一開始,他就會準時坐在電視機旁,關心國家大事的同時看看女朋友。

1982年,27歲的陳道明和28歲的杜憲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兩人結婚。


妻子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陳道明自己還是不溫不火。

一直到1984年,陳道明出演了一部電視劇《末代皇帝》,飾演青年時期的溥儀。

這部短短28集的電視劇,拉拉扯扯拍了4年,而陳道明則研究溥儀這個角色4年。

為了更好的演繹出來末代皇帝的各種狀態,陳道明常常一個人在故宮裡轉悠,嘴裡還時不時的冒出一句臺詞,情到之處甚至還大聲說起來,以至於遊客以為他是個神經病。

苦心人,天不負,陳道明憑藉著這個出彩的角色,獲得「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和「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


1985年,陳道明女兒出生,當時《末代皇帝》正在熱播,大家都以為他女兒的名字「陳格」是因為這部劇,因為清代皇帝的女兒都被稱為「格格」。

實際上是陳格的姥爺,清華大學教授起的名,出自王陽明著作中的名句。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陳道明不僅僅在表演方面火了,娛樂也沒有落下。

三、

1990年,導演黃蜀芹籌拍《圍城》,誰來演主角方鴻漸,因為要演出民國知識分子、留洋學生等等一股文人書生的酸味。

錢鍾書、黃蜀芹

不知道誰把葛優拉來試鏡,當時就被導演否了。然後就又把葛優的鄰居陳道明拉過來了,穿著白襯衣,導演一看帶著些許知識分子又飽含憂鬱氣色的陳道明,一下子感覺就是他了。

陳道明極其敬重錢鍾書先生,生怕演不好書中的角色,生於天津的他,出口就是「嘛嘛嘛」的,硬生生的練出來了流裡流氣的「上海普通話」。

陳道明曾三次拜訪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家裡沒有任何電器,只有一個煎藥的電鍋子,整個家安靜、祥和,而這一切又顯得那麼真實。

《圍城》播出後大火,也使得陳道明獲得了第九屆全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

電視劇播出後,錢鍾書先生還曾給陳道明寫過一封信,「你讓我看見了一個活的方鴻漸。」

《圍城》中扮演「方鴻漸」嶽父嶽母的是當時上海市電影局的局長吳貽弓和夫人張文蓉。


吳貽弓是導演出身,雖有《城南舊事》、《巴山夜雨》等經典作品,但作為演員真的是難為他。

有天拍一場搓麻將的戲,吳貽弓要麼牌出錯了,臺詞說對了,要麼牌出對了,臺詞又說錯了,弄得黃蜀芹導演急不得哭不得,只好重拍幾條。

搞的張文蓉上海話罵起了吳貽弓,「戇是戇得嘞」,「哪能介笨,這幾句臺詞也講不拎清?」

但陳道明卻顯得極為尊重,不厭其煩,並且還對「嶽母」說,「老丈人被您罵傻了,這戲咋拍呀」 ?

很多人都知道陳道明是麻將高手,而張文蓉則被稱為「牌桌大咖」,一邊打牌,一邊順詞。


很快這場麻將戲就拍完了,陳道明情商很高,也不忘誇一下「嶽父」,「吳導演搶飯碗來了,我們當演員的甘拜下風」 。

從此以後,陳道明每次見到吳貽弓都叫「老丈人」。

或許是陳道明覺得出名太過於容易了,無數人關注他、稱讚他,這讓他內心很害怕。

不久後,陳道明父親去世,這讓他更加不安,於是他開始花費大量的時間看書,從書中找一些慰藉。

一晃又是幾年。

四、

1994年,馮小剛籌拍電視劇《一地雞毛》,主角小林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小人物,他在盤算著讓誰來演合適。

他想到陳道明,但是一向清高,拒了很多劇本的他會演嗎?馮小剛腦袋裡也有很多問號。


陳道明聽說後,就約馮小剛到家裡聊一聊。

他抽菸不喝酒,這大家都知道,一進門,就是桌子上的二鍋頭,沒有任何菜。

陳道明仰頭悶下一杯酒,直接對著馮小剛說,「這次我聽你的,該怎麼要求你就說。我喜歡小林這個人物,一切不在話下」 。

馮小剛一聽,這下有戲,就說,「只要你不端著,一切包在我身上」 。

電視劇拍攝時,果然陳道明像是變了一個人,就是一個市井小人物,演的出神入化,活脫脫的。


10集的電視劇拍完後,很快就又變回了自己原來的表情。

馮小剛笑著說,你變得可真快,原來都是裝的。

陳道明則說,「演員就是我的一個職業,我就是一個戲子」。

此後,馮小剛評價陳道明就變成了,「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

從1990年——1998年,這8年間,陳道明就拍了《一地雞毛》這一部戲。

陳凱歌籌拍《梅蘭芳》,找了陳道明,他說想歇歇,於是找了孫紅雷;胡玫籌拍《孔子》,陳道明合同都籤了,陳道明又想歇歇,於是找了周潤發。

1998年,這一年陳道明得了一個獎項,麻將名人賽的冠軍,也不得不服,演員中麻將玩的最好的。

這一年,陳道明13歲的女兒隻身一人赴英求學,而妻子杜憲也慢慢的退居幕後,開始遠離她熱愛的傳媒行業。

五、

陳道明總是給人一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覺。

1999年,他參演《我的1919》,飾演大知識分子顧維鈞,憑藉著這部戲,拿下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一年後,又憑藉此片拿下第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

獲獎後,他說了一段話,「當電影低迷水落石出的時候,我得了這個獎,我很慚愧,我希望有一天電影水漲船高的時候,我再能拿獎。其實我對獎興趣不大,那都是演完以後的附加物。」

2001年,不能不說的一部電視劇,就是《康熙王朝》,多少人不知道刷了多少遍,演的是真的好。


為了演好康熙,陳道明翻爛了清史書籍,常常穿著戲服在片場內外走來走去,身臨其境地體驗角色。

最終把一個善於運用權術、懂得恩威並濟的康熙帝刻畫得極其傳神,甚至劇中好幾場表演都是他臨時起意改編而成的,但效果極好,最終都保留了下來。

比如,劇中康熙準備裁撤三藩的時候,索額圖不停地勸說康熙不要如此,康熙一碗茶水就潑到了索額圖的臉上。

這並非導演安排,事後,陳道明連忙向索額圖的扮演者薛中銳道歉。

他解釋說:「如果給你說的話,你就不會有這麼真實的反應。當時,我感覺自己就是康熙了。」

此後他又演了《無間道》、《中國式離婚》、《楚漢傳奇》、《歸來》……

六、

陳道明與朋友馮小剛、張國立組成「慈善三人組」。

他們約定,只要三個人中任何一個看到這個災難覺得很嚴重,就會打電話給對方,商量大家是否要捐款。

這個「慈善三人組」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裡一直都在發揮自己的能力,從印尼地震開始,到後來的雪災、地震,再到2010年西南特大旱災。


他們表示:「除非我們三人有人死了,否則都會這樣一直下去。」

2017年,他公開批評其他的演員:「演員手破了、摔傷、冬天在冷水裡、夏天穿皮襖這些細節,都成了敬業,變成演員的功勞。」



2018年末,他從演員李雪健手裡,接棒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更是處處以身作則。


佟大為出名了,接了很多戲,拍了很多爛戲。有一次見面,陳道明劈頭蓋臉就是一句:「少接點戲,別拍爛戲!」

陳道明的女兒在國外有段時間也迷上了奢侈品,他在LV店裡買了一塊皮革,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包。

他問她女兒為啥喜歡LV,她回答:質量好,款式新,手工定做……,然後就送了一個沒有logo的包,告訴她,「你喜歡的不是包,是包上的logo」。

聽了爸爸的話,女兒終於明白,這一切不過都是虛榮心作祟,真正的氣質並不在於名牌的裝飾,而是對自身涵養的追求。


直到看到他平日裡白髮的照片,很多人才驚覺,陳道明已經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

用梁宏達的話說,陳道明和其他演員都不太一樣。

他的不一樣,不是他有多清高,多不食人間煙火,又或者有多超脫,而是陳道明始終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只遵循自己認可的原則。

相關焦點

  • 馮小剛稱「清高到只肯在戲裡低頭」的陳道明,為何願為它代言?
    他是《圍城》裡方鴻漸,也是《康熙王朝》的康熙爺。他將每一個角色打磨得深入人心,娛樂圈無人敢惹,李成儒對他敬佩有加;馮小剛更是直言,「(他)是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這個人就是陳道明,>他常說,「演員就是我的一個職業,我就是一個戲子。」
  • 「君子」陳道明:只有在戲中,才能讓我低頭
    《末代皇帝》的叫好又叫座,也讓陳道明的「溥儀」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很多人認為他的戲路會被限制在這個角色上。當時,正在準備開拍《圍城》的導演黃蜀芹,也是這麼想的。《圍城》的其他演員幾乎都已經確定了,唯獨主角方鴻漸一直定不下來。
  • 演員陳道明的兩面人生,生活中除了高傲也能粗俗,但只能在戲裡
    除了出色的演技,陳道明本身還有很高的文化修養,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對書中的內容更是有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深厚的文化修養和清心寡欲的生活態度,兩者都促成了讓陳道明願意主動選擇在喧囂的娛樂圈裡只做一個專注沉澱內心打磨演技的演員。
  • "最懶影帝"陳道明:清高到只在戲裡低頭,出道多年無緋聞
    "梅經風霜香愈烈,人到無求品自高",這短短的一句話,卻是陳道明品格的寫照。在利慾薰心的演藝圈多年,他始終如寒冬傲梅一般,獨善其身,不與眾人同流合汙。或許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他與眾不凡的一生。
  • 馮小剛眼中的陳道明:一個常常讓人難堪的清高藝術家
    在當今這個略顯浮躁的社會當中,他是一個能夠安靜下來的人。他演技高超,對待演出工作精益求精,也有些清高,得理不饒人。陳道明對於馮小剛來說不言而喻,他們有過多次合作,並且馮小剛英雄惜英雄,儘管他自己是屬於比較市井一些的京油子,可不妨礙他欣賞陳道明這種剛直不阿的清高之人。
  • 63歲陳道明活得更帥了:你只看到他的清高,卻看不懂他的清醒
    馮小剛說:陳道明一個清高的只肯在戲裡低頭的男人。季羨林說:陳道明的文學水平,可以勝任北大研究生導師;宋丹丹說:如果你是一個成熟女性,當你認識了陳道明,你要是不愛上他那一定是你缺乏自信,就像我。,但你只看到他的清高,卻不懂他的清醒。
  • 64歲陳道明再度爆紅:你只看到他的清高,卻不曾看懂他的清醒
    陳道明,一個「非常之人」。 在大染缸似的娛樂圈,陳道明奉行他的「非常之道」,戲裡他是「檻內人」,百分之百投入角色,入木三分的表演廣受讚譽;戲外他是「檻外人」,避開圈中紛擾,深居簡出,以從容清淡之心闢一方淨土。
  • 認真當如陳道明:戲裡戲外皆「入戲」,認真的人生可無悔
    陳道明演活了許多人物形象。無論是生活中的小人物,還是叱吒風雲自帶威嚴的皇上,陳道明對戲的拿捏很到位。若不是認真鑽研過人物性格形象,若沒有生活的積累和沉澱,斷然演不出這樣高的水準。認真,成就了他戲裡的輝煌。
  • 戲裡皇帝戲外影帝,陳道明老戲骨氣場太強大,這些年演了哪些帝王
    導言著名導演馮小剛曾這麼評價過一位演員,說他是:一個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人。曾志偉也這樣評價過那位演員,說他是:特別值得珍惜的對手,是真正能夠沉下心去演戲的演員。就在後臺等候主持宣布上臺為獲獎影片頒獎的候場時間裡,陳道明環抱著雙手,來回踱著步子,步態威嚴,給人以不怒自威的威儀,以至於不少網友紛紛發出評論,開玩笑地說陳道明老師就算是平時走路都還沒從戲裡走出來,在做皇帝。
  • 陳道明活動現場看到老戲骨,低頭彎腰主動問候,細節見證人品
    能夠被別人這樣稱讚,是因為一個演員憑藉優秀的作品給觀眾留下印象,所以在很多有質量的演員排行榜,老戲骨都佔據著絕大部分地位。在這其中,陳道明又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在這個大染缸中,他奉行自己的非常之道,百分百投入角色、入木三分的演技讓人稱讚不已,而在演戲之外他又能深居簡出,以從容的心態度過一生。
  • 陳道明力壓成龍再度爆紅:給多少片酬都不和Angelababy搭戲
    也有一些人不解,問,為何是陳道明?1955年4月26日,陳道明出生於天津的一個書香世家。陳道明能演出那麼多的經典角色,因為他是一個戲痴戲迷。為了演好方鴻漸,他熟讀《圍城》,還和錢鍾書成了忘年交。為了讓自己把康熙演得透徹,他花無數個日夜翻爛了《清史稿》。
  • 陳道明的「風流歲月」
    當時很多人形容杜憲是「中國最美的女人」,後來,很多人守在電視機前看新聞聯播,也只為看她。而一演完戲,那個高傲的陳道明立馬又回來了。 所以馮小剛都笑話他變臉快,會裝,評價他說:「一個清高的只肯在戲裡低頭的男人。」
  • 陳道明:當年考中戲只是為了談戀愛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很好奇:如果不熱愛演戲,陳道明為什麼會那麼認真地為角色設計各種細節?對此,陳道明的回答是「職業習慣」,「以前沒有那麼多戲拍,也沒有那麼多錢,但每部戲,大家都拍得很認真。」愛懟人?陳道明:這在戲裡很正常除了老藝術家的標籤,陳道明給留下的另一個印象就是愛懟人。其實陳道明的脾氣並不差,他只是心直口快,沒辦法迎合那些他看不慣的事情。之前拍《康熙王朝》,有一場戲是康熙知道大阿哥被俘後很生氣,原劇本是康熙罵完兒子以後嘆了一口氣,這場戲就結束了。
  • 清高的陳道明遇到錢鍾書,稱「瞬間覺得自己很可憐"
    ,陳道明一直奉行他的「非常之道」在戲中他能百分百投入角色在戲外他深居簡出,避開圈中的紛紛擾擾,你會覺得他很從容的過著自己想要的日子在魚龍混雜的名利場,陳道明一直保持著以冷靜犀利的眼光看待事情,揭開事件迷霧以自身的大智慧去處理凌亂的氛圍,遠離人群,笑看別人的喜怒哀樂,三言兩語點醒夢中人
  • 陳道明為什麼被稱為「老戲骨」?
    好友馮小剛曾說過:「陳道明是只有在戲裡才會放下清高、才會低頭的那種人。」「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們曾經風光過;山頂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也會努力奔跑、攀巖。」「它不光是一個電視劇的問題,牽扯到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問題,我想90後、00後、10後,將來看現在的抗日劇,是不是認為抗日就是那樣,穿著皮大衣,拿著駁殼槍,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陳道明說,「這個只有靠行業的文化自覺,我作為我們演員,提高自己的鑑別意識,文化覺悟一點點提高,辨識度一點點提高,這得需要多漫長的爬坡。」
  • 陳道明把康熙演活了!他的演技堪稱為藝術節
    他讓你忘記什麼是演、什麼是戲,出神入化,渾然一體。劇中那種唯我獨尊的氣勢,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帝王到底是什麼樣的,我覺得陳道明版康熙就是最最帝王的帝王。文字功底太弱,借用一句表達內心感受:「雄才大略康熙帝, 王者風範陳道明」。
  • 陳道明:7年的龍套生涯到「國寶級演員」的身份轉變
    陳道明給出過回應:演員容易和現場的創作部門產生分歧,這是很正常的創作過程,但並不是所謂耍大牌。每個人對劇本會有不同的解讀,要做到統一意見需要演員提前做功課,提前討論劇本。寬容的導演會尊重演員有自我想法,實現劇本的最優化。在拍攝《圍城》時,陳道明就曾和導演有過爭執。方鴻漸和趙新楣初次見面,自我介紹時,趙新楣輕視方鴻漸,陳道明想要增加冷笑,導演認為不需要,一時不知誰的方式更加適合。
  • 「皇帝」第一人陳道明,沒有劇中的後宮佳麗三千,一生只愛一個人
    對於陳道明,他總是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覺,他在多部作品中飾演的「皇帝」總是有股特別的氣場,風格十分突出,讓人有種不自覺的敬畏。這一點,也是他一個人格魅力之一,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像他這樣。我們通常只能在電視中看到陳道明,電視中的他是威嚴的,但是在私底下陳道明是一個十分低調的明星,不拍戲的時候,他總是喜歡宅在家裡
  • 陳道明:人活到極致,就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節制
    1955年陳道明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他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分是一定要「上山下鄉」的。但陳道明陰差陽錯地考入了天津人藝,不僅逃過了上山下鄉,還成為了一名演員。在成名前,陳道明整整跑了7年的龍套。在天津人藝的7年時間裡,他這一場演匪兵,下場演偽軍,再下場演特務,最後演八路,總之上一句臺詞都沒有。
  •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是電影工作者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每經記者:溫夢華 每經編輯:董興生「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的陳道明如今已經65歲了,自從當上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後,每每國內大型電影節活動,他總會身體力行地參與並支持。30多年「演員」:「清高得只肯在戲裡低頭」在演員這個行業紮根了30多年,如今已經65歲的陳道明,對於這份職業,始終保持著一份敬畏與赤誠。認真敬業,是陳道明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不論是《